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6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讨论】今天的针灸,是经验?是理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6-6 0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讨论】今天的针灸,是经验?是理论?
题目看起来不值一论哈,但这个问题确实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困扰在心中,难以释怀;近日得见王国喜先生等同道的针灸诊治思路,更加希望把问题写出,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了;

经验和理论,应该说都是蕴含真理内核的事物,所不同的,在于二者在形式上,一个零散、具体,不成体系,或者体系很不完备;一个经过高度的抽象总结,体系相对完整;
两者在指导实践的意义上区别是很大的,不需多说了哈;

对针灸而言,经典著作,尤其是内经中,包含了大量来自于实践的经验,并提出了今天针灸学中的大部分理论框架内容;
有趣的是,内难之后的两千年里,针灸学的理论发展几乎是停滞的;
自甲乙始,大部分传世针灸著作的重点,都放在腧穴的主治病症上;这些病症,更多的应当看作是直接或间接的经验积累,而非理论发展;
再到金元后,歌赋的形式广受欢迎,针灸的发展,更是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形式也进一步简化到:某病,取某穴的形式;
实际上把针灸治疗进行理论化,对今天针灸临床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民国时期提出的“穴性”论,早有详细讨论,不再赘述;正是这一套理论,使得今天的针灸,看起来更像是理论;

于是问题出现了:
如果穴性理论可以很好的指导临床,或者说代表针灸学的科学内核,我们是不是应该致力于将这一理论继续细化,细化到每一个腧穴的性,主治的病?从而推导出类似柴胡近似阳陵泉,党参近似足三里这样的药穴对应关系来更好的指导临床呢?或者对周身腧穴进行系统分类,分为补泻气血温清等等?

如果穴性理论更多的来自于对中药疗法的比附,针灸自身的理论发展为何是渐退式的?为什么与经验相比,针灸理论的重要性更加容易被人忽视呢?而一般情况下,随着实践的积累,理论应该是经历不断完善的过程,并能越来越好的指导实践;

继续讨论,如果针灸的理论,主要是由经络辨证体系与特定穴理论体系为主体搭建的,这套理论实际上能够容纳的内容相当有限,在今天的针灸临床实践中,这些理论的重要性,往往会低于医生的经验,虽然部分经验也是出自于这些理论的;换句话说,这些理论的临床指导价值,很少能得到比较完整的体现;

欢迎大家扔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14: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