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06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历分析 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1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病历分析
一般会有60个病历供考生选择,病历分析中重点抓分要注意三点:诊断 、诊断依据和进一步检查。
1. 诊断 一定要写全,要主次有序。要注意病史及辅检中提供的每个线索,各个系统中的疾病并不多,很容易判断出来,特别是外科及妇产科,病种更少,一旦抽到,则立刻可断定是什么疾病。
第一诊断基本都对,但高血压要分级分危险组,糖尿病要分1型2型,心绞痛要分型。
次要诊断要写全,一些基本化验值也应知道, Hb低就要写贫血,钾低就要写低钾血症。宁多勿少。  
如慢支的病历诊断要写:
1)慢性支气炎合并感染
2)阻塞性肺气肿
3)肺原性心脏病
4)心功能几级
一些疾病的基本特征是要掌握的,如膈下游离气体,则为消化道穿孔;外伤后出现昏迷及中间清醒期,则为硬膜外血肿,如有瞳孔的改变则考虑有脑疝出现,注意诊断前面还要加上脑外伤;脾破裂可以有被膜下出血,可以在伤后一周才出现出血性休克症状,要加以注意。
2. 诊断依据:一定要用病史及辅检中给的资料,按诊断的顺序对应列出。上面提到的一些具体疾病特征就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把提供的病史全抄在这里就行了。
3. 鉴别诊断:要围绕着病变的部位及特征写出几种疾病,一般有三、四种,如果你真是不了解,那就将相近的疾病多写几种吧。没有讨巧的办法,看平时的积累。  
4.进一步检查:容易答不全,
如胰腺炎,要做胰腺B超、CT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血常规要看吧,电解质中的钙也是衡量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吧。有没有继发的器官损害也要看肝肾功能ECG吧。
如果没把握,就按照疾病开临时医嘱,三大常规,ECG胸片等等只要能想到有点关系的都写上。
最重要的辅助检查,也是分值最高的,也是改卷人找的,请写在最前面。
     举例:              
胃癌:进一步作CT(看一下肝、腹腔转移);胸片(有无肺转移)            
心绞痛: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动态监测血清心肌酶
闭合性腹部损伤(脾破裂):腹腔穿刺、腹部B超、腹部X线
5.治疗:重点写治疗原则,也要有主次。注意不要忘记支持治疗,及一些预防复发、健康教育等项目处理原则。实在不会写,也写上一般治疗,休息,吸氧等废话,也有分的。
如果把病史完全搞错,诊断错了很可能治疗也跟着错,但治疗沾得上标准答案得边还能给些少分数,如果全扣了,爱莫能助。
也有运气成分,假使问到梅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和进一步查什么,绝大多数临床医生都要待在当场。
举例:
女性,64岁,间歇腹胀、停止排便、排气伴腹痛2个月,加重5天急诊入院。   
  患者2个多月来,无明显诱因间歇发作腹胀腹痛,停止排便,每次发作持续一周左右,经服药和对症治疗或输液后尚可缓解。5天前起,再次发作,上述症状加重,服药无效,且较前加重,近日不排便,不排气,呕吐一次,呕吐为胃内容物,不能进食。发病以来,乏力,消瘦,无明显发热。既往无结核及手术史。  
  查体:T 37.4℃,P 70次/分,R 20次/分,BP 140/90mmHg慢性病容,神清,皮肤稍松弛,弹性尚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全腹明显膨隆,未见胃肠型,叩鼓,肝脾未触及,全腹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左下腹深部隐约可及包块,约5cm直径大小,实性感,包块轻度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
  辅助检查:Hb 130g/L,WBC 5.3×109/L  x线腹平片:右上腹可见液气平面。
(一)诊断
1. 肠梗阻(不全性)。(3分)
2.左半结肠癌可能性大。(2分)
(二)诊断依据
1.腹痛腹胀,间歇停止排便排气,呕吐。(1分)
2.全腹膨胀,左下腹包块,肠鸣音活跃。(1分)
3.腹平片可见液气平面,提示肠梗阻。(1分)
二、鉴别诊断:5分
1.Corhn病。(2分)  
2.乙状结肠扭转。(2分)
3.肠结核。(1分)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腹部B超。(1分)  
2.钡剂灌肠造影。(2分)
3.纤维结肠镜检查。(1分)
四、治疗原则:
1.胃肠减压,输液,低张灌肠。(1.5分)  
2.开腹探查:肿瘤切除,肠道重建。(1.5分)
    今年临床操作考试增加 医德医风、爱伤观念的评分,占2分,要注意预先告知,让病人配合,注意保暖、保密,给病人检查完要多谢病人配合。              
(一) 体格检查:各项检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呼吸:检查时要注意让患者处于未意识到的状态;            
脉搏:注意检测位置,时间要超过1分钟;            
血压:检测前要注意检查血压计,看是否打开,检测完要把水银关好。
体格检查类评分举例
⑴ 甲状腺触诊手**确(3分)
① 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被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被检查者后面用食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被检查者做吞咽动作,可感觉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1分)。
② 甲状腺侧叶触诊:一手措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食、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侧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查者做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检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
③ 后面触诊:被检查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食、中措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食、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甲状腺。
            在②③检查中可以任选一种,操作正确者得2分。   

⑵ 能表达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光滑或有无结节、压痛感等(1分)
⑶ 检查气管方法、三手指放置部位正确并能表达气管正中或者偏移(2分)
       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食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上,观察中指是否在食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侧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二)基本操作类举例
插胃管(在医学模拟人上示意操作)(8分)
⑴ 能叙述使用胃管指征(2分)
  ① 胃、口腔、喉手术前准备(0.5分)
  ② 中毒洗胃、胃液检查(0.5分)
  ③ 插胃管营养疗法(0.5分)
  ④ 胃扩张、幽门梗塞者(0.5分)            

⑵ 放置胃管时,模拟人**正确(2分)
模拟人半卧或平卧位
⑶ 放置胃管时操作流畅、正确(4分)
① 清洁鼻孔、润滑导管,由一侧鼻孔缓缓插入,胃管达咽喉部时,嘱病人作吞咽动作逐步插入(2分)
② 当胃管插入45-55cm时,应检查胃管是否插入胃内。检查方法:试抽胃液或向胃管内注入空气,届时用听诊器于胃部听诊;或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碗内,观察有无气泡逸出(2分)
多媒体考试
主要考心电图、X线、心脏与肺部听诊及医德医风;
注意全部回答后可以检查再按确定结束考试。

来源网络  ***收集整理
2# 沙发
发表于 2007-5-23 18:44 | 只看该作者

病历分析 技巧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3# 板凳
发表于 2007-5-24 08:43 | 只看该作者

病历分析 技巧

谢谢楼主谢谢楼主谢谢楼主:kiss:
4
发表于 2007-5-24 11:05 | 只看该作者

病历分析 技巧

:handshake :handshake :victory: :victory:
5
发表于 2007-5-24 11:12 | 只看该作者

病历分析 技巧

首先,谢谢楼主给我们提供资料,但我想问下:临床助理的技能好像不用考插胃管吧?
希望你们回应我.谢
6
发表于 2007-6-8 20:42 | 只看该作者

病历分析 技巧

谢谢谢谢!对我们学习很有帮助。
7
发表于 2007-6-8 20:43 | 只看该作者

病历分析 技巧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8
发表于 2007-6-10 22:30 | 只看该作者

病历分析 技巧

:) :handshake :victory:
9
发表于 2007-6-11 08:48 | 只看该作者

病历分析 技巧

太好了谢谢哦。不过我是完全没看啊。但愿能过
10
发表于 2007-6-11 20:19 | 只看该作者

病历分析 技巧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非常感谢
11
发表于 2007-6-22 09:33 | 只看该作者

病历分析 技巧

好东西,大家顶!:victory:
12
发表于 2007-6-22 14:09 | 只看该作者

病历分析 技巧

谢谢谢!对我们学习很有帮助。
13
发表于 2007-7-13 20:20 | 只看该作者

病历分析 技巧

:lol: 我是学生啊
你的文章好牛B啊:L
我要努力的跟你学习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8 19:4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