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80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颈椎病常用的中药方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1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颈椎病常用的中药方药
      颈椎病的中医分型为辨证施治提供了依据。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同属于根型或椎动脉型或脊髓型的病人,因其有不同的病因、征象和脉象,所以按中医分型可能属于不同的类型,其治则不同,用药也不一致。
  1、外伤型:行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药:

  姜黄10克,甘草10克,羌活15克,海桐皮12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白术12克,伸筋草15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水煎服。

  疼痛重者加乳香、没药,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等。如伤后着寒或宿伤而有风寒者可用麻桂温经汤,药方如下:

  赤芍12克,麻黄10克,桂枝12克,红花6克,白芷15克,细辛3克,桃仁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

颈椎病的日常保健

中老年人颈椎长骨刺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生理现象。有人统计,40岁以上的正常人60%有颈椎骨增生,到60岁几乎100%有骨增生。有的症状明显,有的没有任何颈椎病的症状。

因此,不要一发现颈椎有骨刺就很担心,何况,即便有了症状,也不单纯是因骨增生引起的,一般都还有其他原因,如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感冒以及平时颈部缺乏锻炼等因素,都可引起疼痛症状。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止,绝大多数患者,骨刺虽未消失,但症状可以完全消失或好转。

(一)康复操 康复操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颈椎病康复操中不少动作对颈椎病有独特疗效;无颈椎病者可起到预防作用。

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乎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
1.双掌擦颈 十指交叉贴于后颈部,左右来回摩擦100次。
2.左顾右盼 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30次。
3.前后点头 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
4.旋肩舒颈 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
5.颈项争力 两手紧贴大腿两侧,两腿不动,头转向左侧时,上身旋向右侧,头转向右侧时,上身旋向左侧,10次。
6.摇头晃脑 头向左一前一右一后旋转5次,再反方向旋转5次。
7.头手相抗 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刘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8.翘首望月 头用力左旋、并尽量后仰,眼看左上方5秒钟,复原后,再旋向右,看右上方5秒钟。
9.双手托天 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
10.放眼观景 手收回胸前,右手在外,劳宫穴相叠,虚按膻中,眼看前方,5秒钟,收操。

(二)日常保健
1.情绪稳定、劳逸结合,注意颈部锻炼。
2.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或仰头看电视。
3.选择适当的枕头,高度一般10厘米左右为宜。
4.保持头颈正确姿势。
5.防止各种外伤事故,尤其是经常进行体力劳动者,要注意休息,以减轻颈部的疲劳。

(三)饮食调养法
1.豆浆适量,粳米60克,冰糖适量。以豆浆代水与粳米煮粥,粥好后入冰糖煮1-2沸即可,经常食用。
2.鲜蘑菇或香菇30克(干品减半),煮汤喝。每天1次,日期不限。
3.大朵玉兰花3-6克,开水泡代茶。或鲜叶12-18克水煎服。
4.蜜糖2汤匙,开水冲服,每日2-3次。对高血压兼便秘者无佳。
5.食醋100毫升,冰糖500克。放入锅内溶化,每餐饭后饮1汤匙。若患者兼有胃溃疡胃酸过多不宜服此方。
祝早日康复!

  2、风寒湿痹、经络受阻型:祛风除湿,温经活络。

  方药:

  羌活10克,独活15克,蒿本10克,防风15克,甘草10克,川芎12克,蔓荆子10克。水煎服。

  如两手麻木为主,说明气虚,可用人参益气汤,方剂如下:

  黄芪20克,炙甘草10克,升麻1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2克,生甘草10克,人参5克,白芍12克。水煎服。

  3、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型:滋补肝肾,益气活血。

  方剂:

  独活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防风15克,细辛3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地黄15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党参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水煎服。

  如四肢痿软症较重,宜用加味四物汤,方剂如下:

  当归15g,熟地12g,白芍10g,川芎12g,五味子10g,麦冬12g,党参20g,黄柏10g,黄连15g,知母10g,杜仲12g,牛膝15g,苍术12g,黄芪20g。水煎服。

  4、痰湿凝阻、经络瘀滞型:理气化痰,通经活络。

  方剂:

  姜半夏6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如病人气虚,加党参、白芍、黄芪;肢体麻重,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等;如病人手足麻木伴两目羞明、忌目视物昏花、睛痛难开者可用神效黄芪汤,方剂如下:

  蔓荆子10克,陈皮10克,人参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黄芪20克。水煎服。

  5、外用熏洗药:

  方剂:独活、秦艽、防风、艾叶、透骨草、刘寄奴、苏木、赤芍、红花、甲珠、灵仙、乌梅、木瓜,各9克。水煎趁热熏洗患处。

桂枝茯苓丸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包括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型等四种类型。分型不同,其症状也不尽相同,主要表现为颈枕部及颈肩部有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上肢麻木、无力,头向后伸或转动头部到某一方位时出现眩晕或加重,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


  颈椎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中医认为是由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气滞血淤所致。治以扶正和中、活血化淤,可用药性平和、寒温相宜的桂枝茯苓丸加减。此药方在旧时有丸剂,现代多用煎剂。一剂药的用量为:桂枝12克、茯苓30克、白芍12克、桃仁12克、丹皮15克,蜜适量。用法:以上述药物加入600毫升清水,用慢火煎至250毫升,滤渣饮药液。如果能翻渣再煎,效果更好:把剩下的药渣再加入清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与前面的250毫升药液混匀,一天内分两次饮服。可隔天饮一剂,6~7剂为一个疗程。如果颈项僵硬明显,可在上述方剂基础上加用葛根30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以祛风除湿止痛;若血行不畅,头晕明显,可加用姜黄12克、钩藤12克、丹参12克,活血化淤止痛;痰浊内阻者,可加用半夏10克、竹茹12克、威灵仙10克,以化痰除湿;气虚头晕乏力明显者,加黄芪15克、党参15克,补气行血。平时辅以颈椎牵引或推拿、针灸、中药布袋热敷等方法,一般都可获得缓解。平时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坐姿,不要做长时间低头的工作,走路要挺胸抬头,经常做颈部的保健操,可达到调整颈部肌肉与韧带舒缩功能、增加颈部肌肉弹性的目的。

自制药枕,防止颈椎病

头为精明之府,诸阳之会,靠颈椎支持着。七个颈椎形成一个圆滑的弧,凸向前方,称为生理弯曲。由于劳损和老化,中老年人容易发生颈椎病,表现为头颈疼痛、上肢麻木无力、头晕、眼花、耳鸣等。颈椎病治疗方法很多,包括牵引、推拿、理疗、贴膏药、服药及手术等。此外,早期应用药枕作为辅助治疗,效果良好。


  我国用药枕治病历史悠久,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香枕,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药枕,距今有两千多年。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即制作过药枕。后经历代医家总结研究,药枕日臻完善。枕内药物之力,透过皮肤,深入肌肉筋骨,直达病处,**穴位,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理脏腑,扶正祛邪,既可缓解颈椎病症状,又能改善睡眠,使人神清气爽,耳聪目明。头枕药枕,酣然入梦,既休息又治病,不亦乐乎?


  药枕可以选购现成的,也可以自制。药枕的高度和形状,应符合颈椎生理曲度。一般来说,高度以7~10厘米最为适宜,大致相当于从耳朵到肩峰的距离。宽度以12~15厘米为好,大致为枕骨下缘到第七颈椎(发际最低处至低头时颈部最突出的部位)的距离。长度以超过自己肩宽10~15厘米为佳。最好选用布纹致密(以防药粉漏出)、透气性好(便于药力透出)的布料如灯心绒制作枕套。枕心内装入事先粉碎成粗末的中药,酌情加入海绵等填充物。质地柔软舒适,有利于恢复颈椎的力学平衡。


  颈椎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根据中医理论,可将颈椎病分成数型,药枕所用药物应辨证选用。下面介绍几个常用配方,读者不妨一试。

  威活通痹枕方 威灵仙、羌活、独活、制川乌、制草乌、葛根、防风、细辛、桂枝、冰片。适用于风寒湿痹型。

  乳没通络枕方 乳香、没药、川芎、红花、急性子、玫瑰花、血竭、麝香、冰片、延胡索。适用于气滞血淤型。

  夏菊香枕方 夏枯草、野菊花、丁香、乳香、蚕沙、葛根、苍术、陈皮、决明子、冰片。适用于痰湿阻络型。

  花仙枕方 野菊花、白芍花、仙茅、仙灵脾、薄荷、决明子、乌药、杜仲、肉桂、补骨脂、磁石。适用于肝肾不足型。

  上述方中乳香、没药、丁香、麝香、冰片、血竭可研成细末,用丝绸另包成香囊,置于枕心。


  使用药枕,睡姿随意,仰卧、侧卧均可。浴后、推拿**后枕用效果更佳。入睡前最好饮一杯温开水,以防芳香类中药耗伤阴津。一般连续枕2~3周才可见效,两个月为一疗程。平时注意保持药枕干燥,每隔2~3周晾晒一小时,以防霉变。如使用时间长,药味变淡,需更换药物。若对某种药物过敏,出现皮疹、瘙痒、哮喘等症状,应即停用,并做抗过敏治疗。
2# 沙发
发表于 2008-7-4 19:27 | 只看该作者
乳香、没药、丁香、麝香、冰片、血竭可研成细末,用丝绸另包成香囊,置于枕心。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2 03:1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