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98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呼吸] 今天发现麻疹患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最近我们这里发现好多麻疹病人,有成人,小儿,高烧40度,体温不下可以持续10天左右出珍子,请教有哪位老师能指教?
2# 沙发
发表于 2007-7-6 11:0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发现麻疹患儿

麻疹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0-12天(6-12),应血清被动免疫后,有的可延长至3周。
  前驱期2-4天,表现为高热。眼结合膜有充血、怕光、流泪、流涕、咳嗽、喷嚏等卡他症状,并伴全身不适。发口香糖后2-3天可在第一臼对面两侧颊粘膜上,出现针尖大小,蓝白色或紫色小点,周围红晕,此即Kiplik斑初起仅数个,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扩散至整个颊粘膜,以及唇内、牙龈等处,一般维持2-3天,在发疹后的第二天消退。
  发疹期为3-5天,起病后第4天开始发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颜面,尔后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直达手心足底,约经2-3天,遍及全身。皮疹以玫瑰色斑丘疹为主,压之褪色,大小不等直径2-5mm,疹盛时可互相融合,颜色渐转暗。皮疹在2-5天内出齐,出疹高峰时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40度,神萎倦怠,昏睡终日,或烦躁不安甚而惊厥。颈淋巴结、肝、脾均肿大。成人麻疹患者的中毒症状常比小儿为重,皮疹多密集,但继发细菌感染者较少。
  
                                                   临床上根据症状分典型、轻型、重型、异型四型麻疹。
     1、典型麻疹:见于未接种或初免失败者。此型分三期:①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中度以下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结合膜充血,2~3天左右颊粘膜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的麻疹粘膜斑;②出疹期(病后3~4天):发热增高,从耳后发际开始出现直径为1~3mm大小的淡红色斑丘疹,逐渐蔓延至颈部、躯干,直至四肢。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红色,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可出现惊厥、抽搐、谵妄、舌尖缘**红肿似猩红热样舌,体查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可肿大,重者肺部可闻湿啰音,胸片可见弥漫性肺部浸润小点。③恢复期:出疹高峰后,发热渐退,病情缓解,皮疹依出疹先后顺疗隐退,留有棕褐色斑痕,1~2周消失,整个病程约10天。成人麻疹较小儿重、发热高、皮疹多,但并发肺炎者少。
      2.轻型麻疹 多见于接受过疫苗免疫者。目前以轻型患者多见。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少,并发症少。
      3.重型麻疹 病情重笃。高热、谵妄、抽搐者为中毒性麻疹;伴循环衰竭者为休克性麻疹;皮疹为出血性,压之不褪色者为出血性麻疹。
      4.异型麻疹 见于接种灭活麻疹疫苗后半年以后再次接种者。我国用减毒活疫苗,故此型很少见。
   恢复期为2-3天,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食欲增加。一般热退后2-3天周内退尽。整个病程约2周。
      最多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喉炎及耳炎,其它可发生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心血管机能不全以及结核病变播散等。

                                                                                    麻疹的病原学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以发热、流涕、眼结合膜炎、咳嗽、口腔粘膜班及周身班丘疹为其临床特征。
  
  [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副粘膜病毒,亦为DNA病毒,与其它的副粘膜病毒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麻疹病毒电镜下呈球形,直径150-30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此病毒低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乳酸和**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
  麻疹病毒为单股核糖核酸型副粘液病毒,病毒随飞沫侵人呼吸道和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小量繁殖,引起局部炎症,并由局部入血形成病毒血症,引起广泛病变,表现为高热、皮疹及周身不适。全身皮肤和粘膜的毛细血管内皮亦被病毒所侵犯,峡、咽部粘膜及粘膜下炎性渗出及小疱状灶性坏死而形成麻疹粘膜斑(即科泼力克斑),皮肤真皮和表皮层也有类似病变而出现皮疹。少数病人可发生麻疹性肺炎。麻疹患者由于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易继发细菌感染。
  
  [流行病学]
  急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故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四季均有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近年广泛采用减毒麻疹疫苗作预防注射,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麻疹病毒随飞沫进入被感染者的鼻咽和眼或直接被吸入气管、支气管,在局部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并经过淋巴管内的流动细胞到达局部淋巴结,继续繁殖并扩散到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进入血中淋巴细胞后被送到全身的淋巴组织、肝、脾器官,在这些组织和器官广泛增殖后再次进入血流,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广泛病变,全身皮肤和粘膜的毛细管内皮细胞亦被麻疹病毒所感染。
  本病全年可见,以冬末早春较多。麻疹减毒疫苗的预防接种已控制了流行,目前只是散发病例。病人为主要的传染源。呼吸道吸入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抓好计划免疫,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8月以上小儿,凡未超过麻疹者均要行麻疹减毒疫苗接种,皮下注射0.2~0.25ml,一次接种保护率可达90%,若初种后4~5年再接种一次,保护率更高。流行期间集体儿童机构要加强晨间检查,对患者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期一般至出疹后5天,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3周,并可肌注丙种球蛋白0.2~0.3ml/kg防止发病和减轻症状。



                                                                                          诊断

  1.流行病学:多见于冬春。病前2~3周内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过去无水痘病史。

  2.临床特点:发热等全身症状较轻,在发病当天即开始出现特殊皮疹(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分批出现,向心性分布),皮疹有痒感,在同一部位可有各种不同发展阶段的皮疹。

  3.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减少或稍增,淋巴细胞增加不明显。

  (2)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染色镜检,可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3)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或疱疹液以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查病毒抗原,可获阳性结果。

  (4)取双份血清以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检查抗体,效价增加4倍以上。

  (5)病毒分离:以疱疹液为检材,可获阳性结果。

  (注)2~5项仅用于非典型病例的检测。

  主要诊断依据为临床前驱期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粘膜斑,出疹时体温更高,玫瑰色斑丘疹及退后麦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鼻咽拭子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麻疹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阳性。

  实验室检查:

  1.鼻咽分泌物涂片 早期(出疹前2天至出疹后1天)涂片镜检找多核巨细胞有诊断价值。

  2.病毒分离:发热期取病人血、尿或鼻咽分泌物,可检出麻疹病毒。

  3.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4.病毒抗原检查:免疫荧光法检查患儿鼻咽分泌物中脱落细胞,可以发现麻疹病毒抗原。

  5.抗体检测: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试验,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

  1.小儿出疹性传染病:如风疹、水痘、猩红热、幼儿急疹等应与本病鉴别。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发热与皮疹的关系、皮疹特征及有关检查,不难鉴别。

  2.肠道病毒感染:如何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感染,多在夏秋季发病,皮疹多样化,可反复出现,疹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无麻疹粘膜斑。

  3.药疹:有用药史,无麻疹前驱期症状,皮疹形态不一,躯干少于四肢,停药后逐渐恢复。

                                                                         现代医学疗法

  一、对症处理

  1.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也可服用小量退热剂,切忌退热过猛引起虚脱,加重病情。

  2.咳嗽剧烈时给镇咳祛痰剂。

  3.烦躁不安时可用苯**类药物。

  4.经口入量不足时应静脉输液,但应注意输入量及速度,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二、并发症治疗

  1.肺炎:如为继发细菌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

  2.喉炎:除选用合理抗生素外,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声门下水肿,常用**每日1mg/kg口服,重者用**每日0.2mg/kg静点。个别严重呼吸道梗阻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一)顺证

  1.疹前期

  治法: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方药:宣毒发表汤加减。连翘、葛根、防风各12g,前胡、桔梗、牛蒡子各10g,薄荷、荆芥、甘草各6g。热甚惊悸加僵蚕、蝉衣;气虚体弱加黄芪、党参;疹隐不达,高热神烦加鲜石斛、生地、豆豉。

   2.出疹期
  
  治法:清热解毒,佐以透发。

  方药:清解透表汤加减。桑叶、菊花、银花、连翘各12g,西河柳、葛根、紫草各10g,牛蒡子、蝉衣、升麻各6g。疹暗红成片加生地、丹参、丹皮;咳甚加杏仁、桑皮;高热面赤加生地、生石膏、黄连、花粉。

  3.疹回期

  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邪。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花粉各12g,玉竹、扁豆、桑叶各10g,甘草6g。余热不清加地骨皮、银柴胡;食纳不佳加谷麦芽;便干加火麻仁。

  (二)逆证

  1.热毒闭肺

  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生石膏20g,杏仁、鱼腥草、桔梗各12g,百部、前胡各10g,麻黄、甘草各6g。咳重痰多加瓜蒌、苏子;喘甚加紫菀、款冬花、葶苈子;热甚加黄芩。

  2.热毒攻喉

  治法,清热利咽,解毒消肿。

  方药:清咽下痰汤加减。银花、板蓝根、射干各12g,玄参、牛蒡子、瓜蒌各10g,桔梗、葶苈子、贝母各6g。热甚加黄芩、生石膏;便干加大黄、玄明粉。

  3.毒陷心肝

  治法:清营解毒,平肝熄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桑叶、菊花、钩藤、生地各12g,白芍、茯苓各10g,羚羊角粉3g(冲服)。痰多加竹茹、陈皮;昏迷较深加石菖蒲、郁金,或加服安宫牛黄丸。

  验方:

  1.托麻透发汤:葛根15g,白茅根15g,淡竹叶10g,紫草10g,升麻5g,薄荷3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适用于麻疹初期。

  2.荆芥透疹汤:荆芥10g,牛蒡子6g,蝉衣3g,连翘5g,桑叶5g,板蓝根6g,薄荷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适用于麻疹初期。

  3.解毒透疹散:肉桂3g,附子3g,天麻6g,钩藤6g,僵蚕6g,土元6g,薄荷6g,雄黄1.5g,蟾蜍1个。共研细面,2岁小儿每服1.5~2g,日服3次。适用于麻疹早期或出疹期。

  4.解毒透疹汤:蝉蜕3g,芥穗3g,紫草3g,桃仁3g,杏仁3g,浙贝母6g,花粉6g,连翘10g,银花10g,麦冬10g,芦根12g,薄荷2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麻疹备期。

  5.养阴解毒汤:元参6g,石斛5g,麦冬9g,紫花地丁5g,金银花5g,连翘5g,山栀1g,竹叶1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麻疹恢复期。

  6.熏洗:麻黄、浮萍、芫荽各15g,黄酒60g,加水适量煮沸,使水蒸气满布室内,再用毛巾沾药液热敷头面及胸背。用于麻疹透发不利者。

                                                                                  中成药

  1.桑菊银翘散: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治疗麻疹前期,病邪在表。1~3岁每服2g,3~6岁每服3g,6岁以上每服5g,每日2次。

  2.小儿羚羊散:具有清热透疹之功。治疗小儿麻疹初起,发热持续,疹出不畅。1岁每服0.3g,2岁每服0.375g,3岁以上每服0.5g,每日3次。

  3.葛蒡合剂:具有辛凉发散,透疹解毒之功。适用于麻疹初期,麻毒之邪犯及肺卫之证。1岁以内每服3ml,1~3岁每服5ml,3~7岁每服10ml,每日3次。

  4.小儿肺热咳喘合剂:具有宣肺平喘,清热解毒之功。用于麻毒闭肺之证。1岁以下每服4g,1~3岁每服6g,3~6岁每服8g,6岁以上每服12g,每日3次。

  5.栀子金花丸: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用于麻疹出疹期,疹毒炽盛,耗伤阴气,阴虚内热之证。1~3岁每服2g,3~6岁每服3g,6岁以上每服5g,每日2~3次。

                                                                     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取曲池、合谷、大椎、外关穴,针用泻法,强**,不留针,或点刺十宣、少商、太冲,用于麻疹高热抽搐者。

  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推三关、按揉肺俞、清板门、运内八卦,用于疹前期;揉小天心、揉二扇门、清板门、清天河水、清肺经、分阴阳、用于出疹期;推补脾经、推补肺经、推补肾水、分手阴阳、揉二人上马、清天河水,用于恢复期。

  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中西药合用,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

  3.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中药野菊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黄芩等,不仅具有抗病毒作用,而又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改善微循环,从而有利于机体对麻疹的代偿和修复,促进疾病康复。

  在治疗上,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并根据发病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则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本病治疗,重在透发。麻毒外透,则邪有所出,以防他变。在治疗中按出疹时期,分段辨治。疹前期以透为主,出疹期以清为主,疹回期则以养阴为主。但应注意透发防耗津液,清热勿过犯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

                                                                              疗效及预后

  治愈:症状消失,皮疹消退,体温正常3天以上,血象恢复正常。有并发症者应待并发症基本治愈,方可出院,出院后须随访复查。

  麻疹属自限性疾病,治疗重点为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

                                                                                 预防

  1.环境:室温18~20℃,湿度60~70%,空气宜流通、新鲜,避免直接吹风。

  2.饮食:急性期以流食及半流食为主,多喝温开水及热汤,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易于使皮疹发透及排除体内毒素。补充维生素。

  3.皮肤、口腔、眼的护理:擦洗皮肤,清洁口鼻,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液冲洗眼睛。
                                 (书籍,网站综合整理)

[ 本帖最后由 zzxin 于 2007-7-6 13:00 编辑 ]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07-7-6 11:4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发现麻疹患儿

2楼,你好强,
4
发表于 2007-7-6 13:2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发现麻疹患儿

2楼,非常感谢。
5
发表于 2007-7-6 13:5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发现麻疹患儿

单就楼主提供的资料,本人第一印象不是麻疹,流行季节\易感人群\热型与出疹时间都不像,希望楼主提供更为详尽的病史.
6
发表于 2007-7-7 22:4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发现麻疹患儿

是的,现在不是麻疹的好发季节,可是的确是麻疹啊,开始发烧39.7°持续不退,第4天开始出疹子耳后,颜面,上肢,躯干,第7天发现脚背及脚掌发现几个疹子。颜面部及躯干最多,今天一是第8天,疹子开始退了出现退皮,皮肖但体温是37.3°,眼怕光
7
发表于 2007-7-11 16:0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发现麻疹患儿

谢谢 疏桐漏月的鲜花
8
发表于 2007-7-11 22:2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发现麻疹患儿

学习来了。
9
发表于 2007-7-23 00:3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发现麻疹患儿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米针注射,就象中医所说的那样效如浮鼓.
10
发表于 2007-8-3 11:0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发现麻疹患儿

:) 我昨天也遇到一个出疹的患儿,8月1号入院的,当天夜里就出疹了,出疹顺序及症状体征和麻疹完全符合,可看到麻疹粘膜斑,入院后持续低热,入院前已发热将近1周,在当地卫生院输液治疗,多次打退烧针。8月2号请传染科会诊,考虑麻疹,予转科治疗,但家属怀疑是我们用要过敏,最后家属签字自动出院了。一群愚昧的农民。
11
发表于 2007-8-3 11:0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发现麻疹患儿

:) 我想现在不是麻疹的流行季节,但麻疹还是有散发的,患儿才7个月,没有打麻疹疫苗
12
发表于 2007-8-3 15:4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发现麻疹患儿

目前发现的麻疹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了!尤其是在黑诊所,特别容易误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3 06:1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