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909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围血管病] 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介入治疗学在国外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80年代初期开始应用,但发展迅速,某些方面已达到或接近国外先进水平。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普遍开展,并发症的发生时有出现。根据本人从事心血管内科多年工作的经验,结合查阅大量文献,现将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介绍如下。

  ▲血管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1.出血及皮下血肿

  穿刺点出血较容易观察,出血时患者会感觉到穿刺点附近皮肤潮湿。穿刺点出血后应立即压迫穿刺点上方1~1.5cm处,按压15min后重新加压包扎6h,并加强观察。腹膜后出血可能在腹股沟韧带上股动脉穿刺处,起病较急,多有腹痛症状,常需CT确诊及外科治疗。穿刺点局部血肿较小时,观察较为困难,此时应注意患者穿刺点局部有无明显胀痛及皮下淤血,以及穿刺点局部有无明显隆起。一旦形成血肿,应立即重新压迫止血,并加压包扎。局部皮下血肿较小者无须特殊治疗,一般可自行吸收;如果血肿较大,可试验性穿刺抽血,防止机化后形成硬结,出血停止后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理疗,以促进血肿和淤血的消散和吸收。一般血肿可以自行消退,较大的皮下血肿需手术取出。

  2.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与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时间过长或过紧,患肢制动时间过长、高龄、血液高凝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的改变,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四肢末梢颜色、温度及活动情况等,预防和及时发现脑栓塞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要高度警惕深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等并发症。

  3.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为介入治疗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出现的搏动性肿块,并伴有血管杂音和震颤,压迫近端动脉后肿块缩小。早期可行外科手术治疗,也可在超声导引下重新压迫修复治疗穿刺交通口,其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4.动、静脉瘘

  造成动静脉瘘的因素有多处股动脉穿刺、穿刺点过低、穿刺时透过动脉前后壁等。多数动静脉瘘可以自行闭合,除非发生高心排心力衰竭或局部肿胀,一般观察6周再决定是否需要手术闭合动静脉瘘。

  ▲非血管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非血管并发症主要有:腰酸背痛、烦躁不安、失眠、尿潴留、便秘等。护理中应做到:(1)术前介绍介入治疗的目的、意义、手术方法、手术环境、术前准备的内容及必要性;介绍术前术后饮食要求、术后注意事项及必要性;指导病人练习床上排尿;(2)术后取平卧位,拔除动脉鞘管后用砂袋压迫局部6小时,根据穿刺血管路径和术式选择活动方法及下床时间。

  ▲低血压发生机制及护理

  目前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过度迷走神经反射,二是神经源性休克。护理中应做到:拔鞘管前做好解释,说明拔管的方法,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要了解术后出现反射性低血压导致危及生命的情况,应做好急救准备,备足急救品;拔管后30min内应密切观察病人血压、心律及心电图变化、面色及表情,询问病人有无头晕、恶心等症状。老年病人体质较差,如禁食时间太长,术中紧张,术后输液量少,导致体液减少,容易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因此,对老年病人应尽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

  ▲低血糖发生机制及护理

  择期手术病人要尽可能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以保持体力和维持正常的体液内稳定,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对手术危险极大、不能进食、手术时间较长或极有可能发生误吸的病人可适当延长禁食禁饮时间,但应根据医嘱适当静脉补液来补充能量。

  ▲心包填塞观察及护理

  术前护士要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消除紧张心理,取得合作;术后及时发现心包填塞先兆,确保静脉通路通畅,快速输液、输血,停用抗凝药物,严密观察颜面、血压、中心静脉压、脉搏、心律、尿量的变化,以了解心脏压塞情况及血容量补充情况,注意引流物的量及颜色,判断有无继续出血,出血量多且持续出血者需立即做好外科手术准备工作;在出血停止、拔除引流管后需继续监护2~3d,并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

  术前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严格碘过敏试验;动脉穿刺成功后,对有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患者,常规经静脉给予**5~10mg,以防止术中出现过敏反应;术中投照**宜少,注入造影剂的剂量也应酌情减少,以使病变部位血管暴露清楚为原则;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酌情补液,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短暂而可逆的心功能障碍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术后出现暂时的心功能下降,表现为胸闷、恶心呕吐、心律减慢、血压下降、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全身大汗、四肢发冷等症状,尤其在术后3d内心功能下降最明显,而后才逐渐恢复。因此,在此期间应注意消除一切可加重心脏负荷的因素,术后行24h心电监护,注意心律、心律、血压变化,尤其是心电图ST段变化,询问病人有无胸痛、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根据病人基础疾病和心功能状态调控病人的活动计划,并做好急救准备,准确地配合抢救。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进展

  1.与导线有关的并发症,包括穿孔、电极移位

  (1)穿孔:对于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如出现心前区剧痛、心包摩擦音、胸壁肌肉收缩,应警惕心肌穿孔的可能。在护理上应高度重视患者主诉,结合生命体征变化,高度警惕心脏破裂的可能,配合医生做好紧急处理。血压下降是心包填塞的主要临床表现,对心包填塞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输液速度适可而止,维持正常血压的低水平,可避免血压过高而引起心腔内压增高和已凝血的心脏破口再次出血,从而预防心包填塞的加重。

  (2)电极移位:表现为起搏失灵,多伴有感知不良。术后应将患者平移至床上,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术后平卧24h,限制手术侧肢体活动,可取左侧位、半卧位,严禁右侧卧位,切勿剧烈改变**。

  2.与起搏器囊袋有关的并发症,包括血肿、感染、囊袋破溃、伤口疼痛

  (1)囊袋血肿: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以术后2~3d最为常见。为预防囊袋出血,应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神志变化,注意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局部用小砂袋压迫4~6h,术前停用抗凝药物,术中彻底止血,如囊袋隆起,局部皮肤青紫,有波动感,可能发生囊袋血肿,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穿刺,抽出积血,覆以无菌纱布,砂袋加压12h,配合应用止血药物,囊袋积血可消失,起搏器功能不受影响。

  (2)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以囊袋感染最普遍。每日换药时密切观察伤口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有无渗出,皮肤愈合情况,按时应用抗生素。同时,要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每日4次监测体温。

  (3)疼痛:可倾听患者主诉,或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一旦患者疼痛明显可遵医嘱给予止疼药物,疼痛便会尽快缓解。

  (4)囊袋破溃:其引起因素多种多样,破溃后极易引起感染,在抗感染的同时,一般多采取取出后对侧重新安装起搏器的方法,以维持正常的起搏功能。

  3.与静脉通路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气胸、血胸、空气栓塞

  (1)气胸:发生率在国外报道中为1.5%,其危险性与穿刺者的经验和锁骨下静脉穿刺孔有关。气胸多范围较小,无症状,往往胸透时发现。

  (2)血胸:大血管损伤可导致血胸,护士应严密观察有无动脉损伤,发现后立即加压止血,这是防止血胸的紧急措施。

  (3)空气栓塞:大量空气栓塞可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过低,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上述症状,为抢救争取时间。

  4.与起搏器模式型号相关的因素

  (1)双腔起搏器由于其应用广泛,比起单腔更易见导致静脉血栓,囊袋纤维化。护理人员术后对患者的观察应注意其整体状态,如面色、意识、皮肤、足背动脉搏动、呼吸等以助判断有无血栓形成。

  (2)单腔起搏器VVI方式,即心室起搏,易引起动脉血压下降,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眩晕等症状,构成所谓起搏器综合征。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起搏器综合症指征,必要时协助医生更换起搏器。

  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十分严重,它严重威胁着每一个患者的生命,在术后护理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严密观察,每一个护士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2# 沙发
发表于 2009-5-13 10:38 | 只看该作者
知道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09-5-16 12: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头像被屏蔽
4
发表于 2009-5-16 14:0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
发表于 2012-3-2 16:09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正要找这个!谢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04:4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