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19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x线讲解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1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P :P :P :P :P :P 医师应了解人体正常解剖及病理解剖X线特点,进行X线图像分析时,首先要观察投照条件是否恰当,然后要按一定顺序,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发现病变,分析X线病变的病理基础,最后将X线的各种表现与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作出较正确的X线诊断。

  一、正常胸部正位片
  首先应注意胸部位置是否摆正,是后前位或前后位。

正常胸部正位片
  为气管、支气管、肺、纵隔、胸膜、膈肌及胸廓等的重叠投影。是后前位或前后位。
  1.肺
  (1)肺野:观察时常将其沿第2、4肋骨前缘下端水平分为上、中、下野,并将一侧肺野纵行均分为内、中、外带。正常时双侧肺野透亮度相同;
  (2)肺叶、肺段、肺小叶:右肺有三叶,左肺有二叶,肺叶之间可有重叠。肺叶有2~5肺段构成。肺段有许多肺小叶组成。正常时不能显示肺叶、肺段、肺小叶的界限;
  (3)肺门:位于中肺野内带第2~4前肋间,左侧略高,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组织等组成,血管为主要部分;
  (4)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周分支延伸,逐渐变细,由肺动脉、肺静脉和淋巴管组成,肺动脉分支为主要成分;
  (5)肺实质与肺间质组成肺组织:前者包括肺泡和肺泡壁,有气体交换功能;后者为支气管、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和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构成的支架和间隙。
  2.纵隔 位于胸骨与胸椎及两肺之间,主要由心脏、大血管、气管、大支气管、食管、胸腺等构成。仅能显示气管、大支气管及与肺邻接的纵隔轮廓。
  3.胸膜 正常不显影。
  4.膈肌 位于第9~10后肋水平,右侧略高,呈圆顶状。与胸壁和心脏分别构成肋膈角和心膈角。
  5.胸廓 能显示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女性**及**等软组织阴影;显示肋骨、肩胛骨、锁骨,显示部分胸骨及胸椎。

  二、肺炎
  1.大叶性肺炎
  多为肺炎球菌致病。多见于青壮年,起病急,以突然高热、恶寒、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为临床特征。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X线征象较临床出现晚3~12小时,其基本X线表现为渗出与实变,累及肺段、肺叶。典型的大叶性实变现在已不多见。
  早期(充血期):X线检查可无阳性发现,或只表现为病变区肺纹理增多,肺透明度略低或呈密度稍高的模糊影。实变期(包括红肝样变期及灰肝样变期):X线表现为呈叶段分布的密度均匀的致密影,内可见支气管气像(透明的支气管影)。不同肺叶段的实变形状各不相同。消散期:X线表现为实变区的边缘密度逐渐减低,渐为散在分布的斑片状致密影,病变多在两周内完全吸收。此期要与肺结核鉴别。
  正常胸部正位片为气管、支气管、肺、纵隔、胸膜、膈肌及胸廓等的重叠
  2.支气管肺炎
  又称小叶性肺炎,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等。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临床表现较重,多有高热、咳嗽、咳泡沫粘液脓性痰,并伴有呼吸困难、发绀及胸痛等。
  小叶性肺炎表现为沿肺纹理分布的斑片状模糊致密影,密度不均,多发生在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病变可融合,或累及多个肺叶。

支气管肺炎
  三、肺内占位病变
  1. 中心型肺癌
  早期病变局限于气管支气管粘膜内,X线检查可无异常发现。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
  ①支气管腔内息肉样充盈缺损或软组织影;
  ②管壁增厚,管腔呈环状或不规则的狭窄,也可呈锥状或鼠尾状狭窄及阻塞,或出现截断现象,断端平直或呈杯口状。肿瘤同时向腔外生长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时,则表现为肺门块。肿块内可有内壁不规则的偏心性空洞。中心型肺癌的间接征象包括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右上叶支气管肺癌,肺门肿块和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形成横行“S”征。

右上叶支气管肺癌
  中年男性,干咳1年,胸像后前位及侧位示右肺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形成横行“S”征。
  2.周围型肺癌
  早期x线表现为密度较高、轮廓模糊的结节,有时为密度不均匀的小片状浸润。癌瘤逐渐发展,X线表现为分叶状结节或肿块,边缘毛糙常有短细毛刺,若侵犯胸膜可出现胸膜凹陷征,可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周围型肺癌
  患者,55岁,咳嗽8个月。胸像后前位及侧位示右下肺肿块,边缘分叶状。

  四、气胸
  1.气胸
  空气进入胸腔则形成气胸。空气进入胸腔的途径:壁层胸膜破裂,脏层胸膜破裂。X线表现为肺向肺门方向压缩,其与胸壁间出现透明的含气区,其内不见肺纹理,纵隔向健侧移位,患侧膈下降,肋间隙增宽。健侧肺可有代偿性肺气肿。

右侧气胸
  青年男性,突发胸痛4小时。胸像示右侧肋间隙增宽,右肺向肺门方向压缩,其与胸壁间出现透明的含气区,其内不见肺纹理。
  2.液气胸
  胸腔内液体与气体并存为液气胸。胸立位片表现为横贯胸腔的液面,液面上方为空气及压缩的肺。气体较少时,则只见液面。

液气胸
  患者,男性,32岁,外伤后胸痛憋气。胸像示右侧横贯胸腔的液面,在液面上方右肺向肺门方向压缩,其与胸壁间出现透明的含气区,其内不见肺纹理,纵隔左移。

  五、胸腔积液
  1.游离性胸腔积液
  (1)少量积液 液体先积于后肋膈角,站立后前位胸片难以发现,液体量在300ml以上时,侧肋膈角变平、变钝。
  (2)中量积液 液体量较多时,站立后前位胸片表现为肋膈角消失,膈面不清,下肺野均匀致密,其上缘呈外高内低的弧形。
  (3)大量积液 患侧大部分肺野均匀致密,纵隔向健侧移位,肋间隙增宽。

胸腔大量积液
  患者,男性,43岁,胸痛憋气数日。胸像示右侧大部分肺野均匀致密,纵隔向健侧移位,右侧肋间隙增宽。
  2.局限性胸腔积液
  (1)包裹性积液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腔的某一部位形成包裹。好发在侧后胸壁,切线位片表现为自胸壁突向肺野的、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均匀的半圆形或梭形致密影,其边缘与胸壁的夹角常为钝角。
  (2)叶间积液 发生在水平裂或斜裂。后前位胸片诊断较难,侧位片易于识别,表现为叶间裂部位的梭形或球形致密影,密度均匀,梭形影的两尖端与叶间裂相连。

右叶间积液
  患者,女性。50岁。胸部不适。胸像前后位及侧位示右侧叶间裂部位的梭形致密影,密度均匀,梭形影的两尖端与叶间裂相连。

  六、典型浸润型肺结核
  多发生在肺尖、锁骨下区及下叶背段。X线表现可多种多样,既可表现为位于锁骨上、下区的中心密度较高而边缘模糊的致密影,也可表现为小片状、云絮状影,偶可呈肺段或肺叶性浸润。渗出、增生、播散、纤维和空洞等多种性质的病灶同时存在。浸润型肺结核还包括结核球及干酪性肺炎两种特殊类型的病变。

浸润型肺结核
  患者,男性,28岁,低热,咳嗽三月。胸像示左上肺云絮状影。
  1.结核球 常位于锁骨下区,多为直径2~3cm的类圆形或分叶状的单发病变,密度均匀,轮廓光滑,可有小空洞和/或层状、环状或斑点状钙化影。附近常有卫星灶(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
  2.干酪性肺炎 分大叶性及小叶性两种。前者为大片渗出性结核性炎变发生干酪样坏死而形成,范围较大。后者由于酪空洞或干酪样化的淋巴结破溃经支气管播散而形成。

结核球
  患者,男,46岁,无症状。胸像及体层示左肺类圆形结节,轮廓光滑,可见裂隙样空洞。

干酪性肺炎
  患者,男性.40岁,发热。咳嗽,消瘦3月。胸像示左肺大片渗出 实变,密度不均,右肺实变内可见空洞,内壁光滑,无气液平面。

  七、心脏扩大
  心脏各房室增大时,心脏形状亦发生改变,在后前位胸片上呈三种心型。
  1.二尖瓣型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等,表现为右心缘膨隆,左心缘下段圆钝,心腰丰满或弧形突出,主动脉结小,心影呈梨形。
  2.主动脉型 常见于高血压和主动脉瓣病变,表现为左心尖向左下延伸,心腰凹陷,主动脉结突出,心影呈靴形。

二尖瓣型心脏
  患者,男性,30岁,胸像示左心缘下段圆钝,心右缘圆隆,心腰弧形突出,主动脉结小,心影呈梨形。
  2.主动脉型 常见于高血压和主动脉瓣病变,表现为左心尖向左下延伸,心腰凹陷,主动脉结突出,心影呈靴形。

主动脉型心脏
  患者,男性,55岁,高血压6年。胸像示左心室段圆隆,心腰凹陷,主动脉结突出,心影呈靴形。
  3.普大型 常见于心肌炎、全心衰竭、心包积液等。表现为心影向两侧增大,较对称。

普大型心脏
  患者,男性,40岁,憋气数月。胸像示心影对称性向两侧增大。

  八、正常腹部平片
  这是急腹症首选的检查方法。

正常腹平片

  九、肠梗阻
  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以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机械性肠梗阻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两种。X线检查腹部平片主要是明确肠梗阻的类型以及梗阻的位置和原因等。
  1.单纯性小肠梗阻
  梗阻发生后3~6小时可出现异常X线表现。立位腹像可见多发的液气平面呈梯状排列,胀气肠曲一般呈弓形,梗阻远侧肠曲无气或仅见少许气体。

单纯性小肠梗阻
  患者,男性,35岁,脐周痛4小时。立位腹平片示多发的液气平面呈梯状排列。小肠胀气,远侧肠曲仅见少许气体。
  2.绞窄性小肠梗阻
  常因肠扭转、内疝、套叠和粘连等所致。小肠系膜扭转、内疝及粘连性肠梗阻合并肠段扭转时X线腹部像表现:常有“假肿瘤”征;粘连性肠梗阻X线表现:不同**的X线腹部像显示充气积液的小肠曲活动减低,部分可出现肠曲纠集和肠曲转角较急的征象;急性肠套叠X线表现:低位小肠梗阻,有时右腹或上腹部可见肠形肿块及套叠远端结肠和套鞘积气征。钡剂、空气灌肠可见套入部梗阻端的杯口状或圆形充盈缺损和套鞘的弹簧状影。

肠套叠
  患儿,腹痛、呕吐3小时。钡剂灌肠示钡剂到达套叠头部停止前进,前端呈杯口状,套鞘呈弹簧状。
  3.结肠梗阻  X线腹部像表现:梗阻近侧结肠胀气扩大并积液,位于腹部周围。胀气扩大的结肠因有结肠袋可与小肠区别。
2# 沙发
发表于 2008-6-23 21:42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
3# 板凳
发表于 2008-6-23 23:36 | 只看该作者
:handshake
4
发表于 2008-6-24 09:12 | 只看该作者
要是有片子看多好
5
发表于 2008-6-24 09:18 | 只看该作者
多看看多学学总是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 04: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