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58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之三:从《内经》看革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4-7 1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般认为首先描述革脉的是张仲景(1),《伤寒论》说:“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

《濒湖脉学》说:“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妇人半产并崩漏,男子阴虚或梦遗”。《四言举要》:“虚寒相搏,此名曰革”。 《三因方》说:“革者革也,固结不移之状,三部应之皆危脉也”。张潞说: “浮取强直,重按中空如鼓皮”,陈修园说:“浮而搏指为革,中虚外坚,似以指按鼓皮之状”。《诊家正眼》:“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之革,精空可必;右尺之革,殒命为忧”。 王叔和《脉经》也对革脉有不同的论述。前贤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内经》中并无革脉,对革脉的描述均散见于后世医家的论著中。

笔者却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通过数十年的大量临床实践发现革脉不仅见于三脱(血脱、精脱、液脱),也见于气虚或气血两虚,同时脉体兼痰瘀壅滞者。高血压早期,多有脾气不足,还可气阴两虚。当脉中血量明显减少,气虚推动无力,脉体软弱空虚,充盈不足时,脉体较粗大或脉边较为明显 ,常见虚脉或革脉,可以使用补脾益气药。有的患者虽已出现了虚脉或革脉,但可无任何明显症状,血压常不高,或忽高忽低,这可见于遗传性高血压,也可使用补脾益气药。

《内经》对此也有一些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浑浑革至如涌泉”。《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夫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夫邪去络入于经也,舍于血脉之中,其寒温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时来时去,故不常在”。

多数人认为这种“浑浑革至如涌泉”是“邪盛,精血衰,病进”(2) 。我们认为此处之“革”便是指革脉。但这种“浑浑革至如涌泉”,必定是在轻按时“浑浑”似“涌泉”,中取、重按时便见中空、边硬。正如《素问.大奇论》所说: “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如在中取甚至重按时仍较有力,仍然“脉至如涌泉”,那便是一种“变异性革脉”。

《平人气象论》说: “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浮滑而疾者,谓之新病”。 《玉机真脏论》说: “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傍虚, 此谓太过,病在外; 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玉机真脏论》也说: “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灵枢.逆顺》说:“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

可见《内经》中不仅有革脉,也有“变异性革脉”的描述,在“太阳气予不足”, “此谓不及”时应该补脾益气,这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

我们发现革脉不仅见于高血压早期,也可见于高血压的中、晚期。在高血压患者的发病过程中,脉体常由较细慢慢变得较为粗大,逐渐出现革脉。这种轻取浮弦,中取“如涌泉”的“变异型革脉”。实际上是一种动脉已硬化,气血尚未虚的高血压,此时不宜使用补脾益气药;但这种“变异型革脉”将会不断的变化,最后随着气血的渐虚也必将变成典型的革脉。这就是补脾益气药的适应症了。当然高血压已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肝火…时,脉象便可为弦、滑、洪、数、伏、牢、涩…各种复杂的脉象。但绝大多数高血压最后都会再慢慢衍变为革脉,其中有一部分便是由“浑浑革至如涌泉”的“变异型革脉” 衍变而来。

《脉要精微论》说:“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起,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八正神明论》说: “知诊三部九候之病脉,处而治之,故曰守其门户焉”。又说: “ 观于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于冥冥焉…然而不形见于外,故俱不能见也。视之无形,尝之无味,故谓冥冥,若神仿佛”。所以说:“形乎形,目冥冥…神乎神,耳不闻”。

通过对革脉脉体的粗细,浮取时的紧张度,中与沉取时的中空感,指下涌泉感的变化,革脉的长短,尺部的沉弱…的观察,更可了解病情的变化,指导我们诊断、预防与治疗高血压。《八正神明论》说: “上工救其萌芽,必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所以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

二千多年前的《内经》,仍对我们有这么大的指导作用,说明我们还应不断加强对中医经典的刻苦学习。特别应结合临床实践不断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便能不断的提高。

2# 沙发
发表于 2013-4-7 15:37 | 只看该作者
参考文献
(1)许跃远著 中华脉神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223页
(2)包顺义 包渝艳著《素问》评译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1 月第1版 71页
3# 板凳
发表于 2013-4-7 16:06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文章哦 顶起 不治己病治未病 让我们从养生做起 远离高血压
4
发表于 2013-4-7 16:0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继续,写的真好!
5
发表于 2013-4-7 16: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希望大家一起探讨,提出意见
6
发表于 2013-5-11 20:01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没太看懂。既然脉决上说了“妇人半产并崩漏,男子阴虚或梦遗”,为什么不去补阴补血,反去补气?而且,革脉并不一定会高血压
7
发表于 2013-5-12 01:44 | 只看该作者
反正遇上老年人的革脉,先用酸温固涩的方子把脉打到浮取不应甚至变成细脉然后就好治了。后续治疗就是补血及滋养阴液,多吃点胶原蛋白、胆固醇之类的营养。

经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8 07:5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