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24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医生活] 令人赞叹的五积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令人赞叹的五积散

  众所周知,作为解表温里的代表方剂五积散,与之相对的是解表攻里的防风通圣散,两个大方在临床上都大有作为,他们的疗效令人刮目相看,特别是五积散,其疗效令人赞叹。
  五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二陈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名方剂。汪昂在《医方集解》中将五积散归入表里之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足见应用范围之广泛。时人甚至有“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之说,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五积散的组成:苍术、桔梗各二十两,枳壳、陈皮各六两,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汤泡)各三两,厚朴、干姜各四两,麻黄(去根节)六两。
  上除枳壳、肉桂两件外,余剉细,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肉桂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半盏热服。凡被伤头痛,伤风发寒,姜煎二钱,仍入葱白,食后热服。
  现特介绍医案二则如下,与大家一起分享。
  病案1
  单某,女,25岁,未婚。矮胖,身高151厘米,体重60公斤,头发黑密,肤色**,且颜面肤色常透桃红色。患者因月经不调伴头昏、乏力多年求诊。该患者月经常3~4月一行,无规律,色黑,量少,有血块,有痛经,较甚。经常脸红,时下巴冒痤疮,脸红后即头昏,易疲乏,劳累后或运动后更甚,咽部不适,有梗阻感,晨有白痰,上腹部有隐痛,胃纳可,大便日行3~4次,软,有不尽感。双下肢无水肿,腿毛较长。舌质淡红,质嫩,舌体胖大,脉细。
  一诊:五积散原方7剂,嘱加强营养。
  二诊:诉脸红明显消退,痤疮消失,头昏乏力改善,大便日行1~2次,咽中痰变少,梗阻感减轻,继与五积散原方7剂。
  三诊:诉月经至,痛经大减,量变多,经色变鲜,经期维持6天,继与五积散原方7剂。
  四诊:药后体重减7斤,体质明显改善,嘱加强运动,以适度出汗为宜。并嘱一个月只需复诊一次,直至连续3次月经正常即可。
  病案2
  葛某,男,45岁,已婚已育。婚后患牛皮,至今已20年,每年冬天发作甚,困扰不已。性格豪迈、外向,自诉为了皮肤病已花费不少,但收效甚微。中等身材,胖壮,脸上肤色偏黑,有眼袋和黑眼圈,面垢,还有此起彼伏的痤疮,头发浓密,喜清嗓子,咳吐白痰,偶夹黄痰,头发及脸上油多,胃纳佳,喜饮酒,小便不多,大便日行3~4次,时不成形,无腹痛。双下肢无水肿,舌质偏暗,苔薄白腻,舌体偏大,咽充血。
  治疗经过
  五积散原方21剂,嘱戒酒,少饮水、勿受寒。复诊时欣喜不已,称皮肤感觉明显好转,体重下降8斤,脸上皮肤变赶紧、变亮,眼袋变小,痤疮消失,咽中痰变少,大便日行1~2次,成形度有改善,因为患者初诊时是秋天,我建议冬天坚持停服,春天减量,夏天停服,至第二年秋天看情况再定。嘱加强运动,以适度出汗为宜。
  体会
  1.五积散的方名与其所主寒湿痰气有关,这中间哪一个更重要呢?我认为寒湿是最关键的,是最基础的病理。五积散体质状态的基础是麻黄体质。
  2.病案1患者的颜面为何出现桃红及出现头昏,我认为是虚热上冲的桂枝证,五积散证常表现为上热下寒,而其本质是寒湿作祟。在临床中关于寒热虚实尤其是寒热不好把握。要注意从整体去辨认、从体质来区分。不然常陷在五积散方证与防风通圣散方证的鉴别困扰中。
  3.处方用药加减和剂量方面,我做了一些观察,感觉运用原方较好,无需加减。麻黄用量6~10克,干姜6~10克,桔梗6~10克,苍术量宜偏大,可用至15~20克,或苍术、白术同用,一定要记得加生姜。
  4.在病案2中显示出五积散在减肥方面的疗效,这一点很值得研究。当然,应用前提是五积散体质者。而且这个治疗过程中,无需刻意控制饮食。只需加强锻炼微微出汗,还有注意限水、避风寒、忌食冷。
2# 沙发
发表于 2012-8-2 17:0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哪个报刊上的新闻
3# 板凳
发表于 2012-9-24 2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我是被逼的


    是黄煌先生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的文章。
4
发表于 2012-9-24 20:44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9-24 2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我是被逼的


    没事会翻翻《中国中医药报》,有些内容很好。
6
发表于 2012-9-24 2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我是被逼的


    没事会翻翻《中国中医药报》,有些内容很好。
灵素000 发表于 2012-9-24 20:49



   这样啊,有好的文章希望您能推荐给***的爱友们
7
发表于 2012-9-25 06:14 | 只看该作者
好的方子也要被人用好了才行!
8
发表于 2012-9-25 06:55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专治慢性胃炎的处方


方名:健脾清胃汤
组成:黄芪12克 党参12克 蒲公英15克 黄连6克 半夏12克 陈皮9克 木香9克 干姜2克 山楂9克 神曲9克 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体会:1987年,本人经常胃痛,到医院检查说是浅表性胃炎,辗转看过不少中西医生,有名校出身的中医院院长,也有世代祖传的医生,服过很多中西药,还试过民间屡试屡验的偏方,都未能见效。
本人从小颇好医学,读过一些书籍,同时也是久病成医吧,就在1995年,终于顿悟:西医说的慢性胃炎,中医多数是虚实夹杂、寒热交织、湿阻中焦、脾失运化所致。治疗原则应是清补并用、寒热并施,以达到扶正袪邪、标本兼治。所以就拟就了这个处方,既能补中益气,也能清热燥湿,又能理气消积。用现代医学的观点,就是来个双向调节吧!在清热药中所以选用蒲公英和黄连,是考虑到现代医学发现多数胃病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而这两味药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也算是中西合璧、统筹兼顾吧!
当时,服了5剂,病就好了。过了一个多月,因深夜喝了两次清热的草药凉水,胃又痛起来。照原方服了3剂,病又好了。这一方剂,自己就只服过2次共8剂,胃痛就一直没有再患了。此后再适当服用一些健脾益气的中药如人参之类,脾胃功能就更加正常了。以前一年四季连一个水果也不敢吃,一吃胃就痛,现在什么水果都敢吃!
之前,此方只在亲友间传抄。现命名为《健脾清胃汤》,公布出来,供大家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9 08:4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