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进展] 中药在治疗肿瘤中的毒副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1 1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药物的毒副作用属于药物不良反应(ADR)范畴,1963年WHO通过了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决议,1968年设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控中心。我国卫计委于1986年拟订了“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1989年11月正式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据该中心报告,近年来,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的人数多达250万,死亡19.2万人,药源性死亡人数竟为几种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以上。被人们一向认为纯天然的中药也不例外。据统计,1990~2001年间我国共发生中药不良反应者4769例,其中死亡235人,占4.93%。可见中药的毒副作用已不容忽视。
目前,中医药在治疗肿瘤的作用日益引人注目,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如配合手术治疗可促进患者体力恢复和伤口愈合;与放、化疗结合常能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对中晚期癌症病人,经中医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因此,中医药治癌在全国各地、各级医院全面开展,一些医院还自行配制了口服和外敷的制剂,使人喜忧参半。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两重性,中药在治癌中既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也必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民间所云“是药三分毒”很有道理。随着应用中医药治疗癌症范围不断扩大,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它的毒副作用,使用时越加谨慎小心,切勿顾此失彼。?
1.毒副作用的主要表现
中药毒副作用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如有人报告一例因用鸦胆子外敷寻常疣患者,外敷40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旋即进入昏迷状态,经抢救获康复;有一例因局部脓肿,一次吞服了50粒六神丸,20分钟后出现恶心、呕吐,90分钟后又见吐血,经输血等治疗而获救;有一例因神经性皮炎吞服5条蜈蚣粉,第三天出现急性肝功能损伤,被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经住院治疗20天而康复;还有一例因找游医治病,服用了大量蜈蚣粉而发生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山东、河北等地也有因过量服用斑蝥、全蝎而发生中毒的病例报告。还有人因过量服用了威灵仙而造成了低血容量性休克。有人服用了复方青黛丸而致肝功能损伤。笔者亦曾见过一例因“生脉饮”静脉滴注而出现发热、皮疹等严重过敏反应的癌症患者,经用皮质激素、抗过敏治疗而康复,但影响了化疗的进程。
以上中药的毒副反应可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全身中毒反应,如服用含有马钱子、斑蝥、***、雄黄等剧毒的抗肿瘤中药或其提取物,可造成中枢或者周围神经中毒、热源或者其他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中毒性休克、昏迷,或发热、或皮疹、皮下出血性紫癜;或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等;二是过量使用了蟾蜍、斑蝥、蜈蚣、全蝎、麻黄、细辛、柴胡、黄药子、商陆、雷公藤、青木香、木防己、关木通等中药,造成有关脏器中毒,特别是心、肝、肾脏器中毒,其表现为相应脏器不同程度的功能损伤、衰竭现象;三是局部中毒反应,主要出现在用药部位的组织反应,如用莪术、鸦胆子、喜树、紫杉等中药提取物静脉或腔内给药,造成局部静脉或胸膜、腹膜**症等。
2.毒副作用发生的原因
中药治癌过程中出现毒副作用的原因很多,且十分复杂,但主要有药物、患者、医疗三发面原因。如地道药材和药物的炮制、加工、配伍、剂量等问题,患者的体质条件和药物敏感性及过敏等因素,这里强调的医疗方面的因素。医生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肿瘤病人,大多年事已高,或故有宿疾;或接受了手术治疗,气血两虚;或经受了放、化疗,或曾经接受过民间单方、验方治疗,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已受损失;或病期已晚,体质虚弱。其次应通过四诊,进一步了解病人气、血、津液和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并通过现代生化实验掌握患者当时心、肝、肾功能状态;了解患者过去对某些中药敏感性和国民史,以便合理配伍用药,以减少和避免发生中药毒副作用。
3.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一定要用中医理论指导遣方用药。众所周知,中医的精髓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治病要通过四诊,掌握患者当时的主要症状和全身状况,并结合、地理给予整体辨证,才能遣方用药。使用中药,离开了中医辨证论治就等于盲人骑瞎马,很难保证不出事故。日本国前些年发生的“小柴胡汤事件”,就是因为脱离了中医学理论使用小柴胡。同时不应盲目追求疗效而任意加大中药的用量或不适当地选用剧烈中药,更不能迷信单方、偏方而误用有毒中药。当然千万不能让患者擅自点药、要药。
(2)应熟悉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药性,了解药物配伍的“君、臣、佐、使”和“七情和合”理论。《神农本草经》指出:“药有七情,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在治疗恶性肿瘤时,尽可能使用相须、相使者,以求药效的协同作用。如需使用有毒中药时,应遵循“可用相畏、相杀者”之旨,以达到降低其毒性、缓和其烈性、或以毒攻毒的目的,使其减毒增效。如用半夏时配以生姜,这种相杀配伍,既可降低半夏毒性,又可增强止吐功效。
3)中医药治癌要把握治病的机遇,适时配合其它治疗手段。如患者已行根治手术,中医药应以“扶正”为主。如此时再行攻伐,必将雪上加霜,使虚者越虚,易发生事故。如患者值放、化疗,应予正扶正加活血化瘀、或清热解毒,以求减毒增效。如放、化疗才结束,全身状况很差,此时应予益气养血或滋补肝肾,千万不能再行攻邪,追求抑瘤效果,更不能使用损于肝、肾功能的中草药,否则有可能出现肝、肾等多脏器衰竭或继续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对于中晚期患者也应权衡全身状况,或予“扶正培本”,或是“攻补兼施”,只有这样才能安全有效。
(4)要选用地道药材。由于中药材的产地、品种、加工方法不同,其功效大相径庭,即使是品种相同,产地不同,其功效和使用范围也大不相同。如五加皮有南北之分,难五加皮无毒,有祛风止痛、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而北五加皮有毒,除有祛风止痛作用之外,兼有强心、利尿、消肿功效。刘寄奴也有南北之分,南刘寄奴含香豆精等成分,有清暑利湿、行瘀止痛功效,而被刘寄奴又称“铃因陈”,有利湿退黄之功,但无行瘀止痛作用。又如贝母有浙贝、川贝之分,前者可化痰软坚、消瘤散结,而后者润肺化痰止咳。还有如川木通与关木通,前者无毒,有利尿作用,而后者虽也有利尿作用,但因含马兜铃酸对肾功能有损伤。
中药材加工炮制方法不同,其功效、毒性大不一样。如生半夏与姜半夏、法半夏三者大有区别,后两者毒性很小,有和胃止吐和化痰止咳功效,止吐尤以姜半夏为佳,而前者有剧毒,一般不予口服,可与其它化痰软坚之品一起外敷有软坚散结之功。又如制南星与生南星,前者化痰软坚,毒性较小,而后者剧毒,一般制作外用。马钱子、川乌、草乌、附子等剧毒中药的炮制方法更多,其用途和毒性相差很远,使用时更应严加区别。
5)用有毒之品要遵循“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的经旨,且从小剂量开始,了解患者对该药的敏感性和对毒性的耐受性。还应密切观察有关脏器的功能状况,长期用药还要注意避免“积小毒为大毒”,应采取间断用药,以防止体内蓄积中毒。对一些小毒之品也应注意用量和用药时间,如杏仁、天花粉等常用的化痰平喘中药,若长期或过量使用也会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中医药治病还应处处顾及脾胃,中医素有“脾胃后天之本”、“存一分胃气,有一份生机”之说,癌症患者大多脾胃虚脱、食欲欠佳,因此,更要强调不能损伤脾胃,使用有毒之品,常需与健脾运脾、增进食欲的中药配伍,以保后天之本。
6)用药宜精不宜杂,中医古有“用药如用兵”之说,这里强调的用药不仅要准,还要精。有人把近几年出现的中药不良反应病例作了统计分析,其中少于5味药物配伍的仅占18.6%,其余的毒副反应均因用药庞杂,配伍不当。
(7)应熟悉和掌握治疗中药毒副作用的方法。治疗重要毒副反应方法很多,但笔者认为,情况紧急时应以西医药为主,如应用催吐、洗胃、解读、补液、抗过敏、抗休克、甚至采取血透等技术,可及时解毒或给毒物以出路。但同时应熟悉中医药某些特殊的解毒方法,如绿豆、甘草解川乌、乌草、附子之毒,豆腐、银花、甘草解马钱子中毒,豆豉、鸡蛋清解***之毒,蝉衣、蛇蜕抗过敏,犀牛角、羚羊角可清营凉血、消退瘀斑。
在人类“回归自然”的热潮中,更多人追求“绿色医药”,中医药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疗效日益提高,但其毒副作用也时有发生,尤其是肿瘤患者年老体弱者,有经受了其它方法治疗,一些患者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不全,且来中医就诊时,病期都较晚,再也经不起曲折与反复,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中药毒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为此我们在采用中医药治疗时,必须坚持按中医药理论指导用药,严格掌握适应症,杜绝滥用中药及其制剂,尽量避免发生毒副作用和由此造成的不良事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2 22:3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