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1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注册技巧] 单纯制剂品种申报的CTD材料中关于粒度研究的部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2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现在手里有一个品种单纯申报制剂,原料药外购。API是微溶,低渗透性,成品API含量50%以上。按照CTD申报要求需要做粒度研究,我刚入行不久,之前没做过相应的研究,我初步拟定研究方案如下,请各位爱友进行点评:
  1.将原料药进行筛分(药典筛),得到不同目数的原料,
  2.将不同目数的原料分别制成成品,如果我想说明粒度对工艺无影响,为非关键工艺参数,那么我需要多大规模的生产能说明这一问题(小试,中试)?
  3.通过不同介质中的溶出曲线说明粒度对溶出无影响,
  4.通过混粉均匀度能够达到企业控标准说明对成品含量均匀度无影响。
  5.不用目数原料制成的成品对制剂外观无影响。
  爱友们要是有更好的方案还望不吝赐教。。。。
2# 沙发
发表于 2013-3-6 21:24 | 只看该作者
粒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制品与原研药品在给药时生物等效。
一般研究粒度,从两个方向考虑,
1、原料的粒度对制剂工艺的影响是否有很大关系;
2、原料的粒度对产品的溶出行为有多少影响。
分散片,我没有接触过,不敢多说,普通片的话,粒度对工艺的影响是跟工艺的选择有关系,如是采用干法制粒、湿法制粒或者粉末直压,不同的工艺对粒度的要求也不一致。
对于溶出方面,我们倾向于认为粒度越小,溶解性越高,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对于一个原料如果进行微分化,可以提高其溶解性,但实验是否支持这个观点,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品种差异性。
从楼主的描述来看,原料的粒度已经在30~40μ左右了,这个粒度已经很小了,如果做的话,也就只剩下接着微分化来去考察了,除非有办法获得一个更大粒度的原料。至于,筛分这种方法,个人觉得会有些事倍功半,当然没做过实验这么武断有些不大合适。

至于含量均匀度方面,工艺参数筛选时,考察混粉的均匀性没有问题,但成品就没有必要了,中国药典附录后面有规定,可以翻看。
我上面说成品不需要做含量均匀度,是自己初步估计了下。不过,除非一种情况,你的药品规格为25mg,偏重<50mg,那我就长见识了哈。
3# 板凳
发表于 2013-3-6 21:2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这个药确定是做成口服固体制剂?
API是微溶,低渗透性?
根据生物药剂学分类,像是第四类(不过第四类又是难溶性的,与微溶还是有些差异的),第四类制成口服固体制剂是否合适?
如果确实要做成口服固体制剂,生物等效性实验可能会比较纠结。
API含量超过50%,成品为何要做含量均匀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7 02:5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