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6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资源] 起搏新技术:**迷走神经治疗心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2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是65岁以上老人住院的首要原因,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诊断为 心功能IV级的患者,其1年存活率仅为30~50%;在Framingham研究中,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比同年龄普通人群高4~8倍。尽管除生活行为方式改 善和危险因素控制外,当前心衰的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心脏再同步治疗等器械治疗可降低部分患者的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但心衰仍是目前心血管治疗学 上的难题。近年来,随着自主神经功能在心衰发病中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迷走神经**作为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逐步为研究者关注,本文就迷走神经**治疗心 衰的新进展作一阐述。

  一、自主神经在心衰发病中的作用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共同支配,但二者的分布和功能并不均一。迷走神经末梢在窦房结合房室结分布最多,心室分布最少,因而其作用存在部位依赖性。迷 走神经节前神经元起自延髓腹外侧区,经左、右上肺静脉之间进入心脏,沿上腔静脉,与心脏内的节后神经元共同形成突触,如图5-4-1所示。迷走神经兴奋 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较快,作用于M受体,引起细胞膜上K+通道通透性改变,K+外流增加,抑制细胞膜上Ca2+通道,使内向钙流减少,仅需约 150ms心脏即可作出反应,引起心律减慢,房室传导时间延长,心肌收缩力降低,形成相反的“三负”作用。相对而言,交感神经分布的差异不大,相对均匀。 交感神经兴奋时,其节后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较慢,作用于心脏的β受体,改变心肌细胞膜上Na+和Ca2+通道通透性,使Na+和 Ca2+内流增加,大约1~2秒后心脏才能做出反应,引起心律增快,房室传导时间缩短,心房和心室肌收缩力增强,形成所谓正性频率、正性传导和正性肌力的 “三正”作用。

  在收缩性心力衰竭时,神经和体液系统均被激活,以维持心功能。神经系统的激活表现为交感神经的兴奋和迷走神经活性的降低。交感神经激活后,各种交感反射的 敏感性降低,循环和局部的细胞因子,如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氧自由基、精氨酸加压素、内皮素-1、心钠素和前列腺素等,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位点来 调节交感神经。另有研究提示,促炎细胞因子亦对交感神经有直接效应。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中,有关慢{BANNED}感神经激活的证据尚有限。

  已有较充分的证据显示,心衰患者的迷走神经调控亦出现异常。心律变异性、心律频谱分析、心律振荡以及自发和诱发的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测试等多种方法,均被 用来证实迷走神经调节的异常。Shah等通过评价心律变异性来预测患者心衰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现,在校正了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后,心律变异性与心衰的 发生显著相关,即使在糖尿病、收缩压、心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协变量校正后,心律变异性的异常亦是心衰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这样的结果提示,迷走神经对 心律控制的异常可能不单与左室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有关,还可能会造成直接的不良后果。

  图5-4-1 迷走神经调节心脏示意图(引自Bibevski S等)
2# 沙发
发表于 2014-3-2 1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qiao2009


    的确是新技术,值得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22:3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