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3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源] 由《伤寒论》到微生物致病学说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1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由《伤寒论》到微生物致病学说

    翻开历史的画卷,距今3000多年前,在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有“虫”、“蛊”、“疟疾”等疾病的记载。公元前369年,《史记》中已用“疫”、“大疫”表示传染病的流行。这些也许可以认为是古代中国人对传染病认识的“萌芽”.

    长期受到疫病困扰的人们一直在寻找疫病的原因,推测是什么病原引起了疫病,引起了疫病的流行。较早的时候,人们认为疫病的发生是由于身体受了寒气的伤害。所以古代中国人将疫病统称为“伤寒”.后来当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时,一种由细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被译为“伤寒”,导致这种肠道传染病的细菌就是伤寒杆菌。所以古代中医所说的伤寒与西医的伤寒是不同的。

    肆虐的“伤寒”

    古代疫病流行并不少见。从《史记》起到明朝末年,仅正史的文献就记载了95次疫病大流行。此后,疾病流行频繁,特别是在饥荒、战争之后。从《史记》(公元前369年)起到明朝末年(1647年),仅正史就记载了95次疾病大流行,238年有流行或大流行。科学家发现,在一块距今9000万年的鸟类化石中存在着传染病的证据。

    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肺结核病即已在北非和欧洲流行。

    最早有记载的大规模传染病发生在4000多年前的尼罗河沿岸,记录于埃伯斯纸草文稿中。有丰富细节描述的第一场传染病灾难,发生在公元前430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一场源于亚洲的瘟疫席卷了雅典,在两年内害死了雅典三分之一的人口。

    公元165年,一场可怕的流行性天花席卷了整个罗马帝国。在它的**下,仅仅在罗马,每天都有2000人死亡,它整整肆虐了15年,杀死了意大利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鼠疫,即黑死病,曾经是人类面对的又一个凶恶敌人。在公元3世纪到公元6世纪,它席卷了整个罗马帝国。有人认为正是黑死病导致了东罗马帝国在公元7世纪的崩溃。公元1346年到1361年,爆发了一场著名的黑死病潮,在这场病中,总共有2400万人死亡,相当于整个欧洲大陆人口的三分之一。

    斑疹伤寒,这种由虱子传染的疾病曾经毁掉了拿破仑的大部分军队,并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人类的历史。1812年6月,拿破仑率领近50万大军入侵俄国,当大军行至波兰和俄国西部的时候,近半数士兵因斑疹伤寒和痢疾而死亡或丧失行动能力。当拿破仑下令撤出莫斯科的时候,他的军队只剩下8万人;而1813年6月撤退行动结束时,拿破仑手下只有3000多名士兵。

    流行性感冒也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有这种病流行的记载。400多年前,意大利***斯城的一次流感大流行使六万人死亡,惊慌的人们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所以将这种病命名“魔鬼”.1957年和1968年发生的两次全球性流感,病人总数达10亿多。

    如果一个种群从来没有接触过某种病毒,那么这种病毒对这个种群会有更大的杀伤力。西班牙人向美洲殖民的时候,将天花、麻疹、斑疹伤寒和流感带到了美洲,土著人对这些病根本没有抵抗力,对美洲的征服变成了一场病魔的大屠杀。西班牙人入侵时的墨西哥还有3000万居民,天花的侵袭使他们在40年后只剩下了300万,一个世纪后只剩下了160万。

    医学之圣《伤寒论》

    让我们将追溯历史的目光驻留在中国东汉末年,也就是公元168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外戚与宦官相互争斗残杀的“党锢之祸”.军阀、豪强也为争霸中原而大动干戈。农民起义的烽火更是此起彼伏。一时间战乱频繁,百姓为躲避战乱而四处逃亡,无家可归的人不下数百万之众。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的居住条件和饮食条件,据史书记载,公元171年至公元185年,在短短的几年中,就有数次流行性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成千上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古代医学家对“伤寒”,也就是疫病非常重视,很多人潜心研究疫病的预防与治疗。其中最为杰出者,当推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河南省南阳县人。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一个疫病流行的时期。他的家族本来是人丁兴旺,人口多达二百多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有一半的人因疫病死亡。当时瘟疫的肆虐,以至于史书说道古代的学者说道:“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有感于此,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疫病的治疗。张仲景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这本书后来经过晋朝太医令王叔和整理,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伤寒论》。全书共记述397条治法和113个医方,共计22篇,5万余字。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当时疫病的发病症状和治疗方法。这部书成为历代医学家所必读之物,有的甚至秘而不传。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为疫病治疗开创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被尊为“中国医学之圣”.

    《伤寒论》这部医学典籍的问世,使人们对疫病的认识与治疗上升到一个历史高度。这部书为历代医学家所珍重。到了宋朝年间,当时朝廷第一次成立校正医书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设置的医学图书整理机构。校正医书局整理的第一本书便是《伤寒论》,“以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所有疾病中,疫病是最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对《伤寒论》的学习、研究和应有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学术流派——伤寒学派,而在明、清发展壮大起来的瘟病学派也是伤寒学派的一个分支。这就是中国医学抗击疫病的主力军。《伤寒论》在疫病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医生对于疫病原因的认识是朦胧的,逐渐进步的。较早的时候,医生们认为疫病的病因是外界风、寒、暑、湿、燥、火,以及瘴气、毒气等。限于历史条件,他们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致病微生物。

    勇敢的抗争

    巴斯德第一次以实验证明了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建立了在医学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微生物致病学说”,奠定了现代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揭示了感染性疾病的原因是致病微生物,从而指明了治疗疾病的正确途径。人类发现了机体的免疫系统,建立了免疫学。从细菌学到免疫学,人类与疫病的斗争获得了现代科学基础,医学科学的发展使人类在消除疫病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科学的力量下,人类知道了流行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因,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来感染动物的微生物,由于某种原因,转移了它们攻击的目标,开始感染人类了。这是新传染病发生的原因之一,例如科学家在考证艾滋病起源时发现,艾滋病很可能起源于非洲丛林地区生活着的一种长尾绿猴。艾滋病病毒来到了人间,可能与当地的土著居民有捕捉绿猴,然后将其血液注射体内滋补身体这一习惯有关。还有,埃博拉出血热来自猴子,莱姆病的病原来自鼠、鹿、兔、狐、狼等30余种野生哺乳动物和多种家畜间传播的伯氏疏螺旋体。一系列新的来源于动物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表明动物传染病库是人类新传染病潜在的原因。二是一些细菌或病毒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基因发生了变化,原来不致病的病原体增加了可以致病的毒力基因,或是原来的病毒基因改头换面成为一种新的病原体,引起人类疾病。

    巴斯德发明了世界上除牛痘外的第二种疫苗--鸡瘟疫苗,此后,他又成功制成了炭疽病、狂犬病的疫苗。在巴斯德的方法启发下,后来的科学家又相继发明了抵抗许多疾病的疫苗。如白喉、破伤风、百日咳、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肝、流感疫苗及卡介苗等等,不胜其数。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显微镜诞生后,人类得以撩开微生物世界神秘的面纱,1940年,利用电子显微镜,人们终于第一次看清了病毒这个小怪物的原形,并进一步弄清了它的内部结构。原来病毒是介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东西,它虽然很小,却集中了很多原子,是分子量很大的、类似蛋白质的化合物。病原微生物是简单的生命形态,在人类出现之前,微生物就早早地生存于地球上。大部分微生物对人类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但是,也有不少微生物会引起疾病。

    1928年,伦敦圣玛丽医院细菌学教授弗莱明在实验中偶然发现了能够大量杀死重要致病菌——葡萄球菌的菌类:青霉菌,杀灭病菌的灵丹妙药——青霉素就此问世。此后,抗菌素家族迅速成长起来,在人类与流行病斗争的历史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说,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更像是一次赛跑。病毒不断变异以期逃过人体免疫系统的束缚,而人类必须赶在病毒猖狂侵害人体之前研制出它们的克星,以维护自身的安全。

    然而,虽然不断有新的病毒向人类发起挑战,但今天的人类已非昔比。今天的人类,已经被高度发达的科技知识武装起来,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任病毒欺凌了。

    不治已病治未病

    《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一个预防为主的思想。对于疫病,重要的在于预防。中国第一部传染学专著的作者张仲景说:“若人能养慎,不令风邪干忤经络,病则无由入其腠理。”我国晋代医学家葛洪,在疫病预防方面也有突出贡献,他也是强调预防的重要性。造成传染病的流行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传染源,二是传染途径,三是易感人群。这也决定了要防止传染病,必须从这三个环节入手。

    首先就是要管理和控制传染源。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狂犬病的传染源是狗,国家对养犬的管理就是为了控制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是老鼠,消灭老鼠也是为了消灭传染源。

    第二个要切断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需经一定的途径才会传染,如蚊虫叮咬、水源污染、输血等,消灭蚊子可以预防疟疾;搞好饮食卫生可以减少痢疾、伤寒的发病。专家提倡的接触病人应戴口罩,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外出回家后更衣、洗手,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就是要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第三是保护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就是传染病的易感者。注射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最好方法,现在很多疾病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控制,而一种新的传染病刚刚侵入,从来没有感染过这种疾病的人群都是易感者。那么,在疾病流行期间注意改善饮食,增加营养,避免过度疲劳,注意锻炼身体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从临床研究到实验室研究,科学家们对人类疾病病源的探究历经了近百年时间。随着人类对各种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个个医学难关也随之不断被攻克,人类摆脱各类疾病束缚的速度日益加快。这种趋势随着当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将会变得越来越明显。科学的每一次发现,都是人类迈向自由的一步。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完全有能力征服一个又一个疫病 .

    回顾人类走过的漫长历程,总是在不经意间遭受着这样或那样的灾难。特别是出人意外的各种天灾和疾病,常常使人类备受折磨和煎熬。但人类从来没有屈服过,总是在不懈的斗争中前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23:0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