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269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案讨论] 桂枝芍药知母汤与白虎加桂枝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1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过年的时候有相熟的人痛风发作,打电话给我问能不能喝点中药。开了五副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疼痛稍缓解,然双侧跖趾关节、踝关节持续红肿,活动受限。发热,每于午后加重,38℃左右,汗出多。自服秋水仙碱、双氯芬酸钠,上述症状无减轻,并出现腹痛腹泻
首先想到的,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因为关节疼痛变形,并有热象。开出处方后,却遭到拒绝。对方略知医理,因正受发热折磨,加之关节红肿热痛,对麻黄、附子这类“热药”深为畏惧。被患者怀疑了,遂去翻书查找前人经验,又上知网翻了翻文献,发现其他人在类似情况下(痛风,关节肿,发热)开出的大多为白虎加桂枝汤,刚好是去掉了病人质疑的那些药。这提示我可能在辨证选方上出了些偏差,同时在抓主证的准确度上,还需要提高。
为理清思路,试做如下分析。

一、桂枝芍药知母汤
《金匾要略·中风厉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一)方解(根据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文字理解后作图)



    (二)辨证思路
1、主要表现
(1)关节剧痛、变形,下肢肿;
(2)有热象,但是,疼痛遇寒加重;
(3)病程久。
若是这三个现象同时出现,则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机会很大。
2、思路
准确看好病的关键,是准确抓住最主要的证。一系列症状(证)同时出现,必然是对应着某一个固定的原因(病机)。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关键病机,是:
  • (1)疼痛由风寒湿邪引起。所以虽有热象,疼痛却遇寒加重。故治疗用麻、桂、术、附,以散寒除湿。与治疗热痹(同是有疼痛兼现热象)用四妙类清热利湿的组方思路不同。
(2)病程久(热,羸)。此处的热,是寒湿闭郁的结果,并非在里实热,治疗不用清里热的方法。
如此看来,此处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不合适的。就症状分析,该患者痛风急性发作,湿热蕴结,没有风寒外邪内侵,无需麻、桂、术、附散寒除湿。

分析病机有什么用呢,抓住该方对应的主要表现(或张长恩先生所说的“条件性症状”),理论上该方就可以准确使用。然而:
(1)临证时并非单就某一典型症状辨析去选择方剂,彼此相关的一系列症状同时出现才是“证”。然而所谓的“特征症”并非总是那么典型,临证时同时出现的好几个似是而非、彼此相似的症状交错出现,无疑对选方增加了难度。如何能提高方证对应的契合度呢,弄清支持“有时证,用是方”理论的依据或许有帮助。这个依据,大约便是“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2)在病机相同时可出现众多症状表现,而在以条文以外的症状为主诉时,若病机与该方证相同,也可以用此方,这样就扩大了经方的使用范围。如胡希恕老先生就曾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过银屑病、脉管炎(合桂枝茯苓丸)。

    二、白虎加桂枝汤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治第四》: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二两,炙  粳米二合  桂三两,去皮
上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一)方解(根据《胡希恕经方传真》及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文字理解后作图)


(二)辨证思路
1、主要表现
(1)阳明里热(发热,呕);
(2)关节痛。
有实验研究证明[徐世军,  李磊,  张文生. 基于方证相关理论的治“痹”经方药效学比较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 34(23): 31313-134.]桂枝芍药知母汤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而白虎加桂枝汤具有较好的拮抗急性炎症的作用,但无明显的镇痛作用。这大概可以从某种程度诠释二者区别,也是为什么这个病案(痛风急性发作,以关节肿、发热而非疼痛为主)应选白虎加桂枝汤的原因。

弄清因由,给患者开白虎加桂枝汤七付,加清热利湿之三妙散。服药后热退,关节红肿症状缓解。原方继服五副,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症状消失。嘱其忌辛辣,饮食清淡,限制嘌呤摄入,戒烟酒,多饮水。

头像被屏蔽
2# 沙发
发表于 2015-4-6 19:3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板凳
发表于 2015-4-7 09:51 | 只看该作者
单位是两吗?五两有250g啦!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4
发表于 2015-4-7 12:1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未完,期待继续。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5
发表于 2015-4-7 12:57 | 只看该作者
{MOD},其待文章的完善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6
发表于 2015-4-7 13: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学习了。
7
发表于 2015-4-7 17: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期待未完的文章。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8
发表于 2015-4-8 0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半山田

那是汉代时的单位,跟现在的两不一样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9
发表于 2015-4-8 09:26 | 只看该作者
两是[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计量单位,不能跟现在的国际计量单位同等。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0
发表于 2015-4-8 22:32 | 只看该作者
等待下回分解
还莫用过。不过想来这两个方子兼可辨证用之。经说:治热以寒;亦说:热因热用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1
发表于 2015-4-9 14:54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急性期单用白虎汤加黄芪防己效果也不错,有时为了止痛加元胡葳灵仙这些同样好用,我们中医就是这么任性,经方派代表应该活用经方而不是墨守成规,不能变成死脑筋,对吧?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2
发表于 2015-4-11 0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半山田

是古代的两吧,有换算成15克的有换算成3克的。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13
发表于 2019-3-24 23:32 | 只看该作者
请问,芍药去哪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6 19:2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