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08|回复: 1

[临床经验] 关于辨证论治的一点体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7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云天 于 2013-1-18 09:23 编辑

    最近学习了一些老中医著作,结合近些年来的经验积累。我觉得中医治疗中的关键可以归纳为一句话:辨证和用药的方向大致上对了,就可以取效。取几个例子说明。
    一:一患者,感冒时诱发“多发性肌炎”,四肢乏力,难于行走,伴见恶风出汗,纳差腹胀便溏,腰膝酸软等症,某医院辨为脾肾两虚,用补中益气汤合牛膝,鹿角胶等(其中黄芪用至100克),配合西药对症治疗一月无效,请邓老会诊,认为“恶风出汗”为表邪未去,仍用补中益气汤合豨签草,杏仁等取效,等表证去后,再以补中益气汤加补肾药治疗。这就是辨证方向上的差别,治疗上决定了入里补肾和解表宣肺的不同,因而取效不同。
    二:一“脊髓空洞症”患者,因排尿困难,尿量很少,辨证为肾气不足,初用大量黄芪行气利尿未效,后改用济生肾气丸汤剂,服五六剂后尿量增多,病情好转。说明辨证上虽对,但药物的治疗走向也很重要,黄芪有补气利尿之功,但其偏于走脾肺和气分,至于肾气当用地黄丸之类。
   三:我近治一患者,咳嗽咯痰月余,经中西药治疗乏效,来我处求治中医。见其舌淡苔白厚润,脉弦。诊为寒湿困中,痰郁于肺。我从脾论治,经治二十天,诸症全消。
    岳美中老中医说,“晚年渐于医律细”。于医务,“入细”,对于年经中医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于理论上有益于提高见识,开阔眼界;于治疗上,有利于把握辨证论治的细节,对于提高疗效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发表于 2013-1-17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就是个方向的把握。越细越效越快!
西医够精确,但是不会联系看问题,中医的毛病是大而化之,难入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6 17:2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