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4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皮肤假性淋巴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这是一组皮肤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在临床表现与组织学上很难与皮肤真性淋巴瘤鉴别。这组疾病分为两大类:T及B细胞假淋巴瘤。
皮肤B细胞假淋巴瘤它也称为皮肤良性淋巴瘤、Spiegler-Fendt类肉瘤、皮肤淋巴细胞瘤、皮肤良性淋巴腺病、皮肤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以及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等名称(HumPathol,1995;6:492)。它有如下主要临床病理特点:
(1)无症状性单发或多发粉红色或青紫色或红褐色的丘疹、斑或结节。多发者可群集,也可呈弥漫性片块状浸润。
(2)片块或结节大小约3~5cm或更大,但一般小于5cm。
(3)孤立结节多见于头面部,多发者可见于躯干及四肢。女性多见。
(4)大多数病例病因不明;少数病例与昆虫叮咬、抗原注射、一些药物以及金银饰物**有关。
(5)病变常在数月或数年后消退,也可复发。大约20%~25%病例可发展为真性恶性淋巴瘤。(JPathol,1994;172:301)
(6)结节浸润性病变主要位于真皮浅层,也可扩展到真皮深层及皮下,但以浅层为主,形成“顶重底轻”或楔形或底朝面的三角形分布特点。病变呈多灶性小灶状,界限较清楚。无胶原分离及Indianfile样病变。
(7)常有血管周、附属器周及神经周浸润,但不破坏它们。常在小血管周,无大血管壁浸润。
(8)结节状浸润者,大约有10%的病例可见滤泡形成。
(9)细胞成分较多样,常有多少不等T细胞,特别是辅助T细胞;有组织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也可有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和肉芽肿形成。
(10)表皮常有不同程度增生肥厚;也可见细胞内水肿、海绵形成以及小水疱等变化。表皮与细胞浸润之间常有无细胞带形成。
(11)轻链基因重排大多为阴性(>95%);免疫组化轻链球蛋白(Kappa及Lamda)标记常为多克隆性;凋亡检测率较低,PCNA标记率常在30%以下。
(12)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常为成熟B淋巴细胞及一些转化大细胞。
在诊断中要注意除外分化较好的B细胞淋巴瘤,如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ALToma)及一些伴有淋巴组织增生性皮肤病,如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多形性日光疹、二期梅毒以及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浸润症(组织细胞样血管瘤)。
皮肤T细胞假淋巴瘤(cutaneousT-cellpseudolymphoma)
(1)临床特点与B细胞假淋巴瘤相似,男性稍多。
(2)组织学上分为两型:结节型及弥漫型。前者主要在血管周增生浸润;后者弥漫分布,主要在真皮浅层,无细胞浸润带。但无亲表皮现象及Pautrier小脓肿。
(3)病变分布也常以真皮浅层为主,常有“顶重底轻”特点。弥漫型者常与一些药物有关。
(4)浸润细胞是混合性的,以大小不等无明显异型性T细胞为主,可有少数较大母细胞性T细胞及组织细胞、嗜酸粒细胞、B细胞、上皮样细胞及浆细胞等。也可有肉芽肿形成。
(5)胶原纤维之间可有粘液,但无胶原分离及胶原纤维之间单排的Indianfile样结构。
(6)无血管壁浸润破坏及肿瘤性血管炎病变。
(7)浸润细胞大多为界限较清楚的结节,虽然有弥漫型但大多为片块状浸润。
(8)受体基因重排大多为阴性(>95%);免疫组化显示常为T细胞混合性增生,常有较多量B细胞(AmJPathol,1997;150:1941)。
这是一组皮肤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在临床表现与组织学上很难与皮肤真性淋巴瘤鉴别。这组疾病分为两大类:T及B细胞假淋巴瘤。
皮肤B细胞假淋巴瘤它也称为皮肤良性淋巴瘤、Spiegler-Fendt类肉瘤、皮肤淋巴细胞瘤、皮肤良性淋巴腺病、皮肤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以及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等名称(HumPathol,1995;6:492)。它有如下主要临床病理特点:
(1)无症状性单发或多发粉红色或青紫色或红褐色的丘疹、斑或结节。多发者可群集,也可呈弥漫性片块状浸润。
(2)片块或结节大小约3~5cm或更大,但一般小于5cm。
(3)孤立结节多见于头面部,多发者可见于躯干及四肢。女性多见。
(4)大多数病例病因不明;少数病例与昆虫叮咬、抗原注射、一些药物以及金银饰物**有关。
(5)病变常在数月或数年后消退,也可复发。大约20%~25%病例可发展为真性恶性淋巴瘤。(JPathol,1994;172:301)
(6)结节浸润性病变主要位于真皮浅层,也可扩展到真皮深层及皮下,但以浅层为主,形成“顶重底轻”或楔形或底朝面的三角形分布特点。病变呈多灶性小灶状,界限较清楚。无胶原分离及Indianfile样病变。
(7)常有血管周、附属器周及神经周浸润,但不破坏它们。常在小血管周,无大血管壁浸润。
(8)结节状浸润者,大约有10%的病例可见滤泡形成。
(9)细胞成分较多样,常有多少不等T细胞,特别是辅助T细胞;有组织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也可有上皮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和肉芽肿形成。
(10)表皮常有不同程度增生肥厚;也可见细胞内水肿、海绵形成以及小水疱等变化。表皮与细胞浸润之间常有无细胞带形成。
(11)轻链基因重排大多为阴性(>95%);免疫组化轻链球蛋白(Kappa及Lamda)标记常为多克隆性;凋亡检测率较低,PCNA标记率常在30%以下。
(12)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常为成熟B淋巴细胞及一些转化大细胞。
在诊断中要注意除外分化较好的B细胞淋巴瘤,如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ALToma)及一些伴有淋巴组织增生性皮肤病,如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多形性日光疹、二期梅毒以及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粒细胞浸润症(组织细胞样血管瘤)。
皮肤T细胞假淋巴瘤(cutaneousT-cellpseudolymphoma)
(1)临床特点与B细胞假淋巴瘤相似,男性稍多。
(2)组织学上分为两型:结节型及弥漫型。前者主要在血管周增生浸润;后者弥漫分布,主要在真皮浅层,无细胞浸润带。但无亲表皮现象及Pautrier小脓肿。
(3)病变分布也常以真皮浅层为主,常有“顶重底轻”特点。弥漫型者常与一些药物有关。
(4)浸润细胞是混合性的,以大小不等无明显异型性T细胞为主,可有少数较大母细胞性T细胞及组织细胞、嗜酸粒细胞、B细胞、上皮样细胞及浆细胞等。也可有肉芽肿形成。
(5)胶原纤维之间可有粘液,但无胶原分离及胶原纤维之间单排的Indianfile样结构。
(6)无血管壁浸润破坏及肿瘤性血管炎病变。
(7)浸润细胞大多为界限较清楚的结节,虽然有弥漫型但大多为片块状浸润。
(8)受体基因重排大多为阴性(>95%);免疫组化显示常为T细胞混合性增生,常有较多量B细胞(AmJPathol,1997;150:19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