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0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化免疫] 各生化项目的临床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ALT
参考范围     5~25卡门氏单位(男性:5-40U/L;女性:5-40U/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属于转移酶类,它能够催化氨基与酮酸之间氨基的转移。在人体的很多组织中均能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其中,其在肝脏中的活性最大,其次是肾、心肌、骨骼肌以及胰腺、脾、肺等组织中。
转氨酶的水平升高可提示有心肌、肝脏等器官损伤。常见于以下情况:
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胆管炎和胆囊炎等。
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瘀血、脑出血等。
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d)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菸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e)正常新生儿ALT水平比成人均高2倍,出生后约3个月降至成人水平。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AST
参考范围    5~40IU/L。
临床意义
精氨酸氨基转移酶属于转移酶类,它能够催化氨基与酮酸之间氨基的转移。在人体的很多组织中均能发现精氨酸氨基转移酶。其中,其在心肌中的活性最大,其次是脑、肝、骨骼肌以及肾等组织中。转氨酶的水平升高可能于是有心肌、肝脏等器官损伤,主要见于下列疾病:
a) 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坏死,AST显著升高有时可达1000单位以上。
b) 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等中度增高。
c) 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轻度升高。
d) 心肌梗死时AST活性明显增高,常在急性心梗发生后6~12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约3~6天内可降至正常。
e) 骨骼肌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挤压性肌肉损伤等AST也可升高。
f) AST与ALT的比值对肝病诊断也有一定意义,病毒性肝炎病程中ALT持续升高,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ST/ALT比值<1,原发性肝癌时>3。因此同时测定AST和ALT的活性,并在病程中观察其变化,对肝病鉴别和了解病情变化有一定意义。



3、γ-谷氨酰转移酶测定   GGT
参考范围    男性:11~50U/L;女性:7~32U/L

临床意义
人体各器官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GGT)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在肾脏、胰腺和肝脏中,此酶含量之比约为100:8:4。肾脏中γ-GT含量最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该酶活性增高却不明显。有人认为,肾单位病变时,γ-GT经尿排出,测定尿中酶活力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患。
γ-GT用于肝胆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的监测。患有此类疾病,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时GGT的活性通常会升高,该指标很灵敏。γ-GT还可作为肝癌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和乏特壶腹癌时,血清γ-GT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但特异性欠高。
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苯妥因钠、双苯内酰脲、安替比林等者,血清γ-GT活性常常升高。口服避孕药会使γ-GT值增高20%。
在隐性酒精中毒时,该指标也很灵敏,可以用作筛查试验。




4、碱性磷酸酶测定     ALP
参考范围    男性:37~150U/L;女性:37~150U/L
临床意义
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具有四种结构亚型:肝-骨-肾型、胎盘型以及来源于干细胞的干细胞型。碱性磷酸酶存在于骨骼、肝脏、白细胞、肾脏、脾脏、胎盘以及前列腺等组织中。其中肝-骨-肾型最为重要。
ALP活力测定常作为肝胆疾病和骨骼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的指标。可用热稳定试验区别ALP来自肝脏还是来源于骨骼。将血清于56℃加热10min,肝病患者的酶活力保存43±9%,均在34%以上;骨病患者酶活力仅保存17±9%,都低于26%。
增高可见于下列情况: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等。骨骼疾病:由于骨的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内所含高浓度的碱性磷酸酶释放入血液中,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如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转移癌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c)生理性增高:见于处于骨骼生长期的儿童和青少年。



5、总蛋白测定    TP
参考范围    :60~80g/L
临床意义
血浆蛋白主要在肝脏,血浆细胞,淋巴结,脾脏,骨髓中合成。在某些疾病中,总蛋白的浓度以及其中个中蛋白所占有的比例都会偏离正常范围。在另一些疾病时,因为某种蛋白的浓度降低,但是其他种类的蛋白浓度升高,致使总蛋白的浓度没有变化,这时,可以检测A/G比值来加以鉴别。如肝硬化,肾小球肾盐,基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一些急慢性感染时A/G会有明显变化。在肝脏,肾脏,骨髓以及代谢性或者营养不良的诊断以及诊疗时经常检测总蛋白。
11.1 TP升高见于:
a)脱水、休克等造成血液浓缩。
b)血清蛋白合成增加,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11.2 TP降低见于:
a)血液稀释,血浆中水份增加。
b)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
c)合成障碍,当肝功受损时,蛋白合成减少。
d)蛋白丢失,严重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


6、白蛋白测定   ALB
参考范围    35~55g/L
临床意义
白蛋白是一种不含有碳水化合物的蛋白质,占总的血浆蛋白的55-65%。它可以用来维系血浆胶体渗透压,并且,参与转运和储存配体以及提供内源性的氨基酸。白蛋白可以结合和转运不同的成分,如胆红素,钙和长链脂肪酸。另外,白蛋白可以结合许多药物中存在的重金属离子,这就是为什么如果白蛋白的浓度降低会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高白蛋白没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常见于脱水、休克等造成血液浓缩的情况下。
低白蛋白血症可以在很多种疾病和因素下发生:如肾脏疾病,肝脏疾病以及蛋白摄入过少,组织损伤以及蛋白丢失性肠道疾病均可以造成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在严重的低蛋白情况下,血浆白蛋白的浓度可以低达2.5g/dl。由于血浆的渗透压将低,水分通过毛细血管渗透进入组织。在白蛋白低于20g/l时,临床出现水肿症状。白蛋白的浓度监测可以提供进行饮食供给的提示和监测肝脏功能



7、总胆红素测定    TBIIL
参考范围    男性:5.1-19.0umol/L;女性:5.1-19.0umol/L
临床意义
胆红素是红细胞正常或非正常降解后在内皮系统形成的有机复合物,检测胆红素有利于监测肝脏疾病以及发现溶血性贫血以及评估黄疸的程度。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见于:
a)胆红素形成过高,如溶血性黄疸。
b)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如肝细胞黄疸。
c)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逆流入血而引起的黄疸,如阻塞性黄疸。



8、直接胆红素测定   DBIL
参考范围    男性:1.7-6.8umol/L;女性:1.7-6.8umol/L
临床意义
胆红素是红细胞正常或非正常降解后在内皮系统形成的有机复合物,检测胆红素有利于监测肝脏疾病以及发现溶血性贫血以及评估黄疸的程度。与TB结合用来鉴别黄疸。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增加,DB正常或稍升高。肝细胞性黄疸时TB和DB均增高。阻塞性黄疸TB和DB均升高,但DB为主。病毒性肝炎前期血清TB往往不高,但DB均已经升高。



9、总胆汁酸测定   TBA
参考范围    男性:0-12umol/L;女性:0-12umol/L。
临床意义
总胆汁酸由肝脏分解代谢,能反应肝实质损伤。一旦肝细胞发生病变,血液中胆汁酸浓度极易升高。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总胆汁酸结果明显升高。与ALT进行比较,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两项都较敏感,但肝硬化、肝癌两种结果差异明显:总胆汁酸阳性率高达95%,而ALT阳性率仅为25%。因此,总胆汁酸的测定用于,监测慢性肝病意义很大是一项肝功能诊断指标。



10、乳酸脱氢酶测定   LDH
参考范围    男性:80-285U/L;女性:103-227U/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心肌梗塞、横纹肌创伤、恶性肿瘤、白血病、肺梗塞、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目前,常用于心肌梗塞、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11、a-L-岩藻糖苷酶测定   AFU
参考范围    男性:3-40U/L;女性:3-40U/L
临床意义
血清AFU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疗效观察,手术后随访,以及肝癌普查,是一种敏感和可靠的方法。在甲胎蛋白(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病历中,AFU的阳性率达70%--85%,小肝癌病人血清AFU的阳性率显著高于AFP,同时测定AFU与AFP,可使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从单侧AFP的70%左右,提高到90--94%左右。



12、肌酸激酶(CK)测定
参考范围    男性:<170 U/l,女性:<145 U/l
临床意义
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骨骼肌和心肌,在脑组织中也有。各种类型进行性肌萎缩时,血清CK活性均可增高。神经因素引起的肌萎缩如脊髓灰白质炎时活力正常,皮肌炎时CK活性可有轻度或中度增高。急性心肌梗死后2~4H就开始增高,在14-24小时达到高峰,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CK对诊断心肌梗死较AST、LDH的特异性高,但此酶增高持续时间短,3~4天就恢复正常。病毒性心肌炎时也明显升高,对诊断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CK增高还见于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机能低下等患者。还应注意到一些非疾病因素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肌肉注射冬眠灵和抗生素等也可能引起CK活性增高。


13、CK-MB测定
参考范围    <24IU/l
临床意义
肌酸激酶为一种二聚酶,以四种不同形式存在:线粒体型同工酶、胞浆型同工酶CK-MM(肌型)、CK-MB(心肌型)、CK-BB(脑型)。正常血清中绝大部分为CK-MM的活力;含有少量的CK-MB,不超过总活力的5%。其中CK-MB活力的监测对于诊断心肌缺血非常重要。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发作后,血清中CK-MB在胸痛3-8小时后就会上升,先于总活力升高,24H达峰值,36H内其波动曲线与总活力相平行,至48H消失。一般认为,血清CK-MB≥总活力的3%为阳性,最高值达12%~38%。若下降后的CK-MB再度上升,提示有心肌梗死复发。肌肉创伤及肌肉注射时,CK同工酶只检出CK-MM。骨营养不良的半数患者也可检出CK-MB。


14、α-HBDH测定
参考范围    72-182IU/l
临床意义
HBDH与LDH、AST、CK 及CK-MB一同构成了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H增高,LDH/HBDH之比值减低。正常人其比值为1.2~1.6;心肌梗死患者减低,为0.8~1.2;
而肝实质细胞病变时可升高到1.6~2.5。但这些数值与测定方法或条件有关。此外,其升高见于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



15、超敏CRP测定
参考范围    0-0.3mg/dl
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反应的经典的急相期反应蛋白。CRP在肝脏合成,由五条相同的多肽链组成一个五元环,分子量为120,000道尔顿。CRP是急性时相期反应得最敏感的蛋白,在炎症反应的过程中,CRP的浓度升高得最迅速。另外,在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等时,CRP在病后数小时迅速升高,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影响。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随访病程。
CRP可以激活由补体C1q起始的补体激活系统。CRP也可以对浸润细胞起到调理及增强其吞噬功能的作用,但是CRP的主要功能为在组织损伤时结合内源性毒素并起到解毒的功效。CRP的检测用于系统性炎症过程的确定(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大肠炎等);评估抗生素对于抗细菌感染的功效;发现由于未成熟的羊水破裂造成的子宫内的感染;鉴别感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大肠炎等疾病)过程的活性期及静止期。指导类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及评估抗炎治疗的成效;监测一些术后的并发症的出现,例如创口感染、血栓及肺炎等以及鉴别感染和骨髓移植排斥反应。超敏CRP测定同时也用来早期发现儿童感染和预测评估冠心病的风险程度。



16、钙(Ca)测定
参考范围    男性:2.10-2.80umol/L;女性:2.10-2.80umol/L
临床意义
在成年人体内,钙的含量为1千克多一点(约25000mmol),大约占体重的2%,其中99%的比例以磷酸钙的形式储存于骨骼,少于1%的比例储存于骨骼外(如细胞内或细胞间)。细胞外液中的钙与骨骼中的钙可以相互转换以达到平衡。钙离子影响心肌和骨骼肌的收缩,并且对于维系神经系统的功能尤为重要。另外,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以及骨骼的钙化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血浆中,大部分钙以与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40%),10%以无机钙复合物形式存在,另外50%以游离钙离子的形式存在。体内钙的平衡依赖于甲状旁腺激素、钙调激素以及降钙素的调节。
在临床上,检测血清钙的浓度主要用于对高钙血症以及低钙血症的诊断及治疗。低钙血症的特征表现为潜伏的或明显的骨质疏松和抽搐。低钙血症的形成是由于甲状旁腺激素的缺乏或者维生素D的合成障碍。高钙血症是由于骨骼中钙的代谢增加(如骨质疏松)或小肠吸收增加。绝大多数的高钙血症属于原发性的甲 状旁腺机能亢进或者由于胸腺肿瘤造成的骨质疏松。
检测尿液中钙的意义在于鉴别高钙血症和低钙血症,以及鉴别诊断肾结石。



17、镁(Mg)测定
参考范围    男性:0.65-1.25umol/L;女性:0.65-1.25umol/L。
临床意义
镁与钾一样,是细胞内液的主要离子。镁离子是许多酶体系的辅助因子。这样,所有依赖于ATP的酶反应体系均需要有镁离子作为ATP-镁复合系统的辅助因子。人体内大约69%的镁离子贮存在骨骼中。其余的部分作为代谢的中间物质,在这部分中,70%以游离形式存在,另外30%与蛋白(尤其是白蛋白)、枸橼酸、磷酸以及其他复合前体结合存在。人体血清中的镁离子在很窄的范围内维持恒定(0.651.05mmol/l),主要通过肾脏调节,尤其是通过肾小管的上升段。
检测镁离子的浓度用于对低镁血症及高镁血症进行监控及指导治疗。很多研究证明:镁离子的缺乏与钙、钾、磷的浓度改变相关,这种平衡的打乱会与心脏功能紊乱(如心律失常)有关。这种紊乱不能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治疗,它会增加对***的敏感性,容易造成冠状动脉痉挛、猝死等,并发症有神经-肌肉调节紊乱等。高镁血症可见于急、慢性肾衰,镁摄入过多以及镁从细胞内的过多释放。



18、磷(P)测定
参考范围    男性:0.81-1.55umol/L;女性:0.81-1.55umol/L。
临床意义
人体内的磷88%以磷酸钙的形式沉积在骨骼中。其余部分磷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同时也是组成体内许多物质的重要成分(如磷脂、ATP等)。在血液中,磷以无机磷以及磷酸化的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少量的细胞外的有机磷多以磷脂形式存在。
在血液中,磷与钙的比例约为6:10。磷的水平的增加会造成钙的降低。这种相互调节的机制是通过甲状旁腺激素与维生素D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维生素D水平降低以及肾衰造成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都会造成磷的水平的升高。低磷血症会出现在佝偻病、高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以及范可尼综合症中。


19、尿酸(UA)测定
参考范围     男性:142-416umol/L;女性:142-416umol/L
临床意义
11.1 血清尿酸测定对痛风诊断最有帮助,痛风患者血清中尿酸升高。
11.2 在核酸代谢增加时,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清尿酸值常升高。
11.3 在肾功能减退时,常伴有血清尿酸增加。
11.4 在***中毒、四氯化碳中毒及铅中毒、子痫、妊娠反应及食用富含核酸的食物时,均可引起血中尿酸含量增高。



20、二氧化碳(CO2)测定
参考范围    男性:22-29mumol/L;女性:22-29mmol/L。
临床意义
碳酸—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是人体中维持血液PH平衡的重要缓冲系统。当血液处于生理PH值时,CO32- 和HCO3-的浓度之比约为1:1000。进行总二氧化碳(即碳酸氢盐加上溶解的二氧化碳)测定,再结合临床及实验室的其它测试值,可用于确定人体酸碱平衡的失调。
CO2浓度升高:患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和碱摄入过量都会造成总CO2升高。
CO2浓度下降:见于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和肾功能失调使氢离子排泄不掉而导致的CO2降低。



21、葡萄糖(Glu)测定
参考范围    男性:3.89-6.11mumol/L;女性:3.89-6.11mmol/L
临床意义
机体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获得血糖。葡萄糖是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单糖;餐后血糖浓度大约为5mmol/l。血糖是维持细胞的功能的能量供体。葡萄糖以糖酵解的形式降解。检测葡萄糖的浓度用于对糖代谢紊乱(糖尿病、婴儿性低糖血症、自发性低糖血症以及胰岛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GOD-PAP法是建立在1969年出现的Trinder法基础之上的。
血糖增高:生理状态下,饱食后或运动后有一过性的血糖增高,注射葡萄糖、肾上腺素及精神紧张可使血糖升高。病理性升高多见于糖尿病。其它内分沁系统的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等。血糖降低:生理性血糖过低见于妊娠期、哺乳期、饥饿及长期剧烈体力劳动后。病理性血糖过低常见于过量的胰岛素治疗,胰岛细胞增生或瘤,严重肝病及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



22、尿素/尿素氮Urea/BUN测定
参考范围    男性:2.1-7.90mmol/L;女性:2.1-7.90mmol/L
临床意义
尿素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在蛋白代谢过程中,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去氨基化。生成的氨在肝脏合成尿素。这是人体多于的氮排泄的最重要的途径。
尿素的检测应用于对肾脏功能进行评估。以及用于鉴别肾前性高尿素血症(失代偿性代谢紊乱、水缺乏、蛋白代谢亢进)、肾性高尿素血症(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性肾炎、间质性肾炎以及多囊肾等)、肾后性高尿素血症(尿路损伤)。
14.1 生理性升高:高蛋白的饮食可致血清尿素氮增高。男性比女性高0.7~1.07mmol/L,随年龄的增加有增高的倾向,成人日间生理变动平均为1.35mmol/L。
14.2 病理性升高:
14.2.1肾前性:最重要的是失水致血液浓缩,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使尿素潴留。
14.2.2肾性: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衰竭、慢性肾盂肾炎都可使血尿素氮增加。
14.2.3肾后性疾病:如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膀胱肿瘤致尿道受压等都可使血尿素氮增加。



23、肌酐(Crea)测定
参考范围    男性:44-115umol/L;女性:44-115umol/L。
临床意义
在肌代谢中,内源性肌酐来源于肌酸及肌酸磷酸盐,在肾脏功能正常时,肌酐通过肾小球滤过。在急性/慢性肾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对肾透析的监测时,肌酐的测定很有意义。尿液中的肌酐浓度可以作为一些分解物(白蛋白、?-淀粉酶)排泄的参考物。
肾病初期血肌酐通常不变,只有肾功能严重损伤时,血清肌酐才增加,故对晚期肾病患者临床意义较大。其值增高2.5~5倍,提示尿毒症可能,增高10倍常见于尿毒症。与血尿素氮同时测定,若二者均增高,示肾严重损害,若尿素氮高而肌酐不高,则常为肾外因素,如胃肠出血,尿路梗阻、高蛋白饮食等。
肾衰晚期和进行性肌萎缩时,其值降低,故宜动态观察,方能对预后作出评估。



24、总胆固醇测定测定  TCH
参考范围    男性:2.33-5.69mmol/L;女性:2.33-5.69mmol/L
临床意义
胆固醇是C3位置结合有羟基的类固醇。很多组织均合成胆固醇,尤其是肝脏或小肠壁。体内约3/4的胆固醇均为合成的,只有1/4来源于饮食。
总胆固醇含量与年龄、性别、饮食有关。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含量越高;女性稍低于男性,但绝经后超过男性;长期的高蛋白,高脂饮食也会使血清胆固醇含量上升;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高。病理性增加见于胆道梗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老年性白内障及牛皮癣等。胆固醇的监测用于评估罹患动脉硬化的风险以及对脂类/脂蛋白的代谢紊乱进行诊断和监测治疗。减少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肺结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25、甘油三酯(TG)测定
参考范围    男性:0.56-1.70mmol/L;女性:0.56-1.70mmol/L
临床意义
甘油三酯是甘油中的三个羟基与三个长链脂肪酸反应生成的酯类。一部分由肝脏生成,另一部分由食物中得来。检测甘油三酯用于对患有糖尿病、肾病、脂代谢紊乱以及多种内源性疾病的诊断及监测治疗。其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长期饥饿与高脂饮食后、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等。



2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HDL-CHOL
参考范围    男性:0.9-1.45mmol/L;女性:1.15-1.68mmol/L
临床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负责将外周组织中的胆固醇反转运入肝脏。然后,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通过胆道进入肠道。因为HDL的浓度与动脉硬化综合症的发病率有相关,所以监测血清中的高密度胆固醇的浓度非常重要。高浓度的HDL有助于防止罹患冠心病,而HDL浓度降低,尤其伴有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2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L)测定
参考范围    男性:0.1-3.10mmol/L;女性:0.1-3.10mmol/L
临床意义
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多种脂溶酶的作用下,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转化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此过程在肝脏中完成。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主要由肝实质细胞通过LDL受体来清除。血液中升高的LDL浓度以及其在血液中停留时间过长常伴有生物代谢的加速,这将导致细胞内皮功能的破坏并且会增加血管壁等处的平滑肌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来源于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将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中。对于评估罹患冠状动脉综合症的风险,作为一个单独的指标,LDL的浓度检测是最具有临床意义的指标,比总胆固醇更有价值。因此,在治疗检测过程中,检测酯类浓度的降低应该首先检测LDL,LDL的浓度降低说明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速度减慢或者停止斑块的捕获。



28、脂蛋白A1(APO A-1)测定
参考范围    男性:1.0-1.60g/L;女性:1.0-1.60g/L
临床意义
载脂蛋白是脂蛋白的蛋白组成部分。脂蛋白可以按照超速离心进行分类,APO A1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血清APO A-1可以代表HDL的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 HDL通过小肠和肝脏进行合成。其功能是将肝外组织细胞中多余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细胞中。另外,载脂蛋白A1可以激活LACT(卵磷酯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它可以催化胆固醇的酯化作用,因此可以加强脂蛋白的携带脂类的能力。
在肝脏疾病、怀孕以及服用雌性激素(如口服避孕药物)的情况下,APO A1的水平可以升高。
在遗传性低-?-脂蛋白血症,动脉硬化,胆汁淤积以及脓毒血症时,APO A-1的水平会降低。冠心病、脑血管患者APO A-1明显降低。
结合检测APOA-1和APOB并且计算APOB:APOA-1的比值能够反应脂类代谢异常以及患有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程度。高浓度的载脂蛋白A-1和低浓度的APOB与这些疾病的低风险相关良好。



29、载脂蛋白B(APO B)测定
参考范围    男性:0.6-1.10g/L;女性:0.6-1.10g/L
临床意义
载脂蛋白是脂蛋白的蛋白组成部分。脂蛋白可以按照超速离心进行分类。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其中主要包含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在脂蛋白脂肪酶存在的情况下,甘油三酯被水解成为LDL颗粒和大量的胆固醇。APOB是LDL的主要组成部分,血清APO-B可以代表LDL的水平,与LDL-C呈明显正相关。大约三分之一的LDL可以将胆固醇运输到外周细胞,其余的三分**在肝脏中代谢。在这些组织中LDL通过LDL受体进行摄取。
APO B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
在怀孕、高胆固醇血症、LDL-受体缺乏、胆汁淤积时APO B水平升高。
在肝脏疾病,脂蛋白血症或者摄取雌激素时APO B水平会将降低。结合检测APO A1和APO B并且计算APO B:APO A1的比值能够反应脂类代谢异常以及患有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程度。高浓度的载脂蛋白A1和低浓度的APO B与这些疾病的低风险相关良好。



30、脂蛋白a(LP(a))测定
参考范围    男性:0-30.0mg/dL;女性:0-30.0mg/dL
临床意义
Lipoprotein(a)是LDL颗粒的组成部分,它与载脂蛋白(A)通过二硫键连接。载脂蛋白A是一种高度均相的血浆酶原。Lipoprotein(a)是一种富含胆固醇的酯蛋白,其在肝脏中合成,合成的量与甘油三酯的量无关,并且不受饮食和年龄的影响。
Lipoprotein(a)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且在动脉壁中可以发现Lipoprotein(a)。因为其结构类似于纤维蛋白溶原酶,它的作用可以抑制纤溶以及促进血栓的产生。Lipoprotein(a)的浓度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和休克呈现正相关。当Lipoprotein(a)的浓度大于30mg/dl时,冠心病的罹患风险大约增加一倍。当同时伴有LDL-胆固醇浓度升高时,风险大约增加六倍。升高的Lipoprotein(a)水平被认为是最敏感的评估患有冠心病的参数之一。在评估冠心病的患病危险程度时,Lipoprotein(a)的浓度应该与总胆固醇,HDL-胆固醇,LDL-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一同检测。在糖尿病、肾衰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时也应该检测Lipoprotein(a)的浓度。



31、C-反应蛋白(CRP)测定
参考范围    0-5.0mg/L
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反应的经典的急相期反应蛋白。CRP在肝脏合成,由五条相同的多肽链组成一个五元环,分子量为120,000道尔顿。CRP是急性时相期反应得最敏感的蛋白,在炎症反应的过程中,CRP的浓度升高得最迅速。另外,在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等时,CRP在病后数小时迅速升高,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影响。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随访病程。CRP可以激活由补体C1q起始的补体激活系统。CRP也可以对浸润细胞起到调理及增强其吞噬功能的作用,但是CRP的主要功能为在组织损伤时结合内源性毒素并起到解毒的功效。CRP的检测用于系统性炎症过程的确定(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大肠炎等);评估抗生素对于抗细菌感染的功效;发现由于未成熟的羊水破裂造成的子宫内的感染;
鉴别感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大肠炎等疾病)过程的活性期及静止期。指导类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及评估抗炎治疗的成效;监测一些术后的并发症的出现,例如创口感染、血栓及肺炎等以及鉴别感染和骨髓移植排斥反应。



32、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ASO
参考范围    0—200U/ml
临床意义
抗链球菌素O的抗体是由A组β-溶血链球菌产生的一种酶。当与毒素或过敏原相关的疾病(如风湿性发热:主要有,心肌炎、多发性关节炎、舞蹈症、皮下结节、环状红斑、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以及由于链球菌引发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发生时可以检测抗链球菌溶血素升高;其他如肝炎、结核、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也可升高。



33、胆碱酯酶测定   CHE
参考范围    男性:4000-10500U/L;女性:4000-10500U/L
临床意义
血清中胆碱酯酶(CHE)存在于肝脏、胰腺、心脏、血清以及大脑的白质中。血清中的CHE不能与红细胞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混淆。CHE的生物学功能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在临床上,它作为指示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标记物,同时可以预示肝脏功能。手术前筛查胆碱酯酶可以发现不正常的酯酶表型,因此可以避免延长由于肌肉兴奋清除缓慢而引起的呼吸暂停。
CHE水平降低在有机磷中毒或者肝炎、肝硬化、心肌梗塞、急性感染时出现



34、尿微量白蛋白(UMALB)测定
参考范围    24-hour 尿液:<20mg/l
临床意义
白蛋白是非糖类蛋白,分子量为66,000道而顿。其在肝实质细胞中合成,每天大约为14g/天。白蛋白是血浆、脑脊液、尿液中最重要的蛋白成份(约大于50%)。尿液中少量的但是非正常的白蛋白排泌称为尿微量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可以由小球、小管及肾后性等原因引起。白蛋白是不同的类型的蛋白尿的标记蛋白。
对于选择性的肾小球性蛋白尿,排泌量约为100-3000mg/g crea。对于非选择性的肾小球性蛋白尿,其特点为高分子量蛋白的分泌增加。肾前性蛋白尿通过总蛋白与白蛋白之间的不同来确认(白蛋白少于30%)。白蛋白及微量蛋白同事增加可见于球管性蛋白尿(肾小管的重吸收少于肾小球的滤过率)。肾小球、肾小管以及间质性肾炎、糖尿病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肾衰。血浆中的蛋白质具有两种功能:维持渗透压以及参与体内物质的转运。对于低水溶性物质来说,白蛋白是最重要的转运蛋白。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可以由高血压、肝细胞合成减少、血管内分泌异常、血管内外分布异常,白蛋白丢失及降解加快等原因引起。



35、尿蛋白(U-PRO)测定
参考范围   随机尿:1-14 mg/dl
            尿蛋白:28-141 mg/天
临床意义
尿总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肾小球渗透性过高、肾小管重吸收不全和蛋白分泌异常等




36、a-淀粉酶测定  AMY
参考范围    血液::34-115U/L;尿液: 55-620U/L
临床意义
?-淀粉酶(1,4-?-D-葡聚糖水解酶)通过断裂1,4-?-糖苷键来催化多聚碳水化合物(如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糖元)的水解。对于多糖或者寡糖,它能够水解几个这样的糖苷键。麦芽三糖,是其能够水解的最小单位,水解后形成麦芽糖及葡萄糖,但是速度较慢。
?-淀粉酶分为两种:即胰腺型(P-AMY)和唾液型(S-AMY),而胰腺型淀粉酶的检测对于诊断胰腺炎更有绝对意义,具有器官特异性。唾液型可以有许多片断产生,可以在唾液、泪液、汗液、母乳、羊水、肺、睾丸及输卵管中存在。胰腺型淀粉酶的检测适用于急性胰腺炎及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时的诊断以及监测治疗。因其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胰腺型淀粉酶的诊断值可以与酯酶相似。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检测胰腺淀粉酶比总淀粉酶的灵敏度高38%



37、胱抑素C(CYS-C)测定
参考范围    男性:0-1.03mumol/L;女性:0-1.03mmol/L。
临床意义
胱抑素C(CYS-C)是一种小分子量的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所有的有核细胞都能稳定的产生CYS-C。CYS-C几乎完全被肾小球滤过,然后由肾小管重吸收,并且肾小管不分泌,也不通过肾小管排泄。CYS-C不受炎症反应、性别、肌肉以及年龄变化的影响。所以,CYS-C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反应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




38、免疫球蛋白A(IgA)测定
参考范围    0.7—3.3g/L
临床意义
IgA约占血浆中免疫球蛋白的13%,它的作用是保护皮肤及粘膜免受微生物的感染,并且
能够结合毒素以及与溶酶体一起起到抗病毒及细菌感染的功能。分泌型的IgA免疫球蛋白,主要由唾液腺/泪腺及肠腺中分泌。分泌型的IgA对于防止局部感染有重要作用。在血清中,IgA以单体/二聚体及三聚体等形式存在,而分泌型的IgA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并结合有另外的一条具有分泌功能的链。
在慢性肝炎/慢性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会出现多克隆的IgA水平升高,而骨髓瘤时会出现单克隆IgA水平升高。
IgA的合成降低可以见于获得性或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 如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另外烧伤等蛋白的缺失也可以造成水平降低。应用特异性抗体定量检测血清中的球蛋白已经成为非常具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39、免疫球蛋白G(IgG)测定
参考范围   8.3—17.28g/L
临床意义
IgG的分子结构含有2条重链(Υ链)和2条轻链(κ或λ链)。IgG占血浆中免疫球蛋白的80%。IgG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具有吞噬调理作用、中和毒素作用、中和病毒作用及激活补体经典途径。IgG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并且对胎儿及新生儿有保护作用。婴儿在6个月左右建立免疫系统,在18个月左右达到成人水平。
多克隆Ig***平的升高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肝炎及传染性疾病中。单克隆Ig***平的升高见于骨髓瘤。
IgG的合成减低见于获得性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40、免疫球蛋白M(IgM)测定
参考范围    0.5—2.20g/L
临床意义
IgM的分子结构含有10条重链(μ链)和10条轻链(κ、λ链)。通过J链将所有的μ链连接在一起。简单的说:与IgG相比IgM具有五聚体的结构。IgM的分子量在免疫球蛋白中最大,但其只占血浆中免疫球蛋白的6%。
在感染后,IgM是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并且能激活补体系统来杀灭细菌,但是很快IgM水平就会降低而代之以IgG。所以临床上应用IgG及IgM的滴度来鉴别急性与慢性感染。如果免疫球蛋白以IgM为主,则是急性感染;如果以IgG为主,则为慢性感染。
在细菌、病毒性感染及胰腺炎、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会造成多克隆IgM水平的升高,单克隆IgM水平的升高多见于巨球蛋白血症。IgM的合成减低见于获得性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应用特异性抗体定量检测血清中的球蛋白已经成为非常具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41、补体C3(C3)测定
参考范围     0.8—1.60g/L
临床意义
人体可以通过经典及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两条途径具有相同的末端部分。而补体C3是两条途径共需的因子,补体C3的浓度可以做为评估补体系统活动性的参数。较低的补体C3浓度代表了补体系统的激活状态,另外,鉴别是哪条途径时,可以参看补体C4的浓度。如果C4浓度正常,则可能激活的是旁路途径。补体C3浓度的测定也可以指导不同的炎症性的功能紊乱的诊断及治疗,例如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细菌性感染等。
C3升高:见于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如风湿热的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伤寒、Reiter综合征和各种类型的多发性关节炎等)、癌肿、骨髓瘤等。作为急性期蛋白,在炎症过程中,C3的产生会增加。另外在系统性感染、非感染性慢性炎症及一些及一些生理情况(如怀孕)时也会造成C3浓度的增高,但是增高的幅度很少会达到正常值的两倍,并且在常规消耗的情况下会掩饰浓度的升高。
C3下降: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全身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乙肝、慢性肝病和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寄生虫感染及脓毒血症等。补体C3浓度的重度降低可见于脂肪代谢障碍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患者。



42、补体C4(C4)测定
参考范围   0.01—0.40g/L
临床意义
人体可以通过经典及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两条途径具有相同的末端部分。补体C4参与的是经典途径。鉴别激活的是哪条途径时,可以参看补体C3浓度。如果C4浓度正常,而C3浓度降低,则可能激活的是旁路途径。测定补体C4的浓度主要用于评估补体激活的过程。
C4含量升高:常见于风湿热的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肌梗塞、Reiter综合征和各种类型的多发性关节炎等。作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症过程中C4水平也会升高。在系统性感染,非感染性慢性炎症以及一些其它的生理情况(如怀孕),也会升高。但是很少会超出正常值的两倍。
C4含量降低: 补体C4浓度的降低较为普遍,而完全缺失则较为少见。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SLE、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IgA肾病、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在SLE,C4的降低常早于其他补体成分,但是这种降低的程度较为温和,但缓解时较其他成分回升迟。狼疮性肾炎较非狼疮性肾炎C4值显著低下。另外一些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造成C4水平的降低.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0 19: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