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业资源] “冠心病合并高血糖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9-29 2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冠心病合并高血糖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黄振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冠心病合并高血糖的“2/3”规律
欧洲心脏调查  
这项研究纳入25个国家,110家中心,共4961例冠心病患者。其结果在2004年9月德国慕尼黑ESC会上公布。其中2107例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入院后接受调查,2854例病情稳定而择期接受调查。结果表明,多达“2/3”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包括糖调节受损(IGR)或糖尿病;如果仅检测空腹血糖(FPG),会漏诊“2/3”的高血糖人群。2003年11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正常FPG的诊断切点由6.1
mmol/L下调到5.6 mmo1/L。此次调查中,如果以6.l mmol/L作为切点,高血糖漏诊率64%;即使以5.6
mmol/L作为切点,仍会漏诊48%。欧洲心脏调查由此得出结论:①多达2/3的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前期及(或)糖尿病(IGR或DM);②如果只检测FPG,约2/3高血糖人群会被漏诊;③即使调整FPG诊断切点,仍需做OGTT。
     
GAMI研究  
既往多认为,ACS患者检测出高血糖,可能与应激有关。然而,2002年GAMI研究证实,AMI患者约2/3确实存在糖代谢异常,在出院时、出院3个月和12个月做OGTT,高血糖者分别占总人数67%、66%和65%,即一直维持“2/3”规律。说明AMI合并高血糖者,近2/3是慢性高血糖,而不是一过性的应激反应所致。

NAVIGATOR研究  对43
509例心血管高危者行OGTT检测,合并高血糖(包括IGR和糖尿病)者占62.5%,约为“2/3”。在9125例合并心血管疾病、6641例合并ACS史、2830例冠脉血管重建、496例合并周围血管病、496例因周围血管病行血管重建或截肢、1047例合并卒中史、31
047例仅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高血糖者分别占65.8%、65.9%、68.7%、63.4%、63.4%、67.9%、61.6%,均大致符合“2/3”规律。
     
中国心脏调查  2005年,该调查在7个城市、52家医院进行,入选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和ACS
3513例。其中高血糖人群(糖尿病和IGR)占80%,包括糖尿病1859例,占52.9%(既往已诊断1153例,此次调查新诊断708例);IGR
926例,占20.36%(除1例以外,均为新诊断)。如单纯检测空腹血糖(以5.6 mmol/L为切点),将漏诊80%的糖尿病患者和70%的IGR个体。

总结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高血糖的诊断还很不充分,存在大量漏诊现象。冠心病是高血糖的高危人群,应常规接受OGTT检查。
高血糖对心血管的危害
芬兰East-West研究  
1999年美国AHA已明确提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口号。2001年美国NCEP-ATPⅢ将糖尿病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East-West研究对3724例糖尿病患者随访18年,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的2~4倍;糖尿病患者未来8~10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几率高达20%;患过MI的糖尿病患者再发AMI的几率超过40%。这些数字提示:糖代谢异常患者预后不良,尤其是冠心病合并高血糖者。
     
GAMI研究  经34个月随访,该研究也显示糖耐量异常患者较糖耐量正常者,其复合终点事件(心衰、再梗死、卒中、死亡、任何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31% vs
7%,P=0.003)。糖代谢状态是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强力预测因素。
     
EHS研究  
对4646例冠心病患者随访1年,血糖正常组生存率高;已诊断为糖尿病者生存率最差;新诊断负荷后高血糖者生存率介于二者中间(分别P<0.05和P<0.001)。
     
冠心病PCI术后  在导致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诸多因素中,负荷后高血糖是***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生存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人群(P=0.001)。
血糖与危险度预测
DECODE研究分析了10项欧洲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结果,共15
388例男性和7126例女性,平均随访8.8年,比较FPG与负荷后血糖对死亡率的预测价值。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在OGTT
2h血糖的基础上加入FPG,不能提供更多的预测信息(P>0.1);但在FPG的基础上辅以OGTT
2h血糖,则可显著提高预测能力(P<0.001)。因此,OGTT 2h血糖较FPG能更好地预测总体死亡率。亚洲的DECODA研究显示了相似结果。
冠心病合并高血糖患者血糖筛查方法及处理原则
稳定型冠心病

(1)血糖筛查  
①所有冠心病患者,未诊断为糖尿病者,应常规行OGTT检测,即测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2h静脉血浆血糖;②如无糖尿病症状,2次发现空腹血糖>7.0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不必行OGTT检测;③如有糖尿病症状,且单次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则可诊断为糖尿病,亦不需OGTT检测;④对于血糖正常者,应按中国糖尿病防止指南,每年进行1次常规血糖检查。
     
(2)高血糖处理  ①控制目标:餐前血糖5.0~7.2 mmol/L(90~130 mg/dl),平均5.6 mmol/L(100 mg/dl),餐后<10
mmol/L(180
mg/dl);②监测方式:糖尿病住院患者常规行血糖监测;③对于IGR[IGT和(或)IFG]人群,心内科医生可选择生活方式干预;如为IGT,可适当药物治疗以控制血糖;④对于糖尿病患者,必要时可应用胰岛素治疗,心内科医生也可建议患者到内分泌科就诊。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血糖筛查  ①入院1周后至出院前,未诊断糖尿病者,于病情稳定时进行OGTT检测;②出院后3个月,于病情稳定时进行OGTT复查,重新评价糖代谢状况。

(2)高血糖处理  ①控制目标:血糖接近6.1 mmol/L(110 mg/dl),必须<10 mmol/L(180
mmol/L);②监测方式:最初3小时监测血糖1次,如果病情逐渐稳定,可相应延长血糖监测间隔时间;③静脉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应注意循序渐进,剂量个体化和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发生,必要时请内分泌科医生会诊。

总之,通常糖代谢改变在心血管疾病发生之前;及早发现并处理高血糖,全面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是心血管科与内分泌科医生的共同使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3 11:5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