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9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梅核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1 1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郑某,女,33岁,2009-6-18初诊。咽中如有炙脔,伴胸闷、短气,口淡乏味、消谷易饥。易腹胀。睡眠可。月经量少。舌尖红苔中黄,脉沉弱。治拟调补脾肺,行气化痰。疏方:制半夏8,川朴10,紫苏梗10,茯苓15,全瓜蒌10,炒白术15,陈皮10,潞党参15,炙黄芪10,淮山药30,炙甘草10,生姜(自加)三片。2009-6-27复诊,云服上方才一剂咽中炙脔感即失。现觉两肋胀满,胃脘于进食后亦感胀满,大便日行一次,质稀,体力稍乏。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辨属肝郁脾虚,治拟疏肝健脾和胃。疏方:川楝子12,陈皮15,川朴12,玄胡索10,柴胡10,炒白芍12,茯苓15,炒白术25,枳壳10,炒麦芽10,潞党参10,大腹子皮各10.七剂。2009-7-10 患者带女儿来愚处治疗近视,随访其情况,云服上方后两胁及胃脘胀满均失,效果极佳。2009-7-31复诊,此次耳穴以调理月经为主。
        梅核气治疗思路: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亦表现为变证繁多,初为肺脾两虚挟有痰湿,随后为肝郁脾虚。说明不同疾病,或疾病发展的不同过程中证型是不断变化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证型”与“体质”是有着本质的差异的。因为体质是不变的,证型是不断变化的。中医临床在于“辨证论治”,在辨证的过程中可以兼顾患者体质,但体质不是论治的主要依据。
2# 沙发
发表于 2009-12-31 22: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09-12-31 22:2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
4
发表于 2010-1-2 11: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5
发表于 2010-1-2 13:2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 07:1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