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51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十三类病机及其方药对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十三类病机及其方药对应



第一类:脾肾阳虚、风寒挟湿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尘肺、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
2、皮肤病: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搔痒症、痤疮。
3、过敏性鼻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风湿热。
[适用方剂]:荆防败毒散合三拗汤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
[药物组成]:荆芥15克 防风15克 川芎8克 茯苓8克 羌活8克 独活8克 柴胡8克 前胡8克 枳壳8克
桔梗8克 甘草5克 麻黄8克 杏仁5克 葛根15克 熟地8克 鹿角霜8克 干姜8克 肉桂8克 白芥子8克 党参15克黄芪15克 当归8克 炒白术8克 陈皮8克 升麻8克。

第二类:脾肾阳虚、寒湿偏重
1、慢性肝炎、肝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甲亢、甲减、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症、红斑狼疮。 2、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脑动脉硬化症。 3、闭经。 4、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骨质疏松症
[适用方剂]: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少腹逐瘀汤
[药物组成]:党参30克 黄芪30克 当归15克 炒白术15克 陈皮15克 升麻15克 柴胡15克 炙甘草10克 熟地15克 鹿角霜15克 干姜15克 肉桂15克 麻黄15克 白芥子15克 。
[说明]:补中益气汤合阳和汤,是促进蛋白质合成的重要方剂,中医脾肾双补的重要方剂。

第三类:脾肾阳虚、血瘀寒凝
1、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股骨头坏死、增生性关节炎、髋关节滑膜炎、外伤性骨折、骨髓炎。
2、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脑痿缩。
3、不孕、闭经。
4、神经性皮炎、季节性皮炎、斑秃、脂溢性脱发、带状疱疹。
5、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
6、糖尿病、高血压病、肝硬化腹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类肿瘤、前列腺肥大症。
7、视神经炎、视网膜脱落、青光眼、黄斑变性。
[适用方剂]:阳和汤合补中益气汤少腹逐瘀汤
[药物组成]:熟地10克 鹿角霜10克 干姜10克 肉桂10克 麻黄10克 白芥子10克 炙甘草5克 党参20克黄芪20克 当归10克 炒白术10克 陈皮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小茴10克 玄胡10克 五灵脂10克 没药5克川芎10克 蒲黄10克 官桂10克 赤芍10克。

第四类:气虚血瘀寒凝
1、泌尿系急性、慢性感染、肾结石、痛风。
2、慢性肠炎、胆石胆囊炎、内外痔。
3、痛经、急慢性盆腔炎、子宫附件炎、宫颈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症、子宫内膜异位症。
4、过敏性紫癜、急性腰扭伤、坏疽、髋关节滑膜炎、急性阑尾炎。
[适用方剂]:补中益气汤合少腹逐瘀汤
[药物组成]:党参30克 黄芪30克 当归15克 炒白术15克 陈皮15克 升麻15克 柴胡15克 炙甘草10克小茴15克 干姜15克 玄胡15克 五灵脂15克 没药10克 川芎15克 蒲黄15克 官桂15克 赤芍15克。

第五类:风寒挟湿、肺气不宣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泪囊炎、急性扁桃体炎、水痘。
2、急性牙周炎、牙髓炎、口腔溃疡。
3、霉菌性**炎、真菌感染、疥疮。
[适用方剂]:荆防败毒散合三拗汤
[药物组成]:荆芥15克 防风15克 川芎15克 茯苓15克 羌活15克 独活15克 柴胡15克 前胡15克 枳壳15克 桔梗15克 甘草10克 麻黄15克 杏仁10克 葛根30克。

第六类:中气虚、脾胃寒热不和
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胃食道反流、食道炎、慢性咽炎、咽喉炎、急性、慢性胰腺炎、胆囊炎。
2、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
3、小儿厌食症、多动症。
4、胃食道反流致反射性咳嗽。
[适用方剂及药物组成]:
(1)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党参20克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炒白术10克 陈皮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炙甘草5克 法半夏10克 黄连10克 黄芩10克 干姜10克 大枣20克 荜茇10克 三仙各20克。
(2)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少腹逐瘀汤:党参15克 黄芪15克 当归8克 炒白术8克 陈皮8克 升麻8克 柴胡8克 炙甘草5克 法半夏8克 黄连8克 黄芩8克 干姜8克 大枣15克 荜茇8克 三仙各20克 小茴8克 玄胡8克 五灵脂8克 没药5克 川芎8克 蒲黄8克 官桂8克 赤芍8克。
(3)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阳和汤:党参15克 黄芪15克 当归8克 炒白术8克 陈皮8克 升麻8克 柴胡8克 炙甘草5克 法半夏8克 黄连8克 黄芩8克 干姜8克 大枣15克 荜茇8克 三仙各20克 熟地8克 鹿角霜8克 肉桂8克 麻黄8克 白芥子8克。
(4)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阳和汤少腹逐瘀汤:党参15克 黄芪15克 当归8克 炒白术8克 陈皮8克 升麻8克 柴胡8克 炙甘草5克 法半夏8克 黄连8克 黄芩8克 干姜8克 大枣15克 荜茇8克 三仙各20克 熟地8克 鹿角霜8克 肉桂8克 麻黄8克 白芥子8克 小茴8克 玄胡8克 五灵脂8克 没药5克 川芎8克 蒲黄8克 官桂8克 赤芍8克。
(5)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党参20克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炒白术10克 陈皮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炙甘草5克 法半夏10克 黄连10克 黄芩10克 干姜10克 大枣20克 荜茇10克 三仙各20克厚朴10克 茯苓10克 紫苏15克 荆芥15克 薄荷15克。
(6)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甘麦大枣汤:党参20克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炒白术10克 陈皮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炙甘草5克 法半夏10克 黄连10克 黄芩10克 干姜10克 大枣20克 荜茇10克 三仙各20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生姜10克 浮小麦20克。
(7)补中益气汤合半夏泻心汤膈下逐瘀汤:党参15克 黄芪15克 当归8克 炒白术8克 陈皮8克 升麻8克 柴胡8克 炙甘草5克 法半夏8克 黄连8克 黄芩8克 干姜8克 大枣15克 荜茇8克 三仙各20克 桃仁5克 丹皮8克 赤芍8克 乌药8克 玄胡8克 川芎8克 五灵脂8克 红花8克 枳壳8克 香附子8克 生山楂30克。
(8)小儿疳气方:党参10克 黄芪10克 当归5克 炒白术5克 陈皮5克 升麻5克 柴胡5克 炙甘草3克 法半夏5克 黄连5克 黄芩5克 干姜5克 大枣10克 荜茇5克 三仙各20克 红草蒄各5克 白蒄5克 砂仁5克 木香5克 隔山撬5克 使君子5克。

第七类:寒湿困脾
1、病毒性心肌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麻疹、水痘。
3、急性肝炎。
4、舌**炎、口腔溃疡、小儿手足口病。
[适用方剂]:蒮朴夏苓汤
[药物组成]:蒮香15克 厚朴15克 法半夏15克 茯苓15克 杏仁10克 白蒄15克 苡仁30克 淡豆豉15克 猪苓15克 泽泻15克 荷叶15克 芦竹根30克 桔梗15克 扁豆30克。

第八类:脾虚湿阻、中州失运
1、放疗、化疗所致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等副作用。
2、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功异常。
3、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
[适用方剂]:资生丸
[药物组成]:三仙各20克 红草蒄各8克 陈皮8克 芡实15克 苡仁15克 莲米15克 黄连8克 白蒄8克 党参15克 茯苓8克 炒白术8克 炙甘草5克 蒮香15克 厚朴15克 山药15克 桔梗8克 泽泻8克 扁豆15克 生山楂30克。
[说明]此方保肝降酶,促进肝细胞合成或者再生的作用,很有临床价值。

第九类:肝经胃经太阳经寒重
1、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胃肠型感冒。
2、美尼尔氏病、胃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头痛、青光眼、膈肌痉挛。
[适用方剂]:葛根汤加杏仁合吴茱萸汤
[药物组成]:葛根30克 麻黄15克 桂枝15克 白芍15克 大枣30克 生姜30克 杏仁10克 甘草10克 吴茱萸15克 党参30克 干姜15克 荜茇15克 三仙各30克。

第十类:肺热痰阻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支炎急发、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适用方剂]:定喘化痰汤
[药物组成]:银杏(带壳)30克 麻黄10克 款冬花10克 法半夏10克 桑白皮15克 青蒿15克 黄芩10克槟榔10克 鸡内金30克 厚朴15克 枳壳10克 枳实15克 桔梗10克 芦竹根15克 甘草5克 杏仁10克 苏子10克荆芥15克 防风15克 三仙各20克。

第十一类:脾虚营卫不和阴阳失调
1、过敏性咳嗽。 2、小儿营养不良。 3、小儿多汗。
[适用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合桂枝汤甘麦大枣汤
[药物组成]:砂仁15克 木香15克 党参30克 茯苓15克 炒白术15克 炙甘草10克 陈皮15克 法半夏15克 桂枝15克 白芍15克 大枣30克 生姜15克 浮小麦20克 干姜15克 三仙各20克。

第十二类:中气虚、营卫不和、阴阳失调
1、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症。 2、慢性胃炎。 3、红汗症。
[适用方剂]: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甘麦大枣汤
[药物组成]:党参30克 黄芪30克 当归15克 炒白术15克 陈皮15克 升麻15克 柴胡15克 炙甘草10克 桂枝15克 白芍15克 大枣30克 生姜15克 浮小麦20克 干姜15克 三仙各20克。

第十三类:心脾血虚、心神失养
1、神经衰弱。 2、失眠症。
[适用方剂]:补中益气汤合归脾汤
[药物组成]:党参20克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炒白术10克 陈皮10克 升麻10克 柴胡10克 炙甘草5克 茯苓10克 远志10克 石菖蒲10克 枣仁10克 枣皮10克 木香10克 龙眼肉10克 大枣20克 生姜10克 柏子仁10克 五味子10克 夜交藤20克 三仙各20克。

这十三类病机的总结,极有利于临床实际操作。很多复方合方思想可能还不一定理解,但是最总是可能理解的。

具体地说,如果这个病人一旦确定是尿路感染,可以不必去分辨哪些分型,本质上实际就是气虚血瘀寒凝的病机,就可以直接用补中益气汤合少腹逐瘀汤,疗效是很好很高的。而按照过去的老方法,怕是没有这么简单的。这大家都是知道的。并且,从临床实践中知道了补中益气汤合少腹逐瘀汤有很好的抗感染作用,尿路感染可用之,肠道感染也可以用之,妇科炎症当然也可以用之,其很好的止血作用,可不可以用在妇科出血的治疗上,输卵管不通所致不孕上,少腹逐瘀汤的方歌上有“少腹茴香与炒姜,玄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的说法,加之有补中益气汤的合用,其作用范围就大大地扩展宽广了。过去要作多少的辨证分析,而且要收集多少四诊资枓,现在把西医对相应疾病的病理生理作对照,不是一下子就解决问题了吗?现代西医进步得好快,中医也就会很快地跟上来了,在好些方面还会冲在前头!

藿朴夏苓汤出自《医原》,能宣通气机,燥湿利水,主治湿热病邪在气分而湿偏重者。方中香豉、藿香芳化宣透以疏表湿,使阳不内郁;藿香、白蔻仁、厚朴芳香化湿;厚朴、半夏燥湿运脾,使脾能运化水湿,不为湿邪所困。再用杏仁开泄肺气于上,使肺气宣降,则水道自调;茯苓、猪苓、泽泻、苡仁淡渗利湿于下,使水道畅通,则湿有去路。

您的意思是泌尿系感染的人都是气虚血瘀寒凝,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得了泌尿系感染,用补中益气汤和少腹逐瘀汤还确切吗?
你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也是一针见血。你看,尿路**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过去都一般从下焦湿热或者膀胱湿热来认识,但这个认识离其本质还有大的距离。尿频尿急实际是气虚中气下陷的表现,尿痛包括灼痛热痛都是血瘀寒凝所致,包括有的病人还有全身症状发热,也是气虚血瘀寒凝所致,用补中益气汤合少腹逐瘀汤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且没有什么付作用。如果用清利下焦湿热或者膀胱湿热的方剂治疗,虽然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但病人尿急(包括小腹坠胀感)的症状却不易消除。很多中医人都没有注意这个现象,甚至认为病人有发热的症状而不敢用补中益气汤,认为补中益气汤是治疗气虚发热不是治疗感染性发热的,所以认识老是停留在湿热的认识上,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中医人应该在临床上真正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抓住疾病的本质,这也是陈绍宏老师教的方法。泌尿系感染本质上就是气虚血瘀寒凝的病机(不论什么人),所以应该用补中益气汤合少腹逐瘀汤之类的方剂或者思想。补中益气汤合少腹逐瘀汤有抗感染的作用,但还有其它的作用,不是西药抗生素的那种单一的作用所能概括的。

这里面其实存在一个“湿阻气机”的问题,所有湿热类疾患,均存在“阳气升发”出现障碍的问题。
用补中益气汤,其实也是升发阳气,阳气上升,自然下焦热邪得解。
我个人喜欢采用“升阳利湿”的办法,起效也较快。

第八类:脾虚湿阻、中州失运
1、放疗、化疗所致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等副作用。
2、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功异常。
3、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
这是12年前从临床实践中发现的。最初用本方剂治疗一例黑色素瘤术后化疗而消化道症状比较突出的患者,用本方作开胃健脾用,消化道症状改善比较快速。于是我对此方剂就很留意,因思消化道症状与肝功能损害有关,而此方剂又恰巧改善了症状,说明它有保肝降酶的作用。以后用在肝损病人身上,多次证明了这点。故而后来广泛用于各种原因所致肝损病人,疗效快速安全。




2# 沙发
发表于 2015-9-25 16:1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技艺娴熟,令人感佩,但我还是觉得不安。请问楼主是什么地区人,区域差别吗?
3# 板凳
发表于 2015-9-25 16:39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陕西商洛市人,自己开华慈诊所,另外在商洛学院医务室当大夫。在学院就是看病,看资料学习,这里网络好,万方数据库很好的,所以有机会获取新知识。我是普通大夫
4
发表于 2018-1-10 18:15 | 只看该作者
您好,我转发了。文中有注明您是哪里人跟大致在哪里工作,如果您觉得不合适,请通知我删了。因为资料太好,所以转发了
5
发表于 2018-1-15 08:5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陕西商洛市延坪镇卫生院郭医生,网名很多:sgjhsl2013,slgjhsl .sgjhsl,良心医生等。
6
发表于 2018-1-15 09:4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搞那么多网名干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