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拿] 颈腰关节痛常用手技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anm 于 2010-7-3 18:20 编辑

   

颈腰关节痛常用手技法


1.环枢关节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第二颈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颌部,手掌绕过对侧耳后,夹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下按。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并且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成功。
[操作要领]
1、先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再旋转。
2、向齿状突偏向侧旋转,拇指将第二颈椎棘突向对侧顶按。
3、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控制旋转的力度,切忌过大。  
  次法主要用于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
2、颈椎斜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健侧侧偏,向患侧慢慢旋转 (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约5-10度)的快速扳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嗒”的声响,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操作要领]
1、 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动.
2、当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旋转扳动的范围不能超过5-10度.否则容易造成损伤.
本法整复颈椎各关节错缝,间缝变窄,排列紊乱,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项肌疲劳,痉挛等病症.
3、颈椎侧屈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座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抵住其头对侧颞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向颈椎凸侧侧弯,弯至有阻力时,再做一个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动。
[操作要领]
1、在快捷扳动的瞬间,双手要同时相对用力.
2、术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颈椎横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
3、严格掌握侧屈扳动的幅度.
本法有纠正畸形,整复关节错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症等.
4、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座位,低头10-15度.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然后用固定头部的上肢将患者头部向左右方向轻轻旋转.待其放松后,再将其头部向患者颈椎棘突偏歪侧拖转至有阻力时,略微停顿,再做一个瞬间快速的小幅度旋转牵拉动作.同时,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复位。
[操作要领]
1、术者抵按患者棘突之拇指面.一定要着实,部位须低在偏歪侧的后外侧.
2、操作时使头颈部向棘突偏歪侧旋转,拇指面向相反方向推偏歪棘突.
3、双手要协调配合.
  本法是一种可定向,定位矫治单个颈椎椎体扭转的整复手法,主要用于治疗由于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半脱位等导致单个颈椎椎体发生扭转之症。                                    
5、仰卧位颈椎旋转扳法
[ 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位,去枕,术者坐于其头侧,一手托捉住其下颌部,另一手托其枕部,双手将患者头部托起,轻轻左右旋转使期放松,然后向患侧方向旋转到有阻力时,略停顿后、在瞬间旋转5—10度,后将其回旋到起始位。
[操作要领]
操作时术者将患者头脱离床面约10——15度,勿离床面过高。
本法患者全身容易放松,适用于年老体弱,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不宜坐位操作者。
6、颈椎微调扳法:
[操作方法]
1、坐位颈椎侧屈微调扳法。
患者坐位,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后方,以一手拇指按顶颈椎错位偏凸的棘突,另一手掌根顶住颈根部,将下颈椎向患侧侧屈至限制位,然后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作一快速的推动,拇指顶按颈椎棘突使错位整复。
2、侧卧位颈椎侧屈微调扳法
患者侧卧位,垫一平枕,术者站于床头,一手按住患者颈部并以拇指抵住偏凸之颈椎棘突,另一手托住其下颌并用前臂托住面颊部,先将患者头颈向上侧屈至30度,然后两手协调,做一突发而有控制得力量,一手扩大侧屈幅度3至5度,另一手拇指向下顶推偏凸之棘突,即可整复。
3、俯卧位颈椎横突按压微调搬法
患者俯卧位,若其颈部肌肉痉挛不明显,则在其胸部及颈前垫一软枕,使颈部处于前屈中立位,术者站于其头部,先以一手置于颈椎错位偏突侧,拇指按住错位颈椎后突的横突后结节,另一手置于其下位椎体对侧的横突后结节,先以较和缓的节奏和力量,将横突向下施加压力震动,当患者肌肉放松时,适时以短促,轻巧,有控制的力将横突向上推冲,使之松动或整复。此法适用于中下颈椎段的错位的整复。
4、俯卧位颈椎旋转微调扳法
患者取俯卧位,旋转颈部,使患者头旋向患侧 ,使上颈段处于弹性限制位。术者两拇指并拢或重叠,按压于错位椎骨棘突起侧,先以较和缓的力量和节奏,将棘突向内下方施加震动,当患者肌肉放松时,以短促,轻巧,有控制得力量按压棘突,使其整复。本法操作时拇指的着力点也可在对侧后凸的棘突。本法适用于上颈椎段颈椎错位的整复。

[操作要领]
1、错位椎体的定位要准确,拇指着力点要与之相一至。
2、两手用力要协调,短促,轻巧,快速完成。
本法用于整复颈椎错缝。临床适用于颈椎病,椎体不稳,颈椎小关节紊乱等引起的颈椎椎体微小错位。其中,定位颈椎侧屈微调扳法适用于整复下颈椎段的错位;俯卧位颈椎横突按压微调扳法适用于中下段颈椎病的错位整复;俯卧位颈椎旋转微调扳法适用于上段颈椎病的整复。
7、扩胸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座位,双手十指交*扣住,置与颈项部,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侧膝部顶住患者第5—7胸椎棘突处 ,两手托握住其两肘部,使患者身体缓缓地做前俯后仰被动动作,待其放松后,再作后伸运动到有阻力时,术者双手同时向后发力,快速小幅度的将其两肘向后扳动。
[操作要领]
1、扳动时,要让患者呼吸自然,切忌闭气。
2、膝部仅起顶按作用,不能在扳动时发力向前顶推。
3、膝部顶按的位置要准确。
4、扳动时用力不可过大,否则容易造成岔气,或损伤肩肱关节。
本法具有整复肋椎关节错缝的功能,临床常用于治疗岔气,胸痛,胸闷,肋椎关节微小错缝等症。
8、胸椎对抗复位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双手十指交*置于后颈部 ,术者站于其后,用一侧膝部顶住上胸段患部,两手分别从患者两掖下前伸,抱住患者两侧肩部前方,然后嘱患者做小幅度前屈后仰活动,待身体放松后伸有阻力时,术者两手向后,向上牵拉扳动。
[操作要领]
同扩胸扳法。
此法适用于上胸段肋椎小关节紊乱,微小错缝之病证。
9、俯卧位抬肩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位,上身放松,术者站于患者胸椎棘突偏斜方,以一手掌跟抵住偏歪之棘突,另一手由后向前从腋下穿入托扶住其肩前部并向上抬起至有阻力位置,然后两手协调用力,做相反方向运动,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突发性扳动,使之复位。
[操作要领]
1、患者放松,保持自然呼吸。
2、旋转到有阻力时,增大扳动的幅度,要控制在5度左右。
此法是有整复肋椎关节错位之功能,适用于第八胸椎以上阶段的肋椎关节微小错位的整复。
10、上胸椎后伸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两上肢上举180度,两手掌交*重叠,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手拇指面顶住在上胸段正位胸椎的棘突上,一手在前用前臂抱按住患者两上臂下端近肘关节处。然后让患者挺胸至有阻力时,术者抱按患者上肢之手向后扳动其双上肢。同时,另一手顶按棘突之拇指向前快速推按患者棘突,使后突的胸椎向前复位。
  [操作要领]
1、抵按胸椎的拇指定位要准确。
2、在快速扳动时,拇指要用较大的力量向前抵按住着力部位,固定患者上身不向后倾,以保证扳动的力点在患部。
本法对胸椎后凸畸形有整复作用。常用于治疗青年驼背,青少年姿势不良性胸椎后凸,驼背等病症。
11、下胸椎后伸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其一侧,一手手掌抵按在下段胸椎棘突处,一手手掌及前臂托住患者胸正中部,将其胸部向上托起至有阻力时,两手协同将其上身在向上托举扳动和向下按压胸椎棘突处,同时瞬间快速发力,使其后伸幅度扩大5至10度。
[操作要领]
1、本法适用于下段胸椎,故按压胸椎棘突的位置要准确。
2、按压棘突部的手掌要用力固定其位置,以免将整个上身向后托起。
  本法主要用于下段胸椎及胸腰椎结合部脊柱后凸畸形的整复,临床常用于治疗青少年姿势不良性脊柱畸行等病证。
12、下段胸椎旋转顶定位扳法
[操作方法]
以棘突偏向左侧为例。患者坐位,骑跨于治疗床上,使骨盆固定,两手十指交*抱置于后颈部。术者站于其后侧方,左手拇指顶按住偏歪之棘突,右手从患者右侧掖下穿过,通过下颌,抱按住对侧肩部,然后嘱患者主动低头前屈弯腰,当前屈至术者左手拇指感到棘突活动时或该部位紧张时,稳住该**,然后左手扳动患者肩部,最大限度使其旋转至有阻力时,略停顿,再两手同时用力,右手瞬间加大旋转角度5—10度,左手拇指将偏歪之棘突向对侧顶按。次时常可听到“喀嗒”的响声,并且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
[操作要领]
1、当前屈至力点时再旋转椎体,此时不能再前屈,否则易改变应力点,不能扳动患椎。
本法可定位整复下段胸椎错位,侧弯。临床常用于治疗下段胸椎小关节紊乱证,失稳症以及胸腰椎联合侧弯等病症。
13、坐位腰椎旋转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端座位,两腿分开,术者站在其一侧,用一腿跨站在其两腿中间,一手抵握住患者近术者一侧肩后部,另一手从患者另一侧掖下伸入,抓握住其肩前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使腰椎旋转至有阻力时,再作一个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突发性旋转扳动。
[操作要领]
1、术者用一腿或两腿固定患者下肢,以防止在旋转扳动时骨盆随之移动,影响旋转应力准确传递。
本法对腰椎的整体序列及各椎间关节有整复作用,对腰部的软组织亦有牵拉与舒展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证,腰椎小关节紊乱,腰肌扭伤等病症.
14、腰椎斜扳法
[操作方法]
患者侧卧位,位于下面的下肢自然伸直,上面的下肢屈髋屈膝,将内踝置于下腿膝内侧上方,并将上面的手方在身后,下面的手自然的放在身体前侧.术者面对患者站立,用一手肘部抵按住患者上侧肩前部,另一肘部抵按住臀外上部.然后两手协同用力,一手将肩部向后下部推动,一手将臀部向前下按压,使其腰椎旋转扳动,当旋转到有阻力时,再做一个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突发性扳动,使旋转幅度再扩大5至10度。
[操作要领]
1、腰椎右旋扳动时,取右侧在上侧卧位,左旋转扳动时,则取左侧在上侧卧位.
2、起始扳动时,两肘要将患者前后反复缓缓摇动,待其放松后,再旋转至有阻力位置扳动.
3、一般利用上段或下段旋转的角度调整其应力点.即扳L4-S1时,将其患者肩部向后下推 的幅度大一些.臀部则向前下按下的幅度小一些,使其腰椎旋转的应力点在L4-S1位置.扳L2-L4时则反之.
本法对腰椎的治疗功能和治疗范围基本与坐位腰椎旋转扳法相同.但定位较准确.加之由于取侧卧位,患者的全身容易放松,故在临床常用.
15、仰卧位腰椎斜扳法
又称仰卧位腰椎旋转扳法.
[操作方法]
以右侧旋转扳动为例,患者仰卧,右侧上肢自然放松外展,同侧下肢屈髋90度,自然屈膝,左侧下肢伸直.术者站于其左方,用右手掌扳压其右侧肩部,将患者右肩紧压固定在床面,左手握住其右侧膝上部,将右腿向下侧牵拉,使其盆骨随之向左侧旋转到有阻力时,再将其右腿向左下方做一快速小幅度的推冲动作,使其腰椎旋转幅度再扩大5-10度.左侧旋转扳动时则动作与此相反。
[操作要领]
1、压肩之手要用力将其肩部固定在床面,不能让其离开,否则影响旋转扳动的力度及应力点.
2、扳动时上侧下肢须屈髋90度,自然放松.
本法在左右旋转扳动时患者不用翻身变换**,比 较方便.除同腰椎斜扳法具有相同的功效和主治外,对骶髂关节扭伤极其错缝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16、腰椎定位旋转扳法
[操作方法]
以向右侧旋转为例.患者坐于无*背的方凳上,助手用双膝夹住其左膝两侧,并用双手按压住其大腿根部,将患者固定在坐位上,术者站或坐在其右侧后方,用左手拇指抵按住患椎棘突的右后侧,右手从其右侧掖下穿过,通过颌下,抱按住对侧肩后部,先让患者向前弯腰,弯至应力点到达左手拇指所按棘突时停止,右手将其左肩扳动,使腰椎旋转至有阻力时,再顺势发力作一小幅度的快速右旋扳动,同时左手拇指发力将患椎棘突向左侧顶推。此时常可听到“咯嗒”的响声,并且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复位后右手立即将其上身扶正至端坐位。
[操作要领]
1、助手要将患者一侧下肢压紧牢牢固定其骨盆,不能让其发生转动。
2、必要时也可用另一助手在侧前方抱按住患者两肩部帮助术者旋转扳动。
3、快速旋转扳动时,双手要同时反向发力,特别是按棘突之拇指,着力点要稳,准,不能滑脱。
本法可定位整复腰椎棘突偏歪,并可矫正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侧弯。临床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腰椎失稳,腰部软组织扭伤等病证。
17、腰椎后伸扳法
[操作方法]
1、单腿式腰椎后伸扳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其一侧,用一手掌按压在患椎棘突上,另一手提握住其对侧大腿下端前方,将其慢慢抬起后伸至有阻力时,再用力向上做一个快速的提拉动作;按腰之手同时向下发力快速按压棘突。
2、双腿式腰椎后伸扳法:
患者俯卧,术者站于其一侧,用一手掌根按低在受术腰椎棘突,一手前臂与手掌托住其两大腿前侧近膝关节处,缦缦将其两侧下肢向上托起至有阻力时,再用力向上快速地托抬其双腿,另一手同时用力向下快速按压腰椎棘突。
3、跪式腰椎后伸扳法:
患者俯卧,术者站于一侧橙子上或床边,用一侧膝部顶按住患者受术腰椎棘突,双手握其同侧(术者站立侧)下肢踝部(或抱住其大腿近膝关节处)向后牵拉至有阻力时,再向后做一有控制的快速提拉。同时顶按棘突的膝部用力下按。
[操作要领]
1、下肢应向正后方向提拉或托抬,按棘突的方向亦应为正下方。
2、跪式操作时,应注意控制力度,不可过大。
本法能矫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后弓畸形。临床常用于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青少年姿势不良性腰椎后凸等病证。对腰椎滑脱症,椎弓根崩解者禁用。
18、骶髂关节扳法:
[操作方法]
1、骶髂关节后伸板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一侧,一手掌根按压在患侧髂后上棘处,另一手提握住患侧大腿之前下端,将其下肢缓缓抬起至有阻力时,再发力将其向上快速提拉,同时另一手向下快速按压髂后上棘。
2、骶髂关节侧位扳法
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双手抱于胸前,健侧下肢略屈髋,患侧下肢屈膝屈髋,使骨盆与床面成垂直状。术者站于患者对面,一手按于患者肩部,另一手用掌根抵住患侧髂后上棘,将其脊柱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按肩之手稳住身体,同时按于髂后上棘之手作一个有控制的,突发性的,沿患肢股骨纵轴方向的椎压扳动。
[操作要领]
按压髂后上棘的手要准确,以保证应力传递至骶髂关节。
本法主要用于整复骶髂关节后脱位。
19、骶髂关节微调扳法:
[操作方法]
1、患者府卧位,术者站于其健则,一手掌根按于患侧髂后上棘,另一手掌交*按于骶骨下端。嘱患者咳嗽,术者两手在其咳嗽时向下快速用力按压,重复数次后,在患者咳嗽时,按髂后上棘之手向患者腹、外、头侧方向,按骶骨下端之手向患者腹、头侧方向分别快速用力按压。
2、患者俯卧位,术者一手掌根按住患侧坐骨结节的内侧,另一手交*抵于骶骨上端,方法同上,在患者咳嗽时,按于坐骨结节内侧的手向患者腹,外、头侧快速按压,另一手则向患者腹、头侧冲压,使骶髂关节向相反方向松动错移。
[操作要领]
1、医患要配合默切,在咳出时,快速按压。
2、按压的方向要准确。
本法可松动骶髂关节,治疗骶髂关节的微小错位,其方法1常适用于骶髂关节前屈性损伤的治疗,方法2常用于骶髂关节伸直性损伤的治疗。
20、俯卧位骶髂关节复位法:
[操作方法]
1、单人复位法:
患者俯卧位(以左侧为例)术者面对患者位于足部,以右足跟蹬在健侧坐骨结节上,双手握患侧踝关节,然后在足跟用力向前蹬的同时,双手用力向后牵住患肢。
2、双人复位法:
患者俯卧位(以左侧为例),双手向前拉住病床缘。术者站于一侧,双手掌重叠于病变骶髂部,另一助手面对病人,以双手紧握患侧踝关节,作好单腿纵向拨伸准备;然后助手向下用力牵拉患肢,同时术者向下按压骶髂部,一压一拉,瞬间完成复位动作。
3、伸腿蹬足法
患者仰卧,双手向上拉住病床缘。术者站于患侧下肢外侧,双手握其患侧踝关节,使其患侧下肢极度屈膝曲髋,然后向下用力牵拉患肢使其伸直,同时嘱患者向下蹬直患肢,反复2-3次。
[操作要领]
患者应放松,医患配合要默契。
本法具有整复骶髂关节错位及对局部软组有牵拉、舒展的功效。临床常用于骶髂关节扭伤,以及骶髂关节错位等病证。
21、四肢关节扳法
[操作方法]
1、肩关节扳法:
(1)上举:患者坐位,术者半蹲站于其前侧,将患肢手搭在医者肩后,肘部放在医者上臂部。医者两手抱住患者肩部,然后慢慢站起并同时将患肢抬起。
(2)内收:患者坐位,将手置于胸前,术者紧*其背后稳住其身体,用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其肘部作内收扳动。
(3)后伸:患者坐位,手自然下垂。术者站于患侧,用一手扶住其肩部,另一手握住腕部向后扳动并作屈肘动作。屈肘时要使掌紧贴脊柱上移。
(4)外展: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按住患肩部,另一手握住其肘部向外牵拉扳动,同时作旋内及旋外动作。也可在上肢外展位,医者站于患者侧方,同上举扳法进行外展扳动。
2、肘关节扳法:患者抑卧。术者一手握肘上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做肘关节屈伸扳动。可重复进行。
3、腕关节扳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用双手握住其手掌,两拇指按住腕背部,先将腕关节拔伸,在此基础上再作屈伸及左右侧屈扳动。
4、踝关节扳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一手托住其足跟,另一手握住跖趾部,两手协调用力将踝关节屈伸及外翻扳动。
[操作要领]
1、扳动时手法应缓缓加力,不可用力过大,速度过快。
2、扳动幅度不能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
本法具有滑利关节,整复错缝、脱位,松解粘连,矫正畸形,疏筋通络,恢复肢体关节功能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四支关节功能障碍及扭伤,关节错缝等病证。肩关节扳法常配合其他手法治疗肩关节粘连,活动受限等症。
22、背法
[操作方法]
术者与患者背*背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用两肘勾套住患者的肘弯部,再屈膝弯腰、挺臀。将患者反背起,使其双足离地悬空,做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以使其完全放松,然后做一突发的快速的伸膝屈髋挺臀抖动动作。此法可连续操作2~3次。
[操作要领]
1、一般应用臀部低住患者腰骶病变部,患者应身体放松,自然呼吸。
2、背起患者后,再作有节律的伸膝屈髋挺臀动作,同时伸膝屈髋挺臀颤动动作要协调,运作幅度不可过大,频率不宜过快。
背法只适用于腰骶部,具有缓解腰肌痉挛、整复错缝、还纳突出物等功效。治疗腰椎关节功能紊乱,腰部闪错,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23、拔伸法
又称牵拉法。
[操作方法]
1、 颈椎拔伸法
(1)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后,用双手拇指顶住枕骨后方,余四肢分别托住下颌部,两前臂分别压住患者两肩,然后逐渐用力向上拔伸。
(2)术者用一侧肘部托住患者下颌部,前臂绕过其对侧耳后用手掌扶住枕骨部,另一只手亦扶于其后枕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
2、 肩关节拔伸法
(1)患者坐位,令助手固定患者身体,术者站于患侧,两手握其前臂与肘部拔伸。
(2)患者坐位,术者以一足抵住患侧腋下,两手握住患侧上肢腕部向下拔伸。
(3)患者坐于低凳,患肢放松,术者站于其后侧,双手握住其患侧腕部慢慢向上牵拉拔伸。
5,腰部拔伸法:患者俯卧位 ,助手站于患者头顶部,两手固定患者两腋下,或让患者两手抓床头,术者站于患者下端,两手分别握两踝部,向下用力拔伸。
6,髋关节拔伸法:患者仰卧位 ,助手站于其头顶部,术者站于其患侧下端外侧,一手抓握住患侧膝部下端,一手从患侧下肢内下穿过,掖部夹住其踝部,手抓握住另一手前臂部,固定患者小腿及踝部,然后医者后仰用力牵拉拔伸。
3、腕关节拔伸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双手握住患者掌指部,逐渐用力拔伸,同时患者上身略向后仰,形成对抗牵引。
4、指间关节拔伸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另一手捏住患指端,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拔伸。
7、踝关节拔伸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站于其下端,一手托住足根部,一手握住足背部,同时用力拔伸。
[操作要领]
1、拔伸牵拉的动作要稳而持续,不可用一次突发的猛力。
2、顺势而行,因势利导,用力恰当,适可而止,切忌粗暴。
本法常用于四肢部和脊柱部,具有整复错缝、脱位,纠正畸形、解除粘连等功效。临床和其他手法配合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四肢关节功能障碍,软组织粘连、挛缩以及小关节错位,伤筋等症。本法也是治疗骨折和脱位的主要手法,临床常与旋转、屈曲等正骨手法配合使用。
24、摇法
[操作方法]
1、摇颈: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侧方,,一手托住下颌部,一手扶住头顶,双手以相反方向缓缓使头摇转。
2、摇肩关节:
(1)小摇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患侧方,一手扶住肩部,一手扶住肘部(使患者手搭在医者的肘上部)环旋摇动。
(2)大摇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患侧方,两腿分开与肩平宽,一手松握腕部,另一手相对以掌背将其慢慢向上托起到160°左右时反掌握住腕部,原握腕之手向下滑移至患肩上部按住,此时两手协调用力,一手稳按住肩部,一手向后使肩关节由后向前作大幅度转动至起始位,另一手由肩部滑移至腕部。以次反复操作数遍。由后向前摇则两手动作相反。
3、摇肘关节: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患侧方,一手固定其肘关节上端,一手握腕关节上端环转摇动。
4、摇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患侧方,一手握住其腕上,一手握住手掌环转摇动。
5、摇腰: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一手按住其一侧腰部,另一手扶住对侧肩部,两手协调用力摇动。
6、摇髋关节:患者抑卧,屈髋屈膝各呈90°,术者站于其患肢外侧,一手按住膝部,一手托住足跟,做髋关节的环转摇动。
7、摇踝关节:患者坐位或抑卧位 ,术者站于其患者下端,一手托住足根部,一手握足前掌背部环转摇动。
[操作要领]
1、幅度由小到大,动作缓和,用力稳妥。
2、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因势利导,切忌粗暴和蛮干。
本法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增强关节活动功能等功效。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腰部,和其他手法配合治疗关节强硬、酸痛、粘连、屈伸不利等症。其中摇颈又用于落枕、颈椎病、肩背痛等;摇腰又用于腰腿痛等症;而肩关节小摇法适用于肩关节疼痛较甚,活动功能障碍明显的患者。大摇法适用于肩关节疼痛较轻,活动功能障碍不明显的患者。摇法在使用时,要诊断明确,对年老体弱者慎用,对关节畸形或关节本身有病变者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以及先天性骨发育不良如颈椎齿状突发育不全等,一律禁用。
25、扌衮    法
[操作方法]
1、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 肘关节屈曲120°—140°,拇指自然伸直,余四指自然屈曲,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以手掌尺侧着力,前臂带动腕关节屈曲外旋,着力逐斩向手背近小指侧过度扌衮动,然后,腕关节在前臂的带动下逐渐背伸,着力面复原手掌尺侧着力,如此往返摆动,反复操作。
2、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肘关节屈曲20°—40°,拇指自然伸直,手指半握空拳,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轻度的屈伸摆动,以小指、环指、中指第一指节背侧为扌衮动面,在施术部位进行持续不断地反复操作。此法亦称拳扌衮 法或立扌衮  法。
[操作要领]
1、肩、臂、腕放松,肘关节自然屈曲, 近小指侧着力时120°—140°左右,拳扌衮   时20°—40°左右。前臂主动摆动。
2、手背近小指侧扌衮  动幅度要控制在120°左右,即当腕关节屈曲向外扌衮  动约80°,腕关节背伸时向内扌衮    动约40°。
3、腕关节屈曲向外扌衮   时着力较重,背伸向内回收扌衮  动时力量轻,即轻重交替。
[注意事项]
1、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奏,要有明显的扌衮  动感,不可跳动或手背拖来拖去摩擦。
2、向内、外扌衮  动腕关节屈伸时,不可有冲力使腕关过度屈曲或背伸,否则会出现弹跳感,长期则会引起腕关节慢性损伤。
3、前臂尽量保持中立位下的腕关节屈伸、外旋,这样可保持最佳的力学状态。
本法接触面较大,**可强可弱,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滑利关节,解痉止痛等功效。掌背尺侧面着力柔和而舒适,深透性强,适用于肩背,四肢等肌肉较薄弱的部位;拳扌衮    **性较强,适用于腰、臀等肌肉较丰满的部位。临床上常和其他手法配合治疗风湿酸痛,麻木不仁,肢体瘫痪及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和退行性疾病,如肩周炎、关节扭伤、颈椎病等.        
26、揉法
用大鱼际着力称大鱼际揉法;用掌根着力称掌揉法;用手指螺纹面着力称指揉法。
[操作方法]
1、掌揉法: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微屈,以掌根部为着力面,腕部放松,前臂主动运动并带动腕及手掌作小幅度的回旋揉动,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频率每分钟100-120次左右。
2、大鱼际揉法: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用大鱼际部着力,拇指自然伸直,余四指放松并稍屈曲,肩、肘、腕放松。前臂主动摆动并带动腕关节及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轻度的环旋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
3、指揉法:患者坐位或卧位,常用拇指或中指揉法。拇指揉法用拇指螺纹面着力,余四指自然屈曲、腕关节放松、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及拇指做环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皮下组织,频率120-160次左右。中指揉法用中指螺纹面着力,中指伸直,食指螺纹面按于中指未节背侧以助力,其他手指自然屈曲。余同拇指揉法。三指揉法为食、中、环指伸直并拢或分开置于三个不同穴位上,以螺纹面着力,拇、小指屈曲,余同拇指揉法。
[操作要领]
1、腕部放松,前臂做主动的回旋摆动并带动腕部。
2、不可用力下压,亦不可漂浮,部位要吸定,不可滑动或摩擦。
3、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性。
揉法轻柔缓和,**量小,老幼皆宜,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等功效。常用于配合治疗颈腰关节疼痛诸症。
27、擦法
用全掌着力摩擦称掌擦法;用大鱼际着力摩擦称为鱼际擦法;用小鱼际着力摩擦称小鱼际擦法;用手掌尺侧缘着力摩擦称侧擦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 用手掌掌面或大、小鱼际或手掌尺侧缘着力,肩、肘、腕关节放松,前臂、上臂协调地作主动运动,使手的着力面在体表做均匀上下或左右直线往返摩擦,使施术部位产生一定的热量。
[操作要领]
1、直线往返,不可歪斜。
2、往返距离要长,动作要连续不断。
3、压力均匀而适中,以摩擦时不使皮肤褶迭为宜。频率一般每分钟100次左右。
4、操作时医生要保持呼吸自然,切忌迸气。
5、操作前在施术部位涂少许润滑剂。
本法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以治疗腰背和四肢软组织肿痛及关节活动不利等症。擦法在使用时要借用介质,如麻油、红花油、冬青膏、凡士林等。本法使用后该施术部位一般不再使用其他手法,否则容易造成皮肤损伤。故擦法一般都是在使用其他手法之后应用。但擦后可配合湿热敷,对提高疗效有一定帮助。
28、推法
.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肘推法等。
[操作方法]
指推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术者 拇指背伸,余四指伸直,腕关节屈曲或伸直或背伸,以拇指螺纹面着力,前臂主动运动向前推动。
2、掌推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术者腕关节略背伸,五指自然伸直,用掌根着力,前臂主动运动向一定的方向推动。
3、拳推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术者握拳,以食、中、环、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推动。
4、肘推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术者半握拳,屈肘,用鹰嘴突部着力,上臂做主动运动沿一定方向推动,亦可借助自身上部的力量下压推动。
[操作要领]
1、用力均匀稳妥,不可硬压,推进速度要缓慢。
2、推动时不可左右滑动,忽快忽慢。
本法具有理顺筋脉,舒筋活络,消瘀散结,消肿止痛,缓解软组织痉挛,增强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可轻可重,其中拇指推法适用于头面、肩背、胸腹、腰臂及四肢部,常用以治疗风湿痹痛,筋肉拘急,关节扭伤等软组织疾患。。指推法一般应用介质,以减少对皮肤的**,提高疗效。掌推法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胸腹及大腿部等,治疗腰背酸痛,腰肌扭伤,退行性脊柱炎等症。拳推法**较强,适用于腰背部的劳损、宿伤及风湿痹痛而又感觉较为迟钝者。肘推法是推法中**最强的一种,多用于腰背脊柱两则膀胱经及臀部,适用于形体较胖,肌肉厚实或感觉迟钝的患者,治疗腰腿痛和腰背风湿酸痛等症。
29、搓法
[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或坐位,术者 两手掌自然伸开,用掌面对称挟住肢体并相对用力,做方向相反的快速搓动。
[操作要领]
1、两手掌面相对用力,不可过大,以能搓动肢体为度,否则容易造成手法呆滞。
2、搓动要快,上下移动要慢。
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放松肌肉,解除疲劳等功效,常用于四肢及胁肋部,以上肢部与胁肋部最为常见。临床上多和抖法,捻法同时使用,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30、抖法
[操作方法]
抖法分为上肢抖法和下肢抖法,其操作方法为:
1、上肢抖法:患者坐位,上肢放松。术者站于其前外侧,上身略微前倾,用双手握住患者手腕部(手不能握得太紧,也可握前臂远端,亦可单手握手式),慢慢将其向前外侧方向抬起约70~80°,然后稍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较高频率的上下(握手式左右)抖动,使其肘、肩关节及上肢肌肉有舒适感。
2、下肢抖法 患者仰卧位,下肢放松。术者站于其下端足侧,双手分别握住患者的两踝部,将其抬起至离床面约30厘米左右,然后作上下并兼有内旋的连续抖动,使其大腿及髋部有舒松感。下肢抖动的幅度应比上肢大些,而频率则应较慢些。
[操作要领]
1、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2、被抖动的肢体要放松。
本法具有疏松脉络,滑利关节,松解疲劳等功效,适用于四肢部,以上肢最为常用,治疗肩、肘关节的功能障碍和腰腿痛等症,也用于消除上下肢的酸困等症,以解除疲劳。临床应用时常与搓、抖法共同使用,为治疗结束手法。
31、牵抖法
亦称抖腰法。
[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位 ,双手用力抓住床头。术者两手分别握住其两踝上部,并渐渐用力向后牵拉,这时术者上身亦应向后倾仰,以加强牵拉的重量,如此持续1~2分钟。然后放松左右摆动,待患者腰部放松时,突然做上下抖动数次。然后再用力牵拉,重复操作数次。
[操作要领]
1、 以身体抖起为度,不可过大。
2、患者身体抖起下落时同时用力牵拉。  
此法具有整复错缝,缓解肌肉痉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等症。
32、按法
  用手指指面着力称指按法,用手掌掌面着力称掌按法。
  [操作方法]
1、指按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术者以手指螺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张开,置相应部位以及支撑助力,垂直向下按压,当按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持续片刻,然后松力,再做重复按压。若一指力量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指重叠于手指背侧同时按压,以增加按压的力度,此亦称叠指按法。临床上以拇指按法为常用。
2、掌按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术者以单手掌或双手掌重叠着力于施术部位,前臂伸直,借助身体上半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用力原则同指按法,其中双手掌重叠着力按压亦称叠掌按法。
  [操作要领]
  1、以拇指螺纹面或手掌面着力。
  2、按压的方向应与受力面相垂直。
  3、用力要沉稳着实,由轻到重,有缓慢的节律性。不可突施暴力猛然按压。
  4、按压时需借助身体上半部的力量,以增加按压的力度,以及使医生省力,不易疲劳。
  按法具有开通闭塞,解痉散结,和血止痛,通经活络,放松肌肉及矫正畸形等功效。其中指按法接触面积小,**的强弱容易调节控制,适用于全身各部的经络穴位及痛点,一般临床上以拇指按法为常用,治疗范围较广,对软组织损伤,关节扭伤和各种关节退行性病变均配合此法治疗。掌按法适用于腰背部,臀部等。临床常配合治疗急慢性腰背痛,脊柱畸形等症。
33、点法
用指端着力的称指点法,用指间关节着力的称指节点法,用尺骨鹰嘴着力的称肘点法。
[操作方法]
1、指点法:患者坐位或卧位,指点法常用拇指端点压。术者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于食指中节,指间关节伸直,以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持续垂直向下按压。
2、指节点法:
(1)屈拇指点法: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手握空拳,拇指屈曲,指端依附于食指中节桡侧缘,拇掌指关节伸直,用拇指间关节背桡侧着力持续点压治疗部位。
(2)屈食指点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术者食指指间关节屈曲,掌指关节伸直,其他手指相握成实拳,拇指螺纹面紧压食指末节桡背侧助力,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分着力持续点压治疗部位。
3、肘点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术者肘关节屈曲,前臂尽量和施术部位的平面保持垂直,手半握拳,另一手掌按压在该手背侧掌指部助力,以尺骨鹰咀突起部着力持续点压治疗部位。
[操作要领]
1、点压的方向宜与受力面相垂直,否则会影响点压的压力,以及容易在点压时着力部滑脱而造成肌肉损伤。
2、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充分达到的组织深部。
3、**量要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不可实施暴力,也不可突然收力。
本法具有开通闭塞、通经止痛等功效。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及穴位,常多用于穴位、压痛点或骨缝处,配合治疗腰腿痛,肢体关节麻木酸痛等病证。
34、勾点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 中指掌指关节微屈,指间关节屈曲使中指指形如勾状,其它手指相握。以中指端勾住施术部位或穴位,掌指部主动用力,使中指端做持续点按或勾拨,其方向应视治疗部位或向上,或向下或向其它方向用力。
[操作要领]
1、指间关节屈曲,中指形为勾状,余四指宜握紧。
2、当所需勾点的力量较小时,仅中指部屈曲施力按压即可,力量较大时,掌指部需同时用力。
3、不可实施暴力,要遵循点按法的施力原则进行操作。
本法具有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等功效,常用于人体不显露的部位或较隐蔽的穴位,和其它手法、穴位相配合治疗颈项腰腿疼,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等病证。
35、弹拨法
亦称拨法,拨络法,抻法等,其中用掌根着力称掌弹拨法,同指面着力称指弹拨法,用拇指扁峰着力称偏峰拨法。常用拇指弹拨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腕关节背伸,用掌根着力或拇指伸直,余四指支撑以助用力,用拇指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拇指伸直,余四指自然屈曲,用拇指偏峰着力于治疗部位,适当用力下压至一定的深度,一般待有酸胀感时,再做与着力面肌纤维或肌腱、韧带或经络成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术者若单掌或单手指力量不足时,可用叠掌或双手拇指重叠弹拨。
[操作要领]
1、拨动时手掌或手指面不能在皮肤表面有摩擦移动,应带动肌纤维或肌腱、韧带一起拨动。
2、用力要由轻到重,实而不滞。
3、骨折的愈合期,急性软组织损伤者禁用。
弹拨法主要适用于肌束部,肌群韧带的起止点处或结节状物、条索状物以及各个穴位,具有松解粘连,消散结聚,解痉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落枕,急性腰肌扭伤等,以及各种软组织损伤的慢性期。
36、弹筋法
亦称提弹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用拇指或食指或拇指与食、中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的螺纹面着力,紧捏治疗部位肌肉或肌腱,稍用力向上提起,然后突然放开,使该部肌肉和肌腱迅速弹回原位。
[操作要领]
1、用力要轻重适度,避免暴力硬拉。
2、以手指螺纹面着力,不可用指尖硬抠。
弹筋法适用于呈条索状的肌束,肌腱等部位,具有解痉止痛,舒筋散结,松解粘连等功效。临床常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部,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等软组织扭挫伤或劳损,以及风湿痹痛、筋脉拘急等症。
37、擅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术者双手掌重叠平放于施治部位,双臂伸直,身体稍前倾,在患者呼气时用力向下快速按压,并立即复原,使治疗部位产生颤动。可反复操作2~3次。
[操作要领]
1、身体上部和双上肢协调用力下压,避免单纯上肢用力。
2、按压的力量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控制适当,切忌粗暴。
本法常用于腰骶部,也可在牵引、拔伸下进行。具有舒筋通络,顺理肌筋,复平捺正的功能,临床上常和其它手法配合治疗腰腿疼,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病变,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等症,胸椎上段小关节功能紊乱亦可配合此法治疗。
38、拿法
用拇、食指着力称二指拿,用拇指与食指、中指着力称三指拿;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着力称五指拿。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或俯卧位,术者用拇指和余手指指面相对用力,捏住治疗部位肌肤并逐渐用力内收,将治疗部位的肌肤提起,用拇指指面与余四指指面的合力,做轻重交替的,连续不断的提捏并施以揉动。
[操作要领]
1、用拇指和余手指指面着力,不能用指端内扣用力。
2、腕部要放松,动作要柔和灵活,连绵不断,且富有节奏感。
3、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拿后常继以揉摩,以缓和**。
本法多用于颈项部、肩部、四肢部和头部,具有疏经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解痉止痛,开窍提神的功效,临床常和其他手法配合治疗颈椎病,软组织扭伤,落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运动性疲劳等病症。
39、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着力称二指捏法,拇指和食、中指着力称三指捏法,拇指和余四指着力称五指捏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用拇指和食指指面或拇指和食指、中指指面,或拇指和其余四指指面夹住肢体或肌肤,相对用力挤压,并缓缓上提,随即放松,再用力挤压,缓缓上提,放松,重复数遍,并循序移动。
[动作要领]
1、用指面着力,避免用指端着力。
2、一般不能捏骨头,捏皮,以免引起疼痛。
3、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奏性,用力要均匀而柔和。
本法适用于四肢部、颈项部和头痛,其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松肌舒筋,解除疲劳的作用,临床常配合拿法、揉法等治疗颈椎病、肩周炎、四肢酸疼等证。
40、捻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用拇指螺纹面与食指螺纹面或桡侧缘相对捏住治疗部位,稍用力做对称性的快速搓揉捻动,上下往反移动。
[操作要领]
1、动作要灵活连贯,着力应缓和持续,捻而不滞,转而不浮。
2、捻动的速度宜快,在治疗部位的移动速度要慢。
本法适用于四肢小关节部,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祛风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指间关节扭伤,类风湿性关节炎,屈指肌腱腱鞘炎等病症的治疗。也常与搓法、抖法等手法配合,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41、勒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食指和中指指间关节屈曲,掌指关节伸直,用第二指节骨夹住治疗的肢体,勒压片刻后,在保持勒压的状态下迅速向外滑出,可反复操作数次,操作时可闻及弹响声。
[操作要领]
1、力度要适中,不可强力勒压亦不可漂浮。
2、动作要协调灵活,滑出的速度要快,不可呆滞。
本法应用于手指及足趾部,具有舒筋活络,通气活血,缓解拘挛,松解粘连等功用,治疗手足指(趾)麻木、酸胀、屈伸不利、关节僵硬等证。亦和拿法、搓法、抖法配合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42、踩跷法
[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位,在胸部和大腿部各垫3—4个枕头,使其腰部腾空,术者双手扶住固定在墙上的横木,双足前部踩踏于患者腰部,利用膝关节轻度的屈伸活动,身体有弹性的上下起伏踩踏。
[操作要领]
1、 用足前掌与足尖部着力于病变处。
2、 踩踏时足尖不能离开腰部,膝关节屈伸的角度不能过大,但要有弹性,不能死板。
3、患者不能屏气,下压时呼气,弹起时吸气。
本法仅适用于腰骶部,具有还纳复位,矫正畸形,舒筋活络等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肥大性脊柱炎、腰部肌肉强硬、脊柱后突或侧突畸形等。
本法在临床应用时,一定要辨证清楚,诊断明确,审慎选用。对踩踏的力量与弹跳的幅度要严格掌握,切不可太过。对年老体弱,脊柱强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脊椎结核、脊椎肿瘤和曾有脊椎骨折的患者均禁止使用本法。同时要注意在施术过程中如患者不能忍受,应立即停止操作,不可勉强。
43、拍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或俯卧位,者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空虚。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屈伸,前臂主动运动,用虚掌拍击施术部位。用双掌拍打时,宜双掌交替操作。
[操作要领]
1、拍击时动作要平稳而有节奏,要使整个掌周,指周边同时接触体表,患者感觉舒适而不疼痛。
2、腕部放松,腕关节随前臂的屈曲自然轻度屈伸。
3、接触皮肤拍打时,可在局部施用,以皮肤轻度发红、发热为度。
本法主要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和下肢后侧,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消除疲劳之功效,常用于配合治疗腰背筋膜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酸痛重着,肌肤感觉迟钝麻木,肌肉紧张痉挛等病症。在作湿热敷时,拍打热敷巾,能使药力和热量更加深透。拍法亦常作为治疗结束手法和保健手法应用。
44、拳击法
亦称掌背击法。
[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术者手握空拳,腕关节伸直,肘关节伸屈,带动前臂,用拳背平击治疗部位。
[操作要领]
1、腕关节要伸直,不能有屈伸动作。
2、用肘关节的屈曲带动前臂发力。
3、要使整个拳背平稳地接触体表,用力均匀而有节奏。若用掌指关节部着力,易致局部疼痛及损伤。
本法主要适用于大椎、背及腰骶部,具有舒筋通络,宣通气血的功效。常用于配合治疗颈椎病引起的颈肩背部酸痛,扳滞,以及背肌劳损、退行性脊柱炎、腰痛、风湿痹痛等病证。
45、掌击法
亦称掌根击法。
[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或侧卧位,术者手指自然伸开,腕关节略背伸,前臂主动施力,用掌根击打治疗部位。
[操作要领]
1、腕关节始终处在略背伸位,不能有屈伸动作。
2、用上臂的力量呈节律性击打。
本法适用于腰臀部,四肢部,。具有开通闭塞,舒筋通络之功效,临床上和其他手法配合,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腰臀部软组织劳损、下肢酸麻等症。
在临床应用时,掌击环跳,患者宜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并屈膝屈髋,健侧在下并伸直,用较大的力量击打;掌击百会,患者宜取坐位,颈腰部挺直,闭口咬牙,以使力量沿脊柱纵轴传递;在四肢还可用双手掌在肢体的内、外侧做对称性击打,并做上下往返移动。
46、小鱼际击法
[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或侧卧位,术者手指自然伸开,腕关节轻度背伸,并桡偏,用前臂主动用力击打体表治疗部位。
[操作要领]
同掌击法
力量较掌击法大,功效及主治同掌击法。
47、小指侧击法
[动作结构]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两手五指自然分开,两手掌相对,肘关节屈曲,运用腕关节的桡偏、尺偏活动,以两手小指侧着力,有节律的击打治疗部位。击打时可发出“啪……”的声音。
[操作要领]
1、腕关节放松,尽量减小前臂上下摆动的幅度,腕关节做主动的尺偏、桡偏活动。
2、频率要适中,动作要有节律性。
3、两掌及手指相对要贴实,避免击打时滑脱。
本法适用于头项、肩、背、四肢部。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松解疲劳之功效,和其他手法配合,用于治疗、颈及肩背、腰、四肢酸困疼痛等病症,常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48、弹击法
[操作方法]
术者用拇指指腹紧压住食指指押或中指指甲,然后将食指或将中指迅速弹出,用食指指甲部或中指指甲部连续弹击治疗部位。
[操作要领]
1、动作要灵活连续,频率均匀,每分钟约100~120次。
2、弹击的力量要均匀,不能忽轻忽重,弹击的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本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以头顶部,关节部位为常用,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之功效。弹法为一种推拿辅助治疗手法,常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头痛,颈项强硬,四肢关节酸痛等症。



2# 沙发
发表于 2010-7-4 16:40 | 只看该作者
转了,学习一下
3# 板凳
发表于 2010-7-18 01:2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4 06:4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