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92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仲景风湿三方之我见(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li>仲景风湿三方之我见<p>《伤寒论》太阳篇174、175条:&quot;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滴者,桂枝附子汤主之。&quot;风湿病是伤寒病的类证,风湿相搏,似应作&quot;风湿相抟&quot;,&quot;搏&quot;与&quot;抟&quot;,可能是形近之误,风与湿皆为病邪,何以相搏?应作&quot;抟&quot;。&quot;抟&quot;者,合也。风寒湿先后杂至,合而为痹,以至身体疼烦,转侧都困难。甚么是&quot;疼烦&quot;?即是疼痛剧烈,又表示无休无止。何以只言&quot;风湿&quot;不及于&quot;寒&quot;?寒湿同气故也。所谓&quot;风湿&quot;实际上是风寒湿合邪。不呕、不渴,是说病与少阳、阳明无涉,还在太阳。浮,表示病邪在表;虚则无力之脉,卫阳不振也;滴,则营卫为湿邪所郁之象,治用桂枝汤为基础,则汗出畏风之证自不待言矣。假若无汗表实,那就是麻黄加术汤证,无用桂枝汤之理了。用桂枝汤,为何要去掉方中的芍药?是因为主要矛盾在卫外之阳不振,芍药酸寒,反而牵肘,故去之,更增桂枝量,再加附子之大辛大热,旨在温经散寒、振阳镇痛。附子用至三枚,则至少在30克以上了,此为仲景方用附子之最大量者,殊堪注意。历来用此方尚属对证,而效不佳者,恐怕关键就在附子的用量上。我治风寒湿痹,附子总在每剂30克以上,只要单味先煮40分钟,即无中毒之虞。曾治沈阳一女性类风湿性脊柱炎患者,连续用药四年,已服附子数十斤之多,疗效不错,也未见蓄积中毒。<p>同一条文中,又有白术附子汤证:&quot;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quot;从前许多注家和研究者,如舒驰远、陆渊雷、程门雪以及我的一位老师,对此条都表示过怀疑,认为当改作&quot;大便溏,小便不利。&quot;我认为(1)这一段文字,是承接前文来的,也就是说,风湿在表,并且是在用过桂枝去芍加附子之后,卫阳不振,风寒虽去,而湿邪犹留,身体仍痛,不能自转侧。(2)大便硬(《金匮要略》作&quot;大便坚&quot;),小便自利,正是点明湿不在里,不要以为这就无湿。风去,则无须桂枝之辛散走表;湿留,故有取于白术,术得附子,逐湿之功益着,盖湿为阴邪,非温解也。何以知术附能逐在表之湿?其方后注云:&quot;右五味以水六升,走取二升,去滓,分温二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却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术并行(《金匮》'行'作'走')皮内(《金匮》'皮内'作'皮巾'),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quot;:(《金匮》&quot;故使之耳&quot;作&quot;故耳&quot;=)好一个&quot;附子、术并行皮内,逐水气&quot;(湿)!不是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术附同用逐湿于表么?(3)表有湿而里无湿的情况应该是有的。因为这两条三方一开始点明&quot;伤寒八、九日&quot;,就可见病程不长,还在表,在太阳,不是表里同病,不是中外皆湿。(4)当然,如果真是表里都有湿,外见身痛不能自转侧,内见&quot;大便溏,小便利&quot;,用此方则表里之湿并逐,亦属正治。如留聚于关节之寒湿失治,而见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寒主收引,主痛,寒湿相合,更加留连不解),小便不利(湿无出路),身微肿(亦是湿聚),仲景又续出甘草附子汤一方,因为病久(不止八、九日),而表卫不固,汗出恶风不欲去衣,更加短气(阳气受伤),诸证合而观之,乃为表里之阳俱虚,风寒湿邪俱胜。甘草附子汤用桂枝附子温振表里之阳,白术、甘草崇土驱湿。唯湿邪之性,黏滞缠绵,不能遽除,故以甘草名方,示人以缓而行之之义。玩味此方用药,是将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桂加白术汤二方合为一方去姜枣而成,如果说桂枝去芍加附,偏重于风(寒),去桂加白术,偏重于湿(寒),那么此方则表里之阳共振,风寒湿邪并祛之法也。<p>饶有兴致的是《金匮要略》治疗历节病的桂枝芍药知母汤,竟是此三方与麻黄加术汤、乌头汤的一个合方,方用桂枝、麻黄、防风、生姜祛风寒通经络于表,白术祛湿于里,用附子既助麻桂防姜祛风寒于表,又助白术祛湿于里,一物两用,相得益彰。至加芍药、知母的意思,多以病久,风寒湿邪郁而化热作释。但风寒湿邪并未完全转化为热,所以只用芍、知兼顾其热。临床可见多种情况(1)全身怕冷,局部肿痛灼热;(2)虽无局部肿痛灼热的症状,但有口燥、咽干;(3)甚么局部有热的症状也没有,也无口干,但要长用久用,用知、芍防止热药化燥伤阴。姜春华老师曾经指出:桂枝芍药知母汤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卓效,关键在于附子,不用则无效。我在这里还要补充一点自己的体会就是附子用量不足亦不效。<p></li><li>本坛属非营利性公益***,仅供医学相关人士专业与情感交流。<p>本站始终坚持不涉及政治和宗教话题<p>网络媒体转载我站作品请注明我站名称和链接;其他类型媒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我站作品!<p>站内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目的进行讨论,如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日内处理。
2# 沙发
发表于 2011-10-11 21:3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啦,附子量少的确不效
3# 板凳
发表于 2011-10-11 22:02 | 只看该作者
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术并行,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

好一个"附子、术并行皮内,逐水气"(湿)!不是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术附同用逐湿于表么?
4
发表于 2011-10-27 16:43 | 只看该作者
又学一经方,还要反复琢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0 18:0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