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786|回复: 12

[临床经验交流] 降压类药物临床应用经验汇总(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7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降压类药物临床应用经验汇总高血压的现代治疗常用药物主要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另外我国也有一些复方制剂及中药制剂在使用。

1.       利尿药

  氢**(噻嗪类利尿药)12.5毫克/次  每日1~2次。
  **(噻嗪类利尿药)25~50毫克/次 每日1次。
  螺内酯(噻嗪类利尿药)20~40毫克/次  每日1~2次。
  氨苯喋啶(潴钾利尿剂)50毫克/次  每日1~2次
  阿米洛利(潴钾利尿剂)5~10毫克/次 每日1次
  **(速尿)(袢利尿剂)20~40毫克/次  每日1~2次
  吲达帕胺(类似噻嗪利尿药)1.25~2.5毫克/次 每日1次
特点:降压起效较快,作用平稳,持续时间较长,且价格低廉。所以,尽管这些年有新的降压药物不断问世,但利尿剂仍然是高血压患者选用最多的药物。服药2~3后作用达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对盐敏性高血压、合并肥胖,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有较强的降压效果。因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的疗效而常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长期使用应注意其对血脂、血糖、血尿酸的不良反应。.痛风者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2.       β受体阻滞剂

  **(β阻滞剂) 10~20毫克/次 每日2~3次
  美托洛尔(β阻滞剂) 25~50毫克/次 每日2次
  阿替洛尔(β阻滞剂) 50~100毫克/次 每日1次
  倍他洛尔(β阻滞剂) 10~20毫克/次 每日1次
  比索洛尔(β阻滞剂) 5~10毫克/次 每日1次
  卡维洛尔(α、β阻滞剂)12.5~25毫克/次 每日1~2次
  拉贝洛尔(α、β阻滞剂)100毫克/次 每日2~3次
特点:起效较迅速、强力,各药持续时间有差异.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特别是快心律的中青年患者、合并心绞痛患者,对老年高血压疗效较差.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有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外周血管病者禁用

3.       钙通道阻滞剂(CCB,钙拮抗剂)

  硝苯地平(二氢吡啶类)5~10毫克/次 每日3次
  硝苯地平控释片(二氢吡啶类)30~60毫克/次 每日1次
  尼卡地平(二氢吡啶类)40毫克/次 每日2次
  尼群地平(二氢吡啶类)10毫克/次 每日2次
  非洛地平缓释剂(二氢吡啶类)5~10毫克/次 每日1次
  氨氯地平(二氢吡啶类)5~10毫克/次 每日1次
  拉西地平(二氢吡啶类)4~6毫克/次 每日1次
  乐卡地平(二氢吡啶类)10~20毫克/次 每日1次
  维拉帕米缓释剂(非二氢吡啶类)240毫克/次 每日1次
  地尔硫卓缓释剂(非二氢吡啶类)90~180毫克/次 每日1次
特点::起效迅速、强力,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较强,疗效与剂量成正比,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小,常与其他类型降压药联合治疗以增强作用。.除心力衰竭外较少有禁忌证.对老年患者降压效果较好。对嗜酒患者也有显著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使用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不良反应是引起心律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服用利尿剂无效)。非二氢吡啶类药物对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心传导阻滞者禁用。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卡托普利(ACEI)12.5~50毫克/次 每日2~3 次
  依那普利(ACEI)10~20毫克/次 每日2次
  贝那普利(ACEI)10~20毫克/次 每日1次
  赖诺普利(ACEI)10~20毫克/次 每日1次
  雷米普利(ACEI)2.5~10毫克/次 每日1次
  福辛普利(ACEI)10~20毫克/次 每日1次
  西拉普利 (ACEI)2.5~5毫克/次 每日1次
  培哚普利(ACEI)4~8毫克/次 每日1次
特点::起效缓慢、逐渐增强,在3~4周达最大作用,限制钠盐摄入或联合利尿剂可使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除可以降低血压外,还有保护新、脑、肾的作用。对肥胖、糖尿病和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是有**性干咳(10---40%)和血管性水肿(罕见,但很严重)。高血钾症、妊娠和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血肌苷超过3毫克使用需谨慎。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氯沙坦(ARB)50~100毫克/次 每日1次。
  缬沙坦(ARB)80~160毫克/次 每日1次。
  伊贝沙坦(ARB)150~300毫克/次 每日1次。
  替米沙坦(ARB)40~80毫克/次 每日1次。
  坎地沙坦(ARB)8~16毫克/次 每日1次。
特点:起效缓慢,但持久而平稳,在6~8周达最大作用,作用持续时间达24小时以上。.限制钠盐摄入或联合利尿剂可使疗效明显增强.治疗剂量窗较宽,疗效与剂量增大而作用增强。本类药是90年代末投放市场,价格昂贵,相关临床数据还较少,直接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少,ARB的治疗对象和禁忌证与ACEI相同,是后者不良反应的替换药。

中医药治疗

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肝阳偏盛性治以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育阴潜阳,用六味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型治以温阳育阴,用地黄饮子加减。在单方治疗方面,有一定降压效果的单位种药有野菊花、黄芩、杜仲、丹皮、黄连、川芎等,罗布麻、夏枯草兼有利尿作用。针灸梅花针及耳针,**、气功亦有一定效果。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现有的临床试验结果支持以下类别降压药的组合:
1.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2利尿剂和ACEI或ARB。3钙拮抗剂(二氢吡啶)和 β受体阻滞剂。4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5钙拮抗剂和利尿剂。6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7 .ACEI与ARB。
  药物治疗的原则:
  (1)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如效果不满意,可逐步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2)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药物。
  (3)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降压药联合应用

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归纳

药物的选择高血压治疗应采取个体化的原则。临床试验证实,利尿剂(主要为噻嗪类)、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5类药物,均能有效降压和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均可认为是第一线降压药物。晚近颁布的ALLHAT试验结果和美国预防、检测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建议,噻嗪类利尿剂应作为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起始用药。如患者伴其他临床状况,选择其他降压药物作为初始治疗;如血压超过目标水平20/10mmHg以上,应考虑选用2种药物作为初始治疗,其中一种通常为噻嗪类利尿剂。

1.利尿剂

(1)疗效评价:一项荟萃分析,包括7项大型临床试验和45895例病人,平均随访4.6年,治疗组的平均舒张压较对照组降低11mmHg总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降低11.4%);还可减少和降低高血压所致合并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并能对靶器官损害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2)种类和应用方法:在降压治疗中比较常用的利尿剂有下列几种:氢**l2.5~25mg,每日一次;吲达帕胺l.25~2.5mg,每日一次;阿米洛利5~10mg,每日一次;氨苯蝶啶25~50mg,每日一次;氯噻酮12.5~25mg,每日一次。
(3)注意事项:利尿剂应用可降低血钾,尤以噻嗪类和**为明显,长期应用者应适量补钾(每日l~3g),并鼓励多吃水果和富含钾的绿色蔬菜。伴糖尿病或糖耐量降低、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以及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利尿剂;伴高脂血症者应慎用。利尿剂的副作用与剂量密切相关,故宜采用小剂量。

2.β受体阻滞剂

(1)疗效评价:单用β受体阻滞剂即能获得良好的降压效果。**可使25%~50%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舒张压降至小于90mmHg.阿替洛尔服用4周可使61%患者血压降至正常。美托洛尔亦有相近的疗效。一般而言,β受体阻滞剂单用的疗效和ACEI或CCB相近似。临床试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安全可靠,并能降低患者的总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还具有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
(2)种类和应用方法:美托洛尔25~50mg,每日1~2次;阿替洛尔l2.5~50mg,每日1~2次;**l0~30mg,每日1~2次;比索洛尔2.5—10mg,每日一次;拉贝洛尔0.2~0.6,每日2次;噻吗洛尔l0—20mg,每日2次。拉贝洛尔和美托洛尔均有静脉制剂,可用于重症高血压或高血压危象而需要较迅速降压治疗的患者。
(3)注意事项:常见的副作用有疲乏和肢体冷感,可出现激动不安、胃肠功能不良等,还可能影响糖代谢、脂代谢以及诱发高尿酸血症。伴有心脏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及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应列为禁忌;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宜慎用。长期应用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反跳现象,即原有的症状加重、恶化或出现新的表现,较常见有血压反跳性升高,伴头痛、焦虑、震颤、出汗等,称之为撤药综合征。

3.钙通道阻滞剂

(1)疗效评价:CCB降压作用十分可靠且稳定。降压幅度甚至较其他种类的降压药物更大,且不影响糖和脂代谢,并有保护靶器官作用。大型临床试验证实,以舒张压≤90mmHg,或降幅≥10mmHg为标准,单用的疗效在60%—80%。控释和缓释CCB常规剂量可使50%以上患者达到降压目标,76%患者的舒张压降至<90mmHg,65岁以上老年人的有效率约85%,伴糖尿病或超重者亦呈同样良好的降压反应。长期应用CCB,或合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等,在有效控制血压同时,还能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研究还提示,CCB可能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
(2)种类和应用方法:应优先考虑使用长效制剂,如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氨氯地平5一10mg,拉西地平4—6mg,维拉帕米缓释片l20一240mg或地尔硫革缓释片90—180mg,均每日一次。一般情况下也可使用硝苯地平或尼群地平普通片剂10mg,每日2~3次。慎用硝苯地平速效胶囊。
(3)注意事项:主要不良反应为血管扩张所致的头痛、颜面部潮红和踝部水肿,发生率在10%以下,需要停药的只占极少数。踝部水肿系由于毛细血管前血管扩张而非水钠潴留所致。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较明显且可引起反射性心律加快,但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仍可明显减轻或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维拉帕米的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较明显,可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和引起便秘。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疗效评价:可抑制循环和组织的RAAS,减少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内皮素;还可作用于缓激肽系统,抑制缓激肽降解,增加缓激肽和扩血管的前列腺素的形成。这些作用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且具有靶器官保护的功能。
ACEI单用降低高血压的有效率约60%—70%,其降压作用强度相当于利尿剂或口受体阻滞剂。口服给药后约一小时出现降压效应,但达到最大降压作用可能需2~4周。限盐或加用利尿剂可增加ACEI的降压效应。


发表于 2015-2-27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5-2-27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很全面,学习了。
发表于 2015-2-28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的资料甚是实在!!!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15-2-28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谢谢!
发表于 2015-2-28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5-3-8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用手机下载文件啊!有会的麻烦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发表于 2015-3-8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的资料甚是实在!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5-3-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斑主!学习了!
发表于 2015-6-22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tr][/tr]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5-11-1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看看,加深了解。
发表于 2015-12-30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MO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爱爱医 ( 粤ICP备2022035143号 )

GMT+8, 2023-3-26 10:2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