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家医案] 祝谌予教授的临证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1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祝谌予教授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先生早年先学习中医,之后去日本系统地学习了西医,学成后又进一步实践了中医的临床、科研和教学。1955年,国家提倡西医学习中医,他受命担任第一届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班的专职教员,在先生离开我们10周年之际,谨总结其临证精华,以示纪念。

  先生认为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是中西医结合的主要方法之一,认为依靠西医学对疾病的诊断有助于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可以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和内容。而且,他还提倡中西药物合并使用。同时,先生还认为气病辨虚实、血病辨寒热、重视脏腑气机。气虚为主时,在补气温阳基础上加厚朴、陈皮、桔梗、枳壳等,使补而不滞,药达病所;气实为主时,常在降逆、解郁之剂中稍佐黄芪、党参、白术、甘草以防宣散太过而耗伤正气;血寒治宜温通经脉,养血祛寒,他常选桂枝茯苓丸治经闭,用归芪建中汤治腹痛,用当归四逆汤治手足逆冷,用艾附四物汤治痛经;血热治宜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他常用芩连四物汤、犀角地黄汤等。先生认为,调理气机以肝、肺、脾、胃四者为重。因为肝肺是气机升降之道路,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故气机逆乱证的调治必须结合各脏腑的升降特点进行。对于气血的调治,祝氏认为气在血之上,治血先调气。

  治糖尿病重视用苍术

  先生素以倡导中西医结合著称,更以治糖尿病见长。他遵照中医理论,继承施今墨先生之经验,在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展创新,提出糖尿病多虚,补虚以脾肾为重点;糖尿病多瘀,首创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先生临床常从中医、西医两个方面综合思考。如对糖尿病的治疗,他系统地观察和总结了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筛选出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他用增液汤和生脉散为主,再加苍术配玄参降血糖,黄芪配山药降尿糖,并巧用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

  先生在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过程中,特别重视苍术的应用。我在认真查阅了中国古代医学文献,其中有关消渴病的专用治疗方剂,共计44首,但其中没有一个方子中有苍术,而且别人在效仿先生用苍术治疗糖尿病的时候,疗效却并不可靠。先生认为降血糖需用苍术10克~15克,玄参15克~30克,苍术苦温燥湿,辛香发散,功专健脾燥湿,升阳散邪,祛风明目;玄参咸寒,质润多液,功擅滋阴降火,泻火解毒,软坚散结,清利咽喉。苍术突出一个“燥”,玄参突出一个“润”,两药配伍,以玄参之润制苍术之燥,又以苍术之温燥制玄参之滞腻。二药相伍,一润一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建中焦,敛脾精,降低血糖,伴有胆固醇增高者,用之也可令其降低。动物实验也证实该对药确有降低血糖之功效。

  其后,我们发现,苍术的品种很多,只有欧苍术才具有明确的降糖作用,先生用健脾燥湿的苍术,正是欧苍术,与元参为“对药”相配伍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通过临床观察,先生还发现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符合中医的血瘀表现,并参照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检测的异常,率先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这一见解目前已被国内同行所认可。

  根据胃镜治疗慢性胃炎

  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医的方法历来丰富多彩。但先生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针对胃镜下黏膜的不同状态,采用中药治疗,其所作出的贡献现已被临床实践验证,并得到丰富。如胃镜下见有炎症或溃疡者,加蒲公英、黄连、黄芪、白芨、三七等清热消炎,敛疮生肌;胃镜见胃黏膜腺体萎缩者,加生山楂、乌梅、木瓜、麦门冬等甘寒滋阴之品滋养胃阴,促进胃酸分泌;胃镜见肥厚性胃炎者,加乌贼骨、瓦楞子等以抑制胃酸分泌;若伴胆汁返流者,加茵陈、金钱草、郁金、石菖蒲等药;若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蒲公英、牡丹皮、乌梅等以抗幽门螺杆菌。

  心脑血管疾病注重活血化瘀

  先生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治疗也有着令人鼓舞的贡献。1964年,我国就开始了活血化瘀的研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案,但都重视川芎、葛根、红花这些具有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先生吸取了当时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葛红汤,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从他的经验方来看,他又吸取了生脉饮的思路,并同时采用羌活。先生认为,生脉饮养心阴的作用是足以制约羌活辛燥作用的,这就是他在配伍中具有深刻的中医学理念。

  先生的学术经验,至今仍在临床沿用,他所提出的学术见解,至今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后学,我们能做什么?除了怀念,就是学习。
2# 沙发
发表于 2009-5-11 15: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习了,老先生所提倡的中西医结合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借鉴,不过观当今医学领域又有多少人能意识到这一点呢?中医院校出身的是中医不精西医不熟,临床出身的压根不摆中医,更谈不上什么中西医结合了。在医疗环境市场化的今天,中医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更需我们中医人自己的努力,我们的努力不是单纯为了得到某些人的认可,只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加油中医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7 06: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