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183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危重病] 【原创】哪些针剂不宜静脉推注或肌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2-15 1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静脉推注或肌肉注射,见效快,效果好。是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应注意并非所有针剂都可以静推或肌注。

(1)不宜静脉推注的针剂有如下几种:氯化钾、硫酸镁、维生素B1、青霉素钾盐、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例如10%氯化钾10毫升注射液内含氯化钾1克,推注后血钾浓度立即上升,损害心肌,可引起病人猝死。此外,静脉推注氨茶碱、苯
妥英纳、利多卡因、维生素K1等,若速度过快时,也可引起病人死亡。速尿、利尿酸钠静脉推注速度过快也可引起突发性耳鸣、耳聋。因此一般情况下,上述针剂不做静脉推注。

(2)不宜肌肉注射的药物有以下几种:去甲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以及各种钙盐)、氯化钾(包括各种钾盐)、维生素C、止血芬酸(包括各种酸制剂)等,碳酸氢钠(包括各种碱制剂)。因为这些药物肌注可引起局部强烈**性疼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此外,安定注射液、氯霉素注射液肌注给药不及口服给药吸收完全,且易发生注射部位硬结。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杏林之春+3谢谢您一直那么默默无闻的支持急救版.
收到3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7-2-15 15:43 | 只看该作者
以生理盐水为溶剂缓解静脉注射局部疼痛的探讨

吴晓英 2004-12-22 13:38:07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4 年 11 月 第 1 卷 第 4 期  

关键词:生理盐水  

  【摘要】 为了缓解静脉注射局部的疼痛,分别采用50%葡萄糖和0.9%生理盐水作溶剂,观察局部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0.9%的生理盐水为溶剂可以缓解局部疼痛。


  关键词 静脉注射 溶剂 局部疼痛


  静脉注射可直接使药液进入血液到达全身,迅速发挥作用,临床常用50%葡萄糖作为溶剂,因其浓度高,**性大引起注射局部的疼痛,给患者带来痛苦,这也是长期困扰临床护士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4例均为我院2004年1~5月在门诊静脉注射的荨麻疹患者,男84例,女90 例,年龄17~57岁,注射药物为痒苦乐民2
0ml。排除有用药禁忌及感觉障碍者。


    1.2 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74例患者按就诊的单双日期分为A、B两组,A组88例,B组为86例。单日期就诊的A组静脉注射时用0.9%生理盐水20ml作溶剂,双日期就诊的B组用50%葡萄糖20ml作溶剂,两组在推注过程中密切观察局部疼痛发生情况,所有病例静脉注射速度为4ml/min,注射部位为肘正中静脉。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语言描述,将疼痛分为3度,0度:无疼痛;I度:轻度疼痛可以忍受;Ⅱ度:重度疼痛难以忍受。


    2.2 治疗效果 两组疼痛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发生情况(略)


  注:两组疼痛发生情况结果经χ 2 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以生理盐水为溶剂静脉注射,可降低疼痛的发生率。


     3 讨论


  50%葡萄糖是临床常用的静脉注射溶剂,因其浓度高、**大,常引起注射局部疼痛,目前常用方法是减慢速度,缓解疼痛,但由于注射速度减慢,延长了治疗时间,给患者带来不便,也加大了护理工作 量,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所有病例均采用同一穿刺部位,同一种药物、浓度及速度,具有可比性,结果表明,0.9%生理盐水疼痛发生率低,说明采用0.9%生理盐水作溶剂静脉注射可缓解疼痛。50%葡萄糖为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组织液,与组织液混在一起时,细胞内水分迅速渗出,细胞体积缩小,引起局部疼痛。而生理盐水为等渗溶液,渗透压与组织液相等,与组织液混在一起时细胞体积无明显变化,疼痛反应较轻 [1]  。另外生理盐水是细胞外液的主要成分,也是人体必需物质,因此以生理盐水为溶剂静脉注射,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而且可以减少疼痛发生,总之该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阎玉霞.国内TAT抗毒素临床应用近况.中华护理杂志,2001,5(3):74-75.


  (收稿日期:2004-10-21) (编辑海霞)


  作者单位:422000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
3# 板凳
发表于 2007-2-15 15:4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有些人认为口服药不如注射药“挂盐水”见效快、作用强;另有人认为多吃药,少**,免遭“皮肉之苦”好。实际上,这两种想法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剂型分为片剂、丸剂、针剂、胶囊剂等多种。将药物制成什么剂型,是由药物的性质、疗效和毒副作用等条件决定的。有些药物不溶于注射用的溶媒或在这些溶媒中的溶解度很小,溶解的药物达不到临床上的治疗量,这些药物就不能做成注射剂,而将其制成片剂,如一些常用的抗生素。相反,有些药物必须做成注射剂,如胰岛素,这种药物只能注射而不能口服。
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药物来治疗,而相同的药物又具有不同的剂型。如从纯医疗角度,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应遵照正规医嘱执行。
  
  口服经过胃肠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留在胃肠道行效于胃肠局部。最安全方便最常用,但遇有下列情形时不便采用:病人昏迷或不能吞咽;胃肠有病不能吸收;由于药物的本身性质不容易在胃肠中吸收或能被胃肠的酸性、碱性所破坏(如青霉素);口服不能达到药物的某种作用(例如用硫酸镁口服,只能引起泻下,如需镇痉、镇静必须注射)。对胃有**或容易被胃酸所破坏的药品,如必须采用口服,应加以特殊处理,一般是把药品制成肠溶片(如胰酶),或盛在肠用胶囊内,或制成一种不溶于胃酸而到碱性肠液内能溶的化合物(如把鞣酸制成鞣酸蛋白)。
  
注射方法主要有皮下、肌内、静脉、鞘内等数种。

皮下注射将药液注射在皮下结缔组织内,只适用于少量药液(一般为1m1),同时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及**,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肌内注射系将药液注于臀部肌肉,由于肌肉的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较皮下快,疼痛程度亦较皮下注射轻。注射量一般为1-2m1,甚至可多至5-10m1。油剂及混悬剂均以采用肌内注射为宜,**性药物因肌肉对疼痛**敏感性较小多肌注,。

静脉注射一次注射量可较大,且奏效迅速,常用于某些急救情况。但危险性也较大,有可能引起剧烈反应甚至形成血栓,而且药液如漏出静脉血管之外,常可引起肿痛,因此须加注意。静脉注射液一般要求澄明,无浑浊、沉淀,无异物及致热原;凡混悬溶液、油溶液及不能与血液混合的其它溶液,能引起溶血或凝血的物质,均不可采用静注。某些有**性的药物溶液以及高渗溶液,因血液可使之稀释,则可用静注缓慢点滴.;有严重脱水时,也需静脉补液。当然一般情况可以口服补液,可自制米汤盐水,用米汤500ml加盐1.75克,以体重计算,按20-30ml/kg给患者服用,也可以防止脱水。

现在,不少医院和家长遇到小儿有病往往相信输液,经常使用抗生素甚至激素,这样的处理并不是很正常的。家长的正当要求医生应该考虑,但如果经治医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你也应该听取并交换意见,医患要多点互动,这样有利于小儿就诊质量和心情。医务工作者要理解家长的心情,服务尽量耐心、细致、诚心、诚意。解释病情尽量仔细、耐心。

  鞘内注射在药物不能进入脊髓液或不能很快达到所需浓度时采用,注射前先抽出适量的脊髓液,然后将药液徐徐注入蛛网膜下腔的脊髓液中。
穴位注射系将小量药液注射于某一穴位中。

  局部用药如涂擦、撒粉、喷雾、含漱、湿敷、洗涤、滴入等都属于此类。其它尚有灌肠、吸入、植入(埋藏)、离子透入、舌下给药、**塞入、**给药等方法,虽用于局部,目的多在于引起吸收作用。
4
发表于 2007-2-15 15:49 | 只看该作者
0 引言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同时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但留置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卫生行政部门,院感及留置针厂家都主张留置时间不应超过3-5天,各种文献报导时间也不尽相同,本文就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观点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1 留置时间的观点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短的一天,长者达27天。赵改婷通过动物实验建议保留96h,戚虹【1】认为在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和周围皮肤清洁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天是完全可行的。李晓燕等观察50例套管针留置患者,平均留置8-9天,其中最长达27天,无一例发生感染【2】。GARLAND研究认为,只要适当监测,外周Teflon导管可安全保留达144h【3】。黄丽云等人认为可在血管内保留5-7天。翟湘贵等认为留置15天左右为最佳时间,如果是成人,且留置部位的当,局部保持较好,无炎症反应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

2 影响留置时间的因素
2.1 穿刺部位
  对于可下床活动的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而外周静脉比较薄,肌层活动相对较少,靠壁的血管更替较慢,加上使用留置针时局部的包扎和制动,使静脉血流变慢,给血小板沉淀的机会,促进血栓形成,导致留置针堵塞。留置针最好选用肘正中静脉及贵要静脉等大静脉。田春梅等人【4】对205例患者的观察中发现:穿刺部位不影响留置时间。

2.2 操作因素
2.2.1 操作中软管进入静脉太短,肢体活动较剧可引起液体自穿刺点缓慢溢出,引起炎症反应,大大缩短了留置时间。

2.2.2 型号不符,临床上应选用较粗的静脉和较细的静脉留置针,这样套管部分与血管之间有一定量的血液边流,可减少套管与血管内壁接触的机会【5】。

2.2.3 穿刺部位:避开关节处,牢固固定敷料,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套管针来回移动,以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损伤【6】。均会降低炎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关节处穿刺者输液时置针肢体易取外展位,可使液体滴入顺利,延长留置时间。

2.2.4 避免化学**,消毒时碘酒、酒精不宜过多,且要待干后穿刺,以免碘酒、酒精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侵入血管,造成化学**,以致短期内出现穿刺周围皮肤的红、肿、硬结。

2.3 病人自身因素
2.3.1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高龄、肥胖、吸烟及既往有血栓形成史、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凝血酶缺乏症等,均可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7】。

2.3.2 活动:正常的静脉血流对活化的凝血因子起稀释和清除作用,当患者不活动或活动较少时,使血流变慢或淤滞,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降低,易导致局部血栓形成【8】。而活动方法不当,使有留置针的肢体处于下垂姿势,因重力作用造成血管堵塞。而不得不拔管而缩短留置时间。

2.4 输入对血管有**的药物
  输入血管**性药物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高渗液如20%的甘露醇、营养液、脂肪乳、氨基酸、能量合剂及缩血管药物等对血管**性大,易引起静脉炎,缩短留置时间,在输入这些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同时应在输液过程的中间输入,如需药物持续维持血压的患者,应每隔2-3小时将升压药液体与不含升压药的液体交换一次【9】。

2.5 封管方法不当
  封管方法得当,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5.1 封管液的种类:生理盐水和肝素无论哪种进行冲管,对导管的通畅没有影响。

2.5.2 封管液的剂量、浓度与留置时间间的关系报告差别甚大。梁燕【10】等用0.9%盐水3ml封管保留留置针79h。曹忆妹【11】等对60例患者研究显示,10ml生理盐水封管可留置2d,20ml生理盐水封管可留置5d,高血压患者应增加封管液的量。  

2.5.3 封管方法:用相同的封管液,但封管方法不同,效果有明显差异。曹忆妹【11】等发现,推注完后退针堵管率为20%,边推边旋转退针堵管率为3%,较前下降17%,平均留置天数为5d。同时发现封管速度与堵管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与局部静脉炎和外渗肿胀率有一定的关系,快速封管天数为15d,慢速封管为5d。蒋燕【12】等发现用生理盐水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内先缓慢推入3ml后,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其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内缓慢全部推完后拔出输液针封(有效率为64 93%)。张家荣【13】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封管针的针头斜面进入套管针内,均匀推注3ml肝素溶液留置的天数明显高于将封管针头2/3进入套管针推注2ml后,再将剩余1ml边推边退正压封管留置的天数。前者留置4d堵管率为7%,前3d无堵管发生。后者封管后第2天即发生堵管,堵管率为3%,4d堵管率为40%。曲瑶【14】等对120例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推注速度的临床观察显示,快速推注肝素钠稀释液(25μ/ml)进行封管,堵管率占46.67%,缓慢推注组堵管率仅为5%。一些学者仍采用低浓度(12.5μ/ml)小剂量(2ml)的肝素溶液进行封管,每6~8h用同样剂量肝素溶液冲管一次【15】。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加大了护理工作量,未能充分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2.6 活塞夹闭部位
  李冬梅等观察200例置留置针患者,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时被夹闭管腔内失去液体静压作用,当夹闭延长管远段时,因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应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从而使回血率增加,相应堵管率增加,致留置时间降低【16】。

2.7 做好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护能力
2.7.1 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病人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以免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致静脉炎及血流不畅而致套管尖血液凝固,缩短留置时间。

2.7.2 在使用留置针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侧肢体,特别是湿热敷效果最好。热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了静脉回流,增加了病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病人局部的抗炎能力。

2.7.3 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2.8无菌操作
2.8.1 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确保质量。

2.8.2 消毒范围宜8cm以上,2%碘酒消毒待干后方能用75%酒精脱碘2次, 并且待干后穿刺或更换。

2.8.3 穿刺成功后再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待干后,用无菌透明保护膜紧贴皮肤固定好。

2.8.4 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内,以防止局部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的开放窦道逆行侵入,造成细菌性静脉炎,甚至引发败血症,从尔缩短了留置时间,又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和护理工作量。

2.8.5 多数学者主张每天用2%碘酒和75%酒精消毒穿刺针眼及周围皮肤并更换敷料,可以延长留置时间。许燕【17】等研究表明,每日换药组与隔日换药组在留置时间上无明显差异。由于无菌透明保护膜具有密闭性好,粘贴皮肤紧密不易脱落的特点,笔者认为不宜频繁更换。频繁揭开保护膜易导致留置针脱出,且揭开紧贴皮肤的保护膜的操作过程,套管在血管内移动易致血管损伤,增加患者痛苦,如穿刺处出现渗液、渗血、出汗较多、保护膜与皮肤间有气泡时应及时更换。

3 结语
  只要我们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做好周密的预防措施,既可保证病人的安全,严格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又可保证留置针留置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病人在静脉输液治疗与花费上得到最大的保障,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主题。
5
发表于 2007-2-28 23:38 | 只看该作者
除了感谢,没啥说的了!:lol:
6
发表于 2007-3-1 10:0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你的经验和教训,总结的不错
7
发表于 2007-3-16 21: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记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0 21:3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