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6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血压] 甄别与防止药源性高血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6-26 0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docterwmj 于 2013-6-26 09:03 编辑

甄别与防止药源性高血压来源:医师报 2013-05-27 20:22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悦 王晓宇 孙丽


多系统治疗药物存血压升高隐患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可抑制环氧化酶(COX)合成,使前列腺素I2 和前列腺素E2 的合成和释放减少,导致肾血管收缩,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另外,NSAID 可降低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的降压作用,但对钙拮抗剂(CCB)的降压作用无明显影响。但最近一项研究显示, 服用ACEI、CCB 和β 受体阻滞剂可平稳降压者给予NSAID 后, 应用ACEI 和CCB的血压升高3 mm Hg,服用β 受体阻滞剂的血压升高6 mm Hg。NSAID 引起血压明显升高主要见于高血压者,对血压正常者影响较小。NSAID 引起的高血压常见于老年、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

NSAID 可分为非选择COX抑制剂和选择性COX2 抑制剂。选择性NSAID 升压作用比非选择性NSAID 强,以罗非昔布升高血压的作用最明显。研究发现,晨起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血压轻度升高,但睡前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血压。睡前阿司匹林引起血压降低可能与对抗夜间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高峰有关,但由于水杨酸半衰期仅为3 h,所以阿司匹林引起血压持续下降的机制仍不清楚。

激素类药物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合剂,其致高血压主要成分是雌激素。雌激素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促进水钠潴留,使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隙转移,减少循环血量,兴奋交感神经,导致血压升高。雌激素还可使血浆***性和***性血管紧张素原浓度增加,使RAAS 活性增加,进一步升高血压。

重组人** 重组人**(r-HuEPO)用于治疗肾性贫血和恶性肿瘤相关贫血等难治性贫血。30%接受r-HuEPO 治疗的患者可并发高血压,甚至出现高血压脑病和脑血管意外。除疾病本身病理机制(如肾功能衰竭时水钠潴留)可引起血压升高外,r-HuEPO 本身也可致高血压。根据报道,r-HuEPO导致高血压的主要机制为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其增加红细胞压积和血液黏滞度并非致高血压主要原因。r-HuEPO 可促进内皮素1 释放、血栓烷素B2 合成增加,前列腺素I2 和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下降,并使末梢血管异常反应性收缩,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导致高血压。

糖皮质激素 临床应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可的松、**、氟**龙和**等。糖皮质激素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引起水钠潴留,激活交感神经,促进肝脏合成血管紧张素原,增加RAAS 活性。

抑郁症药物

抗抑郁症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情绪低落、抑郁、焦虑性障碍和惊恐发作等。抗抑郁药物中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5-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可导致药源性高血压。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使儿茶酚胺类物质和5- 羟色胺蓄积,引起血压升高。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丙米嗪、阿米替林和多赛平等,属于非选择性单胺摄取抑制剂,主要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 羟色胺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浓度,产生拟交感效应,使血压升高。文拉法辛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上述致高血压作用。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血压明显升高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是环孢素A。环孢素A 可能通过升高肾脏血管内皮素水平,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同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以及减少NO 生成,促进血管收缩,升高血压。

另外, 环孢素A 的直接肾毒性也与高血压发生相关。环孢素A 相关高血压的特点是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失去正常夜间血压下降规律或出现夜间血压升高。脏器移植后早期,环孢素A 一定程度地抑制RAAS 活性,因此高血压患者在移植后早期单独使用ACEI 的降压效果有限。

血管生成抑制剂

可导致血压升高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包括贝伐单抗和索拉菲尼等。

血管生成抑制剂升高血压的机制:(1)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使VEGF介导的内皮细胞合成NO 减少;(2)导致微血管稀薄化,即组成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数目减少;(3)增加内皮素1 的活性。

贝伐单抗是一种抗VEGF 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直肠癌和肾癌等。研究显示,贝伐单抗治疗用药后,血压升高者约占20%。

索拉菲尼是VEGF 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用于治疗进展期肾癌和肝细胞癌等。一项Meta 分析显示,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患者中高血压总发生率为23.4%,严重高血压发生率为5.7 %。Maitland 等发现, 口服索拉菲尼400 mg、2 次/d,治疗1 d 即可引起血压升高8.2 /6.5 mm Hg。

内皮抑素是一种内源性抗VEGF 因子,可抑制血管新生,起到抗肿瘤作用,但其可促进内皮细胞产生NO,呈一定程度的降压作用。

其他

甘草引起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为血压升高伴低钾血症、醛固酮水平降低和低肾素活性。

卡马西平引起的高血压罕见,多出现在服用过量以及大剂量维持治疗的患者中。卡马西平有一个亚氨基芪环,可能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引起血压升高机制类似。

其他可引起血压升高的药物还包括东莨菪碱、纳洛酮、烷化剂、溴隐亭和两性霉素B 等,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分类施治 防重于治

服用某种药物后血压明显升高≥140/90 mm Hg,在排除其他继发性因素后,常提示为药源性高血压。尤其出现已下情况时,应高度考虑药源性高血压:(1)血压升高与所用药物在时间上有合理关联;(2)该药物药理作用有致高血压的可能;(3)有该药单用或合用导致高血压的相关报道;(4)停药后血压可恢复至用药前水平;(5)药物激发试验可使血压再次升高。

药源性高血压的预防重于治疗。使用某种药物前,应充分了解不良反应,尤其是高危人群应避免使用致高血压药物,优选其他同疗效的药物。一旦使用可能引起高血压药物,则应密切监测血压,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药源性高血压治疗原则:(1)停用致高血压药物;(2)由于病情需要不能停用致高血压药物或停药后血压不能恢复者,监测血压,行降压治疗;(3)根据具体药物引起血压升高和影响降压药作用的机制,选择合理降压方案;(4)积极治疗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等,应选择对血压影响较小的NSAID,降压药首选CCB 和利尿剂。因口服避孕药导致高血压者应立即停药,停药3~6 个月后血压可恢复正常,如3~6 个月后仍未恢复者,应行降压治疗,降压药物可选择ACEI、利尿剂和β 受体阻滞剂。

使用r-HuEPO 治疗贫血时, 为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应在12~16 周内缓慢纠正贫血。红细胞压积目标值不应超过30% ~35%,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和血容量, 降压治疗可选择CCB、ACEI、血管扩张剂等药物。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高血压,降压药物可选择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和ACEI,注意密切监测血钾,预防低钾血症。

对于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降压治疗应考虑降压药对环孢素A 血浆分布和血浆浓度的影响,二氢吡啶类CCB 对环孢素A 血浆分布和浓度影响较小,降压效果较好。环孢素A 在脏器移植后早期对RAAS 有所抑制,随着RAAS 活性恢复,可使用ACEI 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降压药物联合排钾利尿药,也可应用β 受体阻滞剂。研究显示,单独使用利尿剂治疗免疫抑制剂相关性高血压虽然可降低血压,但会增加肾毒性。

ACEI 类降压药物有拮抗RAAS 活性和减少蛋白尿作用,可作为血管生成抑制剂引起的高血压优先选择,也可应用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CCB、硝酸酯类和ARB。但二氢吡啶类CCB 可引起VEGF 释放,所以不应与贝伐单抗等抗VEGF 类药物合用。服用甘草导致高血压患者,停药后血压一般恢复,用药时应需监测血压,根据血钾指标可加用螺内酯。

近年,药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之一。临床医生应重视药源性高血压,详细询问既往史和用药史,必要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指标,明确药源性高血压诊断后,停用相关药物和针对性地选择降压药物。
甄别与防止药源性高血压来源:医师报 2013-05-27 20:22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悦 王晓宇 孙丽


多系统治疗药物存血压升高隐患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可抑制环氧化酶(COX)合成,使前列腺素I2 和前列腺素E2 的合成和释放减少,导致肾血管收缩,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另外,NSAID 可降低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的降压作用,但对钙拮抗剂(CCB)的降压作用无明显影响。但最近一项研究显示, 服用ACEI、CCB 和β 受体阻滞剂可平稳降压者给予NSAID 后, 应用ACEI 和CCB的血压升高3 mm Hg,服用β 受体阻滞剂的血压升高6 mm Hg。NSAID 引起血压明显升高主要见于高血压者,对血压正常者影响较小。NSAID 引起的高血压常见于老年、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

NSAID 可分为非选择COX抑制剂和选择性COX2 抑制剂。选择性NSAID 升压作用比非选择性NSAID 强,以罗非昔布升高血压的作用最明显。研究发现,晨起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血压轻度升高,但睡前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血压。睡前阿司匹林引起血压降低可能与对抗夜间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高峰有关,但由于水杨酸半衰期仅为3 h,所以阿司匹林引起血压持续下降的机制仍不清楚。

激素类药物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合剂,其致高血压主要成分是雌激素。雌激素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促进水钠潴留,使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隙转移,减少循环血量,兴奋交感神经,导致血压升高。雌激素还可使血浆***性和***性血管紧张素原浓度增加,使RAAS 活性增加,进一步升高血压。

重组人** 重组人**(r-HuEPO)用于治疗肾性贫血和恶性肿瘤相关贫血等难治性贫血。30%接受r-HuEPO 治疗的患者可并发高血压,甚至出现高血压脑病和脑血管意外。除疾病本身病理机制(如肾功能衰竭时水钠潴留)可引起血压升高外,r-HuEPO 本身也可致高血压。根据报道,r-HuEPO导致高血压的主要机制为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其增加红细胞压积和血液黏滞度并非致高血压主要原因。r-HuEPO 可促进内皮素1 释放、血栓烷素B2 合成增加,前列腺素I2 和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下降,并使末梢血管异常反应性收缩,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导致高血压。

糖皮质激素 临床应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可的松、**、氟**龙和**等。糖皮质激素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引起水钠潴留,激活交感神经,促进肝脏合成血管紧张素原,增加RAAS 活性。

抗抑郁症药物

抗抑郁症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情绪低落、抑郁、焦虑性障碍和惊恐发作等。抗抑郁药物中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5-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可导致药源性高血压。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使儿茶酚胺类物质和5- 羟色胺蓄积,引起血压升高。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丙米嗪、阿米替林和多赛平等,属于非选择性单胺摄取抑制剂,主要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 羟色胺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浓度,产生拟交感效应,使血压升高。文拉法辛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上述致高血压作用。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血压明显升高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是环孢素A。环孢素A 可能通过升高肾脏血管内皮素水平,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同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以及减少NO 生成,促进血管收缩,升高血压。

另外, 环孢素A 的直接肾毒性也与高血压发生相关。环孢素A 相关高血压的特点是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失去正常夜间血压下降规律或出现夜间血压升高。脏器移植后早期,环孢素A 一定程度地抑制RAAS 活性,因此高血压患者在移植后早期单独使用ACEI 的降压效果有限。

血管生成抑制剂

可导致血压升高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包括贝伐单抗和索拉菲尼等。

血管生成抑制剂升高血压的机制:(1)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使VEGF介导的内皮细胞合成NO 减少;(2)导致微血管稀薄化,即组成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数目减少;(3)增加内皮素1 的活性。

贝伐单抗是一种抗VEGF 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直肠癌和肾癌等。研究显示,贝伐单抗治疗用药后,血压升高者约占20%。

索拉菲尼是VEGF 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用于治疗进展期肾癌和肝细胞癌等。一项Meta 分析显示,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患者中高血压总发生率为23.4%,严重高血压发生率为5.7 %。Maitland 等发现, 口服索拉菲尼400 mg、2 次/d,治疗1 d 即可引起血压升高8.2 /6.5 mm Hg。

内皮抑素是一种内源性抗VEGF 因子,可抑制血管新生,起到抗肿瘤作用,但其可促进内皮细胞产生NO,呈一定程度的降压作用。

其他

甘草引起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为血压升高伴低钾血症、醛固酮水平降低和低肾素活性。

卡马西平引起的高血压罕见,多出现在服用过量以及大剂量维持治疗的患者中。卡马西平有一个亚氨基芪环,可能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引起血压升高机制类似。

其他可引起血压升高的药物还包括东莨菪碱、纳洛酮、烷化剂、溴隐亭和两性霉素B 等,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分类施治 防重于治

服用某种药物后血压明显升高≥140/90 mm Hg,在排除其他继发性因素后,常提示为药源性高血压。尤其出现已下情况时,应高度考虑药源性高血压:(1)血压升高与所用药物在时间上有合理关联;(2)该药物药理作用有致高血压的可能;(3)有该药单用或合用导致高血压的相关报道;(4)停药后血压可恢复至用药前水平;(5)药物激发试验可使血压再次升高。

药源性高血压的预防重于治疗。使用某种药物前,应充分了解不良反应,尤其是高危人群应避免使用致高血压药物,优选其他同疗效的药物。一旦使用可能引起高血压药物,则应密切监测血压,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药源性高血压治疗原则:(1)停用致高血压药物;(2)由于病情需要不能停用致高血压药物或停药后血压不能恢复者,监测血压,行降压治疗;(3)根据具体药物引起血压升高和影响降压药作用的机制,选择合理降压方案;(4)积极治疗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等,应选择对血压影响较小的NSAID,降压药首选CCB 和利尿剂。因口服避孕药导致高血压者应立即停药,停药3~6 个月后血压可恢复正常,如3~6 个月后仍未恢复者,应行降压治疗,降压药物可选择ACEI、利尿剂和β 受体阻滞剂。

使用r-HuEPO 治疗贫血时, 为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应在12~16 周内缓慢纠正贫血。红细胞压积目标值不应超过30% ~35%,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和血容量, 降压治疗可选择CCB、ACEI、血管扩张剂等药物。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高血压,降压药物可选择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和ACEI,注意密切监测血钾,预防低钾血症。

对于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降压治疗应考虑降压药对环孢素A 血浆分布和血浆浓度的影响,二氢吡啶类CCB 对环孢素A 血浆分布和浓度影响较小,降压效果较好。环孢素A 在脏器移植后早期对RAAS 有所抑制,随着RAAS 活性恢复,可使用ACEI 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降压药物联合排钾利尿药,也可应用β 受体阻滞剂。研究显示,单独使用利尿剂治疗免疫抑制剂相关性高血压虽然可降低血压,但会增加肾毒性。

ACEI 类降压药物有拮抗RAAS 活性和减少蛋白尿作用,可作为血管生成抑制剂引起的高血压优先选择,也可应用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CCB、硝酸酯类和ARB。但二氢吡啶类CCB 可引起VEGF 释放,所以不应与贝伐单抗等抗VEGF 类药物合用。服用甘草导致高血压患者,停药后血压一般恢复,用药时应需监测血压,根据血钾指标可加用螺内酯。

近年,药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之一。临床医生应重视药源性高血压,详细询问既往史和用药史,必要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指标,明确药源性高血压诊断后,停用相关药物和针对性地选择降压药物。
甄别与防止药源性高血压来源:医师报 2013-05-27 20:22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悦 王晓宇 孙丽


多系统治疗药物存血压升高隐患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可抑制环氧化酶(COX)合成,使前列腺素I2 和前列腺素E2 的合成和释放减少,导致肾血管收缩,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另外,NSAID 可降低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的降压作用,但对钙拮抗剂(CCB)的降压作用无明显影响。但最近一项研究显示, 服用ACEI、CCB 和β 受体阻滞剂可平稳降压者给予NSAID 后, 应用ACEI 和CCB的血压升高3 mm Hg,服用β 受体阻滞剂的血压升高6 mm Hg。NSAID 引起血压明显升高主要见于高血压者,对血压正常者影响较小。NSAID 引起的高血压常见于老年、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

NSAID 可分为非选择COX抑制剂和选择性COX2 抑制剂。选择性NSAID 升压作用比非选择性NSAID 强,以罗非昔布升高血压的作用最明显。研究发现,晨起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血压轻度升高,但睡前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血压。睡前阿司匹林引起血压降低可能与对抗夜间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高峰有关,但由于水杨酸半衰期仅为3 h,所以阿司匹林引起血压持续下降的机制仍不清楚。

激素类药物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合剂,其致高血压主要成分是雌激素。雌激素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促进水钠潴留,使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隙转移,减少循环血量,兴奋交感神经,导致血压升高。雌激素还可使血浆***性和***性血管紧张素原浓度增加,使RAAS 活性增加,进一步升高血压。

重组人** 重组人**(r-HuEPO)用于治疗肾性贫血和恶性肿瘤相关贫血等难治性贫血。30%接受r-HuEPO 治疗的患者可并发高血压,甚至出现高血压脑病和脑血管意外。除疾病本身病理机制(如肾功能衰竭时水钠潴留)可引起血压升高外,r-HuEPO 本身也可致高血压。根据报道,r-HuEPO导致高血压的主要机制为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其增加红细胞压积和血液黏滞度并非致高血压主要原因。r-HuEPO 可促进内皮素1 释放、血栓烷素B2 合成增加,前列腺素I2 和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下降,并使末梢血管异常反应性收缩,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导致高血压。

糖皮质激素 临床应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可的松、**、氟**龙和**等。糖皮质激素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引起水钠潴留,激活交感神经,促进肝脏合成血管紧张素原,增加RAAS 活性。

抗抑郁症药物

抗抑郁症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情绪低落、抑郁、焦虑性障碍和惊恐发作等。抗抑郁药物中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5-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可导致药源性高血压。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使儿茶酚胺类物质和5- 羟色胺蓄积,引起血压升高。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丙米嗪、阿米替林和多赛平等,属于非选择性单胺摄取抑制剂,主要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 羟色胺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浓度,产生拟交感效应,使血压升高。文拉法辛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上述致高血压作用。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血压明显升高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是环孢素A。环孢素A 可能通过升高肾脏血管内皮素水平,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同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以及减少NO 生成,促进血管收缩,升高血压。

另外, 环孢素A 的直接肾毒性也与高血压发生相关。环孢素A 相关高血压的特点是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失去正常夜间血压下降规律或出现夜间血压升高。脏器移植后早期,环孢素A 一定程度地抑制RAAS 活性,因此高血压患者在移植后早期单独使用ACEI 的降压效果有限。

血管生成抑制剂

可导致血压升高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包括贝伐单抗和索拉菲尼等。

血管生成抑制剂升高血压的机制:(1)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使VEGF介导的内皮细胞合成NO 减少;(2)导致微血管稀薄化,即组成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数目减少;(3)增加内皮素1 的活性。

贝伐单抗是一种抗VEGF 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直肠癌和肾癌等。研究显示,贝伐单抗治疗用药后,血压升高者约占20%。

索拉菲尼是VEGF 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用于治疗进展期肾癌和肝细胞癌等。一项Meta 分析显示,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患者中高血压总发生率为23.4%,严重高血压发生率为5.7 %。Maitland 等发现, 口服索拉菲尼400 mg、2 次/d,治疗1 d 即可引起血压升高8.2 /6.5 mm Hg。

内皮抑素是一种内源性抗VEGF 因子,可抑制血管新生,起到抗肿瘤作用,但其可促进内皮细胞产生NO,呈一定程度的降压作用。

其他

甘草引起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为血压升高伴低钾血症、醛固酮水平降低和低肾素活性。

卡马西平引起的高血压罕见,多出现在服用过量以及大剂量维持治疗的患者中。卡马西平有一个亚氨基芪环,可能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引起血压升高机制类似。

其他可引起血压升高的药物还包括东莨菪碱、纳洛酮、烷化剂、溴隐亭和两性霉素B 等,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分类施治 防重于治

服用某种药物后血压明显升高≥140/90 mm Hg,在排除其他继发性因素后,常提示为药源性高血压。尤其出现已下情况时,应高度考虑药源性高血压:(1)血压升高与所用药物在时间上有合理关联;(2)该药物药理作用有致高血压的可能;(3)有该药单用或合用导致高血压的相关报道;(4)停药后血压可恢复至用药前水平;(5)药物激发试验可使血压再次升高。

药源性高血压的预防重于治疗。使用某种药物前,应充分了解不良反应,尤其是高危人群应避免使用致高血压药物,优选其他同疗效的药物。一旦使用可能引起高血压药物,则应密切监测血压,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药源性高血压治疗原则:(1)停用致高血压药物;(2)由于病情需要不能停用致高血压药物或停药后血压不能恢复者,监测血压,行降压治疗;(3)根据具体药物引起血压升高和影响降压药作用的机制,选择合理降压方案;(4)积极治疗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等,应选择对血压影响较小的NSAID,降压药首选CCB 和利尿剂。因口服避孕药导致高血压者应立即停药,停药3~6 个月后血压可恢复正常,如3~6 个月后仍未恢复者,应行降压治疗,降压药物可选择ACEI、利尿剂和β 受体阻滞剂。

使用r-HuEPO 治疗贫血时, 为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应在12~16 周内缓慢纠正贫血。红细胞压积目标值不应超过30% ~35%,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和血容量, 降压治疗可选择CCB、ACEI、血管扩张剂等药物。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高血压,降压药物可选择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和ACEI,注意密切监测血钾,预防低钾血症。

对于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降压治疗应考虑降压药对环孢素A 血浆分布和血浆浓度的影响,二氢吡啶类CCB 对环孢素A 血浆分布和浓度影响较小,降压效果较好。环孢素A 在脏器移植后早期对RAAS 有所抑制,随着RAAS 活性恢复,可使用ACEI 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降压药物联合排钾利尿药,也可应用β 受体阻滞剂。研究显示,单独使用利尿剂治疗免疫抑制剂相关性高血压虽然可降低血压,但会增加肾毒性。

ACEI 类降压药物有拮抗RAAS 活性和减少蛋白尿作用,可作为血管生成抑制剂引起的高血压优先选择,也可应用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CCB、硝酸酯类和ARB。但二氢吡啶类CCB 可引起VEGF 释放,所以不应与贝伐单抗等抗VEGF 类药物合用。服用甘草导致高血压患者,停药后血压一般恢复,用药时应需监测血压,根据血钾指标可加用螺内酯。

近年,药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之一。临床医生应重视药源性高血压,详细询问既往史和用药史,必要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指标,明确药源性高血压诊断后,停用相关药物和针对性地选择降压药物。
来源:医师报 2013-05-27 20:22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悦 王晓宇 孙丽


多系统治疗药物存血压升高隐患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可抑制环氧化酶(COX)合成,使前列腺素I2 和前列腺素E2 的合成和释放减少,导致肾血管收缩,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另外,NSAID 可降低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的降压作用,但对钙拮抗剂(CCB)的降压作用无明显影响。但最近一项研究显示, 服用ACEI、CCB 和β 受体阻滞剂可平稳降压者给予NSAID 后, 应用ACEI 和CCB的血压升高3 mm Hg,服用β 受体阻滞剂的血压升高6 mm Hg。NSAID 引起血压明显升高主要见于高血压者,对血压正常者影响较小。NSAID 引起的高血压常见于老年、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

NSAID 可分为非选择COX抑制剂和选择性COX2 抑制剂。选择性NSAID 升压作用比非选择性NSAID 强,以罗非昔布升高血压的作用最明显。研究发现,晨起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血压轻度升高,但睡前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血压。睡前阿司匹林引起血压降低可能与对抗夜间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高峰有关,但由于水杨酸半衰期仅为3 h,所以阿司匹林引起血压持续下降的机制仍不清楚。

激素类药物

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合剂,其致高血压主要成分是雌激素。雌激素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促进水钠潴留,使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隙转移,减少循环血量,兴奋交感神经,导致血压升高。雌激素还可使血浆***性和***性血管紧张素原浓度增加,使RAAS 活性增加,进一步升高血压。

重组人** 重组人**(r-HuEPO)用于治疗肾性贫血和恶性肿瘤相关贫血等难治性贫血。30%接受r-HuEPO 治疗的患者可并发高血压,甚至出现高血压脑病和脑血管意外。除疾病本身病理机制(如肾功能衰竭时水钠潴留)可引起血压升高外,r-HuEPO 本身也可致高血压。根据报道,r-HuEPO导致高血压的主要机制为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而其增加红细胞压积和血液黏滞度并非致高血压主要原因。r-HuEPO 可促进内皮素1 释放、血栓烷素B2 合成增加,前列腺素I2 和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下降,并使末梢血管异常反应性收缩,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导致高血压。

糖皮质激素 临床应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可的松、**、氟**龙和**等。糖皮质激素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引起水钠潴留,激活交感神经,促进肝脏合成血管紧张素原,增加RAAS 活性。

抗抑郁症药物

抗抑郁症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情绪低落、抑郁、焦虑性障碍和惊恐发作等。抗抑郁药物中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5-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可导致药源性高血压。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使儿茶酚胺类物质和5- 羟色胺蓄积,引起血压升高。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丙米嗪、阿米替林和多赛平等,属于非选择性单胺摄取抑制剂,主要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 羟色胺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浓度,产生拟交感效应,使血压升高。文拉法辛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上述致高血压作用。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血压明显升高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是环孢素A。环孢素A 可能通过升高肾脏血管内皮素水平,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同时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以及减少NO 生成,促进血管收缩,升高血压。

另外, 环孢素A 的直接肾毒性也与高血压发生相关。环孢素A 相关高血压的特点是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失去正常夜间血压下降规律或出现夜间血压升高。脏器移植后早期,环孢素A 一定程度地抑制RAAS 活性,因此高血压患者在移植后早期单独使用ACEI 的降压效果有限。

血管生成抑制剂

可导致血压升高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包括贝伐单抗和索拉菲尼等。

血管生成抑制剂升高血压的机制:(1)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使VEGF介导的内皮细胞合成NO 减少;(2)导致微血管稀薄化,即组成微循环的毛细血管数目减少;(3)增加内皮素1 的活性。

贝伐单抗是一种抗VEGF 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直肠癌和肾癌等。研究显示,贝伐单抗治疗用药后,血压升高者约占20%。

索拉菲尼是VEGF 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用于治疗进展期肾癌和肝细胞癌等。一项Meta 分析显示,接受索拉菲尼治疗的患者中高血压总发生率为23.4%,严重高血压发生率为5.7 %。Maitland 等发现, 口服索拉菲尼400 mg、2 次/d,治疗1 d 即可引起血压升高8.2 /6.5 mm Hg。

内皮抑素是一种内源性抗VEGF 因子,可抑制血管新生,起到抗肿瘤作用,但其可促进内皮细胞产生NO,呈一定程度的降压作用。

其他

甘草引起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为血压升高伴低钾血症、醛固酮水平降低和低肾素活性。

卡马西平引起的高血压罕见,多出现在服用过量以及大剂量维持治疗的患者中。卡马西平有一个亚氨基芪环,可能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引起血压升高机制类似。

其他可引起血压升高的药物还包括东莨菪碱、纳洛酮、烷化剂、溴隐亭和两性霉素B 等,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分类施治 防重于治

服用某种药物后血压明显升高≥140/90 mm Hg,在排除其他继发性因素后,常提示为药源性高血压。尤其出现已下情况时,应高度考虑药源性高血压:(1)血压升高与所用药物在时间上有合理关联;(2)该药物药理作用有致高血压的可能;(3)有该药单用或合用导致高血压的相关报道;(4)停药后血压可恢复至用药前水平;(5)药物激发试验可使血压再次升高。

药源性高血压的预防重于治疗。使用某种药物前,应充分了解不良反应,尤其是高危人群应避免使用致高血压药物,优选其他同疗效的药物。一旦使用可能引起高血压药物,则应密切监测血压,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药源性高血压治疗原则:(1)停用致高血压药物;(2)由于病情需要不能停用致高血压药物或停药后血压不能恢复者,监测血压,行降压治疗;(3)根据具体药物引起血压升高和影响降压药作用的机制,选择合理降压方案;(4)积极治疗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等,应选择对血压影响较小的NSAID,降压药首选CCB 和利尿剂。因口服避孕药导致高血压者应立即停药,停药3~6 个月后血压可恢复正常,如3~6 个月后仍未恢复者,应行降压治疗,降压药物可选择ACEI、利尿剂和β 受体阻滞剂。

使用r-HuEPO 治疗贫血时, 为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应在12~16 周内缓慢纠正贫血。红细胞压积目标值不应超过30% ~35%,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和血容量, 降压治疗可选择CCB、ACEI、血管扩张剂等药物。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高血压,降压药物可选择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和ACEI,注意密切监测血钾,预防低钾血症。

对于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降压治疗应考虑降压药对环孢素A 血浆分布和血浆浓度的影响,二氢吡啶类CCB 对环孢素A 血浆分布和浓度影响较小,降压效果较好。环孢素A 在脏器移植后早期对RAAS 有所抑制,随着RAAS 活性恢复,可使用ACEI 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降压药物联合排钾利尿药,也可应用β 受体阻滞剂。研究显示,单独使用利尿剂治疗免疫抑制剂相关性高血压虽然可降低血压,但会增加肾毒性。

ACEI 类降压药物有拮抗RAAS 活性和减少蛋白尿作用,可作为血管生成抑制剂引起的高血压优先选择,也可应用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CCB、硝酸酯类和ARB。但二氢吡啶类CCB 可引起VEGF 释放,所以不应与贝伐单抗等抗VEGF 类药物合用。服用甘草导致高血压患者,停药后血压一般恢复,用药时应需监测血压,根据血钾指标可加用螺内酯。

近年,药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之一。临床医生应重视药源性高血压,详细询问既往史和用药史,必要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指标,明确药源性高血压诊断后,停用相关药物和针对性地选择降压药物。
2# 沙发
发表于 2013-6-26 09:04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不好编辑
3# 板凳
发表于 2013-6-26 11:3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辛苦了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13:0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