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5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转帖]咳嗽辨治管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1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孫立亭
(山東淄博市中心醫院 淄博 255036)

  咳嗽為一常見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前人治咳嗽首辨外感內傷,次以寒熱虛實辨治。筆者經多年臨床觀察體會到,咳嗽的外感內傷大多難以截然劃分,往往互相影響或互為因果,所以辨治似有漫無邊際之感。而從痰入手辨治咳嗽,首辨有痰無痰,有痰者辨寒痰、熱痰,無痰者辨肺燥、陰虛則可以執簡馭繁。今將辨治咳嗽粗淺體會介紹如下。

l‧寒痰
  本證多見於慢支反復發作者。主要表現為咳嗽反復發作,痰或多或少,色白或帶灰色,或伴有胸悶、嘔惡、脘腹痞滿,舌淡紅,苔白膩,脈濡滑。治以燥濕化痰溫肺化飲,以小青龍湯或麻杏二三湯(焦樹德經驗方)化裁。伴鼻塞流涕等表證者,酌加解表藥;伴氣短汗出者,酌加益氣藥。此非熱證,如以抗菌消炎為指導思想而重用清熱解毒藥,則收效不佳。被除邪氣的方法有多種,重在辨證,只要辨證準確,邪去病自癒。前人有以宣肺法治水腫者,以宣肺促利尿,日提壺揭蓋。筆者藉鑑此法,治咳時常用豬苓、茯苓以利尿促宣肺,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典型病例:某女,54歲,咳嗽咯痰半月而就診。素患\"慢支",形體肥胖,此次發病由外感引起,經用多種抗生素無效。症見咳嗽,咯白痰,量多,胸悶氣短,脘腹脹悶,食欲不振,大小便正常,舌淡紅稍暗,苔白膩,脈滑。處方:炙麻黃、杏仁、陳皮、茯苓、半夏、紫蘇子、炒萊菔子、豬苓、桃仁、蘇梗、紫菀各lOg,白芥子6g。服5劑後,症狀大減,痰已較少,減麻黃為6g,去白芥子,加白朮lOg,再服5劑,症狀全部消除。

2‧熱痰
  本證多見於慢支並發肺部感染或急性肺炎、支氣管炎者。主要表現為咳嗽氣粗,痰多色黃且粘,或伴咽喉腫痛,胸悶胸痛,或身熱面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肺化痰止咳,千金葦莖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化裁,並輔以利尿藥。因屬熱證,故改用竹葉、車前草,並酌加清熱解毒藥,但不宜過多,應以化痰為主。發熱者加地骨皮、牡丹皮。

  典型病例:某男,31歲,咳嗽咯痰5d。因淋雨後出現發熱惡寒,自服復方大青葉片及速效感冒膠囊後表證已去而咳嗽不止,咯黃痰,量中等,伴胸悶胸痛,咽乾咽痛,舌邊尖紅,苔黃膩,脈滑。聽診雙肺呼吸音粗糙,胸透示:雙肺紋理增粗。處方:蘆根、生薏苡仁、冬瓜仁、瓜萎各 15g,桃仁、杏仁、葶藶子、浙貝母、車前草、黃芩各lOg,竹葉6g,蒲公英30g。服3劑後,症狀明顯減輕,去冬瓜仁、浙貝母,加赤芍15g,再服3劑後症狀全部消除。

3‧肺燥
  本證多見於秋季外感者,多為秋燥傷肺所致。主要表現為乾咳無痰,咽喉乾癢,口鼻乾燥,舌淡紅少津,苔薄或白或黃,脈小數。治以清肺潤燥止咳,桑杏湯合生脈散化裁。治療此證應注意輕宣肺衛,清熱忌用苦藥,潤燥要防滋膩,用藥量不宜太重。

  典型病例:某女,33歲,咳嗽3d而就診。症見乾咳無痰,伴鼻咽乾燥、口乾,不發熱,飲食二便正常,舌淡紅,苔簿白少津,脈細小數。處方:桑葉、川貝母、淡豆鼓、桅子各6g,杏仁、沙參、麥冬、五味子、蟬蛻各10g,太子參 15g,梨皮1個。上方服3劑後,諸症明顯減輕,續服2劑後,症狀基本消失,囑每日食梨二三個以善後。

4‧陰虛
  本證多見於素患慢支而素體陰虛者。主要表現為幹咳無痰或有少量粘痰,口咽乾燥,乏力,或有汗出、低熱,舌紅少苔少津,脈細。治以養陰潤肺止咳,清燥救肺湯或薛生白潤肺方(北沙參、玉竹、茯神、石斛、甜杏仁、生扁豆)化裁。遵久病入絡之說,養血潤肺、活血通絡之品均可酌情加入。

  典型病例:某男,64歲,乾咳無痰10餘天而就診。素患 "慢支",入冬即發,症見乾咳無痰,咽喉乾癢,乏力,汗出,胸悶,夜不能寐,納少,便乾,舌暗紅,少苔少津,脈細小數。處方:沙參、玉竹、太子參、赤芍各15g,茯苓、石斛、杏仁、桃仁、白扁豆、麥冬、五味子、玄參、蟬蛻各l0g。服5劑後症狀明顯減輕,大便通,去蟬蛻、玄參,加生熟地黃各15g、山萸肉l0g,再服5劑,症狀基本消除。囑平素謹慎起居,避免外感,並每日食梨一二個,另服六味地黃丸,每日2丸,以助正氣,預防復發。

5‧體會
  《素問‧咳論》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人們大多把這句經文的意思理解為其他臟腑功能失調也可導致咳嗽,這固然不錯,但換一角度看,這句經文分明又在提醒我們,咳嗽不限於肺卻又不離乎肺,重點仍然在肺。正如張景岳所說:"咳證雖多,無非肺病。"咳嗽一症,不論外感內傷,都是肺係受病肺氣上逆所致。而肺氣壅塞,不能通調水道輸布津液則易生痰濁,且痰濁又可阻滯氣機而加重咳嗽。所以從痰辨治咳嗽往往可以提綱契領。凡有痰者必先化痰,痰去則氣機通暢而咳嗽止。臨床常見的失誤是,該化痰者不化痰,當潤費時反用燥,辨正欠精細,組方不妙。此外,化痰與養陰藥一般不宜並用,只需對少數痰少而粘的患者,在化痰藥中加入一二味養陰藥如百合、沙參之類,以使痰液稀化,易於排出。而乾咳無痰者,則要甘寒養陰潤肺,大忌燥性藥。養陰潤肺也要防滋膩礙胃。另外,桃仁、赤芍等活血通絡藥可以改善肺部氣血運行,有利於驅邪外出,因此不論有痰無痰均宜用。除以上分型施治外,還應注意調護,服藥期間要忌食辛辣等**性食物。
2# 沙发
发表于 2008-12-2 18: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啦!对临床太有帮助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16-5-18 11:3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幫助,謝謝啦
5
发表于 2016-6-9 15:47 | 只看该作者
咳嗽,以寒熱虛實辨治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7 19:2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