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00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伤寒论学习笔记---阴阳两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伤寒论第29条原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问题:
  1.为什么说本条之证候用桂枝汤治疗是错误的?
  2.本条所列是什么证候?或者说患此证的病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质类型?
  3.本条原证候应当用什么方剂治疗?
  4.用桂枝汤攻表,为什么会出现“厥、咽中干、烦躁吐逆”等症状

【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答:㈠张仲景既论“伤寒,脉浮”,又论“小便数,心烦”的重点是突出病是表里兼证。

㈡辨识“伤寒,脉浮,自汗出”、“微恶寒”,即辨太阳中风证。

㈢辨识“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即辨阴阳俱证。

㈣辨识“自汗出”的病变证机是卫气因阳虚而不能固护营阴。

㈤辨识“小便数”的病变证机是阳虚不能温固阴津而下泄。

㈥辨识“心烦”的病变证机是阴虚生热而扰心神。

㈦辨识“微恶寒”的病变证机是卫因阳虚而不能温煦肌表。

㈧辨识“脚挛急”的病变证机是筋脉既不得阳气温煦,又不得阴津滋润。

㈨张仲景论“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而强调表里兼证,即使以表证为主,其治也不能仅用桂枝汤,最好治表能兼顾于里,否则不能取得治疗效果。

②怎样理解“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答:㈠根据用桂枝汤出现的变证而推测因治病已转变为以里证为主。

㈡权衡阴阳俱虚证,以阳虚证为主,其治当先恢复阳气。

㈢辨识“得之便厥”的病变证机是因汗伤阳,阳虚不能温煦四肢。

㈣辨识“咽中干”的病变证机是阳虚不能气化阴津,阴津生化不足。

㈤辨识“烦躁”的病变证机是心神不得阳气温养而躁动。

㈥辨识“吐逆者”的病变证机是胃阳虚而浊气上逆。

③怎样理解“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答:㈠张仲景论“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而强调阳气已恢复,治当变温阳为益气养阴,选用芍药甘草汤。

㈢张仲景论“其脚即伸”的目的是突出筋脉既得阳气温养,又得阴津滋润,病为向愈。

④怎样理解“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答:㈠张仲景论“若胃气不和”的目的是强调阳虚治必温阳,又因有阴虚,温阳不能太过,否则即引起阳明阳热证。

㈡辨识“谵语”的病变证机是阳明胃热,热扰心神,心神不得所主。

㈢张仲景论“少与调胃承气汤”的目的是强调阳明胃阳因温阳太过而演变为热证,用清泻胃热药一定要恰到好处,否则即会导致疾病再次演变为胃寒证。

⑤怎样理解“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答:㈠张仲景论“若重发汗”而强调辨表里兼证,以太阳中风证为主,选用方药必须切中病变证机,不能盲目重复使用发汗药。

㈡张仲景论“复加烧针者”而强调治病最好用方药而不用烧针,用烧针稍有不当,即会引起病证发生变化。

㈢根据治疗“若重发汗,复加烧针”引起的病证表现是阳气虚弱,治应选用四逆汤补救。

10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0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0-8-2 16:20 | 只看该作者
给你推荐一本书 思考中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7 22:0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