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21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中医如何认识和治疗重症肌无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2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重症肌无力在中医学中属“痿证”范畴。《内经》曰:“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是指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不论内伤情志,外感湿热、劳倦、 **都能损伤内脏精气,导致筋脉失养,产生痿证。其主要病机为肺热叶焦,津失敷布,久则五脏失濡,内热互起,肾水下亏,水不制火,则火燥肺金,导致肺热津伤。脾虚与湿热更是互为因果,湿热亦能下注于肾,伤及肾阴,所以本病常涉及诸脏,而不局限于一经一脏。但总的说来,本病与肝、肾、肺、胃关系最为密切。
    临床表现主要为骨骼肌病态易疲劳,如眼外肌无力,上睑下垂,复视,属中医“睢目”、“睑废”、“歧视”范畴;或尾组脑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反呛,言语无力,发音不清,为中医“喑痱”、“声痛”;或头颈四肢肌肉受累,转头、耸肩无力,起坐行走困难,被迫卧床,属中医“痿证”、“风痱”;严重者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汗出肢冷,可按“喘脱”或“大气下陷”辨治。中医文献无本病专门记载,散见于上述各种病候之中,但论述颇详,且大多与中医痿证相符。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的痿证是以肢体痿软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导致肌体痿软的原因十分繁杂,仅《素问·痿论》所提到的就有痿蹙、脉痿、筋痿、内痿、骨痿等。说明情志内伤、外感时邪、劳倦**皆能损伤内脏精气,导致筋脉失养,产生痿证。


    脾虚气弱 脾虚气弱是痿证发生的主要内在条件之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肌肉需赖脾气布精以濡养;脾主肌肉,开窍于口,且胞睑五轮中为“肉轮”,属脾土,司眼之开合。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生冷无忌,饥饱失度损伤脾胃,或过食膏粱厚味,脾胃呆滞,或忧思过度或劳倦伤脾,而致脾胃虚弱;气血亏虚,不能滋养肌肉、上荣胞睑而致眼睑无力开启。久病脾虚不运,水湿停留,蕴生痰浊,则四肢沉重无力,喉间痰多,咳吐无力。《医宗必读·痿》所云:“阳明虚则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故弛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

    肾精不足 肾主藏精,主髓通于脑,肾为先天之本,可化生气血,滋养后土;足少阴贯肾,系舌本,终于会厌,声音呼吸有赖肾气所注,气少则会厌鼓动无力而音微、音嘶、息短、咀嚼吞咽无力;瞳神为水轮属肾,目得精而能视,精散则视歧。禀赋不足或劳欲过度,妊娠分娩,耗损肾精,或脾虚及肾,肾气不足。肾精不足头倾不能上抬。肾虚无力蒸化水湿,上泛为痰,痰涎壅盛则气喘痰多,汗出肢冷,坐卧不能。

     肝阴不足 肝藏血主筋,罢极之本。“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行,手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久病体虚,阴血内耗;情志失调,化火伤阴,或纵欲无度,**枯涸,或劳役太过,罢极本伤,**亏损,筋脉失养而成痿证,劳则益甚。
六淫痹阻 风寒湿邪闭阻经脉,气血受阻,则肌肤不仁,四肢无力。暑热火盛,伤津耗气,则阴血更亏,肌肤失养,无力加重。

    情志失调 情志不调,气机运行逆乱,气血运行不畅,久则气滞血瘀,肌肉失养,渐成痿证。

此外热病之后,肺津损伤,不能输布;脾虚湿热下注,损及肝肾,也可致筋肉失养,肌痿不用。

本病正虚为本,脾肾肝亏,气血不足。初病在脾,进而损及肝肾,每因六淫、劳倦、情志而诱发。

    中医病证鉴别

    痿证与痹证和脚气 均可引起四肢萎废,但临床表现不相同。严重的痹证,由于四肢肿胀,疼痛变形,久则肢肉瘦削枯萎,肢体活动障碍症状和痿证相类。但痹是由外因而起的,关节痛或肿胀,而痿多由内因而成,无关节疼痛或肿胀。脚气虽两下肢亦缓纵痿软,不堪任地,但脚气下肢麻木、肿胀、疼痛,属于邪气实,而痿证肢体不能任用,但并无痛处,多为气血虚。《儒门事亲》云:“风痹痿厥四证本自不同……夫四末之疾,动而或劲者为风,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则寒热者为厥。”

    中风 中风往往有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意识不清,伴肌肉不仁不用,病久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多一侧肢体为主;痿证则四肢痿软不用,无口眼歪斜。


    重症肌无力的分证论治

    1.脾胃气虚
    治法:健脾益气,补中升提。
    2.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
    3.气血双亏
    治法:益气养血。
    4.脾肾阳虚
    治法:健脾温肾。
    5.肺肾两虚
    治法:滋肾养肺。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原则

    重症肌无力以虚为本,或夹邪实,如感受外邪、情志太过等。中医治疗应辨别虚损脏腑,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佐以疏风散寒化湿、清热、理气化瘀通络。扶正以健脾益。肾为要,贵在辨证精当,疗程要长,缓缓图功。早期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中期重在补脾益肾,后期滋养肝肾,养阴益气为要。眼肌型多治以健脾升提,全身型贵在脾肾双补,肌无力危象则需回阳救逆定喘。
2# 沙发
发表于 2009-6-6 20:19 | 只看该作者
哦。谢谢啦。
3# 板凳
发表于 2009-6-6 20: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啦
4
发表于 2009-6-7 09: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习了,再实践于临床方知其妙。
5
发表于 2009-6-7 19:01 | 只看该作者
治痿独取阳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6 19:2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