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88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拿] 澳氏手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关节松动术(jointmobilization)为西方现代康复技术中的基本技能之一。它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被动地活动患者关节,用来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或关节僵硬的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手法操作技术。

关节松动术是由20世纪开始,经过20多年的推广与应用,已发展成一套系统的评估和治疗方法。由于澳大利亚的Maitland对这一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也称为Maitland手法或澳氏手法。

一、关节的运动

1.关节的生理运动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可以主动完成,也可以被动完成。如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

2.关节的附属运动指关节在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叫附属运动,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运动。一般不能主动完成,需要其他人或对侧肢体帮助才能完成,如关节分离、髌骨的侧方移动等。

二、基本方法

1.摆动骨的杠杆样的运动叫摆动,即生理运动,摆动时要固定关节近端、关节远端做往返运动。摆动必须在ROM> 60%(正常时)才可应用。例如,肩关节前屈的摆动手法,至少要在肩前屈达到100°时才应用,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范围应先用附属运动手法来改善。

2.滚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表面发生滚动时,两块骨的表面形状必然不一致,接触点同时变化,所发生的运动为成角运动,其滚动的方向总是朝向成角骨运动的方向,常伴随着关节的滑动和旋转。

3.滑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上滑动,如为单纯滑动,两骨表面形状必须一致,或是平面,或是曲面(两骨面的凹凸程度必须相等)。滑动时,一侧骨表面的同一个点接触对侧骨表面的不同点。滑动方向取决于运动骨关节面的凹凸形状(凸出一滑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反;凹陷一骨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同),关节表面形状越接近一滑动就越多,关节表面形状越不一致一滚动就越多。临床应用时,由于滑动可以缓解疼痛,合并牵拉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因此应用较多。

4.旋转旋转是指移动在静止骨表面绕旋转轴转动。旋转时,移动表面的同一点作圆周运动。旋转常与滑动、滚动同时发生,很少单独作用。

5.分离和牵拉分离和牵拉称为牵引。

(1)分离: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始称分离或关节内牵引。

(2)牵拉: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使关节远端移位时,称为长轴牵引。

三、手法分级

1.Maitland分级标准

Ⅰ级:治疗者在患者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

Ⅱ级:治疗者在患者关节活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起始和终末端。

Ⅲ级:治疗者在患者关节活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Ⅳ级:治疗者在患者关节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每次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图17 -7)。

AB:关节活动范围;A:初始位;B:终止位或受限位。Ⅰ°:于ROM起始位的小幅度活动;Ⅱ°:于ROM中段的大幅度活动;Ⅲ°:达到ROM末端的大幅度活动;Ⅳ°:达到ROM末端的小幅度活动


2.手法应用选择 Ⅰ、Ⅱ级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Ⅲ级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Ⅳ级用于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手法分级可用于关节的附属运动和生理运动。当用于附属运动时,Ⅰ~Ⅳ级手法皆可使用。而用生理运动治疗时关节活动要达到正常的60%才可以应用,因此,多用Ⅲ~Ⅳ级,极少用Ⅰ级手法。

手法分级范围随着关节可动范围的大小而变化,当关节活动范围减少时,分级范围相应减少;当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时,分级范围也相应增大。

四、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1.治疗作用

(1)生理效应:主要通过力学和神经作用达到。促进关节液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区的营养,可缓解疼痛,防止关节退变,这是力学作用。其神经作用表现在可以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

(2)保持组织的伸展性:关节松动术,特别是Ⅲ、Ⅳ级直接牵拉了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可保持或增加伸展性,改善关节活动度。

(3)增加本体反馈:本体感受器位于关节、关节囊和肌腱内,传入神经将关节感受器接受到的冲动传入到中枢神经,增加位置觉和运动觉。目前认为,关节松动可以提供下列感觉信息:关节的静止位置和运动速度及其变化,关节运动的方向,肌肉张力及其变化。

2.临床应用

(1)适应证:任何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①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②可逆性关节活动度受限;③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④功能性关节制动。对于后两者主要是维持现有关节活动度。

(2)禁忌证:关节活动度过度,关节肿胀、炎症、肿瘤及未愈合骨折。

五、操作程序

1.患者**舒适、放松、无痛的**。

2.治疗者的位置 治疗应靠近治疗的关节,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一手松动另一端。

3.治疗前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疼痛、僵硬及其程度)。

4.手法应用

(1)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可以垂直或平行于治疗平面。治疗平面是指垂直于关节面中点旋转轴线的平面。分离——垂直于治疗平面;滑动和长轴牵引——平行于治疗平面。

(2)手法操作程度,应达到关节活动受限处。疼痛——达痛点,不超过痛点。僵硬——应超过僵硬点。手法平衡,有节奏,持续30秒至1分钟。

(3)治疗反应:轻微疼痛——正常反应。24小时仍不减轻,甚至增加说明治疗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

附:颈椎关节松动术

一、运动学概要

1.附属运动 包括分离牵引、滑动及旋转。分离是颈椎沿着长轴的牵伸运动,滑动是相邻椎体间的前后及侧方的移动,而旋转则是指相邻椎体间或横突间的转动。

2.生理运动 包括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运动。活动比较大的阶段是C↓(4~5)、C↓(5~6)、C↓(6~7),屈曲程度大于伸直;而在C↓6 ~T↓1,伸直稍大于屈曲。

二、操作要领

1.分离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患者**:去枕仰卧位,头部伸出治疗床外,枕在治疗者的手掌上,颈部中立位。

治疗者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床头站立,一手托住患者头后部,一手放在下颌,双手将头部沿长轴纵向牵拉,持续约15秒,放松还原。重复3次,力量依次为全力的1/3,2/3、3/3。颈椎上段病变在颈部中立位牵引;中下段病变,头前屈10°~15°**牵引。

2.旋转摆动

作用:增加颈椎旋转的活动范围。

患者**:同分离牵引。

治疗者位置及操作手法:同分离牵引。向左旋转时,右手放在枕骨托住头部,左手放在下颌,双手同时使头部向左转动。向右旋转时则相反。

3.侧屈摆动

作用:增加颈椎侧屈的活动范围。

患者**:同分离牵引。

治疗者位置及操作手法:同分离牵引。右侧屈时,右手放在枕后部,食指和中指放在拟发生侧屈运动的相邻椎体横突上,左手托住下颌,上身左转,使颈椎向右侧屈,右手食指和中指感觉相应椎体横突间隙的变化。向左侧屈时则相反。

4.后伸摆动

作用:增加颈椎屈、伸的活动范围。

患者**:同分离牵引。

治疗者位置及操作手法:坐位,大腿支撑患者头后部。双手放在颈部两侧向上提,使颈椎被动后伸。

5.垂直按压棘突

作用:增加颈椎屈、伸的活动范围。

患者**:去枕俯卧位,双手五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前额,下颌稍内敛。

治疗者位置及操作手法:同后伸摆动。双手拇指并排放在同一椎体的棘突上,将棘突向腹侧垂直推动。松动上段颈椎时指背相对,松动下段颈椎时指尖相接触。C↓2棘突在体表比较容易摸到,操作时以C↓2为准,向枕骨方向移动则为C↓1棘突,向胸部方向移动则为C↓3棘突。如果颈部症状单侧分布或一侧症状为重,操作时一手固定,一手推动棘突;如果症状偏向于头侧或足侧,松动手法可以相应的偏向头侧或足侧。

6.垂直按压横突

作用:增加颈椎旋转的活动范围。

患者**:同垂直按压棘突。

治疗者位置及操作手法:同后伸摆动。双手拇指放在同一椎体的一侧横突上,拇指指背相接触。内侧手拇指固定,外侧手将横突垂直向腹侧推动。如果疼痛明显,外侧手的拇指靠近横突尖;如果关节僵硬明显,外侧手的拇指靠近横突根部。

7.垂直松动椎间关节

作用:增加颈椎侧屈和旋转活动范围。

患者**:同垂直按压棘突,但头部向患侧转动约30°。

治疗者位置及操作手法:同后伸摆动。双手拇指放在横突与棘突之间,向腹侧推动。如果在此**上一时不能确定位置,可先让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术者一手拇指放在棘突上,一手拇指放在同一椎体的横突上,然后让患者头向患侧转动约30°。治疗者双手拇指同时向中间靠拢,此即相当于椎间关节处。如果症状偏向棘突,外侧手固定,内侧手用力方向稍偏向棘突;如果症状偏向横突,内侧手固定,外侧手用力方向稍偏向横突。

参考文献

[1]燕铁斌.现代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海天+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0-4-24 14:19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康复手法呀!
3# 板凳
发表于 2010-4-24 17:05 | 只看该作者
澳氏手法
这就是康复手法呀!
4
发表于 2010-4-24 19:19 | 只看该作者
还不错
5
发表于 2010-4-25 12:24 | 只看该作者
有视频就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7-3 16: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