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486|回复: 1

[妇科] 妇产科医患沟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妇产科疾病特征和患者身心特点
(一)疾病特征
1.年龄跨度大,疾病谱广
女性自出生后新生儿期开始至绝经后的老年期,一生各个不同阶段均有患妇科或产科疾病的可能,而且不同阶段的患病有其各自的特点。儿童期有患外阴和**炎的可能,但远较生殖年龄的女性少见;青春期女性因神经内分泌功能不健全可能出现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或闭经;生殖年龄的女性生殖道炎症、月经紊乱、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的患病率高;如果妊娠可能出现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如妊娠剧吐、流产、异位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围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可能引起更年期月经紊乱;老年妇女生殖道肿瘤发病率高。
2.患病率高,受重视程度低
妇女病普查发现,妇产科疾病患病率可高达40%左右,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城市特困人群中患病率则更高,尤以**炎、宫颈炎等更为常见,且患者往往不大重视此类疾病,认为对身体无多大影响而不进行正规的治疗,待疾病发生了不良转归则后悔莫及。如宫颈炎长期不治疗,炎症慢性**导致宫颈癌发生的情况,在困难人群中时有发生。
3.涉及个人隐私多
妇产科疾病常常涉及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个人隐私。如生殖道畸形直接关系到性生活的质量;继发不孕症可能与婚前性行为、人工流产等有关;性传播性疾病可能与不洁性生活史有关;前置胎盘可能与多次宫腔操作、手术史有关;分娩、引产等均和婚姻、家庭有关。
4. 病情变化快,发生情况突然
产科疾病往往病情变化快,尤其是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如脐带脱垂、子宫破裂、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等,一般均在瞬间发生,且会对母儿产生严重危害,一旦发生,家属往往不能理解,极易造成医患**。因此要求妇产科医生具备很强的应急能力和应变能力,遇到紧急情况能够沉着冷静,立即作出正确判断,及时处理,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5.原因不明者多,举证困难
妇产科很多疾病原因不明,如有些孕妇习惯性流产,夫妻双方检查均找不到原因;妊娠期间突然胎死宫内,经观察分娩过程及产后婴儿尸检,有相当大一部分原因不明;新生儿脑瘫,根据资料统计,只有大约10%与分娩过程中发生窒息有关,有相当一部分与孕期感染有关,还有部分则原因不明,如果医患双方发生**,医院要想举证,只能证实医疗行为有无过错,至于不良结局发生的原因,则举证困难。
6.诊断技术局限,不能完全满足产妇的期望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子女,因此产妇及家属优生优育的愿望特别强烈,对新生儿的期望值也特别高。然而由于目前的诊断技术仍有一定的局限,有些先天残疾儿在分娩前难以确诊。如脊柱裂,在脊髓尚未膨出的情况下,B超很难发现;唇腭裂,根据胎儿在宫腔内的**不同,有些可以发现,有些则难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心脏超声技术的发展,某些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宫内即可诊断,然而大部分的先心病宫内诊断仍有困难;其他一些畸形,如多指(趾)、缺耳、**闭锁、外生殖器畸形等,宫内诊断也有困难。
(二)患者身心特点
1.讳疾忌医,耐受性强
  由于妇产科疾病经常涉及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个人隐私,生殖器官常被人们认为是最神秘的器官,妇女一旦患了妇产科疾病,常会感到难为情,难以对人述说,不少病人不能及时就诊,或就诊时不能明确表述就诊的目的,医生询问病史困难,病人有难言之处,沉默较多。有些患者,尤其是农村妇女,文化层次低,家庭、社会地位不高,耐受性很强,小病能忍则忍,大病才就诊,对某些妇产科疾病不大重视,认为对身体无多大影响,或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而不进行正规的治疗,使病情延误而影响预后。
  2.怕到男医生处就诊
  有些妇产科病人,特别是中老年妇女,不愿请男医生看病,尤其是年轻的妇产科男医师在门诊时常受到冷遇。
  3.怕做妇科检查
  疾病的诊治过程离不开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在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中,常常有病人不愿接受妇科检查、诊断性刮宫等诊断方法。
  4.忽视孕期保健,拒绝孕期治疗
“瓜熟蒂落”是民间形容妊娠、分娩的一句俗话,它反映了长期以来人们对妊娠和分娩的认识程度。妊娠、分娩是女性生育年龄阶段的一个生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许多病理变化。加强孕期保健,进行产前检查可以发现并及时处理某些病理变化,使孕妇安全度过妊娠和分娩期。由于少数人对孕期保健认识不足,不能按时进行产前检查,或认为孕期服药对胎儿不利,拒绝任何孕期治疗,以致孕期的某些病理现象未能及时被发现,或者未能及时得到治疗。然而一旦因延期就诊或延误治疗出现不良结局时,病人和家属不能正确面对现实,将责任推给医方,由此而引起的医疗**时有发生。
  5.盲目追求剖宫产
  部分产妇及家属因为惧怕分娩时的疼痛,或误认为剖宫产对胎儿和产妇有利,对剖宫产可能出现的麻醉和手术并发症以及对胎儿的不良影响缺乏了解,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医生与产妇或家属难以沟通,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经常有产妇或家属在无任何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强烈要求剖宫产。
  6.优生优育愿望强烈,不能接受病残儿的发生
  如前所述,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子女,因此产妇及家属优生优育的愿望特别强烈,对新生儿的期望值也特别高。因此,一旦在分娩过程中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或分娩出先天残疾儿,产妇及家属往往不能接受并归罪于院方,医疗**难免发生。
(三)社会因素
  1.经济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更容易比男性受到更多的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压力、心理冲突,造成身心功能的障碍。经济因素可直接影响妇女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引起多种妇产科疾病如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症、产后抑郁症等。如病人缺乏社会医疗保障,经济困难,许多有效的治疗无法开展,甚至病人不能及时就医,延误了病情,影响治疗效果。病人长期的焦虑、抑郁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抵抗力下降,女性植物神经系统和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紊乱,使疾病恶化。
2.政策因素的影响
  社会政策因素,对妇产科病人也有一定的影响,如计划生育政策。就妊娠分娩来说,它本身是人类自身繁衍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需要,初产妇已经构成了分娩的主体。许多初产妇由于没有分娩的经验和缺乏医疗常识,再加上陌生的医院环境、生疏的医护人员面孔、害怕分娩疼痛、唯恐胎儿异常、其他产妇痛苦的表情和工作人员严肃的态度、紧张的气氛等,常令她们感到孤独无助,故常以大喊大叫来发泄内心的恐惧。许多研究表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过度的紧张、恐惧和焦虑不安等情绪更降低产妇的痛阈,以致轻微疼痛即产生强烈反应。严重疼痛可使宫颈口扩张的协调关系失去平衡,同时可以通过内分泌系统影响妊娠子宫的血流量,造成子宫平滑肌和胎盘供血减少,子宫收缩乏力,使产程延长,出血量增多,甚至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窘迫、或诱发子痫、难产,对产妇和胎儿造成极大危害。
  3.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和产科胎儿的发生、发育密切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密不可分。
  二、妇产科医患沟通的途径和趋势
  妇产科是医患**高发的科室之一,尤其是产科,关系到母婴两条生命的安全。在医疗**处理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所涉及的事件并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差错,或根本不存在医疗责任,而是由于我们的医务人员不善于或不适当的医患沟通造成。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是减少医患**的重要途径。医患之间的沟通带有专业性,医务人员应起主导作用,埋怨病人和家属是徒劳的。根据妇产科疾病的特征和病人的身心特点,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妇产科医疗技术
  患者到医院的首要目的是治病,最关心的是疾病的治愈、健康的恢复。高质量的医疗技术是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的前提与基础。试想,如果没有好的医疗技术,不能为病人解决病患,再好的服务与环境,也不能使病人满意。因此,医务人员首先要精益求精地钻研医学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强化对妇产科患者的心理疏导
  社会、心理因素在妇产科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疾病的诊治效果也密切相关,可直接影响妇产科疾病的转归。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努力寻找影响病人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以病人为中心,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医学工作者除了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外,还应博览群书,广摄社会学、教育学、哲学等人文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重要的是应随时关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作出综合评价和改革推广。如家庭式分娩和导乐陪伴分娩,是近几年来妇产科推广、运用的新的分娩模式。家庭式分娩是指产妇在***的家庭化待产室、产房内,由产妇丈夫或其他家庭成员陪伴通过整个分娩过程,使产妇减少紧张、焦虑和孤独无助的情绪;导乐式分娩是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型、进步而又回归自然的分娩方式,是由一名具有分娩经历、极富爱心的妇女从临产前即开始陪伴产妇,给予心理安慰和疏导,赢得产妇的好感和信赖,从而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能放松紧张情绪,树立信心,增加自然分娩的机会,减少头位难产及剖宫产的比例。这两种分娩方式正是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产生的,帮助孕妇顺利、安全度过分娩期的产科改革新举措,深受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在产科学界得到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发表于 2014-12-18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太好了,当医生难,当好医生更难,当好一名妇产科医生最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07: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