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36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急救医学] 求助:诊断程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1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患者,女,55岁,往有脑梗塞、缺血性心脏病、肺部感染、高血压病史一年,经治疗后遗留右上下肢无力,尚可扶杖行走.于七天前出现尿失禁,一天前出现失语,发热体温37.3度,当地治疗(不详)。查体:Bp140/90mmhg,神志恍惚,混合性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口角左歪,右侧鼻唇沟浅,伸舌不合作。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粗,心律77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未及。右上下肢肌力3度,肌张力稍高,右侧巴氏征(+)。
  请问:怎么诊断?





[color/]诊断:左侧脑梗塞(但是要在CT支持下)
   高血压一级(极高危)

[ 本帖最后由 junjunsu 于 2007-2-3 13:33 编辑 ]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14 19:03 | 只看该作者
晚上出车,遭遇特大交通事故:5人轿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3人当场死亡,请问:该怎么处理?
3# 板凳
发表于 2007-1-16 19:31 | 只看该作者
来源: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5):1519-1523 时间:2007-1-16
徐腾达  王 仲

      【关键词】 灾害医学; 群体伤亡事件; 处理程序      

     现代科技尚无能力防止地震、台风、海啸等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也很难预测和阻止核、生物/化学***等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险,但准确合理的灾害应急反应可以做到减轻事件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1  灾害和群体伤亡事件概念
    国际灾害医学专家给灾害下的定义是:“超出受灾地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具体来说,灾害是指事件发生后,包括医疗在内的各种需求超过受灾地区所能提供的资源,即需求>资源[1,2]。灾害大体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见表1)。
      群体伤亡事件(mass casualty incident,MCI)特指伤亡事件的规模超出现场急救、转运或医院的处理能力(MCI=医疗需求>医疗资源),它是灾害(或事件)发生后,出现大量伤亡病例(包括:疾病、外伤、失踪、死亡),伤亡病例的医疗需求超过了现有的医疗资源。
       判断一个事件是否是MCI,取决于医疗机构的能力。如一个交通事故现场,有5个致死性外伤病例和10个普通外伤病例,需要急救,如果事件发生在偏远的郊区,对当地的医疗机构来说,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事件可以被认为是灾害或群体伤亡事件;然而,如果事件发生在大城市,有经验丰富的院前急救队伍,有先进的创伤外科中心和足够的医疗资源,这一事件,很可能没有超出当地医疗机构的能力,不构成MCI。
2   群体伤亡事件处理程序
       概括地来说,群体伤亡事件(或灾害)的现场急救和病人处理可用“DISASTER”几个字母来描述(见表2),它是标准的现场或医疗机构病人组织和管理方法。处理的标准化有助于各现场急救单位间(EMS、急诊医生、警察、**、消防员、志愿者)协调统一,也有利于灾难医学培训。
2.1 事件觉察(detect) 报告事件是否是群体伤亡事件(需求>资源)?引起原因是什么?觉察MCI是建立有效快速反应的最重要一步。有些事件比较容易发现,如洪水、龙卷风;有些事件容易发现,但起因不明(如工厂发生{MOD},但不知道是意外事故,还是人为恐怖事件);有些事件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被发现(如生物恐怖事件,病人得了感染性疾病,来医院就诊后被警觉的医生发现)。急诊医生要警惕核(放射性)、生物化学恐怖事件的发生,对创伤病人尤其要警惕。一旦发现可疑病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出警报。
2.2 事件指挥系统(incident command system,ICS) 需要成立指挥中心吗?设在现场还是在比较安全的地方?MCI指挥系统最初来自消防队,火灾急救时。大量灾害和MCI的危机处理,证实成立ICS是十分有效的。ICS必须职责明确、结构统一、指挥系统和通讯系统畅通。在急诊科,须建立灾害应急预案,明确ICS结构和成员;在MCI现场,一般由强力部门或消防队组织成立ICS。
ICS组成包括: 指挥(IC),下属计划组(thinkers)、后勤组(getters)、执行组(doers)、财务组(payers)。
2.2.1 MCI指挥 需要知道:MCI时间、地点,伤亡数量、类型,需要哪些物质,熟悉参与急救机构的能力(在事件发生前就要掌握),评估到各医院时间,排除污染的方法,最新信息。
2.2.2  计划组和后勤组 计划组功能包括:监督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定期提供预报,督促计划的执行。后勤组职责:人员、设备、辅助材料、食物、其他各种服务和通讯支持。
2.2.3 执行组 根据需要可以成立各个分组(如医学组,转运、联络、消防、公共健康组等)和任命各分组负责人。主要职责:遵从指挥中心指示,建立不同MCI预案(MCI第1 h,第2~8 h,8 h后管理的目标是什么?),指挥各分组工作,监管执行情况。
现场医学组组长一般是EMS医生,医学组的职能:困难分诊和排序决策,帮助转运人员决策,帮助执行组官员决策。现场医生的主要角色是现场医学顾问,进行医学相关问题的临床决策,但不应该是现场指挥,指挥由最先进入现场的部门(如警察部门、消防队)来担任更合适。
2.3 安全保证(safety and security) 急救现场安全吗?必须要考虑到现场的各种安全问题(如地形地貌、风向、火势等),否则会造成更多的危害。如果MCI现场存在安全问题,必须在相应机构(如警察、消防部门)控制后医护人员才能进入现场。当然这一观点并未被所有的灾害医学专家接收[3],因为要保证“现场安全”往往须动用非常先进的探测装置才能确定,这势必会耽误医疗处理,导致大量受害者得不到及时处理而死亡。面对这一伦理学困境目前尚无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问题是如急救者不顾危险进入事故现场,虽然有可能挽救部分病人的生命,但急救者本人就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反而增加急救团队的负担,鉴于此,笔者还是赞成下述观点的:“MCI急救最重要的一点是——首先要保护自己和医疗团队安全,其次是保护公众,然后才是保护病人,最后则是保护环境”。
急救者进入现场之前要经过培训,要有精神准备和必要的物质准备(如防护装置),想到可能的各种情景,并能处理遇到的危机。这有助于减少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PTSD),如避免“警笛-心理障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情况紧急,而超速行驶,这是非常危险而于事无补的行为。
2.4 危险性评价(assess) MCI发生后,可能有哪些危险(化学生物危险品危害、毒气泄漏、火灾、{MOD}、暴力、暴动、不稳定建筑物、不利的风向、异常天气、狙击手等 )?我需要请别人帮忙评价吗(如放射性毒物评价)?在现场可能有多种危险因素存在,需要大家警觉,如飞机坠毁,部分进入建筑物中,电线掉在地上,建筑物着火,产生有害的气体。
有时,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一段时间后,一些危害才表现出来,因此需要在现场持续评估可能危险。如大楼倒塌、多个狙击手(或[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定时{MOD}、哑弹等情况下。当然,不管何种因素导致的MCI,个人防护远比确定危险因素来得重要,比如在不同的场合,需应用不同的个人防护装备(PEE)。
2.5 支持(support) 需要哪些支持(当地[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或国家财政、设备支持、军队、医疗机构、志愿者等)?有时MCI的急救需要多方支持,人员方面需要:警察、消防员、院前急救人员、医院工作人员、医生、工程师、拆弹专家、核物理学家、地震专家、气象学家、流行病学专家、社会工作者等等。简易房需要准备:指挥中心、病人集中区、病人处置室、家属等候区、工作人员休息室、淋浴室、食物准备室、陈尸处等。可能需要工具有:救护车、救火车、直升飞机、推土机、起重机、包括四驱越野汽车等其他运载工具等。
        MCI/灾害急救一般不接收没有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原则上也不主张社会大众自发捐献实物(直接告诉媒体现在救灾缺什么,或建议把捐物改为捐钱),这和传统观念有明显冲突。因为:需要花宝贵的时间对大量没有标签的物品进行分类;没有足够的存贮空间;捐献没有标签的实物容易被[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利用(如捐献有毒的食物);没有作好准备的志愿者往往易受伤害,而且消耗水、食品和帐篷。
2.6 分诊和治疗(triage and treatment) 在MCI,所有的病人不可能都被马上处理,需要系统的方法决定哪些病人需要紧急处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挽救尽可能多的生命。这一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分诊,这时分诊定义为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存活的可能性对病人进行排序(sort)。现场的处理可以是非常基本的(如包扎、固定),也可以很先进(如移动ICU),这取决于医疗资源。注意记录好受害者的医疗文件。
        有多种MCI分诊方法[4]:标签法、分类法、颜色标记法、符号法等。最好医院和其他机构通用一种方法,迅速把分诊标签标在病人身上,如写在病人脸上或套在病人手腕上(不要别在衣服上)。具体分诊方法通常采用“MASS”分诊法,即:
M——MOVE:能听到,且能走路的人,走到指定区域(ID-me分类——绿色,无须紧急处理);余下的受害者请动一下胳膊或腿(ID-me分类——黄色);
         这两类能活动的病人分到相对轻的区域(如绿区、黄区),但要再次或动态评价这类病人,发现需要紧急处理的病人(红色);
       A——Assess:评价所有受害者,优先评价和帮助那些没有活动的受害者(ID-me最初分类——红色);其次评价那些不能走路但能活动胳膊或腿的受害者;最后评价那些走路进入绿**域的受害者;其依据是研究显示,GCS评分中运动部分是创伤病人死亡率最好的预测指标;
    S——Sort :用“ID-me”方法分类病人;
    S——Send: 优先运送标记为红色的病人。
    受害者病情轻重分类,“ID-me”分类:
    I——Immediate(红色): 危险生命外伤,但可以治疗,需要紧急处理;
    D——Delay(黄色):潜在严重损伤,但尚稳定,允许短期等待医学处理;
    M——Minimal(绿色):轻微病变,允许等较长时间再行医学处理;
    E——Expectant(黑色):预期死亡病人:打开气道没有自主呼吸病人,或致命性外伤病人;
    D——Dead(灰色):已经死亡病人。
    “ID-me”分类方法可参考Start分诊法(见图1)。
    最初的分诊目标是拣出那部分能活动的病人(简称Move组,这组病人病情相对较轻),当然部分重病人可能被分到Move,这时需要第二步评价(Assess)来作个体评价(这时优先考虑不活动的受害者),用“ID-me”分类法挑出哪些被分到Move组的重病人。
2.7 疏散和转运(evacuation) 实施急救者需要知道:如何疏散受害者?送他们去哪儿?这是MCI处理的短期目标[5]。
各医院和高楼大厦都要有疏散预案,建筑物内要有多条逃身通道。发生MCI后,要按MASS分诊模式尽快疏散和转运受害者(包括受害者家属、群众),以免二次损伤和增加危险化学品的暴露。但注意要在疏散前对(沾染放射性物质、生物化学危险品的)受害者去污染,否则会污染救护车、医院、公共场合。
如果转运受害者的交通工具不足,可以考虑在运送“红标”病人(需要紧急处理)同时,在同一辆救护车上增加转运1个或多个绿标病人,采取灵活的方式尽快疏散病人。
2.8 恢复(recovery) 急救人员需要明确:存在哪些恢复相关问题?这是MCI处理的长期目标,最小化灾害对个体和国家的影响。
MCI发生后,需要恢复的不仅仅是事件受害者,还包括其家属、救护人员、公众,甚至还包括整个国家地区经济和自然资源的恢复。如帮助受害者搭建临时住所,为他们提供食物、赶紧水、衣服、卫生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和教学设施。
但MCI后的恢复对整个国家和个体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如造成近30万人罹难的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至今仍有很多灾区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尚未恢复至海啸前。同样受害者事件后应激相关问题(如物质滥用、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过度警觉等)也往往很严重,甚至影响工作和家庭生活,需要进行恰当干预,使MCI对受害者的影响最小化[6]。
3  小结
    灾害和群体伤亡事件(MCI)的特点是(医疗)需求>(医疗)资源。MCI处理可循D-I-S-A-S-T-E-R流程,这一流程适于自然灾害、创伤和{MOD}事件、核***{MOD}和放射性损伤、生物恐怖事件和化学恐怖事件等所致的MCI时。MCI处理时受害者的分诊尤其重要,为了各施救单位统一协调,分诊一般采用MASS方法,给现场受害者标以红(I)、黄(D)、绿(m)、黑(e)等醒目标记。
掌握MCI的处理不是急诊医生根据自己爱好的选择,而是在履行一个急诊医生和国家公民应尽的义务。各医院和急诊科都应制定自己的MCI应急预案(或灾害应急计划),并定期讨论预案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备不时之需。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Disaster Life Support Foundation. Basic Disaster Life SupportTM,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5.
2 Dara SI, Ashton RW, Farmer C, et al. Worldwide disaster medical response: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5;33: s2-6.
3  Marc E. The Medical Response to Modern Terrorism: Why the "Rules of Engagement" Have Changed.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1999;34:219-221.
4  Cone DC. Mass casualty triage in the chemical, biological, radiological, or nuclear environment. Eur J Emerg Med 2005; 12: 287-302.
5  Auf der Heide E. The importance of evidence-based disaster planning. Ann Emerg Med 2006; 47: 34-49.
6  Vieweg WV.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linical features,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Am J Med 2006; 119: 383-390.

                                      
  
4
发表于 2007-1-16 19:32 | 只看该作者
1、交通事故一旦发生,常有许多人受伤,其中必有少伤势严重或处于频死状态的伤员急 需抢救。能在现场进行及时正确的救护,对于减少事故受害者的伤残或死亡至关重要。

  2、心肺复苏:当发生突发的呼吸、心跳停止的时候,要及时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以挽救伤员的生命,如能在4分钟内开始,成活率最高,现场心肺复苏的程序为:

( 1 )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畅通,打开伤员的嘴巴,清理口腔内的异物,口腔气道通畅 ;

( 2 ) 其次是维持呼吸,检验伤员是否还有呼吸,若伤员已没有呼吸,可立即采取口对口的呼吸方法,每3-4秒吹气一次 ;

( 3 ) 其三是恢复血液循环,对心跳骤停的伤员,要立即采取心脏复苏术,抢救者应 掌握胸外心脏按压双手配合的正确姿势及按压动作,有节奏地按压心脏。

  3、 控制严重出血:个体重50公斤的人,其血液量为4000毫升,当失血量达1500 毫升以上时,便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员出现模糊、口渴、头晕、甚至昏迷现象。 外出血的止血方法有:

( 1 ) 直接加压法。用手掌或手指直接按在伤口上,并保持压力15分钟以上。

( 2 ) 高举法。举起伤员出血的肢体,高于心脏部位,以减缓出血部位的血夜流动 。 有条件的,可在伤口敷一块清毒纱布或垫赶紧的衣物包扎。

( 3 ) 压迫止血法。当四肢有严重出血时,可压迫肢体的重要动脉 。

  4、 搬运伤员:当意外伤害发生时,宜在对重伤员就地检查伤势和初步处理后再搬 运。搬运方法根据伤员的伤势情况、伤员的体质和搬运的远近及道路情况而定,主要搬 运方法有:单人背负法、抱持法、扶持法和四人双手椅托法。
5
发表于 2007-1-16 19:32 | 只看该作者
交通事故发生后,现场紧急救护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伤员的生命安危。因此,每个驾驶员必须了解交通事故的急救知识,掌握必要的事故现场急救技巧。这样方能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好现场救护工作,以便迅速及时地抢救伤员的生命。

  一。现场急救的原则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在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急救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人道原则

  当事故发生后,救护者必须怀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千方百计利用现场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抢救伤员。救护者应保持镇定、清醒的头脑,使伤员尽快得到现场治疗,并及时呼救,转入后续治疗。

  2.快速原则

  在车祸救护工作中,时间就是生命。“快抢、快救、快送”是决定伤员能否自下而上或减少伤残和后遗症的关键。救护人员要珍惜每一秒钟,火速急救,火速护送伤员到医院治疗。

  3.有序原则

  交通事故的特点是“伤情复杂、严重、复合伤多”。因此,在抢救中一般应本着“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的顺序,灵活掌握。首先采取止血,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抗休克等措施;第二是处理好内脏器官的损伤;第三是处理好骨折;第四是包扎处理一般伤口。

  4.自救原则

  “自救原则”是车祸现场救护、抢救伤员生命的一条宝贵经验,尤其是对发生在偏僻地区的车祸更是显得重要。在车祸现场不能消极等待,要积极采取“自救、互救”措施,充分利用就便器材以赢得求援时间。

  二。事故现场伤员情况判断

  交通事故发生后,由于车祸的“强烈袭击”,可使人体心、肺、神经、内分泌机能发生严重障碍,尤其是大量失血,直接威胁伤员生命,有些受伤者可能很快出现休克或者死亡。这就需要很好地判断伤情,以便急救。最早接触受伤者时,首先必须判断受伤者是否活着,有无呼吸和心跳,意识是否清楚,救护者必须对受伤者的伤情作出初步判断,以便按“轻重缓急”的原则急救和后送。

  1呼吸的判断

  为了确定受伤者是否呼吸,可以将耳朵贴近受伤者的口、同时平视他的呼吸,并看到他胸腹的动作 .在呼吸极微弱时,不易见到胸廓起伏,可用一小块棉花絮或薄纸片、树叶等放在病人鼻孔旁,看这些物体是否随呼吸来回飘动,以判断有无呼吸存在。垂危病人 呼吸变快、变浅、不规则,一般受伤者在临死前,呼吸变慢、不规则直至呼吸停止。这时的特征是胸廓起伏消失,鼻孔不出气。

  2.心跳的判断

  脉搏是血液流经动脉血管时的压力波动,直接显示心脏的跳动,一般测试腕动脉(桡动脉)。检查心脏跳动的受伤者时,常检查他的颈动脉,在喉结与相连肌肉间的颈窝处,可以触知颈动脉的搏动。心跳停止时,颈动脉搏动消失,受伤者意识丧失,瞳孔散大,皮肤发紫。

  3.意识的判断

  在事故现场判断意识,以直观受伤者瞳孔的变化为主。正常时,两眼的瞳孔是等大等圆,遇到光线能迅速收缩。当受伤后,两眼瞳孔不一般大,可能缩小或放大;用手电筒光线**,瞳孔不收缩或收缩迟钝。当瞳孔逐渐散大,固定不动,对光反应消失时,病人陷于死亡。

  检查瞳孔的方法是:右手持手电筒,左手拇指及食指分别将两侧上眼睑向上拉开,暴露瞳孔。正常瞳孔(黑眼睛中央的孔洞)直径约3~4毫米,双侧等大等圆,当受到光线**后双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受伤者死亡的特征就是指呼吸、心跳停止和瞳孔散大、固定。

  4.意识状态

  正常人的意识是清楚的,反应是灵敏的,但当车祸发生后,因受伤部位的不同,其意识改变不尽相同。意识改变一般是由于脑部损伤,创伤性休克,剧烈疼痛等因素造成。若脑部有一时性不省人事,且时间不超过10至20分钟,那样表示伤不重;如受伤后一直昏迷或伤后昏迷一清醒一再昏迷,表示脑损伤严重,同时伴有剧烈持续的头疼和频繁的呕吐,以及瞳孔扩大或大小不等的改变。创伤性休克伤员,除休克的表现外,一般在休克晚期出现昏迷。而剧烈疼痛引起的意识丧失仅为一时性“应激”改变,会迅速恢复的。

  5.脉搏、呼吸的变化

  正常人的脉搏(65~85次/分)、呼吸(16~20次/分),节律是均匀的。当发生车祸后,若伤员脉搏细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口渴,呼吸浅快甚至困难,是出血性休克和肺、胸膜损伤的表现。若脉搏慢而洪大,呼吸慢而深是脑损伤的表现。这些都是危险信号,应火速送就近医院抢救。

  6.确定受伤的部位、性质、范围和程度

  在交通事故现场短时间内,要确定伤员受伤的部位、性质、范围和程度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细致观察,就可以做出初步判断。一般来说,伤情的轻重与全身情况是一致的,否则就可能有多发伤和内脏伤。因此,必须首先明确判断伤员伤情是出血性休克还是颅脑损伤;是内脏伤还是骨折;是脊髓损伤还是一般的外伤;是开放性的还是闭合性的损伤,以及受伤范围的大小和轻重程度等等,以便于及时救护。

  三、事故现场伤员的运送

  搬运和运送伤员是一项重要措施,先行现场抢救,再转送附近医院。

  1.现场抢救

  其主要任务是使伤病员迅速脱离出事地点,转移到安全和便于救治的地方,以进行及时的止血、包扎和固定。现场的搬运方法为:

  (1)单人搬运法抢救是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可分侧身匍匐搬运法,牵拉法和单人背、抱法,而以后者为最常用。背伤病员时,应将其上肢放在搬运者的胸前,搬运者背负伤病员胸腹,并用两手托伤员两大腿。抱伤病员时,搬运者一手抱扶病员腰部,另一手扶托伤病员大腿中部。

  (2)双手搬运法比较常用,有坐椅式与抬式搬运法,可用于一般伤员,但不宜用于脊柱损伤伤员等。

  (3)救治伤病员时,应了解伤病部位,以便搬运时保持合适的**,避免加重病情或发生意外。

  ①颅脑伤患者宜处半卧位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保护暴露的脑组织,防止或减少震动,可用衣物将患者头部垫好。

  ②胸部伤患有呼吸困难宜采用半卧位,可用衣物坐椅式双人搬运法或用坐椅搬运。

  ③腹部开放性损伤,腹腔脏器可自创口脱出,一般不宜回复,可用碗等覆盖保护,然后包扎。如脏器大量脱出或脏器已嵌顿,血液循环障碍者,应适当消毒后回纳包扎。搬运时,患者仰卧于木板,下肢屈曲,然后抬送。

  ④脊柱损伤者在搬运时,务必注意保护脊髓,以免受损伤或加重损伤。禁用一人抱胸,另一人抬腿的双人搬抬法,因这种**搬运,可加重脊柱压缩和脊髓受压。正确方法可由数人共同进行,使身体平直,用均衡协调的力量抬起或滚动,采用俯卧位放置在木板或担架上,如采用仰卧位,宜用小枕或衣服加垫于脊椎骨折部位,使脊柱过度后伸,然后抬送。如为颈部损伤,应稳定头部,适当牵引,数人协调将患者滚动仰卧至木板或担架上,颈下垫小枕,头部两侧用软物固定,避免头部摇动。

  ⑤骨盆部损伤可采用仰卧位于木板或担架上,髋、膝部屈曲,膝下可垫软物,以保护**。

  ⑥多数上肢伤病患者可步行,但下肢伤病常需背、抱或双人搬运,一般宜作固定后,再行抬运。

  2.运转

  重伤员经现场抢救后,应迅速送医院治疗。

  (1) 木板或担架抬运法:适用于一般伤情、损伤、情况严重等病例,呼吸困难不太适用。

  (2) 背、抱转送法:较适应于体重轻、儿童等病例,路短易于完成,需要时可轮流背、抱。转送路程远者,不适用。

  (3) 推车、三轮车、拖拉机、汽车运送,适用于道路较平坦的地区。

  (4) 各种船只运送,适用于水网地区。

  (5) 伤病员转运最好用救护车实施。

  3.转送时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病情,特别是脉搏、呼吸、神志等改变,开放性伤口应注意出血、必要时需重新包扎处理。

  (2)注意保持伤员的特定**。

  (3)颈、胸部的伤情,应维持呼吸道通畅。

  (4)注意观察经固定的肢体,定时检查末梢循环,如出现循环障碍者,应及时处理。

  (5)腹部损伤、昏迷、呕吐及估计需尽快手术治疗者,应禁饮食,一般病例可适量饮水。
6
发表于 2007-1-17 15:47 | 只看该作者
你的见解很好。
7
发表于 2007-2-7 22:36 | 只看该作者
头颅CT一定是要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6 22:2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