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3963|回复: 5

[传染病] 非洲安哥拉的疟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6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非洲安哥拉的疟疾
     我是 一名工作于中国援建非洲安哥拉项目公司医院的医生,通过在这里工作一年余,对安哥拉最流行,最常见的地方病:“疟疾”给大家介绍一下:具有关资料统计显示,近年来,安哥拉全国平均每年发生250多万例疟疾病患者,并导致10多万人死于这种病症,其中大部分是孕妇和5岁以下的儿童。安哥拉是一个各种疾病多发的国家,其中疟疾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号***。目前Zhengfu正积极采取措施为根治疟疾而努力。现就将疟疾病简单讲述给大家。
    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雌性暗蚊为传播谋介,疟疾病人和无症状带虫者为唯一传染源。本病属于我国中医的:“疟疾,疫疟”病的范畴,也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打摆子”病。
一,        病原学:疟疾的病源:疟原虫。分四种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二,        流行病学:目前疟疾仍是全世界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全球有25亿人生活在疟疾覆盖区,每年新感染人数为3~5亿,疟疾临床病例达到1.03亿,其中100~200万人死亡。我国24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疟疾流行,主要流行间日疟与恶性疟。间日疟流行于安微、湖北、江苏、山东、河南5省,恶性疟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三日疟在长江南北各省有散在病例,卵形疟只在云南和广东有少数病例。
三,        流行特征:地区分布:热带、亚热带、温带。非洲最多。
疟原虫:我国云南、海南两省为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其他地区以间日疟为主。      
发病季节 :夏秋为主;亚热带和热带四季都可发病。
疟疾猖獗原因:对氯喹耐药、无有效的疫苗、蚊子对杀虫剂耐药。
四,发病机制: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裂殖体增殖,红细胞破裂,疟色素及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引起寒颤、高热和大汗(一个周期);释放的一部分裂殖子进入其他红细胞增殖,引起新一轮红细胞裂解和症状。另一部分裂殖子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消灭。
间日疟和卵形疟侵袭幼稚RBC
三日疟侵袭衰老RBC
恶性疟侵袭各年龄段RBC(带虫红细胞形成棘球状,易聚集,粘附于血管壁,引起血管阻塞,使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缺血性变性、坏死。可导致脑水肿、昏迷、肾损害、肺水肿及心衰等。)       五:病理改变:间日疟和三日疟的红细胞内期在外周血进行,主要病变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恶性疟的红细胞内期在内脏微血管内进行,主要病变在内脏,导致内脏损害。
脾:急性期 轻度肿大;脾内可见大量RBC,其内疟原虫和疟色素。慢性期 显著肿大,硬变;切面颜色青灰;髓质内网状组织纤维化,血管与血窦壁增厚,髓质中多为大单核细胞。
肝:轻度肿大。肝细胞浊肿变性,以小叶中心区明显;kupffer细胞增生,内含疟原虫和疟色素。
脑:恶性疟患者脑组织水肿、充血;白质内弥漫性出血点。脑内微血管充血,管腔内大量疟原虫和疟色素。红细胞凝集,微血管阻塞,脑组织灶性坏死,环状出血。
六,临床表现:潜伏期:
间日疟、卵形疟  13-15日(6月以上) ;
  三日疟          24-30日
  恶性疟          7-12日
1,    典型发作
寒颤期:急起畏寒、寒颤,面色苍白、唇指发绀,脉快、有力。持续10分钟-2小时。
高热期:寒颤开始后,体温迅速上升,达高热39-40℃以上。全身酸痛,口干,烦躁、谵妄,面色潮红。持续2-6小时。
大汗期: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迅速降至正常。除乏力外,其他症状明显缓解。1-2小时
间歇期:两次发作期间几乎无症状。间日疟、卵形疟2天,三日疟3天。恶性疟无明显的缓解期。
   间日疟一般发作较为规律,间日定时发作。未经治疗可以规律发作5-7次后自行停止(但2-3个月后可能近期复发)或不规则发热。
  注意:在疟疾初发时,发热可不规则,发作数次后才周期性发作。
2,其他症状和体征:贫血
  脾脏肿大 早期轻度肿大、质软。多次发作后明显肿大,质硬,不回 缩。
  肝脏肿大,压痛,ALT升高。
  单纯疱疹。
3,间日疟:初发时可因感染两批以上虫株,先后发育成熟,发热可不规则,而后因免疫力差异,以一批为主,故5~7日后才呈典型的隔日发作。发作多始于中午前后或傍晚。开始1~2日症状轻,而后日益加重。但随着免疫力的产生,症状由重又转轻。口唇周围常见疱疹。间日疟预后大多良好,凶险型发作少见。
4,三日疟:潜伏期18~35日,平均28日。三日疟原虫发育有同步性,相隔72小时发作一次。周期规律明显。三日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表面不形成结节,因此,不引起微血管病变。未经治疗的三日疟病人,可因免疫力产生呈低密度原虫血病症状态,可持续带虫20~30年,即使已经离开流行区仍可持续带虫状态,是重要的传染源。
5,卵形疟:卵形疟的临床表现酷似间日症,症状轻,无明显寒战,发作6次左右可自愈。根据疟原虫的形态可以明确诊断。亦有远期复发。
6,脑型疟疾:主要发生于恶性疟疾。急起高热、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严重者因脑疝所致的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其他项目(细胞、生化等)基本正常。
脑型恶性疟疾患者出现昏迷,除脑组织毛细血管被变形的红细胞粘附堵塞外,还与低血糖有关。
低血糖原因:药物(如奎宁)可**胰腺ß细胞释放胰岛素;大量疟原虫寄生加速葡萄糖的消耗;严重的症状使患者摄入能量减少。
七,并发症:1,黑尿热:   黑尿热 是恶性疟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所致
   原因:①G-6-PD缺乏;②抗疟药:奎宁和伯胺喹啉;③疟原虫释放毒素;④过敏反应。
   表现:急起寒颤、高热、腰痛,血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贫血。
2,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见于成人恶性疟患者,其发病机制可能有:
①恶性疟原虫感染可引起肾脏的微血管病变,如受染红细胞与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内皮细胞粘附,然后再进一步聚集流过的红细胞,最终造成肾毛细血管床的阻塞,从而引起肾血流减少;
②血管内溶血造成血红蛋白血症和疟色素引起肾的损害。
3,三、低血糖    与下列4种因素有关:
①由于病者在疟疾确诊而获得治疗前的摄入减少,导致肝糖原储备减少;
②血流中大量疟原虫对血糖的消耗;
③抗疟药(奎宁及奎尼丁)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导致高胰岛素血症;
④现已证实TNF能抑制糖原异生,恶性疟伴有低血糖者TNF也明显增高,说明TNF与低血糖有关。
八,诊断:  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如在流行区居住、旅游,或有近期疟疾病发作史等。
  2.有典型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临床症状:初起畏寒、寒战、持续约半小时,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至40℃,持续2-6小时后周身大汗,体温惭降至正常。
  3.肝脾肿大。
  4.实验室检查;血涂片查到疟原虫,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
  5.本病应注意与伤寒、血吸虫病、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病相鉴别。
九,治疗:,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半梳饮食。
    2,控制临床发作、消灭裂殖体药物:1.氯喹    其抗疟原虫的作用为干扰疟原虫红内期裂殖体DNA的**和转录过程。但目前已有部分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产生耐药性,尤其在云南、海南的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基本耐药,已不再作为治疗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
2.奎宁(quinine)    是金鸡纳树皮含的生物碱。奎宁治疗疟疾的历史悠久,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的红内期,其抗疟作用弱且毒副反应多现已少用。近年来发现奎宁对抗氯喹恶性疟有效,再次引起对奎宁的重视和研究。
3.甲氟喹(mefloquine)    为4-喹林甲醇类抗疟新药,该药为美国研制,主要药理作用杀灭红细胞内期滋养体,控制症状。甲氟喹的半衰期较长,约30日左右,对恶性疟原虫有持久的抑制作用,故为长效抗疟药。
4、青蒿素(artemisinn)    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具有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对各种疟原虫红内期裂殖体有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原虫蛋白合成,影响疟原虫的表膜及线粒体的功能,从而起到杀灭疟原虫作用。适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特别是脑型疟均有良效。
5、        咯萘啶(pyronaridine)    此药为我国研制的一种苯骈啶类药物,实验证明,它破坏疟原虫滋养体的复合膜结构功能及食物泡的代谢活力,能迅速控制症状,使血中原虫消失。适用于治疗抗氯喹株恶性疟和抢救脑型疟等凶险疟疾。
6、                                                   6,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    伯氨喹 对间日疟原虫红外期及各型疟原虫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可有效控制疟疾复发和传播。药物作用机制为伯氨喹干扰疟原虫红外期的能量代谢和呼吸,导致虫体死亡。本药用于间日疟、三日疟的复发和传播,以及防止恶性疟的传播。                                                             7,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
(1).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    对恶性疟及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前期有效,常用于病因预防。此外,也能抑制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故可阻断传播。
(2).磺胺类药物    能抑制疟原虫叶酸代谢过程,通常联合用药效果较好。
十,  治疗方案:
  1.经典的“三、八”疗法:适用于普通疟疾,不耐药者。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8天
                0时  6时
磷酸氯喹       4#    2#    2#       2# (每片0.25g)
(控制发作)
  伯氨喹啉         3#         3#        3#        3#—3#(每片  13.2mg)
(防止复发和传播)
   2. 若有意识障碍,不能口服,则可管喂或使用注射剂型(如盐酸奎宁、蒿甲醚、青蒿琥酯等)控制发作,意识转清后再口服8天伯胺喹啉。蒿甲醚首剂0.2g,以后每日0.1g,共用4次。
3.耐氯喹的疟疾发作的治疗:
   奎宁  0.3 tid  7-10天;
   甲氟喹 0.75 顿服一次;
   蒿甲醚 0.2 im ,第2-4日 0.1 im qd.
   青蒿素片 首剂1g,第2、3日0.5g。
   青蒿琥酯 尤适用于孕妇、脑型疟疾。                                             
  4.脑型疟疾凶险发作的抢救原则是:          ①迅速杀灭疟原虫无性体;
②改善微循环,防止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崩裂;
③维持水电平衡;
④对症, 抗疟药可选用: 青蒿素注射液; 磷酸氯喹注射液; 二盐酸奎宁注射液。
5,蒿甲醚和青蒿琥脂类抗疟疾药物成为非洲地区抗疟先锋,疗效显著,耐药性少,对非洲地区各型疟疾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尤其对并发脑型疟疾,青蒿琥脂是抢救这类疾病的首选,大大降低和缩短了疗程,以及病人的痛苦!
十一,   对症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一)高热 ,对于严重高热病人可以物理降温(酒精擦浴,冰袋冷敷)配合药物,安痛定,柴胡,以及赖安匹林针剂等。并适当补充液体。
(二)抽搐    约有35%的脑型疟病人可发生抽搐,高热和低血糖也可致抽搐。可用解痉镇静药,如安定10~20mg(儿童0.2~0.4mg/kg)肌注或缓慢静推,并可重复使用,直到抽搐控制为止。  
(三)贫血、出血    一般贫血的处理主要给病人服用铁剂及叶酸,促进红细胞再生外,当红细胞压积低于0.20时应酌情输洗涤红细胞,当血小板低于50×109/L而有出血症状时可输血小板。
(四)脑水肿    有脑水肿时应用20%甘露醇脱水。类固醇类药物应用于脑型疟治疗极为普遍,现在认为可能有害,有研究提示,在接受**治疗的脑型疟病人的昏迷期比单用抗疟治疗的病人长,预后更差。有昏迷的病人应尽早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五),黑尿热    黑尿热病人并发尿少,尿色并呈 酱油色或者浓茶色,治疗上应在补足液体的情况下,给予碳酸氢钠纠酸,碱化尿液,丹参注射液静滴,以改善肾脏微循环,再次基础上给予速尿针,或者甘露醇静点,以冲刷肾脏毛细血管床的阻塞,改善肾脏功能。
十二 ,  预防
(一)、控制(根治)传染源
1、根治现症病人:氯喹 + 伯氨喹 疗法。
2、抗复发治疗:乙胺嘧啶2日+伯氨喹8日 疗法。
(伯氨喹可有效地杀灭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和红细胞内的配子体,G-6-PD缺乏者慎用。)
(二)、切断传播途径:灭蚊及消灭蚊虫孳生地。
(三)、保护易感人群
1、杀按蚊、防叮咬;
2、药物预防:
①乙胺嘧啶 (过去常用,因可导致过敏反应、血液粒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等,现已主张不用。)
②氯喹   
③甲氟喹
3、疫苗接种(抗原多样性给疫苗发展带来困难)。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分 +1 收起 理由
zhang254900 + 1 很好的,系统的分析和治疗,请发上跟多的特 ...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0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雷高晨洁吗
发表于 2012-1-30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最好发点具体病历上来,这样比教材生动些
发表于 2014-6-15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分享
发表于 2014-7-31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学习资料
发表于 2014-7-31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了。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8 11:5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