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87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专治失眠、关节炎、肩周炎、狐臭、牛皮癣、脚气、灰指甲、牙痛等验方十二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1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ll_1985 于 2012-8-31 13:42 编辑

常见病验方十二则

    1.失眠、多梦:温水1000毫升加白醋50克,睡前泡脚20分钟,并生吃葱白1~2根。

    2.关节炎、肩周炎:食盐500克,加葱头、生姜各10克,炒热布包,趁热敷患处至盐凉,1日1次,连用1周,有追风祛湿功效。

    3.坐骨神经痛:食盐500克,加艾叶50克,炒热布包,趁热敷患处至盐凉,1日1次,连用5~10天。

    4.狐臭:胡椒、花椒各30克研粉,加冰片6克混匀,用75%酒精调敷,每日适量敷患处,连用半月。

    5.脱肛:韭菜25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煎液外洗**。1日2次,连用3天。

    6.牛皮癣、顽癣(银屑病):侧柏叶、苏叶各200克,蒺藜40克,加1000毫升水煎煮,煎液外洗患处,1日3次。

    7.皮肤湿疹:绿豆150克炒焦研粉,加醋调敷患处,1日2次,连涂1周。忌食花椒、胡椒。

    8.风疹块、痱子:鲜韭菜汁每天涂患处,1日3次,连用2~3天。

    9.脚气、灰指甲:白醋500克浓缩至250克,加去皮大蒜头、花椒各30克浸泡2天,用醋液浸泡患处,日2次,1次10分钟,7天即可。

    10.牙痛(神经性牙痛、过敏性牙痛、蛀牙痛均可):花椒10粒加白酒50毫升浸泡10分钟,含服酒液,1日2次,每次10分钟,连用3~4天。

    11.细菌、真菌、滴虫、病毒感染引起的外阴瘙痒及痱子过敏等皮肤瘙痒:花椒10克,加200毫升水煎煮,煎液外洗患处或坐浴。

    12急性乳腺炎:芒硝60克,大黄30克研粉,用茶水调敷患处。
2# 沙发
发表于 2012-8-31 13:39 | 只看该作者
附: 中医辨治呕吐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的以饮食、痰涎等胃内之物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古人认为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但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多并称为呕吐。

    外邪犯胃型

    症见呕吐食物,吐出有力,突然发生,起病较急,常伴有恶寒发热,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脉濡缓。治宜疏邪解表,和胃降逆。属风寒犯胃者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用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白术、陈皮、厚朴、半夏、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等;属暑热犯胃者方用新加香薷饮出入,药用香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等;属秽浊犯胃者方用玉枢丹化裁,药用山慈菇、红大戟、千金子霜、五倍子、麝香、雄黄、朱砂等;属风热犯胃者方用银翘散增损,药用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等。

    饮食停滞型  症见呕吐物酸腐,脘腹胀满拒按,嗳气厌食,得食更甚,吐后反快,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苔厚腻,脉滑实。治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方用保和丸加减。药用神曲、山楂、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谷芽、麦芽、鸡内金等。

    痰饮内停型

    症见呕吐物多为清水痰涎,胸脘满闷,不思饮食,头眩心悸,或呕而肠鸣,苔白腻,脉滑。治宜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属痰湿内停者方用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生姜、半夏、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吴茱萸、陈皮等;属痰热内停者方用黄连温胆汤出入,药用黄连、竹茹、枳实、半夏、桔红、甘草、生姜、茯苓等。

    肝气犯胃型

    症见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胀满,烦闷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吞酸更甚,舌边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呕。药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药用柴胡、枳壳、白芍、厚朴、紫苏、半夏、茯苓、生姜、甘草、橘皮、旋覆花、竹茹等。

    脾胃虚弱型

    症见饮食稍有不慎,或稍有劳倦,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治宜益气健脾,和胃降逆。属脾气不足者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砂仁、木香、陈皮、半夏、丁香、吴茱萸等;属脾阳不振者方用附子理中丸化裁,药用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等。

    胃阴不足型

    症见呕吐反复发作,但呕吐量不多,或仅吐唾涎沫,时作干呕,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养胃阴,和胃降逆。方用麦门冬汤加减。药用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大枣、石斛、花粉、知母等。(伏新顺)
3# 板凳
发表于 2012-9-6 17:25 | 只看该作者
肺阴虚证和心阴虚证鉴别

  定义


  肺阴虚证:肺金阴液不足,失于润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及虚热证候。


  心阴虚证:心脏阴血不足,心神失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虚热证候。


  病因


  肺阴虚证:久咳不已,消耗精血;急性热病之后,高热或吐泻伤阴,阴液不足;痨虫蚀耗肺体,伤及肺阴;房劳过度,肾阴亏虚,水亏火旺,消烁肺阴,导致肺阴不足,肺失润养,引起咳嗽诸证。故张景岳说:“内伤之嗽,必起于阴分,盖肺属燥金,为水之母,阴损于下,则阳孤于上,水涸金枯,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已也。”李中梓亦认为:“劳欲情志伤于内,则脏气受伤,先由阴分而病及上焦,此自诸脏而后传于肺也。”


  心阴虚证:多由心血虚发展而来,故其致病因素常有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故《顾氏医镜》云:“是心者,血之源,故心安则真血日生,惟劳心过度,则心血日耗。”《医学正传》亦认为:“……又或遇事繁冗,思想无穷,则心君亦为之不宁,故神明不安而怔忡惊悸之症作矣。”或大量失血,血液丢失过多,或肾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亢盛,耗伤心阴,或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消灼阴液,或热病伤津,或大汗消亡心液,或脾胃虚弱,阴血化源亏乏,易致虚火内生,心失所养而成心阴虚证。因此,“凡劳伤虚损,五脏各有所主,而惟心脏最多,且心为君主之官。一身生气所系,最不可伤……五脏之伤,惟心为本”(《不居集》)。


  病机


  肺阴虚证:多因阴血不足,虚火内生,火盛刑金,灼耗肺金,损伤肺络,失其濡润,肃降失职。常可由下元肾阴亏虚,虚火上炎,伤及肺阴,也可由肺阴不足,累及肾阴,终致肺肾阴亏。若肺劳久嗽不愈,气血虚竭,则病重矣,故《医彻·卷**·杂症·咳嗽》云:“若久嗽不已,则脏腑精华,肌肉血脉,俱为耗引,消竭于痰,比之脱气、脱血,何多逊焉,独不观久嗽者,始而色瘁,继而肉消,继而骨痿,皆津液不能敷布乃至此,岂容渺视哉!”


  心阴虚证:由于阴血不足,心神失于濡润滋养,则心神不宁,故“《保生秘要》曰:心为一身之主,统领血海,故心血少则神不定,寝不安,百病集作”(《杂病源流犀烛》)。若阴虚不能制约阳气,则虚火内生。故心阴虚之病机,简而概之,即心神失养,虚火内生。此外,心阴虚证,多由心血虚证发展而来,心阴虚证病情重,心血虚证病情轻,血之与阴,均同一属性,因此,心阴虚证常常包括心血虚证的病机和临床表现,临床很难截然分开。若心阴亏虚,阴不制阳,心火独亢,下及肾水,则肾阴不足,形成心肾不交证。多表现为心火亢于上,肾水亏于下的阴虚火旺证,也是心阴不足证的病理转归,有关心肾不交证的病因病理,《理虚元鉴》认为:“夫心主血而藏神者也,肾主志而藏精者也。以先天生成之体质论,则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治之原不相离,故于滑泄,梦遗,种种精病,必本于神治,于怔忡、惊悸,种种神病,必本于气治。盖补精必安其神,安神必益其气也,虚劳初起,多由于心肾不交……”


  鉴别要点


  肺阴虚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甚则咳痰带血,声音嘶哑,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以肺系常见症状与虚热证并见为临床特征。


  心阴虚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虚烦,盗汗,手足心热,颧红,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以心的常见症状与阴虚证共见为特征。


  鉴别分析


  肺阴虚证与心阴虚证都有阴虚内热的证候,故具备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的共症表现,由于阴液亏虚,阳气相对亢奋,但却是一种虚性亢奋的病态,虚热内扰则五心烦热,津亏不能上承濡润,则口燥咽干,火性上升,虚火上炎则颧红,阴虚阳盛,虚热迫津外泄,故盗汗,“盗汗属阴虚……盗汗乃睡中汗出,醒则汗收,因阴气空虚,睡时卫气乘虚陷入,则表无护卫而营中之火独旺于外,蒸腾汗出,醒则卫气行阳而气固于表,其汗乃止,多见于虚劳之人,宜养阴清热”(《医略六书》)。舌红少苔,脉细数,实属阴虚内热之象。


  肺阴虚证与心阴虚证,因二者的生理功能不同,临床表现亦各具特点。


  肺阴虚证:因肺的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虚火灼金,肺失宣肃,则气逆作咳。阴虚生燥,肺失柔润,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热伤肺络则咳痰带血,“咳血者,火乘金位,肺络受伤,故血从嗽而出也”(《明医指掌》)。喉连气道,下通于肺,虚火熏蒸,喉失润养,故声音嘶哑。


  心阴虚证:心主血脉,藏神,心脏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心动不宁,则心悸怔忡,“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也”(《医方类聚》)。“怔忡,心血不足病也。人所主者心,心所主者血,心血消亡,神气失守,则心中空虚,怏怏动摇,不得安宁,无时不作,名曰怔忡”(《杂病源流犀烛》),心血亏虚,心神失养,则失眠多梦,“心血虚不得卧之因,曲运神机,心血耗尽,阳火旺于阴中,则神明内扰,而心血不宁,不得卧之症作矣”(《症因脉治》)。“不寐一症,多由精血亏损,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故令人不寐……”(《医林选青》)。


  肺阴虚证和心阴虚证,就其临床症状而言,二者除具阴虚火旺的共症外,前者以肺失清肃的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甚则咳痰带血,声音嘶哑等为特征,后者以心神不宁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为特征。


  肺阴虚证和心阴虚证,就其病机病势而言,二者均有阴虚火旺的病机特点,前者病机为肺阴亏耗,虚火内生,肺失清肃,虚火灼络;后者病机为心阴不足,心失所养,虚火内生,心神不宁。二者病位均在心,均属虚热证。若肺阴虚证进一步发展,往往损及肾阴,形成肺肾阴虚证,以久咳痰血,骨蒸潮热,盗汗,腰膝痠软,形体消瘦为临床特点。因此张景岳说:“故凡病血者,虽有五脏之辨,然无不由于水亏,水亏则火盛,火盛则刑金,金病则肺燥,肺燥则络伤而嗽血,液涸而成痰,此其病标固在肺,而病本则在肾也。”心阴虚证进一步发展,阴不制阳,心阳独亢,影响肾阴,肾阴不足,表现阳亏于上的虚烦虚眠不得卧,惊悸怔忡;阴亏于下的腰膝酸软,遗精等阴虚火旺的症状。肺阴虚证和心阴虚证,均可累及肾阴,出现肾阴亏虚的症状和体征,但前者病位以肺为主,故以久咳痰血为特征,后者病位以心为主,故以心烦不寐,惊悸怔忡为特征。


  肺阴虚证和心阴虚证,就其病史病因而言,前者多有久咳不愈的病史,后者多有心血虚证的病史,二者均可有气郁化火,热病伤阴,中气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虚火内生的病因,均可在外感温热病的后期出现。


  肺阴虚证治疗宜养阴润肺,降火止咳,方用百合固金丸(《医方集解》);心阴虚证,治疗宜滋阴降火,补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4
发表于 2013-8-5 13:4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这些东东效果行不行????
5
发表于 2013-8-6 00:2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这些方子是经过临床的还是就是老偏方啊?
6
发表于 2013-8-7 14:28 | 只看该作者
在别人那里看过一些
7
发表于 2013-8-7 14:55 | 只看该作者
兄弟,在哪找的呢,这么感觉是中医内科学历的东西呢????
8
发表于 2013-8-7 17:07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实用。
9
发表于 2013-8-7 2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pll_1985
效果可能会有一点的,但是不会很好,有病不要寄予这些偏方
10
发表于 2013-8-7 20: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有机会试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09:2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