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9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肝胆] 急性病毒性肝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 1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主要包括HAV、HBV、HCV、HDV、HEV等)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的疾病,它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的特点,是目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为常见的传染病。
【诊断要点】
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1)        流行病学史  甲型和戊型肝炎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而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则通过体液或血液传播,如输血和血制品、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等方式。在我国,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方式。
(2)        症状和体征  近期出现的、持续几日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和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肝肿大伴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病人有轻度脾肿大。
(3)        实验室检查  血清ALT、AST明显升高,大多数病人可达正常值10~20倍以上。
(4)        病原学检查
a.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病人血清抗-HAV IgM阳性则提示既往感染。两者皆阳性也提示现症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病病人血清中检测抗-HAV IgM阳性时,诊断HAV重叠感染时应慎重,须排除类风湿因子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假阳性。接种甲肝疫苗后2~3周约8%~10%接种者可产生抗HAV-IgM也应注意鉴别。
b.        乙型肝炎  凡血清HBsAg阳性或血清HBV-DNA阳性或血清抗HBc IgM阳性,可诊断为现症HBV感染。由于在我国,母婴传播为慢性乙型肝炎主要传播方式,而其他途径发生的急性乙型肝炎少见,因此在诊断急性乙型肝炎时须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次活动相鉴别。在病程中HBsAg滴度由高到低,HBsAg消失后,抗HBs阳转以及急性期抗-HBc IgM滴度高、抗-HBc IgG阴性或低水平则有利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c.        丙型肝炎  血清HCV RNA阳性或抗-HCV阳性,而无其他类型肝炎病毒的急性感染标志。
d.        丁型肝炎  在HBV感染标志阳性的同时,血清抗-HDV IgM阳性,抗-HDV IgG低滴度阳性,血清和(或)肝内HDV Ag及HDV RNA阳性
e.        戊型肝炎  急性病人血清抗-HEV阳性或滴度由低到高,或抗-HEV阳性>1:20,或血清和(或)粪便HEV RNA阳性。
2.        急性黄疸型肝炎  凡符合急性肝炎诊断条件,血清胆红素>17.1μ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并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治疗要点】
1.        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强调早期卧床休息,当症状明显好转时活动量可逐步增加。注意隔离。饮食宜清淡,热量充足,蛋白质摄入争取达到1~1.5g/Kg,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C,进食过少者可由静脉补充葡萄糖及维生素C,不强调高糖和低脂肪饮食。
2.        药物治疗  可立得降酶退黄保肝药物,减轻肝细胞炎症,恢复肝细胞功 能。急性丙型肝炎病人还应该进行抗生素治疗。
【处方】
        处方1  适用于无黄疸型肝炎病人,任选口服和静滴药物各1~2种。
(1)        甘草酸二胺(甘利欣)30ml+10%GS 250ml 静滴qd×15~30d
(2)        硫普罗宁(凯西莱) 0.2g+10%GS 250ml 静滴qd×15~30d
(3)                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1.2g+10%GS 250ml 静滴qd×15~30d
(4)                复方益肝灵 4片 tid×30d
(5)                虎驹乙肝胶囊 5粒tid×30d
(6)        甘利欣片 150mg tid×30d
处方2  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在上述处方1的同时加用:
(1)         苦黄注射液 30ml+10%GS 250ml静滴qd×15~30d
或(2) 苦黄口服液 20ml tid×15~30d
处方3  适用于急性丙型肝炎病人
(1)        α-干扰素 3MU~5MU 皮下注射,3次/周×6个月
加(2)利巴韦林 0.8~1.0g/d×6个月
         早期服用可取得较好疗效和防止慢性化,疗程结束时,近期疗效(ALT复查、HCV RNA阴转)达70%,随访6个月后远期疗效也可达到50%左右。
【提示】
1.        自上世纪90年代明确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并建立特异检测方法以来,仍有10~20%散发性肝炎和输血后肝炎无明确的病原体可查。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美国学者Simons(1995年)等首次发现庚型肝炎病毒(HGV)。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等在一例输血后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血清中克隆了TT(TTV)。在随后几年的进一步研究,这两种病毒的致病性不但没有被充分证明,反而越来越被人们怀疑,甚至否定其致病性。2000年意大利学者Primi等从1例HIV阳性的静脉注射***者血清中分离出1株DNA病毒,命名为SEN病毒(SENV)。SENV是环状单链D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3800个核苷酸,分为8个亚型(A-H)。它的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中国、日本、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均有报道。在输血,静脉注射***和透析等高危人群中相对较高(30%以上),各类肝病病人次之,而健康人群和供血者较低。根据检索发表的31篇关于SENV的文献,就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绝大多数研究结果不支持SENV的肝炎致病性,但也不能否定在某些病人中有致病性,因为其他一些病毒(如EBV、CMV甚至HBV等)也有类似现象,部分人感染后没有出现临床生化等异常。也许SENV是条件致病性病原体,当SENV或人基因突变或环境因素变化可导致疾病发生,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除此以外,还有相当部分急性肝炎病人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致病因子。
2.        急性肝炎病人一般经治疗后自觉症状改善,肝功能迅速好转。甲型和戊型肝炎预后良好,大多数病人3个月内恢复健康。但老年人,妊娠,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合并其他慢性病时,有可能进展为肝炎。戊型肝炎率一般是1%~2%,最高达12%。妊娠后期合并戊型肝炎病死率10%~20%甚至更高。据估计,10%的急性乙型肝炎和85%的急性丙型肝炎可能变为慢性肝炎,甚至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必须引起临床重视。
2# 沙发
发表于 2009-3-3 09:32 | 只看该作者
得降酶退黄保肝药物,减轻肝细胞炎症,恢复肝细胞功 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8 09:1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