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便秘如何治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3-21 0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医对单纯便秘如何治疗?  
老年人由于活动减少,结肠运转时间延长,加之肌肉变性、退化,**括约肌无力排便。另外有些老人患血管性痴呆及老年性痴呆,常无知觉排便,这些因素均可导致习惯性便秘。又因老年人多肝肾亏虚,故其便秘常表现为虚秘,故具体治疗参照170问。
中年人患习惯性便秘常与精神因素及生活规律改变有关。如长途旅行未能及时排便,或精神紧张而导致对便意的忽略,久而久之诱发习惯性便秘,其性质常表现为气秘,故具体治疗可参照第169问。
儿童患习惯性便秘常因偏食或进食含纤维过少的食物而引起。又因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既易因食物残渣滞留产生热结,又易因过食生冷而致冷积,故常表现为热或冷秘,其治疗可参照第168问及第172问。
何为宣肺通便法?  
肺主宣发、肃降,从而维持了人体的新陈代谢。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的宣发肃降,对保持大肠腑气的通顺,有着重要作用。若肺失宣肃,则大肠传导功能失职,致大便秘结,或大便不通。用宣肺通便法,可收良效,如宣肺通便汤,药用:桑白皮、杏仁、桔梗、枳壳、前胡、苏子、瓜蒌仁、郁李仁、芦根、甘草。用于肺失宣降,阴虚肺热等肺系疾病而致的便秘,其效最捷
,非承气类、麻仁类方所能及。主要取其正本清源,启上通下之用,为治病求本、通便之良法。
从另一侧面讲,大便通调,也有利于肺气的宣降。因此通利大便,又是治肺病的一条途径,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肺病的治愈。在治肺病的方剂中,加用通便药,可提高疗效,加速愈程。如在临证中,用麻杏石甘汤加鱼腥草、桑皮、大黄、瓜蒌,治疗小儿肺炎,其发热、咳嗽、肺部罗音均很快消失,说明通利大便,对治疗肺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何为苦寒通下法?  
寒邪化热,邪热传入阴明之腑,或温病热入中焦,以及热盛伤津,而致肠中燥结,大便不通,胸痞腹满等症。根据“实者泻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的原则,可用苦寒通下法治疗,用大黄、芒硝、二丑等为主药,荡涤热结,辅以厚朴、枳实,行气除满。代表方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等。
本法有峻下热结,通腑消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适应于阳明热结而致的多种病症:①
阳明腑实证:症见发热、脘腹痞满,硬痛拒按,大便不通,烦躁谵语,甚则神昏不清,目睛不和,
手足氵戢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②热结旁流,腹痛,按之坚硬有块,下利清水臭秽。③里实热症而致的疼痛,癫狂。④中毒及血瘀症。⑤热盛而致的头剧痛,咽喉肿痛,
血热妄行的衄血,吐血,可收上病下取、釜底抽薪之功。
本法治里实热症为主,如出现兼证、挟证,可与它法配合应用。气机阻滞明显者,可与行气法同用,加枳实、厚朴、莱菔子等,如小承气汤;津枯肠燥者,与润肠通便法同用,加火麻仁、杏仁,如麻子仁丸;阴液亏损者,与滋阴法同用,加生地、元参等,如增液承气汤;正虚邪实者,与补法同用,加党参、当归等,如新加黄龙汤;如热毒壅肺,与清热解毒法同用,加栀子、黄芩、连翘等,如凉膈散;如高热、烦渴,与清气法同用,加石膏、知母等,如白虎承气汤,均属苦寒通下法的范畴。
本法的应用非常广泛,近年来用治急性单纯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术后肠胀气,幽门梗阻,均有显著疗效。取“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之义,并对一些热性病,感染性炎症病变,中毒性疾病,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均有良效
,可使热邪、炎症、毒邪从大便排出。
何为温阳通下法?  
本方适用于肠胃寒积里实,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腹痛得温则快,或下痢久而不止,脉沉紧者。
本法常以辛热药为主,适当配伍泻下药而成,用附子、干姜祛除寒邪,配大黄、芒硝攻下里实。因温热药的剂量多于寒凉药,泻下作用仍然存在,但苦寒之性去,可达“去性取用”之目的,
这是本类方剂配伍的一大特点,药后可使寒积散,积滞行,大便通,腑气畅而病愈。
本法常用方剂有大黄附子汤、三物急备丸、温脾汤(大黄、附子、干姜、甘草、党参)等。常用治急性肠梗阻、术后肠胀气、食积、幽门梗阻等属寒实者。
何为润下通便法?  
大肠乃传导之官,以通下为顺,但要常润不燥才能尽其责。若实热伤津,阴液亏损,可致肠中燥结,大便秘结或秘塞不通。此类便秘,不宜猛攻,宜用润下通便法,常用方剂如润肠丸(当归、生地、桃仁、火麻仁、枳壳)、五仁丸(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陈皮)、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炒枳实、大黄、厚朴、杏仁)。以油脂丰富的仁类药、滋阴养血药为主,适应于津枯肠燥、大便艰难,虚人、老人、产后便秘,痔疮、肛裂、肠梗阻等。
何为通下泄热法?  
热毒壅结脏腑,气血凝滞,轻则可为炎症,重则发为痈肿,常见的有肺痈、肠痈、胰腺炎等。治疗最宜通下泄热,使热毒消散下行,气血通畅,炎症消散,痈肿可消。
肺痈多为风寒伤肺化热,或热毒壅肺,热伤血脉,蓄结而成痈脓。初期可见恶寒发热,咳嗽气急
,胸中隐痛,或咳吐脓痰。成痈后可见咳吐浊沫脓血,状如米粥,气喘,发热。治疗以通下泄热为主,初期可用麻杏石甘汤加鱼腥草、瓜蒌仁、大黄;痈成后可用千金苇茎汤(苇茎、薏苡仁、桃仁、冬瓜仁)加鱼腥草、大黄。
肠痈多由肠中热毒郁结,气血凝滞而成,可见发热,口渴,右下腹胀痛拒按,甚者在痛处可扪及包块,大便秘结。治疗应尽早施以泄热通下之法,常用大黄、银花、连翘、黄柏、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地丁、冬瓜仁、丹皮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通泻之品,如《金匮》大黄牡丹皮汤,天津南开医院经验方阑尾化瘀汤(川楝子、延胡索、牡丹皮、桃仁、木香、银花、大黄
),阑尾清化汤(银花、蒲公英、丹皮、大黄、川楝子、赤芍、桃仁、生甘草)。
急性胰腺炎是急腹症之一,症见上腹部疼痛,剧烈而持久,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发热等,乃热郁腑气不通之证,治疗也以通里攻下、清热解毒为主法,常用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清胰汤(天津南开医院经验方:柴胡、黄芩、胡连、白芍、木香、元胡、生军、芒硝)。
中医对热秘如何治疗?  
热秘即古称之阳结,肠胃积热是其主要病机,故治疗宜清热润肠,方常用麻子仁丸,其药物组成为:麻子仁20g,白芍15g,枳实10g,生大黄(后下)10g,厚朴10g,杏仁10g,白蜜12g。方中以大黄、麻仁泄热润肠通便为主药,辅以杏仁之降气润肠,白芍之养阴,枳实、厚朴之下气、破气以行气除满,再加白蜜加强润肠通下的作用。若病情重则可改用汤剂。大便干结而坚硬者,可加入芒硝以软坚散结,泻热通便;如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可加入生地、玄参、石斛之类以养阴生津;如兼痔疮、便血,宜加入地榆、槐花以清肠止血;如兼郁怒伤肝,目赤易怒,脉弦数者,
宜加入芦荟、朱砂(更衣丸)以清肝通便;如因痰热壅肺,以致大肠结热便秘者,宜加入黄芩、瓜蒌仁之类以清肺润肠泄热。
但须注意不可长期服用清下苦寒之剂,一般情况下当大便通后即应停药,长期服用清下之剂易伤津耗液,对于便秘伤阴者可佐加养阴之品。历代医家所用方药很多,如《类证治裁·大便不通)治热秘用四顺清凉饮(生大黄10g,赤芍10g,归身10g,薄荷10g,炙甘草6g);火盛者用凉膈散
(生大黄12g,芒硝8g,栀子10g,薄荷8g,黄芩10g,连翘10g,甘草6g);或小承气汤(生大黄12g,枳实10g,厚朴10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22:5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