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江西名老中医集萃六十六:中医心病专家万桂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万桂华,1937年出生,现任江西省南丰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南丰县政协副主任,江西中医学院中医函授辅导教师;著有《伤寒论因证法方表解》一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并荣获县科学大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可惜此书现在很难见到了。

    万老行医40余年,具有高深的医学理论,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内、妇、儿、针灸科疾病的治疗,对治疗疑难重症有独到之处,尤其治疗冠心病、慢性肾炎、萎缩性胃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男女不孕症、小儿支气管肺炎等疗效显著。并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曾被江西中医学院聘请为中医函授辅导教师,为我国中医培养了大批人才。曾先后在北京、上海、云南、广西等全国各级医学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70多篇,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治验》一文被《中国中医药优秀学术成果文库》一书收入出版,评为***医学论文一等奖,殊荣金匾奖章、锦旗。在全国各级报刊及杂志上发表科普文章600多篇,为普及卫生科学知识,确保广大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93年至1994年美国中华医学会曾先后来函特邀参加在美国洛杉矾召开的国际中医药学术交流会。业绩载入《中华当代名人大辞典》等。

    附其在《老友》杂志发表的《老年人肺心病的中医药防止》科普文章一篇以飨读者:

    肺原性心脏病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乃因咳喘日久,肺脾肾心虚,复因外邪乘袭,引动肺内伏痰而发作。主要症状可见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心悸、气急、紫绀、下肢浮肿、神疲乏力等。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方法,对老年人肺心病进行防止,颇为有效。现简介如下:

    一、肺肾两虚型。证见动则气喘,咳嗽,痰多清稀,语声低微,短气自汗,畏寒乏力,腰酸腿软,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等。治宜补肾纳气,益肺化痰。药用:核桃仁10克、党参20克、熟附片6克、上肉桂6克、茯苓10克、姜半夏10克、补骨脂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清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连服10日。

    二、肺脾两虚型。证见胸闷咳嗽,动则气喘,不能平卧,纳差便溏,下肢浮肿,舌质淡,苔滑腻,脉沉迟等。治宜补脾益肺,温阳利水。药用:炒白术12克、党参20克、淮山药10克、米仁10克、熟附片6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车前仁10克、红枣10克、炙甘草10克。清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连服10日。

    三、寒痰壅盛型。证见气喘咳嗽,痰多清白,恶寒无汗,舌质淡红,苔白滑,脉细缓等。治宜降气平喘,温肺化痰。药用:苏子10克、杏仁10克、姜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桂枝10克、炙麻黄6克、厚朴10克、干姜10克、款冬花10克、炙甘草10克。清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连服6日。

    四、痰热蕴肺型。证见咳喘胸满,不能平卧,痰黄黏稠,身热口渴,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治宜清热宣肺,止咳化痰。药用: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10克(先煎20分钟)、枇杷叶10克、川贝母6克、芦根10克、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葶苈子10克、生甘草10克。清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连服3日。

    五、预防措施:①肺心病患者营养宜丰富,应摄入高蛋白而又易消化的食物。缓解期宜进补益肺脾肾之食物,如核桃、杏仁、莲子、牛奶、淮山药、红枣、茯苓等。肺心病有水肿时,应控制食盐,咸肉、罐头、香肠等食品也不宜多食。忌食一切**心肺的食物,不用辛辣**调味品,戒除烟酒和喝浓茶等嗜好。②改善环境,避免有害烟雾、粉尘和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服,保温防寒,不要受凉,室内空气要流通,尤其是冬春两季要注意保温,晚上睡前要用热水洗脚,饭前便后要洗手,讲究个人卫生,预防呼吸道感染,按时休息,谨防劳累过度。③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坚持散步缓行,改善心肺功能。④用药膳防风寒,减少肺心病发作。有的患者一遇风寒而发,呈现喘咳胀满等症,冬春更甚。可用炙黄芪20克、白术10克、防风6克、炙甘草10克,清水煎服,日服2次。常服可防本病,增加抵抗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22:4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