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7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题讨论] 【推荐】卒中后抑郁障碍特征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8-14 1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卒中后抑郁障碍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经治的卒中单元患者中,存在有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患者进行情感评定,以及心理访谈,揭示临床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情感障碍特征以及相互关系。方法:对426例首次发生卒中,并且有明显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患者,进行认知筛查,排除59例存在抑郁伴发明显认知缺损患者,对剩余的367例患者应用情感量表进行评定,并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和心理疏导。对卒中患者入院后不同时段进行情感评定,并对情感障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67例患者中,有302例患者在住院一周内表现为心理应激性焦虑抑郁情绪;有249例患者在卒中后两周内表现为明显的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这些患者的情绪多以躯体性心理语言表达,并且表现为心境与残障程度无明显相关;跟踪发现在入组研究的367患者中仅仅有109人有明显精神运动性抑郁障碍,患者往往有部分的自知力,而难以自控。这些患者在卒中后表现有一定的心理行为特征性,在出院后抑郁焦虑障碍多呈慢性迁延性存在,需要在住院早期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结论:卒中后抑郁障碍成因复杂,临床治疗干预方式各不相同,研究提示在卒中早期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障碍是有效的,在临床治疗中需对患者的抑郁特征进行个性分析后,再采取相应的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免出现抗抑郁药物滥用。


【关键词】 卒中  抑郁焦虑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9月—2005年7月在我院卒中单元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全部入组患者均为第一次发病,病灶单一,入院时神志清醒,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无明显精神行为异常,接受过小学以上的教育并且能合作的患者。对426例首次发生卒中,并且有明显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患者进行评定,其中男性264例,女性162例,平均年龄为63.26± 4.47岁。按照卒中类型分,脑梗塞291例,脑出血135例。排除59例存在抑郁伴发明显认知缺损患者,对剩余的367例患者应用情感量表进行评定并分析结果。


二、方法
1. 影象学检查:入组患者在入院前均进行CT检查,入院后1周进行MRI检查,排除进展性卒中和多病灶卒中患者。
2. 神经心理检查:评定量表有哈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哈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牛津残障量表(OH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排除标准所用量表有临床记忆量表(中科院心理所编制);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卒中后抑郁障碍检查:在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由卒中单元专业心理治疗师完成所有抑郁焦虑量表和牛津残障量表评定并进行分类;一周后再进行同样量表评定;患者出院前在进行评定(约第三周)。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的量表评定时,均是两人以上的心理治疗师同时进行,以保证评定的标准性、一致性和客观性等。
3. 卒中后抑郁障碍界定:哈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数﹥7分、哈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7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7分。

结果
一、影象学检查
426例患者均为非进展性卒中,而且均为单一病灶,抑郁情绪与牛津残障量表评分无明显相关性。其中脑梗塞291例,脑出血135例,
二、神经心理检查
经心理量表评定,426例患者中排除59例存在抑郁伴发明显认知缺损患者,对剩余的367例患者应用情感量表进行评定并分析结果。367例患者中,在住院一周内有302例患者表现为心理应激性焦虑抑郁情绪,占全部入组抑郁障碍患者的70.89%;其余患者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郁障碍,仅占全部入组抑郁障碍患者的29.11%。入院两周后有249例患者表现为明显的医院焦虑抑郁情绪,占全部入组抑郁障碍患者的58.45%,这些患者的情绪多以躯体性心理语言表达,并且表现为心境与残障程度无明显相关。跟踪发现在入组研究的367患者中仅仅有在卒中后第三周的109人有明显精神运动性抑郁障碍,占全部入组抑郁障碍患者的23.24%,患者往往有部分的自知力,却难以自控。经过对这109例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跟踪,发现这些患者的抑郁焦虑障碍多呈慢性迁延性存在,需要在住院早期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
三、卒中后抑郁障碍特征分析
426例患者中有70.89%的人在卒中后一周内出现应激性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有一定的自限性;在卒中后两周后出现医院焦虑抑郁情绪,占全部入组抑郁障碍患者的58.45%,高度提示这些患者中会有严重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但仍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心理行为观察后在决定是否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在卒中后第三周的109人有明显精神运动性抑郁障碍,占全部入组抑郁障碍患者的23.24%,需要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这种抑郁障碍与前两种情绪障碍有明显质的区别,属于精神运动性抑郁障碍。


讨论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分析,卒中后抑郁障碍特征可以简单的分为卒中后应激性情感障碍、卒中后医院焦虑抑郁障碍、卒中后精神运动性抑郁障碍三种类型。卒中后应激性情感障碍具有应激性特点,经过临床心理治疗和心理疏导可以有明显的缓解,有一定的自限性特点;卒中后医院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已经心理治疗有明显改善,但也提示具有这种情绪的患者存在严重的适应障碍,很容易使情绪向严重精神运动性抑郁焦虑障碍转变;卒中后精神运动性抑郁障碍很明显需要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那么,对卒中抑郁障碍的药物治疗时机如何选择呢?在这一点上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

关于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原因目前不同学者意见有一定的分歧。有学者从卒中本身对脑所导致损伤角度导致抑郁障碍进行了相关研究。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破坏了NE神经元和 5-HT神经元及其神经通路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 ;有人研究证实脑缺血会导致脑内相关区域的乙酰胆碱递质水平下降而引起抑郁和认知功能减退表现。如果按照以上两种观点,对卒中后抑郁障碍应早期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及时改善和消除情绪障碍,有利于神经功能康复。

也有学者从心理应激学角度对卒中抑郁进行研究,Selye认为应激与疾病是有联系的,Selye认为慢性无缓解的应激源耗竭了机体的适应储备,适应储备这个词囊括了许多微妙而复杂的机体机制,若应激源自然缓解或机体运用了足够的适应性应对行为,这些极端的机体损伤就不会发生。卒中是应激事件,如果卒中后留有肢体残障对卒中患者来讲是一种慢性无缓解的应激源,Selye的理论和研究更倾向于对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对卒中后的抑郁障碍倾向于应激学说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他强调对卒中事件导致的心理应激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将有利于抑郁情绪的缓解,从而可以减少或避免抗抑郁药物的使用。

抑郁情绪阻碍卒中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抑郁情绪所致肢体活动减少或受到限制,也可阻断神经树突生长并加重功能缺陷,所以应早期正确识别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特征以及类型。

卒中后抑郁障碍的治疗建议:早期给予合理必要的心理治疗被证实是有效果的,密切观察患者抑郁性心理行为的同时,针对明显精神运动性抑郁障碍患者早期给予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要尽可能的减少不合理运用抗抑郁药物现象。对卒中抑郁障碍的治疗原则建议早期以心理评定和心理疏导、心理治疗为主要方式,减少心理应激期使用抗抑郁药物,有很多应激性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在抗抑郁药物并未起效前,情绪就已经有了明显好转。针对“医院焦虑抑郁情绪”应给予高度重视,它比较容易向难以自控和自我缓解的情绪障碍转变,出现情绪上质的变化。针对卒中三周后出现的明显严重精神运动性抑郁障碍,需要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必须是足量足疗程;并加强安全护理,防患者自伤等意外发生;同时加强心理治疗,增加患者对现实生活的适应性;必要时门诊随诊。参考文献(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0 20:0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