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1333|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急救医学]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3 1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大家都知道,抢救过敏性休克时要用到肾上腺素,但注射方法是臀部或三角肌皮下注射还是肌肉注射?医学资料上有的说肌肉注射,有的说皮下注射。大家说说,应该哪种方法?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陈悠+1学习学习值得学习
收到1朵
31
发表于 2011-4-24 01:04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抢救部位应该是在近心端注射用药比较好
30
发表于 2011-4-21 16:31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回复 29# jfjtqd


    您的分析很全面给您送花!!
29
发表于 2011-4-21 16:09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药物过敏反应非常常见,抢救速发性过敏反应的一线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如何正确使用该药,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成功的关键,根据我几十年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参阅有关资料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大家一定有不少好的经验,望各位同仁,专家贡献出来与大家分享,谢谢大家了。
由于肾上腺素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故是抢救过敏反应的首选药物。
1、关于给药途径:过去一般采用皮下注射,近年来主张肌肉注射,它比皮下注射吸收快,皮下注射完全吸收需要6-15分钟。
2、肾上腺素( 0.1% )使用剂量:
成人 : 0.5ml(mg) im/次
>12岁: 0.5ml(mg)im/ 次
6岁~12岁 :0.3ml (mg) im/次
6月~6岁: 0.15ml(mg) im/次

3.、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剂量及方法:
(1) 应 使用1:10,000肾上腺素溶液静注
(2)一定不能用1:1,000(0.1%)肾上腺素溶液静注(十分危险!!!)
成人:0.1%肾上腺素溶液0.1~0.3ml+0.9%NS 10ml静脉推注(慢! 5-10分钟以上)
儿童:推荐0.01 mg/kg (最大剂量0.3 mg)相当于 1:10,000肾上腺素溶液(0.1 mL/kg)
记住:有条件要心电监护,一定每分钟测量血压及脉搏
注意:肾上腺素是首选药物,但不能应用心肺复苏的剂量(如1mg静脉注射)来抢救过敏性休克,因为心肺复苏是骤停心律,而过敏反应是有灌注心律。在1992、2000及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均有明确叙述,两者剂量不同,切不可混淆!!!
4.、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剂量及方法:
成人:
0.1%肾上腺素溶液1 mg (1 mL) + 250 mL ivgtt
初始输注速率为15~60滴/min ,根据反应调整滴速,
儿童:
0.1%肾上腺素溶液按0.02-0.03mg/kg稀释到100 mL NS ivgtt
根据反应调定滴速,例如20kg的小孩调定滴速为20mL/h
记住:有条件要心电监护,无设备时一定每分钟测量血压及脉搏。
5、对一般病人(指收缩压 〉40mmHg)应用肾上腺素的方法:
首剂宜用0.3-0.5mg肌肉注射,注意:首剂剂量不宜采用1mg im。因可引起某些病人血压极度上升,而导致脑出血,也可诱发室性早搏。甚至室速→心脏骤停!如无效可在5-15分钟重复给药。或按如下处理。
6、抢救极危重病人(指收缩压<40mmhg,或有严重喉头水肿征时)应用肾上腺素的方法:
R:肾上腺素0.1mg稀释在10ml生理盐水中,5-10分钟缓慢推注,同时观察心律和心律,必要时可按上述时间重复给药,亦可用1mg肾上腺素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可逐渐加量。
7、抢救心脏骤停病人时肾上腺素的用法:
对心脏骤停病人毫不犹豫地、极快地、给予大剂量肾上腺素。一般给药程序是,1-3mg(每3分钟)静脉注射,无效改3-5mg(每3分钟)静脉注射 (均要稀释),然后静脉点滴。
收到10朵
头像被屏蔽
28
发表于 2011-4-20 22: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7
发表于 2011-4-20 11:25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大家还是统一意见及操作规范的好
26
发表于 2011-4-20 00:19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我们选择皮下注射,抗休克要同时进行
25
发表于 2011-4-20 00:18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其实皮下注射好,吸收好,而且稳定,与肌肉注射比较持续时间长,而且比静脉注射减少不少不良反应。
24
发表于 2011-4-19 23:14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我一般是肌肉注射
23
发表于 2011-4-18 23:31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觉得还是静推快些
头像被屏蔽
22
发表于 2011-4-7 19:0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1
发表于 2011-4-7 14:08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静脉滴注肾上腺素千分之一0.5到1mg
20
发表于 2011-4-7 11:55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肌肉注射,吸收比较快
19
发表于 2011-4-7 10:23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肾上腺素1mg 盐水9ml
缓慢静推
18
发表于 2011-4-4 08:43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肌肉注射!操作快些!
17
发表于 2011-4-3 20:29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回复 1# 大宝中国


    已经出现休克应该先抗休克后抗过敏
16
发表于 2011-4-1 20:44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皮下注射,休克时可以静推
15
发表于 2011-3-25 21:49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很急时应该是静推或肌注,皮下起效太慢,不说病人难受,抢救的医生也会很急很难熬啊。
14
发表于 2011-1-23 23:09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静脉注射容易出问题
13
发表于 2011-1-22 11:12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请有相关临床经验的多谈谈,我们好借鉴
12
发表于 2011-1-21 22:32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皮下注射因为血管小而且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影响吸收,所以肌肉注射,吸收好些~~
11
发表于 2011-1-20 23:38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皮下、肌注差不多
肌注快一些吧
10
发表于 2011-1-7 12:27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看楼 上的似乎肌注好些
9
发表于 2010-12-16 13:32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一般皮下注射比较好;在危险的时候胸外皮下注射
8
发表于 2010-12-11 11:59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我们这里都是皮下注射.
7
发表于 2010-12-10 21:36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能用到这个药的时候,就不要犹豫不决,立即肌注
6
发表于 2010-12-10 21:15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静脉注射效果好,安全些,但是不知道浓度稀释到多少合适
5
发表于 2010-12-10 13:16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如果我们有肾上腺素注射器,那么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不必讨论,直接注射就行;可是没有,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肾上腺素稀释,缓慢静脉注射。因为皮下或者肌肉注射容易出现肾上腺素过量的问题,会导致病人清醒后血压过度升高,出现剧烈头痛;如果将肾上腺素稀释后注射,一是剂量不会很大:我们一般是按0.1mg /次来进行推注,如果病人存在自主循环,那么这个剂量应该是够用了,也不会导致病人血压骤升;如果不够,还可以再次静推;二来静脉注射起效要快得多,我们也会马上观察到病人情况的缓解,这远比盲目地给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素安全得多。因为很多病人尤其是中老年病人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因为肾上腺素剂量过大导致脑出血或者心肌梗死就得不偿失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maliujiang2008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4
发表于 2010-12-10 10:19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一定要肌肉注射,吸收比较快
3# 板凳
发表于 2010-12-9 22:16 | 只看该作者

抢救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注射方法

肌肉注射要快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8 22:0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