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7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研究与训诂] 杂病第二十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9 1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黄帝内经·灵枢》 > 《黄帝内经·灵枢》
杂病第二十六
厥挟脊而痛者,至顶,头沉沉然,目(目巟)(目巟)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
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
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
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谷谷,便溲难,取足太阴。
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
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牦,刺膝无疑。
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
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
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
衄而不止,衄血流,取足太阳;衄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取足少阳。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
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阴;怒而多言,刺足少阳。
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
项痛不可俛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
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
腹满食不化,腹向向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
心痛引腰脊,欲呕,取足少阴。
心痛,腹胀,墙墙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
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阴;不已,取手少阳。
心痛引小腹满,上下无常处,便溲难,刺足厥阴。
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刺手太阴。
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顑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
气逆上,刺膺中陷者,与下胸动脉。
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
痿厥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病已止。
岁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2# 沙发
发表于 2015-10-19 10:20 | 只看该作者
读《黄帝灵枢经》笔记精解- 要解注疑答汇
杂病篇第二十六
马莳曰:内论杂病不一,故名篇。
经曰:厥挟脊而痛至顶,头沉沉然,目(目巟)(目巟)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厥而腹响响然多寒气,腹中(榖去木改水)(榖去木改水),便溲难,取足太阴。
解初:逆厥,挟脊而痛向上一直到巅顶,头沉眼花,腰脊强直,取穴足太阳膀胱经腘窝中委中穴。逆厥与胸,满面肿胀,唇寒栗涎出,突然难于言语,甚至不能言语,取穴足阳明胃经。厥逆于喉而不能言语,手足清冷,大便不利,取穴足少阴肾经。逆厥于腹,腹中响,多寒气,腹中鸣水音,大小便困难,取穴足太阴脾经。
马莳曰:此言刺厥病诸证之法也。厥逆为病,挟脊而痛至于其顶,头则昏沉而不能举,目则(目巟)(目巟)然而不明,腰脊皆强而不能屈伸,此乃足太阳膀胱有邪也,当取其腘中之穴曰委中者,以去其血络也。厥逆为病,胸满面肿,其唇则漯漯然而有涎出唾下之意,猝暴难言,甚则全不能言,此乃足阳明胃经有邪也,当取胃经之穴以刺之。厥逆为病,其气上走于喉而不能言,手足皆冷,大便不利,当取足少阴肾经之穴以刺之。厥逆为病,腹中响响然而气善走布,且多有寒气,又(榖去木改水)(榖去木改水)然而有声,大小便甚难,当取足太阴脾经之穴以刺之。
张志聪曰:此论客气厥逆于经而为杂病也。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中。太阳之气主于肤表,客气始伤太阳,则经气厥逆而为头目项脊之病,故当取足太阳腘中血络以泻其邪。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挟口环唇,循喉咙,入缺盆,下膈。本经曰:中于面则下阳明。盖中于面之皮肤则面肿,下于阳明之经则为胸满唇漯漯诸证。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阳明之脉循喉咙,逆则气机不利,故暴难言,甚则不能言也。当取足阳明之经以泻其邪。足少阴肾脉,循喉咙,挟舌本,厥气上逆于喉,故不能言。肾为生气之原,气逆故手足清。肾开窍于二阴,故大便不利,当取足少阴以通其逆气。腹乃脾土之郛廓,气厥于内,故腹响响然。太阴湿土主气,为阴中之至阴,故寒气多而(榖去木改水)(榖去木改水)然如水湿之声也。地气不升,则天气不降,故溲便难,取足太阴以散厥逆。

经曰: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
解初:咽干,口中热的如胶般状,取足少阴肾经。
马莳曰:此言刺嗌干口热之法也。嗌咽干燥,口中甚热,其津液如胶之稠,当取足少阴肾经之穴以补之,水王则火衰也。
张志聪曰:夫所谓厥者,有病在下而气厥于下者,有病在下而厥气上逆者。如上节之厥气走喉而不能言,乃少阴之气上逆于喉也。此邪病少阴之气而气厥于下也。盖心肾水火之气上下时交,少阴之气厥逆于下,而不上交于心,则火热甚而嗌干,口中热如胶矣。取足少阴以散逆气,而通水阴之上济。

经曰: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牦,刺膝无疑。
解初:膝部关节疼痛,取穴渎鼻,用圆利针,刺后再刺。其针如牦毛,是**膝部所用。
马莳曰:此言膝痛者,有当刺之穴,当用之针也。膝中痛,当取足阳明胃经之犊鼻穴以刺之。其所用之针,则第六曰员利针者,必发其针而又间刺之,非止一刺而已也。此针取法于牦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纳,长一寸六分,刺膝用之而无疑也。
张志聪曰:按以上乃邪客阴阳之气而为气厥,即有见经证者,乃邪在气而迫及于经也。此以下复论邪入于经,而经脉之厥逆,故曰针大如牦,刺膝无疑。九针论曰:六者,律也。律者,调阴阳四时而合十二经脉。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尖如牦,且圆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此邪客于足阳明之经而为膝中痛者,当以如牦之针而刺膝痛之无疑也。意言邪在气而致气厥者,当取之气穴,邪客于经络而为经痛者,当取之经穴无疑也。 张开之曰:暴痹者,不从气而转入,乃直中于脉而为脉痹也。犊鼻乃足阳明胃经穴,不因于气,故曰取犊鼻,而不曰阳明。以下取手足之三阳者,经气之合病也。

经曰: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
解初:喉痹,不能言语,取穴足阳明胃经。能说话,取手阳明大肠经。
马莳曰:此言喉痹者,当审其能言不能言,而分经以刺之也。
张志聪曰:喉痹者,邪闭于喉而肿痛也。足阳明之脉,循喉咙挟于结喉之旁,故邪闭则不能言矣,当取之足阳明。手阳明之脉,在喉旁之次,故能言者取手阳明。

经曰: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
解初:疟疾,口不渴,隔日发作,取穴足阳明胃经。口渴,每日发作,取穴手阳明大肠经。
马莳曰:此言疟证者,当审其渴不渴,间作日作,而分经以刺之也。
张志聪曰: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间日而作者,其气舍深内薄于阴而不得出。足阳明之脉,属胃络脾,应地气之在下,其道远,故间日而作。地为阴,故不渴。手阳明之脉,属大肠络肺,应天气之在上,其道近,故日作。天为阳,故渴也。 
沉亮宸曰:按《素问》疟论云: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腑,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夫手阳明者肺之腑,手太阳者心之腑,手少阳者心主包络之腑,此三腑者,主气主火而应于上,故渴而日作。足阳明者脾之腑,足太阳者肾之腑,足少阳者肝之腑,此三腑者,主血主水而在下,故不渴而间日作。独取手足阳明者,身半以上手阳明皆主之,身半以下足阳明皆主之。

经曰: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解初:牙痛,不讨厌冷饮的,去足阳明胃经,讨厌冷饮的,取穴手阳明大肠经。
马莳曰:此言齿痛者,当审其恶冷饮不恶冷饮,而分经以刺之也。胃经恶热不恶寒,大肠恶寒不恶热,故刺之者如此。
张志聪曰:手足阳明之脉,徧络于上下之齿。足阳明主悍热之气,故不恶寒饮,手阳明主清秋之气,故恶寒饮。 
莫云从曰:齿痛,病在手足阳明之脉,恶清饮不恶清饮,手足阳明之气也。此因脉以论气,因气以取脉,脉气离合之论,盖可忽乎哉!

经曰: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
解初:耳聋而部疼痛的,取穴足少阳胆经。耳聋而且痛的,取穴手阳明大肠经。
马莳曰:此言耳聋者,当审其痛与不痛,而分经以刺之也。
张志聪曰:手足少阳之脉,皆络于耳之前后,入耳中。手少阳秉三焦之相火,故聋而痛。手阳明当作手少阳。

经曰:衂而不止,衃血流,取足太阳;衃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
解初:忸血不止的,败血尚流动的,取穴足太阳膀胱经。败血淤积,取穴手太阳小肠经,不好的,刺腕骨下通里穴。再不好,刺委中穴出血。
马莳曰:此言衂血者,当审其血之多寡,病之难易,而分经以刺之也。鼻中出血曰衂血。至败恶凝聚,其色赤黑者曰衃。衃血成流,则血去多而不止于衃血也,当取足太阳膀胱经以刺之。其腘中出血,仍是膀胱经之委中穴也。若止曰衃血则不成流,而去之似少也,当取手太阳小肠经穴以刺之。其腕骨下即手少阴心经之通里穴,正以心与小肠为表里也。
张志聪曰:阳络伤则衂血,手足太阳之脉,交络于鼻上。足太阳主水,故衃血流;手太阳主火,故衃血而不流。此邪薄于皮毛之气分而迫于络脉也。故取手足太阳以行气,不已,刺手之经脉于腕骨下;不已,刺足之经脉于腘中。
莫云从曰:取气先足而手,取经脉先手而足,经气上下环转之不息。

经曰: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阳。
解初:腰痛,痛处寒冷,取穴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痛处热,取穴足厥阴肝经。不能俯仰的,取穴足少阳胆经。
马莳曰:此言腰痛者,当审其痛处之冷热,及不可以俯仰,而分经以刺之也。
张志聪曰:足太阳阳明少阳厥阴之脉,皆循腰脊而上行太阳。阳明主寒水清金之气,故痛上寒者,取足太阳阳明。厥阴风木主气,秉中见少阳之火化,故痛上热者,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者,少阳之枢折也,故取之少阳。 
沉亮宸曰: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厥阴主春,少阳主夏,阳明主秋,太阳主冬。寒暑往来之气,厥逆则为腰脊之病,故独取此四经焉。

经曰: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
解初:中热而喘,取穴足少阴肾经委中穴。
马莳曰:此言刺热喘之法也。足少阴,肾经也。腘中血络,足太阳膀胱经委中穴也。
张志聪曰:足少阴之脉,上行者,贯膈,注胸中,入肺络心;下行者,循阴股内廉,斜入腘中。中热而喘者,厥逆于下,而不得上交于心,故取足厥阴腘中血络。 
莫云从曰:嗌干,口中热如胶,乃水火之气上下不济,故曰取足少阴。中热而喘,乃上下之经脉不交,故取腘中血络。

经曰: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取足太阴;怒而多言,取足少阳。
解初:常发怒,不思饮食。说话越来越少,屈戌足太阴脾经。怒而多说的,取穴足少阳胆经。
马莳曰:此言善怒者,当审其欲食不食,难言多言,而分经以刺之也。
张志聪曰:此下论阴阳喜怒饮食居处,而成内因厥逆之杂病也。暴喜伤心,暴怒伤肝。食气入胃,散精于心肝,食饮不节,肝心气逆,故不欲食也。音主长夏,肝心气逆,则中气不舒,故言益小也,当取足太阴以疏脾气,则食气得以转输,而音声益彰矣。肝主语而在志为怒,怒而多言,厥阴之逆气太甚,故当取中见之少阳,以疏厥阴之气。

经曰:颔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
解初:颌部疼痛,**手阳明大肠经和颊车穴出血。
马莳曰:此言刺顑痛之法也。手阳明当是商阳穴。顑之盛脉,是胃经颊车穴。
张志聪曰:此言手足阳明之经气厥逆,皆能为颔痛也。手阳明之脉,从缺盆上颈贯颊。足阳明之气,上走空窍,循眼系,出顑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颔在腮之下,人迎之上,此病阳明之气,下合阳明之经而为颔痛,故不曰取足阳明,而曰顑之盛脉,盖气逆于顑而致脉盛也。 莫云从曰: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入齿中,挟口环唇,交承浆,循颊车,上耳前,从大迎,下人迎。阳明之气,上冲于头,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顑下客主人,循牙车而下,始与阳明之脉相合,而并下人迎。

经曰: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解初:项部疼痛,不能俯仰,取穴足太阳膀胱经,不能回转,取穴手太阳小肠经。
马莳曰:此言项痛者,当审其不可俯仰,不可顾,而分经以刺之也。按俯仰属背与腰,故曰足太阳;而顾则属肩与项,故曰手太阳也。
张志聪曰:手足太阳之脉,皆循项而上,故皆能为项痛。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故不可俯仰者,取足太阳。手太阳之脉,绕肩胛,故不可以顾者,取手太阳也。
经曰: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腹满,食不化,腹响响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
解初:小腹胀满,向上走串到心胸的位置,身入寒水淋洒,常常寒热往来,小便不畅。取穴足厥阴肝经。腹中胀满,大便不利,腹鼓大,也上行到胸喉部,喘息粗急,取穴足少阴肾经。腹中胀满,食不消化,腹中响,不能大便,取穴足太阴脾经。
马莳曰:此言小大腹满者,当审其诸证而分经以刺之也。小腹满者,小腹也。腹满者,大腹也。小腹满者,小便不利,大腹满者,大便不利。小腹满者,其满大,上走胃至心,不及胸咽也。身若淅淅然,时发寒热,当取足厥阴肝经以刺之。大腹满者,其满大,亦上走胸咽,不止胃与心也。故喘息喝喝然,此则当取足少阴肾经以刺之。又有大腹满者,其所食不化,腹中响响然布气,此当取足太阴脾经以刺之。然凡大腹满者,其大便不利则一也。
张志聪曰:此三阴之经气厥逆于下,而皆能为腹满也。口问篇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血气不次,乃失其常。如惊怒则伤足厥阴肝,卒恐则伤足少阴肾,饮食不节则伤足太阴脾,脏气伤则经络厥绝,脉道不通,而皆为胀满也。足厥阴肝脉,抵小腹,挟胃,上贯膈。厥阴之经脉厥逆,故小腹满大;厥气上逆,则走胃至心。厥阴者,阴极而一阳初生,故身淅淅然时有寒热之变。肝主疏泄,小便不利者,厥阴之气逆也。夫肾者,胃之关也,开窍于二阴。腹胀满而大便不利者,肾气逆而关门不利也。足少阴之脉,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气逆则及于经,故亦上走胸嗌,而喘息喝喝然,此少阴之气逆也。足太阴主输运水谷,脾气厥逆,故腹满而食饮不化。足太阴是动则病腹胀善噫,得后气则快然如衰。腹响响然不能大便者,气逆于中也。故当取足三阴之经以通厥逆之气。

经曰:心痛,引腰脊,欲呕,取足少阴。心痛腹胀,啬啬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阴;不已,取手少阳。心痛,引小腹满,上下无定处,便溲难,刺足厥阴。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刺手太阴。心痛,当九节次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解初:心痛,牵引到腰脊部,想吐,取穴足少阴肾经。心痛腹胀,涩滞,大便不利,取穴足太阴脾经。心痛,牵引到背部,不能喘息,取穴足少阴肾经,不好,取穴手少阳三焦经。心痛,牵引到小腹,胀满,上下做痛,痛无定处,二便困难,取穴足厥阴肝经。心痛,气短不足呼吸,取穴手太阴肺经。心痛,在第九椎**,先按后刺,刺后再按,不好,背腧穴上下二穴求索,的到相应的穴位,即好。
马莳曰:此言心痛者,当审其诸证,而分经以刺之也。有心痛者,其痛后则引之于腰脊前则欲呕,当取足少阴肾经以刺之。有心痛者,其腹中胀满,啬啬然,大便为之不利,当取足之太阴脾经以刺之。有心痛者,其痛后引至背前,则不得喘息,当取足少阴肾经以刺之。如不已,又取手少阳三焦经以刺之。有心痛者,其痛引至小腹而满,或上或下,痛无定处,大小便皆难,当取足厥阴肝经以刺之。有心痛者,短气不足以息,当取手太阴肺经以刺之。有心痛者,其痛当背第九节以刺之,乃督脉经筋缩穴之处也。宜先按之,按已而刺,刺后按之,其痛当立已。如不已,则上而八椎,下而十椎,又复求之,其痛必立已矣。
张志聪曰:腰脊,肾之外腑也。肾与胃戊癸合化,心痛引腰脊而欲呕者,肾气上逆而为心痛也,当取之足少阴。啬啬,畏寒貌。太阴为阴中之至阴,阴寒故腹胀而啬啬然。大便不化者,土气不化也。此足太阴之气厥而为心痛,故当取本经以疏逆气。肾脉从肾贯膈,入肺中,出络心。心痛引背不得息,少阴之经脉厥逆于上而为心痛也,故当刺足少阴。不已者,肾脏之气逆也。少阳属肾三焦之气,发源于肾脏,上布于胸中,故当取手少阳以泻肾气之逆。足厥阴肝脉,抵小腹,别贯膈,上注肺。心痛引小腹满者,厥阴之经络上逆也。上下无定处,溲便难者,厥阴之气逆也。此经气并逆,当刺足厥阴之经,经脉通则气亦疏利矣。肺主气而司呼吸,心系上连于肺,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者,但逆在肺而为心痛也,当刺手太阴以通肺气之逆。夫足太阴少阴厥阴而为心痛者,脏气上逆而为痛也。肺乃心之盖,故但短气不足以息。此病在本脏而应于心也,四脏皆然,故无真心痛之死证。然五种心痛,因脏气之上乘而为痛也。次者,俞穴之旁也。九节次之者,肝俞次旁之魂门也。肝脏之魂,心脏之神,相随而往来出入,故取之魂门以通心气。按已而刺,出针而复按之,导引气之疏通,故心痛立已。九节之上,乃膈俞旁之膈关,下乃胆俞次之阳纲。心气从内膈而通于外,故不已当求之上以通心神,求之下以舒魂气。得之者,得其气也。《金匮玉函》曰: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前章之厥心痛,乃五脏之血脉相乘,故有真心痛之死证。此因气而痛,故**导引可立已也。前章刺血脉,曰昆仑、然谷、鱼际、太渊;此取脏气,曰太阴、厥阴、少阴、少阳。
沉亮宸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如逆伤心气者,环死,故取之魂门,以通心气,不得已而求之膈关也。 余伯容曰:前章之厥心痛,论经脉相乘,而有兼乎气者。此厥气为痛,而有及于经者。

经曰:颔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
解初:颌部疼痛,取穴足阳明胃经,颊车穴,出血就好,不好。按人迎穴,避开动脉刺之,立刻就好。
注初;张志聪认为此节颌部疼痛是指面部疼痛,不确定。
马莳曰:此言刺颔痛之法也。颔痛者,当取足阳明胃经颊车穴以刺之,此穴在耳下曲颊端动脉,环繞一周,故曰曲周也。如见血,其病立已。如不已,当按人迎穴于本经以刺之,其病必已也。
张志聪曰:颔痛,当作顑痛。顑,面也。顑痛者,邪伤阳明之气也。阳明之脉曲折于口鼻颐颊之间,故取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此气分之邪,随血而解,如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前三句,论经气之相通,所谓中于面则下阳明也。后二句,论阳明之气上冲于头,而走空窍,出顑循牙车,而下合于阳明之经,并下人迎,言如不从曲折之络脉而解,当导之入人迎而下行,其痛可立已也。盖阳明居中土,为万物之所归,邪入于经,则从肠胃而出矣。
余伯荣曰:如寒伤太阳剧者,必衂,衂乃解,此皆气分之邪,可随血而愈。

经曰:气逆上,刺膺中陷者与下胸动脉。
解初:气上逆,**胸膺中部陷下的膺窗穴和下胸前动脉处膻中穴。
马莳曰:此言刺气逆之法也。凡气逆者,上刺膺中陷者中,即足阳明胃经膺窗穴也。及下胸前之动脉,当是任脉经之膻中穴也。盖在中谓之胸,胸之旁为膺耳。
张志聪曰:气逆上者,气逆于上而不下行也。膺胸间,乃足阳明经脉之所循,刺之使在上之逆气,下通于经也。此言阳明之气,从人迎而下循于膺,从膺以下胸,从胸而下脐也。

经曰:腹痛,刺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
解初:腹痛,**脐部左右的动脉处天枢穴,刺后按之就好,不好,**气街,就是气冲穴,刺后按之,立刻就好。
马莳曰:此言腹痛者,当刺足阳明胃经天枢穴。如不已,又刺本经之气冲也。
张志聪曰:此承上文而言阳明之气,循经而下行也。足阳明之脉,从膺胸而下挟齐,入气街中。腹痛者,阳明之经厥也,故当刺齐左右之动脉。不已,刺气街,按之立已。夫腹气有街与冲脉于齐左右之动脉间,刺气街而按之者,使经脉之逆气,从气街而出于肤表也。此论阳明之气,上冲于头而走空窍,出顑循牙车而下合阳明经,并下人迎,循膺胸而下出于齐之气街。是阳明气出入于经脉之外内,环转无端,少有留滞,则为痛为逆矣。 
沉亮宸曰:阳明之气,从人迎而直下于足跗,通贯于十二经脉,故上之人迎,与下之冲阳,其动也若一。气街者,气之径路也,盖络绝不通,然后从别径而出,非竟出于气街也。故先刺挟齐左右之动脉,不已,而后取之气街。

经曰:痿厥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病已,止。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解初:痿厥,将人四肢拘缚,然后急速的解开。每日二次,麻木不仁的,十日就有感觉。不要停止,知道病好再停止。如果有哕,用草通鼻孔,使之达喷嚏,喷嚏出就好了。鼻息不同,速连取其喷嚏,就好了。如果有大惊,也可以这样做。
注初:马莳之解有误,当从张志聪解。然志聪解“哕”为呃逆,似还可商榷,或经之本意便是为“哕”,似亦解的通。
马莳曰:此言刺痿厥病在四末者之法也。四末,四肢也。凡痿病厥病,而手足四肢挛束悗乱,当刺四肢之穴以速解之。每日解之者,必二次。甚有不仁而无知者,切其肉不痛者也。解之至于十日,则二十次矣,其肉亦当有知。此法行之无休,候病既已而止针。岁疑作脏,谓每脏以草刺鼻,必嚏,如嚏既已,当自屏其气,无得呼吸以成息,而急以原草,迎其气以引出之,其病可立已。设以大惊之事惊之,其病亦可已也。
张志聪曰:此复论阳明之气,不能分布于四末而为痿厥也。痿者,手足痿弃而不为我所用。厥者,手足清冷也。夫阳明为阖,气不通则阖折,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阳受气于四末,阳明之气不行,故手足逆冷也。阳明居中土,为水谷之海,海之所以行云气于天下也,是以上文论阳明之气,不能升降于上下,此论不得分布于四方。按悗,闷也。为四末束悗者,束缚其手足,使满闷而疾解之,导其气之通达也。夫按之束之,皆导引之法,犹尺蠖之欲信而先屈也。身半以上为阳,身半以下为阴。昼已前为阳,昼已后为阴。日二者,使上下阴阳之气,表章而交通也。不仁者,荣血不行也。十日者,阴数之周也。岁当作哕,呃逆也。言其发声如车銮之声而有伦序,故名曰哕。此阳明所受之谷气,欲从肺而转达于肤表,肺气逆还于胃,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故以草刺鼻,取嚏以通肺气,肺气疏通,则谷气得以转输而呃逆止矣。无息,鼻息不通也。疾迎引之,连取其嚏也。夫谷入于胃,散精于心肝,大惊则肝心之气分散,胃之逆气亦可从之而外达也。按胃络上通于心,肝脏之脉挟胃,此言阳明之气,从肺气而出于气分,亦可从肝心而出于血分也。此章论杂病之因,有因于气者,有厥在经脉者,有经气之并逆者。首论太阳而末结阳明,盖太阳为诸阳主气,阳明乃血气之生原,故行于上下四旁气分血分。夫人之百病,不越外内二因,外内之病,皆能令血气厥逆,是以凡病多本于郁逆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