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928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案讨论] 深直瘘合并高位括约肌间瘘和肛提肌上瘘脓肿一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龚式肛肠 于 2015-7-10 13:55 编辑


2015/3月26日患者,闫女士,32岁。

主诉:**旁肿块,质硬2个月,肿块增大伴疼痛5天。
两个月前左侧皮下肿块质硬,无明显疼痛,下坠感不明显,但排便由过去数日一次改变成一日一次。5天前肿物面积扩大,早晨小,下午增大,并开始疼痛。遂来就诊。
查:左侧肛周组织红肿,前后长约8cm组织质硬,3点距**3cm肛周肿块,中心质软。指诊:食指尚可伸入,左侧肛管质硬。
诊断:肛周脓肿
手术经过:腰腧穴麻醉成功后,取左侧卧位。指诊左侧直肠下端粘膜下肿块,质硬,最上缘距肛缘6cm,宽2.5cm,隆起明显。
于3点距肛缘3cm切开肛周皮肤,止血钳剥离,进入脓腔,少量脓液流出,质稀,色暗白。探针探入至齿线平面阻力大。外口美兰注入脓腔,可见2点肛窦有美兰渗出。注射器从直肠粘膜穿刺直肠脓腔,有质稀的染色脓液,证明直肠脓腔与肛周脓腔连通。食指触摸整个肿块,脓腔呈上下哑铃型,齿线部位通道细小,两头脓腔较大。
探针从3点外口探入,很容易从2点肛窦探出。沿探针切开内口部括约肌,切口长约1cm。探针从3点外口探入,平行肛管壁,可探至直肠壁脓腔最高端,探针伸入约9cm。止血钳从  已切开之内口探入,向上与探针交汇后至直肠脓腔顶部,穿透粘膜刺入直肠,钳头夹持双根胶线引入脓腔从内口引出,两端游离端拉紧,钳夹根部丝线结扎。起慢性切割作用和引流。以上是原内口至直肠内人造口之间的肠壁行挂紧线术。内口到肛周外口之间本可一次性切开,但考虑到肛周脓腔较大,切开后伤口较深,为引流通畅可能还需要向肛周切开更多组织,故行两端位移术。内外口之间挂紧线,但胶线与皮肤之间放置保护垫,保护皮肤不被割伤。皮套筒2.5cm长,轻度紧线,以引流为主;止血钳钳头3点外口进入脓腔,向前至边缘在2点位肛缘4CM向肛周外做一引流口,两外口浮现挂,长约2.5cm。刮匙清刮脓腔壁。
诊断:高位括约肌间隙脓肿;深直瘘。
再次探查记录
2015、4、6第一次术后13天,疼痛不剧,分泌物较多,今日在腰腧穴麻醉下,行直肠内紧线术;***线切开术。腰腧穴麻醉成功后取左侧卧位。查:直肠粘膜胶线已松与肛管挂线两线距大于2cm。再度对粘膜下胶线进行紧线,余下组织所束约1cm;去掉外移胶线衬垫,皮肤未破溃,胶线已松。肛周组织质硬,较术前面积缩小。两外口之间瘘道空虚,面积仍很大。切开3点外口至内口之间肛管瘘道,组织厚度约1cm,切开后伤口深度2cm,较深,括约肌环约切断约一半,伤口深而窄,所以诊断为深直瘘。再度探查:与外括约肌之外缘平行肛管向上探针伸入约7cm,高度至原直肠脓腔顶部。应该是肛提肌上脓肿。这一脓腔第一次手术时被遗漏了。它与高位肌间瘘道并行,美兰注入瘘道,肛内无染色,证明未从直肠穿透。间隙很小。刮匙可伸入,清刮,坏死组织不多,处理方法:旷置。诊断:肛提肌上盲瘘。
2015、4、19,第二次术后13天,肛周浮线引流瘘道分泌物已无,拆除浮线。
2015、5、27术后两个月复诊,未明显不适。查:肛缘伤口瘢痕凹陷而狭窄,宽约5mm,食指沿瘢痕伸入肛内,括约肌功能减弱,但耻骨直肠肌尚存。收缩**,伤口左右两侧有收缩反射动作。原肛周保留瘘道愈合良好。距肛缘外约2cm放射状伤口的中间有一2mm皮肤脆弱的创面,是否是原旷置的深部瘘道未愈?

总结① 这是一个陈旧性肛周脓肿,脓液较少,瘘道壁质硬,腔窄而长。
    ②肛内瘘(高位括约肌间隙)肛外瘘(深直瘘)和肛提瘘(肛提肌上盲瘘),同时存在的肛瘘
治疗原则:肛内瘘挂紧线;肛外瘘切开术;肛提瘘旷置术;肛周部分瘘道完全浮线法。
手术不理想之处:
由于本病例是一个深直瘘,即内外口之间瘘道跨越括约肌较多,不该行切开术。虽然第一次手术应用了瘘道外移术,设想的是逐渐切开,但切开速度仍然很快,致使到第二次手术切开瘘道后,肛缘伤口深度达2cm,损伤很大。
如何处理这段瘘道?答:首选旷置术。若失败再缓期行瘘道外移术,肛管瘢痕会很小。
关于肛提肌上瘘选择旷置术,会把损伤降到了最低,是首选。如果失败,再选择浮线法。即再在肛周做一人造通道,与肛提肌上瘘道贯通,形成对口瘘道,按完全浮线法处理。

      我举出本病例的意义在于,我们手术时要对每一条瘘道,甚至每一段瘘道都要有一个详细的准确的合理归类。如这个病例最少有三条瘘道:(1)从3点外口穿过浅部和深部之间的括约肌(从术后对括约肌的损伤看,最少已损伤浅部)至2点肛窦内口的这段瘘道称深直瘘;(2)从2点内口平面以上沿外括约肌内侧面向上至直肠壁(高于直肠环上平面约3cm)盲端的这段称高位括约肌间瘘(简称高肌瘘)。(3)从3点切口沿外括约肌束外侧面平行肛管向上至直肠壁外(其盲端亦高于肛管直肠环上平面3cm)盲端称肛提肌上瘘。每一段瘘道其处理原则都不相同。而按我国目前的高、低位分类法,是无法实现完美治疗的。仍然按这种简单粗糙的分类,不是一种 科学的 态度,会严重阻碍肛肠治疗技术的进步。看到近期《中国肛肠病杂志》上有关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报导,仅仅是指一个后蹄铁型肛瘘,而且治疗是用一种统一的方法,深感痛心。今天列举的肛瘘难道不是一个复杂性高位肛瘘吗?你能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吗?”从哪里挂线?是从高肌瘘盲端开口于直肠还是肛提肌瘘盲端开口于直肠?主管在哪儿?       在我的治疗经历中,即使是一个后蹄铁型肛瘘,最少有六中不同的表现状态,也就是说最少有六种手术处理细节的不同,根本不是“主管挂紧线,支管开天窗挂浮线”所能概括的。所以我们要把类分的再细一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方法,才能实现最小的损伤,最低的失败率。笼统分类,笼统手术;要么损伤太大,要么出现高的失败率,错误永远都在重复。 再次强调,应尽早停止使用我们现有的肛瘘分类法了,必须尽快制定新的分类标准,引导广大临床工作者更仔细更准确地诊治肛瘘,也更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造福于患者。
2# 沙发
发表于 2015-7-8 18:1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一年后有回访吗?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3# 板凳
发表于 2015-7-9 13:1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资料详细
4
发表于 2015-7-9 18: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受益匪浅.
5
发表于 2015-7-22 16:1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瘘用中央间隙感染好理解
6
发表于 2015-7-22 16:17 | 只看该作者
肌间脓肿高位低位都全了
7
发表于 2015-7-22 16:17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谢谢
8
发表于 2015-7-22 16:29 | 只看该作者
按靳老师一纵两隔理论是侵犯纵肌内侧隔,内口感染后原发脓肿在内括约肌平面向下到肛缘向上延肠壁内环肌外纵肌之间向上方形成高位脓腔。按龚医生描述的二次手术情况、应考虑是第一次手术肛外引流不畅造成高位肠壁外形成脓肿、或第一次手术时就有这个盲腔,没被发现但如下部引流通畅,应该也不用二次手术,请各位老师批阅
9
发表于 2015-8-14 18:0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没人发表意见呀
10
发表于 2015-8-14 18:17 | 只看该作者
龚老师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想理解必须对他提出的概念有一定认识,然后才能理解。如果用靳老师提出的一纵两隔,以及坐骨直肠窝新观点解释,说法可能更容易理解,当然前提是要把靳老师的几篇文章好好读读。
11
发表于 2015-8-17 16:03 | 只看该作者
lizeli903 发表于 2015-7-22 16:29
按靳老师一纵两隔理论是侵犯纵肌内侧隔,内口感染后原发脓肿在内括约肌平面向下到肛缘向上延肠壁内环肌外纵 ...

       其实在首次手术时,从**外口已经探查到括约肌环之外的那条通向直肠壁外的高位脓腔了,只是在对高位括约肌间脓腔行挂紧线处理时,是从3点内口探入,沿括约肌间隙向上,误判断直肠壁外高位脓腔只有一个,所以只处理了一个近直肠脓腔,把其外的肛提肌上脓腔给遗漏了。到第二次手术,切开内外口之间组织后,创面暴露效果好,再度探查,发现括约肌环之外平行肠壁向上的空腔与挂紧线的高位括约肌间隙腔并非是一个腔,美兰注入实验,两个腔在高位并无贯通,若采取挂线处理,整个括约肌将被损伤,只好清刮后给予旷置,
      到今天已术后5个月,患者复查:伤口愈合良好,患者无明显不适,3点肛管下三分**,有一狭窄而深的瘢痕沟。指诊3点肠壁无明显肿块,触及无压痛,暂时证明原脓腔无炎症,继续观察。
      总之旷置术虽然有风险,但一旦成功,是患者的福音。当然如果旷置失败,我有第二套治疗方案,用完全浮线法。决不要触及括约肌是前提。
12
发表于 2015-8-23 17:55 | 只看该作者
好深奥,目前看不懂,以后研究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09:0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