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52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版务] 大连儿科医生公开***出现“零报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1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为人父母的人几乎都体味过孩子有病时的焦急,而去医院从挂号到检查、住院都需要排长队,更是火上浇油。本市和全国许多城市都遇到了同样情况,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儿科医生短缺,这引起了政协委员马全英的关注。
  医生需在4.8分钟内完成诊治
  目前,本市各大医院设立专门儿科的医院共有12家,其中包括:大医附属一院、大医附属二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妇产医院)、市中心医院、市友谊医院、市二院、市三院、市四院、市五院和市中医医院。
  “一个急诊医生一晚要看150-160人,最多一晚能看180人,下班时医生都忍不住呕吐了。这种超极限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使许多年轻力壮的男医生也病倒了。”日前,大连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陈海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近日,随着儿童扎堆看病情况的出现,儿童医院急诊“大夜班”(16小时)的医生最多要看200个小患者,“小大夜班”(5小时)最多时也有110人。据此计算,平均看一个小患者大约在4.8分钟以内,医生需要在这4.8分钟之内问病史、查身体、开检查检验单、开药、讲用药方法、叮嘱护理注意事项等等。“16个小时下来,嗓子基本都是哑的,而且每个患儿的4.8分钟几乎都是交叉进行的,一个孩子查身体时,前一个孩子的检验结果回来了;写这个孩子的病志时,那个孩子又拿药回来了,所以医生的思维总得在3-4个孩子的病情间来回跳跃,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 ”一名医生如是说。
  儿科常被称为“哑科”,孩子不会表达不适症状,医生必须会从孩子的哭声和表情里,判断疼痛程度,这些都需要专门的技巧和长久的经验积累。大连市儿童医院院长助理迟磊对记者说,1个患儿带来的工作量相当于2个内科成人病人。
  儿科医生留不住招不上
  随着市儿童医院改扩建、市妇儿医疗中心投入使用,加上“单独两孩”新政策***,本市儿科医师需求明显增加,放射线、检验、药剂、麻醉、病理、超声、心电图等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也将随之增加。但已培养成熟的从业人员特别是护士(多为临时聘用人员)却流失严重。
  据了解,市儿童医院2013年通过事业单位公开***考入编制的27名医生中有9人未报到,报到的18名医生中有3人工作不足1个月即辞职。 2013年市儿童医院已有31人辞职,其中:医生7人、护士21人、医技人员3人。近5年来,共有39名医生、51名护士辞职。
  为缓解儿科就医难、住院难问题,大连市妇儿医疗中心、大连盛京妇儿医院都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然而,就在日前,有了场地的新医院在***人才时,却遇到了尴尬——儿科医生难招。
  按照《辽宁省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意见(试行)》规定,本市儿科人员编制按照标准床位数与基本编制比1:1.5标准配备。市儿童医院编制床位400张,核定人员编制629人。为满足儿童就医需求,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本市12所医院儿科现临时聘用314人。市儿童医院改扩建后新增编制床位400张,3年内计划增加编制人员571人。
  由于儿科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人员与引进入才受到严重影响。本市卫生事业单位***,每年都因儿科生源不足而缩减或取消岗位。记者了解到,2013年市妇儿医疗中心人员公开***中,在同一岗位***人数与应聘人数要求达到1:2甚至1:1竞争比例的情况下,儿科医师等岗位却出现“零报考”。市妇幼保健院(市妇产医院)***的新生儿医师等岗位亦因报名人数未达到竞争比例而取消或缩减。根据《大连市引进高端医学人才若干规定(暂行)》,市儿童医院在媒体发布面向国内外***高端医学人才公告,至今无人应聘。
  三大原因造成儿科医生短缺(政协委员马全英调查)
  首先,医学院校取消了儿科专业。由于1998年教育部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儿科专业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全国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了20万,近15年以来,全国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名。
  其次,家长要求高,医生压力过大。在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的当下,儿科是医疗**的高发区。儿童看病家长陪护多,同样的门诊量比综合医院人流量大2-3倍,家长对医护期望值高,医务人员在重压下超负荷工作。
2# 沙发
发表于 2014-1-19 18:4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这种现象感到是社会和体制的责任,也是社会的悲哀,因果循环,很正常,不是这样倒还奇怪了,呵呵,遗憾啊
3# 板凳
发表于 2014-3-2 21:5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好事啊,再喊苦喊累,没有人会理解同情。这也算医患矛盾的远期效应。只有否极才能泰来。只是之间的时间是漫长的、代价是高昂的
4
发表于 2014-3-4 21:29 | 只看该作者
因果循环,
5
发表于 2014-3-6 13:31 | 只看该作者
慢慢就没有儿科医生了,后面慢慢就没有医生了,然后到社区医生的大时代
6
发表于 2014-3-6 21:53 | 只看该作者
现今这个体制下出现这种情况不奇怪,儿科医生不是那么好当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6 23:1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