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15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题讲座] ppar的结构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0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摘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ived receptors,PPAR)是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PPAR的激活对调节体内的多种代谢过程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多种人体的疾病,以PPAR作为治疗靶点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本文对PPAR的结构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是体内一种亚细胞结构,其功能包括清除分子氧和氢过氧化物,并与糖、脂、胆固醇、胆酸的合成及脂肪酸氧化有关。一系列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脂肪酸类化学物质可以**过氧化物酶体的增殖,称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peroxisome proliferatio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可以激活其受体,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学作用,所以把这一类受体称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ived receptors,PPAR)。在人体内激活PPAR后产生多种生物学作用,如调节脂质的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抗肿瘤作用,保护神经元,抑制炎症反应等。现将PPAR的结构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综述如下。

    1、PPAR的结构
    PPAR是一种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参与多种代谢过程中的基因调控[1]。PPAR有3种亚型α,β,γ,其基因分别位于人类22,6和3号染色体上。PPAR的结构包括4个功能区:N端的A/B区是不依赖配体的活性区,该区的结构在各亚型相差甚远,它的丝氨酸残基受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后可抑制受体的活性;C区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其中70个左右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了DNA结合区(DBD),用于和目标基因上的PPAR反应元件(PPRE)结合;D区又称为铰链区,将DBD与配体结合区相连;C端的E/F区则是配体结合区(LBD),该区氨基酸序列的不同使各亚型的PPAR分别对不同配体产生亲和力[2]。
    PPAR的配体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点,含有羧基功能基团和一个疏水区[1]。PPAR的配体分为合成配体和天然配体。合成配体主要是一些药物。天然配体主要来源于饮食和机体的代谢产物,如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白三烯B4(LTB4)、8(S)羟基二十碳四烯酸[8(S)HETE]、15-脱氢前列腺素J2(15-d-PGJ2)[3]。人类PPAR-α有468个氨基酸残基,PPAR-β有441个氨基酸残基,PPAR-γ有479个氨基酸残基[3]。PPAR3种亚型的结构有60% ~80%的同源性,但它们的配体和目标基因有明显的不同[1]。PPAR-α的配体包括白三烯B4和贝特类降脂药,主要调节脂质的代谢。PPAR-β的配体为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前列腺素和视黄酸等[4]。Kuenzli等[5]报道PPAR-β在人类角质形成细胞上表达,与皮肤疾病相关。PPAR-γ的配体为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pigoglitazone)等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及15-脱氢前列腺素J2,调节糖原和脂肪的代谢[6]。
    2、PPAR与疾病的关系
   
    2.1  PPAR与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是两者同时存在引起。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PPAR-γ对糖代谢的调节主要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PPAR-γ功能受损会导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而合
成的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包括曲格列酮(troglitazone)、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并降低血糖[6,7]。PPAR-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可能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靶细胞介导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的关键性激酶,PPAR-γ在PI3K信号通路中可以促进PI3K基因表达,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可增强葡萄糖转运体4(GluT4)基因表达,促进对葡萄糖的摄取[8];PPAR-γ活化可以加速甘油三酯在外周组织的分解,增加其在脂肪组织中的合成,抑制胰高血糖素的生成[9]。

    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可以减少甘油三酯水解,在调节脂质的储存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作为PPAR-γ激动剂可明显减少TNF-α导致的脂肪分解,也可以明显阻止TNF-α引起的perilipin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perilipin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有功能性的PPAR-γ反应元件,PPAR-γ激动剂可以明显增加perilipin基因表达,从而调控脂肪的分解。也有报道PPAR-γ调节脂质代谢是由于在肝细胞和前脂肪细胞中,PPAR-γ激动剂上调了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的基因表达。其机制可能是:PPAR-γ启动子区域包含两个GC盒,PPAR-γ介导的转录活性尤其近侧的启动子来实现。内源性的PPAR-γ增强转录因子SP1和启动子结合,激活转录活性,从而使HSL基因表达上调[7]。另外,PPAR-α激动剂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增加高低密度脂蛋白,前者是通过控制多种基因的转录调节来增加脂肪的吸收、活化和代谢,后者是通过促进肝脏载脂蛋白A-Ⅰ(apoA-Ⅰ)和载脂蛋白A-Ⅱ(apoA-Ⅱ)的产生来介导[10]。
    2.2 PPAR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血管的慢性炎症反应,与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TNF-α和IL-6增加有关。PPAR-α激活后通过不同机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改善早期血管壁的反应性,防止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和浸润。(2)减少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少炎症细胞因子,从而减轻白细胞的粘附聚集反应。(3)粥样斑块形成的后期,PPAR-α激动剂使斑块的稳定性加强,防止脱落,减少心脑血管意外。(4)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防止粥样斑块的形成[6]。

    内皮素是一种从内皮细胞分离的内皮缩血管肽,可诱导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动脉内内皮素的释放增加,会诱导血管痉挛和粥样斑块的形成。匹立尼酸(WY14643,PPAR-α配体)和罗格列酮可抑制内皮素的分泌和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蛋白激酶C,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另外,15-脱氢前列腺素J2或环格列酮(ciglitazone)可增强NO从肺动脉和主动脉的释放,保护血管壁[11]。
    2.3 PPAR与肿瘤

    PPAR与肿瘤的关系已受到普遍的关注,PPAR-γ能调节组织中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21]:(1)PPAR-γ受体激动剂能导致G1期细胞周期停滞,抑制细胞增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作用于周期蛋白依
2# 沙发
发表于 2012-1-20 11: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7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