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78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文化] 一点中医感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2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跟随师父多年,从中医的门外汉到渐渐能入中医之门,到能帮助身边的朋友解除病痛,对师父的感激之情无言于表。
??近来将自己对中医的一些想法和心得整理发表在网上,感谢很多热心的网友对自己支持。当然也有一些嘲笑和讽刺,觉得我写的东西实在是太摆不上台面了,太土啦。这没办法啦,反正不懂得说之乎者也,也没有很多高深的理论,顶多顶多算个乡下土郎中而已。更重要的是我有个同样很土的师父。
??师父善于使用身边的食物治病,盐、糖、醋、酒、茶、姜、葱、蒜、米、面、甚至豆腐乳、咸鱼、菜干啥的………到了师父手里统统都可以用来做药。所以跟随师父出诊,每次不是示范如何泡茶,就是教如何炒菜做饭。我师父是不是土得掉渣,有哪个医生会跑到患者家里帮人做饭的。师父有很多很多的秘方,我写了些出来,都是很简单很简单的,什么糖茶啊;什么炒饭啊;还有咸茶呢,听过吗;有炖猪蹄;煮鸡蛋啥的,把这些整理出来就一本食谱。但就这些简简单单的食谱里,都包含了很深的中医道理,很多时需要慢慢体味才知道的。
我跟随师父多年,来来去去就见师父用那么几条方子十多味药。当初我实在不理解,中医学院的学生得学习百多条方子,千多味药呢,师父怎么就用这几个方子十多味药给那么多人看病开方呢,是不是很土。可是跟随师父越久,我就越能理解师父,也对师父越加佩服得五体投地。其实真的不需要懂得那么多方子那么多药的,你能将你身边常用的几味药用熟了,学透了,何需学那么千百味药呢。看《思考中医》,里面提到中医前辈“田八味”,来来去去也就八味药,这也是高手。
??师父教我的也不是这个方那个药治啥病,倒是在教我什么是五谷,考我葱入何经,姜有何用。顶多再教教最粗浅的桂枝汤方,师父当时只说了句,学懂了桂枝汤方,你就学懂了如何开方下药。师父还教我“五谷皆为药,凡药三分毒”;“一针、二灸、三药”,让我从中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中医。中医不是说你会开多少方,会用多少药,而是要懂得判断阴阳,诊断经络。凡是只会开“珍贵”药材,动不动就熊胆,麝香的,多半如武侠小时里写的,一天到晚拿着镶着宝石的宝剑到处张扬,真正功夫没几两,真正的武林高手是不需要华丽的宝剑的,甚至连剑也可以不用。真正的中医高手也不需要用这药那药的,一根银针就可以解决问题啦。
??以前学习四柱推命的时候,知道有一种八字组合名称是“天医”,当时想着是不是这种八字的人比较有责任心,比较适合做医生呢。现在才知道,其实是带这种八字的人对“阴阳”比较敏感而已,比较有学中医的潜质。像武侠小说里写的练武是要讲究天份的,学中医也要讲究天份的。如果你的脑袋里根本装不进阴阳的观点,那你趁早转行好啦。而确实有些人的天份特别高,生下来就能感受到别人的疾病,天生的中医料子。传说中的大字不识几个,随便抓把青草,随便扎下针就能治病的高手,就是这类天生的奇才而已。
??我尝试着将高深的中医理论,用最浅白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医,并懂得在生活中将这些中医原则加于应用,用最简单及成本最低的办法呵护自己及家人的健康。也希望能让更多的家庭懂得中医,潜移默化地使我们下一代慢慢感受到中医的魅力和培养对中医的兴趣。这就是我的一点点心愿。
都市熊对阴阳的认识

阴阳是中医里最基本的概念。《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中医诊病,必要先了解阴阳。随着自己中医水平的提高,都市熊对阴阳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在此写出自己的理解,一方面是给初学者以提示,另一方面是请同行多加指教。有人说学英语的时候要做梦都梦到自己都在说英语,这才算英语入门;当都市熊发觉自己做梦都在梦到阴阳的时候,知道自己中医开始入门了。
  
  《内经》“生气通天论”对阴阳有着精辟的论述,个人认为学中医者应熟读此篇。刚开始读的时候没什么印象,一读而过。等到对阴阳有所认识的时候,回头一读,原来此已说得很明白。等对阴阳认识再进一步的时候,回头再读,哦,不清楚之处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更加深了认识。读经就有这点好处,每次读的时候都会有新的认识和提高。
  
  首先说说“阳”,”阳”是指阳气,《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是发出光和热的,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体生存靠阳气,阳气就是保持身体37℃的“太阳”。由此很容易联想到,阳气不足,必生病,哪部分不足,就哪部分病。比如脾胃部位阳气不足,就容易食物不消化,便溏腹痛,摸摸肚子会发觉比较凉,这就是阳气不足。我下一步的研究课题是使用热像仪观察人体,从而了解身体阳气分布情况,这是中医迈向现代化的一步。望有识之士可以和我共同联手一起研究。
  
  阳气怎么来的呢。很简单的公式:阳气=(肾)精+天气(鼻子吸入的空气)+地气(口中吃下的食物)。由此带出很重要的三个器官,肾,为先天之本;肺,朝百脉;脾(胃),为后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是父母赋予你的,你的精力、阳寿等等和肾精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对肾的认识还非常非常不足。不要以为说发明了血液透析机就完全可以替代肾的功能,也不要认为人体有两个肾,切除一个没啥大不了。中华民族的中医千多年前就告诉你,这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肺朝百脉,中医认为肺位于五脏(心、肺、脾、肝、肾)的最高位。《内经》云:“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我们知道,血液的肺循环,是从肺中获得人体所需要的氧气。这其实就是阳气的其中一部分。
  
  脾(胃)为后天之本。指的就是消化系统,你吃下去的东西,转化成人体所需要的养分(阳气的一部分)。这个过程由脾(胃)所承担。为什么说是后天之本呢?《经》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犹兵家之有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先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根本在脾。”由此而联想到现代医学对肿瘤治疗的常规放化疗,放化疗过后,患者直接的反应就是没有胃口,吃不下东西。从中医的观点,这就是错误的疗法,你绝了谷道,后天之本都给你破坏了,何以为生。不要想着点滴葡萄糖溶液就可以代替脾胃的,这里面有着更复杂的,现代医学还未能了解的机理在里头。中医认为,如果一个人连粥水都喝不进去,或者大便都拉不出来,又或者大小便失禁,这预示着胃脉将绝。人如果胃脉和肾脉均绝(阳气从何而生呢),那也就没多少日子啦。
  
  说完了阳气,我们来讲讲“阴”。“阳”比较好理解,“阴”是什么呢,教材里面那几条总觉得到不了点子上。都市熊愚笨,对“阴”的理解花得功夫比“阳”多多啦。《内经》生气通天论篇云:“阴者,藏精而起亟也”。就这么一句话,高度概括了“阴”的本质,可当初怎么也理解不了。现在按照我的理解,中医里说的“阴”应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其实两方面是一致的)。
  
  “阴”其中一个意思是“阳藏”。“阳藏”是指什么呢?以一天的例子来说明,白天的时候,阳气支持我们一切活动,走路、看书学习、工作……………等等,这些都是阳气来支持的。到了晚上,我们觉得困,想睡觉,睡觉这个过程呢,阳气到了哪里呢?睡觉就是“阳藏”的过程,这时身体也需要阳气,白天的时候阳气大部分用于身体的活动,晚上睡觉的时候,阳气大部分用于滋养身体器官,这就是“阳藏”的过程。具体到某个脏器可能更好理解,比如脾(胃),白天阳气主要用于脾(胃)的消化食物的功能,而晚上阳气主要用于滋养脾(胃)这个器官。这样大家明白了吧,所以说懂养生就要懂得养阴,就是这么回事。养阴不好必然会影响阳气的发挥,睡眠不好必然会影响第二天的阳气正常。我们经常听老人说,小孩子多睡觉才容易长大,也是这个道理,睡觉的时候才是长身体的时候。现在大家理解睡眠的重要性了吧。
  
  “阴”的另一个意思是指身体的有形物质,包括五脏、六腑、皮毛、血液等等,也就是身体本身。这个说法和前一个说法并不矛盾,你想想,刚出生的时候你才五六斤,才四五十公分,而你现在长到百多斤,一米六七。这怎么来的,就是靠阳气的每天晚上的滋阴过程,你才不断的长大的,所以说身体的所有有形物质都可以示为阴。
  
  讲了这么些,将我所认识的阴阳大体讲清楚了,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由此我们可以一起来探讨一些中医的阴阳观点。比如什么是阴阳两虚,很好理解吧,就是身体本身虚,阳气的发挥也少。阴阳两虚应该补阳还是补阴也无疑义了吧。阴虚为啥会手足心热,这就是阳不入阴,阳气无法顺利收藏用于滋阴,阳气外越,手足心热,晚上更甚。
  
  所以说阴阳之理一旦弄通,中医也就入门了。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中医,就是看他诊病的时候是否必求于本,从阴阳之理去思考疾病;而不是看他会背多少方子,懂得多少珍稀药材,什么中西医结合概念吹得多响亮;凡是看病不懂阴阳,不求于本的,通通是伪中医。

[ 本帖最后由 dscgbaopan 于 2008-1-1 11:49 编辑 ]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鼠小弟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2-31 22:50 | 只看该作者

一点中医感想

呵呵 先抢个沙发
楼主辛苦--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1 00:03 | 只看该作者

一点中医感想

遇到这样的好师父也是难得的机遇哦!!羡慕!
4
发表于 2008-1-1 10:49 | 只看该作者

一点中医感想

机遇啊!要抓住啊!
5
发表于 2008-1-1 10:55 | 只看该作者

一点中医感想

呵呵,写的不错,积分鼓励
6
发表于 2008-1-1 21:11 | 只看该作者

一点中医感想

看了楼主的文章,对阴阳的理解有加深了一层,谢谢了。
希望楼主能对阴阳的消长平衡做一下简述,使后学者对阴阳得以明了于心,那么将是功德无量。
7
发表于 2008-1-4 18:58 | 只看该作者

一点中医感想

厉害啊,说实在话真的是对“阳”的定义比较多,而“阴”的少。
8
发表于 2008-1-4 23:00 | 只看该作者

一点中医感想

你的师父好好啊,他老人家还在不在啊?在的话,可否让他老人家也收我为徒啊!再远我也去.
9
发表于 2008-1-5 02:58 | 只看该作者

一点中医感想

呵呵,思考中医里也 讲了 很多类似的观点。。。很有意思啊~~
10
发表于 2008-1-5 16:10 | 只看该作者

一点中医感想

阴为蛋白质,阳为活着.
人死了,就只留下一个蛋白质躯壳.
从这意义上讲,人的阳气是永远都是不足.
一步一步接近死亡,阳气就越少.
11
发表于 2008-1-5 16:17 | 只看该作者

一点中医感想

凡是看病不懂阴阳,不求于本的,通通是伪中医!说的好!
12
发表于 2008-1-5 19:10 | 只看该作者

一点中医感想

文章不错 你师傅更不错  顶一下
13
发表于 2008-1-7 12:11 | 只看该作者

一点中医感想

感谢楼主对阴阳的消长平衡做简述,使后学者对阴阳得以更明了于心
14
发表于 2015-12-9 21:02 | 只看该作者
我哪天能懂阴阳,不会长须飘飘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08:0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