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98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案讨论] 【原创】病案讨论:上腹胀闷3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1 1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05.6.8 吕某,男,42岁,救护车司机,嗜烟酒茶,体型壮。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年余,既往曾用过正规“胃四联”疗法,奥美拉唑、胃舒平、吗丁林、胃复安、丽珠得乐等西药经常服;中成药用过:四方胃片、保和丸、三九胃泰等;中药用过:柴胡疏肝散、平胃散、四逆散、二陈汤、乌贝散、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等。
近三个月来上腹胀闷,不痛,饭后更胀,影响睡眠,偶有泛酸、嗳气。现上症不变,大便粘滞不爽,舌淡红略暗,苔黄白厚腻(浅黄,白多),脉弦滑。
近用奥美拉唑+吗丁林,胃胀不除,中药转过三个方(方1:柴胡10、枳壳15、苏梗15、陈皮5、半夏10、厚朴10、制大黄5、茯苓15、乌贼骨15;方2:山楂10、莱菔子15、半夏10、大腹皮20、陈皮10、黄芩10、砂仁10、木香15、香附10、乌贼骨30、代赭石20;方3:桃仁10、丹参15、青皮10、川楝子10、麦芽15、葛根30、布渣叶15、滑石15、甘草5、茯苓30、苍术10),效均不显。
本人1剂胃胀除,当夜眠佳,方药容后公布。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0-21 12:37 | 只看该作者
很简单啊用平胃散就好了不是很复杂的啊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0-21 17:51 | 只看该作者
我当时是这样想的:
1、患者嗜烟酒茶,必有湿伏,又烟毒伤肺。
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及愈后瘢痕形成造成狭窄。
3、上腹胀闷,不痛,饭后更胀,纵观整体,体壮,脾虚不重,当是胃气不降,非脾虚为主。
4、四诊后感觉:湿热食积(夹痰)中阻,肝气犯胃,胃气不降。
此案本非疑难,然前医已用过疏肝、行气、消食、化湿、降胃、制酸等法,且不乏名医之手笔,效均不显。
思索一阵,感觉前医思路基本正确,但似乎缺了点什么,拟方如下,3剂。
生白术15   北杏仁(捣碎)9  浙贝母12   枳壳12  大腹皮12  陈皮9  佛手9
素馨花9  煅瓦楞15  乌贼骨15  白芨12  地榆12  
聪明的战友,通过对比,应该可知我所说的“似乎缺了点什么”所指。
患者服一剂后感觉:药后半小时,胃气下行,微微痛(气下行通过狭窄处所致),胃胀消失,当夜眠转佳(胃不和则卧不安,内经名训啊),大便较前爽,勉强成条。3剂后无胃胀痛,纳眠可,舌淡红略暗,苔白微黄粘腻,脉弦滑。虽然效果可以(得益于前医不效,行运医生医病尾啊),但本人感觉药物仍可精简。
方解:生白术健中而缓消伏湿,北杏仁降肺气并消食化痰(请看《本草纲目》论述),浙贝母润肺化痰兼解烟毒,枳壳、大腹皮行气宽中能安胃气,陈皮化痰常品,佛手、素馨花疏肝理气而无伤肝胃之阴,煅瓦楞、乌贼骨制酸,白芨、地榆愈疡生肌(借用外治水火烫伤外伤之药移治内腑之破损)。
后本人离开原单位,无继续治疗,通过电话了解,至今一年余未再出现过胃胀闷长时间不消(偶有胃胀,自捡原方2副消退),未再行胃镜检查。
我认为这个病例中重要的就是--降肺气。在后来我治疗的几十例胃胀胃痛中(在读研究生,能放手让你治的不多,无奈啊,这是年轻医生难以提升水平的原因之一,读万卷书不如行**路……哎),我均贯彻了“降肺气”这一原则,疗效较一般疏肝理气、行气降胃通腑的方法要高(哈哈.....这一招吸引了不少顾客)。

6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黑糊糊 + 1 值得借鉴,很好的经验。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6朵
4
发表于 2006-10-21 22:39 | 只看该作者
从肺治胃的机理:
1、从五行讲,胃为土,肝属木,木易克土,故疏肝理气一法常用于脾胃病。但肺属金,金克木,降肺气制肝气,是可行的。尚有一层,金为土子,培土生金法我们常用,而引子气救母气也就不难理解了。想必大家也记起《内经》有这么一段: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虽然主要讲津液水液,但应该有启发吧。
2、从三焦角度,肺居上焦,胃处中焦,三焦气化通畅,水、气均可顺行。大家对《伤寒论》230条应该不陌生:“…….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3、从经络来看,肺胃相通。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横出腋下、行臂内。《本草纲目》生姜条下:咽门之下,受有形之物,及胃之系,便是胃口,与肺系同行,故能入肺而开胃口也。
4、近代名医章次公先生(朱良春之师)习用杏仁止胃痛,清朝大家叶桂常用枇杷叶止胃逆(大家应该有印象吧),近现代许多名家也有相似之法(不过他们没阐明罢了)。我治胃病用肺经药,起于几年前看了此二老之书,后才复习基础知识,得出上述机理。
另外,从直观理解,从肺治胃可以理解为:增加药物与正气的势能,使其作用于病位病灶时的动能增加,从而利于冲开郁结。
窥管之见,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有用。
5
发表于 2006-10-22 19:28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主, 受益匪浅. 诸气贲郁皆属于肺.
6
发表于 2006-10-23 22:26 | 只看该作者
近代名医魏长春治疗脾胃病就善合宣泄肺气以疏理气机。
7
发表于 2006-10-25 00:35 | 只看该作者
温中健脾消胀方.附子12砂仁12草蔻12公英30胡黄连12田七6旋复花15包煎水煎服
8
发表于 2006-10-25 08:2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阐明--从肺治胃的机理.我们中医同行应该学习楼主开门造车之精神,相互交流和沟通方能发展进步.:handshake :victory:
9
发表于 2006-10-25 15:37 | 只看该作者
杏仁降肺气并消食化痰,可是方2也用了莱菔子了,也有下气作用,为什么方2不起作用呢,我个人认为是用了白术燥湿健脾,患者本以湿为患,用了白术既治了生湿之源,又化湿.
以上是个人观点

多谢楼主,受益匪浅,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利,大肠失于传导,则大便小便皆不爽,也可用紫菀、苏子、瓜蒌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8 03:5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