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4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 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8-1 2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药]中药注射剂药物配伍禁忌

文中(+)是不可配伍;(-)示可配伍;(+-)示在一定条件下可配伍;[ ]示文献号。
双黄连注射液
1.维生素C(+)[3250(-)[695]
2.青霉素钠(-)[22][525][526][638][6868][698][699](+)[710]
3.氨苄青霉素(+)[525][633][638][6868][693](-)[698][599]
4.哌拉西林(-)[409][571]
5.头孢噻肟(-)[409][525][571][633][638][639](+)[639][341][445]
6.先锋必(-)[22]
7.头孢唑啉(-)[22][686][698]
8.氨基糖苷类抗菌素(+)[670]
9.妥布毒素(+)[638]
10.庆大霉素(+)[686][698][699]
11.阿米卡星()[525][605][633][686][693]
12.小诺霉素(-)[605](+)[664]
13.卡那霉素(+)[698][699]
14.链霉素(+)[698][699]
15.氯霉素(-)[695]
16.磷霉素(+)[409]
17.病毒唑(-)[409][686][695]
18.**(-)[525][633][693][698][699](+)[670]
19.氢化可的松(-)[525][633][693][695]
20.5%~10%GS(-)[526][214][698](+-)[686]
21.NS(-)[526](+-)[686]
22.0.9%氯化钠(-)[698]
23.复方葡萄糖(含钾)(+)[526][638][670]
24.环丙沙星(-)[605]
25.培氟沙星(-)[605]
26.红霉素(+-)[670][698](+)[699](<0.6g,无沉淀;>1.2g,有沉淀)
27.林可霉素(-)[605][686][695]
28.白霉素(+)[605]
29.甲硝唑(-)[280][476](+-)[696](常温下可现配现用,1.5小时内用完,夏季高温不能配伍)
30.利多卡因(-)[695]
31.阿托品(-)[695]
32.氯化钾(-)[695]
33.盐酸维拉帕米(-)[695]
34.硫酸镁(-)[695]
35.氯化钙(+)[695]
36.盐酸氯丙嗪(+)[695]
37.氨茶碱(+)[697]
38.**(-)[699]
39.洛贝林(-)[699]
40.阿拉明(-)[699]
41.多巴胺(-)[699]
42.西地兰(-)[699]
43.毒毛K(-)[699]
述评:
1.维生素C和双黄连粉针配伍研究,(+)[325](《全国医院药学会议论文集》110页,1996年昆明)实验比较精细,结果显示出外观无明显变化外,其余PH值、维生素C含量、双黄连有效成分黄芩甙、绿原酸、紫外光谱和薄层层析结果均明显改变,提示有理化配伍禁忌,可信度较高;(-)[695](《双黄连粉针第五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34页,1996年8月)实验仅考察外观配伍变化,应定为配伍禁忌为好。
2.青霉素G与双黄连有7篇文献从理化配伍角度研究,认为可配伍,但《中国药师》2001,4(2):138从6名青霉素皮试强阳性者药理实验角度研究,结论双黄连、复方黄连素不能和青霉素G配伍,否则增加青霉素G弱阳性或假阴性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性,可间隔一定时间交替应用、更换品种或配物液皮试阴性后再用,也不主张同时在两个不同用药部位分别给药。
3.氨苄青霉素和双黄连针配伍存在不同结论:(+)作者实验浓度为100ml生理盐水+双黄连针600mg+氨苄西林钠1.5g,结果为溶液颜色即可变深,二波张处吸收值降低,PH值下降,认为不宜配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701;《中国药业》1999,8(2):23)。(-)作者按双黄连针每日剂量3g(为标明配制浓度)和氨苄青霉素2mg/500ml生理盐水(可能印刷错误,2g误印成2mg)体内外考察结论为8小时物理化禁忌现象,药液稳定,可以配伍(《双黄连粉针第五届临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12~19页,1996年8月8日)。但其理化实验过程报告欠详,数据令人难以置信。双方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4.头孢噻肟:[639][341][445](《医药导报》2000,19(5):468)作者提出:双黄连不影响头孢噻肟的稳定性,但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多,1995年版《中国药典》虽对粉针剂未作限制标准,但建议分开使用。[571][409](《广东药学》,2000,(4):34)作者在经外观、PH值、紫外吸收曲线、吸收度等考察后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为可配伍,和上相比,仅在考察项目上存在差异,减少微粒一项。[525](《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701)虽做微粒考察,不随时间延长而增多,总体上微粒增多,但结论时未作评估。[633][638]为综述性文章,未作实际考察。
5.小诺霉素:[605](《全国医院药学会议论文集》246页,2000年牡丹江)考察0-5小时无理化配伍禁忌。[664](《健康报》2000,3,10)周德明临床实践配伍后出现混浊。可能存在其他因素,仍需进一步考察,以不配伍为好。
6.**配伍双黄连针:(-)者,无理化禁忌;(+)者报告**影响双黄连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使病程延长(《中国药业》,2001,11(2):60;《综合临床医学》1997,13(2):169)。
7.5%~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526](《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7):307)考察配伍后黄芩甙、绿原酸、连翘甙等含水量,认为可配伍,但不宜与含钾复方葡萄糖配伍。[214](《中国药学杂志》增刊,1995,30:113)提出配伍后PH值有一定改变,微粒增多双黄连稳定性最差,宜现配现用。[686](《中国药房》,2001,12(1):55)一综述文章说,配伍后微粒增多。
当归
1.青霉素G(+-)[710]
血塞通(三七皂苷)
1.胞二磷胆碱(-)[446]
2.生理盐水(-)[686]
脉络宁
1.右旋糖酐(-)[292]
2.胞二磷胆碱(-)[74][516]
3.10%葡萄糖(-)[214]
复方大青叶
1.维生素C(-)[389]
2.2%利多卡因(-)[389]
3.青霉素G(+-)[710]
鹿茸精
1.青霉素G(+-)[710]
丹参针
1.胞二磷胆碱(-)[50]
2.维脑路通(-)[51]
3.红霉素(-)[61]
4.细胞色素C(-)[66][128][351]
5.维生素C(+)[173]
6.右旋糖酐(+-)[238][360][417][418](过敏休克6例)死亡3例(+)[687]
7.环丙沙星(+)[291][369][691]
8.胰岛素(-)[558]
9.氟罗沙星(+)[594]
10.氧氟沙星(+)[369][639]
11.黄芪针(-)[638]
12.抗肿瘤药(+)[659](+)[691]
13.庆大霉素(+-)[659](+)[691]
14.丁胺卡那霉素(+)[665][691]
15.奈替米星(+)[665][691]
16.依替米星(+)[665]
17.10%葡萄糖(-)[214]
18.输液(+-)[686]
19.妥布霉素(+)[691]
20.盐酸**(+)[691]
21.氯丙嗪(+)[691]
22.异丙嗪(+)[691]
23.维生素B1(+)[691]
24.维生素B6(+)[691]
25.雷尼替丁(+)[691]
26.利血平(+)[691]
27.普鲁卡因(+)[691]
28.利多卡因(+)[691]
29.安达美(+)[691]
30.肌苷(+)[691]
31.磷霉素钠(-)[691]
32.阿洛西林钠(-)[691]
33.灭滴灵(-)[691]
34.青霉素钠(-)[691]
35.先锋4号(-)[691]
36.先锋5号(-)[691]
37.美洛西林钠(-)[691]
38.罗氏芬(-)[691]
39.脑生素(-)[691]
40.脑活素(-)[691]
41.甘利欣(-)[691]
42.多巴胺(-)[691]
43.阿拉明(-)[691]
44.ATP(-)[691]
45.盐酸洛贝林(-)[691]
46.肾上腺素(-)[691]
47.阿托品(-)[691]
48.盐酸林可霉素(-)[691]
49.氢化可的松(-)[691]
50.**磷酸钠(-)[691]
51.甲氟哌酸(+)[719]
述评:
1.右旋糖酐:[687]《中国药师》,2001,4(1):60)综述102例不良反应中,18例过敏性休克,其中13例配伍右旋糖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强有力抗原,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共同作用结果导致过敏性休克或严重过敏症,应尽可能不与右旋糖酐混合静滴。
2.输液:有报告配伍后微粒增多。
刺五加针
1.右旋糖酐(-)[335]
2.生理盐水(-)[335](+-)[686]
3.输液(+-)[686]
述评:
[335](《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5):218)未考察不溶性微粒项目,6小时内外观、PH值、含量基本不变,认为可配。[686]综述报告配伍后微粒增多。
川芎嗪
1.汉肌松(-)[457]
2.柴胡(-)[457]
3.莪术油(-)[457]
4.醒脑静(-)[457]
5.复方丹参(-)[457]
6.丹参(+)[457]
7.盐酸黄连素(+)[457]
8.石膏(-)[457]
9.枸橼酸黄连素(+)[457]
10.2:1(-)[457]
11.2:3:1(-)[457]
12.2:6:1(-)[457]
13.4:3:2(-)[457]
14.葡萄糖氯化钠(-)[457]
15.生理盐水(-)[457][469][686]
16.10%葡萄糖(-)[457][469][686]
17.5%葡萄糖(-)[457][469][686]
18.复方氯化钠(-)[457]
19.低分子右旋糖酐(-)[457][469]
20.右旋糖酐(-)[457][686]
21.水解蛋白(-)[457]
22.20%甘露醇(-)[457][469][686]
23.25%山梨醇(-)[457]
24.706(-)[457]
25.50%葡萄糖(-)[686]
26.复方醋酸钠(-)[686]
27.维生素C(+-)[686]
28.青霉素G(+)[710](理化禁忌)
抗腮腺炎注射液(金银藤)
1.青霉素G(+-)[710]
七叶皂苷
1.生理盐水(-)[499]
2.5%葡萄糖(-)[499]
3.10%葡萄糖(-)[499]
淋必治
1.培氟沙星(-)[606]
灯盏花素
1.生理盐水(-)[686]
2.头孢拉定(+)[686]
3.氨苄青霉素(+)[686]
4.庆大霉素(+)[686]
5.氨茶碱(+)[686]
6.速尿(+)[686]
清开灵
1.10%葡萄糖(-)[626][686](+)[201](+-)[312][715]
2.生理盐水(-)[201][626](+-)[686]
3.维生素B6(+)[336]
4.诺氟沙星(+)[626]
5.葡萄糖酸钙(+)[626]
6.卡那霉素(+)[649][686]
7.青霉素(+-)[649][686]
8.林可霉素(+-)[649][686]
9.维生素B6(+)[336][649][686]
10.维生素G(+-)[649][686]
11.5%葡萄糖(-)[686]
12.葡萄糖氯化钠(-)[686]
13.复方氯化钠(+-)[686]
14.头孢唑林(-)[686]
15.先锋必(-)[686]
16.头孢拉定(-)[686]
17.头孢噻肟(-)[686]
18.头孢呋辛(-)[686]
19.氨苄青霉素(-)[626]
述评:
1.10%葡萄糖:[201](《药学通报,1987,22(12:727)》实验表明,PH值是配伍后混浊与否的主要因素,PH<6.12立即混浊,PH值越低,放置出现混浊时间越短。[312](〈全国医院药学会议论文集〉第15页,1996年,昆明)报告配伍后微粒超标,与放置时间、溶液PH及配伍量有关。作者提议增加微粒检查项目[686](《中国药房》,2001,12(1):55)综述文献,6小时稳定。
2.复方氯化钠:[686](《中国药房》,2001,12(1):55综述文献,2小时内稳定,4小时紫外吸收度下降。
普乐林(葛根素)针
1.10%氯化钾(-)[281]
2.5%葡萄糖(-)[281][332][686]
3.10%葡萄糖(-)[281][214][332]
4.葡萄糖盐水(-)[281][332][686]
5.生理盐水(-)[281][332][686]
6.林格氏液(-)[281]
7.5%碳酸氢钠(+)[281]
8.乳酸钠林格氏液(-)[332]
9.胞二磷胆碱(-)[524]
10.头孢唑啉(-)[524]
11.含糖达罗氏(-)[686]
12.211液(-)[686]
13.维持液(-)[686]
14.平衡液(-)[686]
参附针
1.5%~10%葡萄糖(-)[563]
2.葡萄糖氯化钠(-)[563]
3.生理盐水(-)[563]
4.碳酸氢钠(-)[563]
黄芪针
1.氨苄青霉素(-)[621]
2.10%葡萄糖(-)[214][715]
3.0.9%氯化钠(-)[715]
参麦针
1.10%葡萄糖(-)[214]
生脉针
1.10%葡萄糖(-)[214]
毛冬青注射液
1.葡萄糖盐水(+)[79]
茵栀黄注射液
1.注射用水(-)[239][638]
2.10%葡萄糖(-)[239][638](+-)表示6小时后棕色
3.生理盐水(+-)[239][638]
4.10%葡萄糖氯化钠(+-)[239][638]
5.205葡萄糖(-)[239][638]
6.氯霉素(+)[670]
复方黄连素
1.青霉素G(+)[710]
田基黄
1.青霉素G(-)[710]
柴胡注射液
1. 庆大霉素(-)[366](+)[598][650][362][710]
2.青霉素G(+)[710](药理禁忌)
述评:应避免配伍[362](《药师通讯》,1997,11(4):255)报告庆大霉素伍用柴胡、安痛定过敏休克1例,病人自诉青霉素过敏,无庆大霉素、安痛定、柴胡过敏史。[598](《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7):331)报告庆大霉素与柴胡混合注射过敏休克1例,即往史青霉素过敏,单用庆大霉素、柴胡针未见过敏反应。[650](《药物流行病学》,2000,9(3):150)报告庆大霉素与柴胡混合注射致急性肾衰死亡1例,用庆大霉素前未用他药,曾单用柴胡无不适,无药物过敏史,无肾炎病史。
甘利欣
1.生理盐水(-)[407][550][582]
2.5%~10%葡萄糖(-)[407][550][582]
3.葡萄糖氯化钠(-)[407][550][582]
4.复方乳酸钠葡萄糖(-)[550][582]
5.右旋糖酐(-)[550]
6.5%碳酸氢钠(-)[550][582]
7.复方氯化钠(-)[407]
8.门冬氨酸钾镁(-)[597]
9.肝安(-)[599]
10.维生素K1(-)[599]
莪术油葡萄糖
1.白霉素(-)[70][427](+)[426]
2.氨苄青霉素(-)[70][71][380][426][427]
3.青霉素G钠(-)[70][71][380]
4.红霉素(-)[70][400][426][427]
5.**(-)[70][427]
6.庆大霉素(-)[70][380][426][427]
7.维生素C(-)[70][427]
8.病毒唑(-)[70][427]
9.氯化钾(-)[70]
10.头孢唑啉(-)[71][426][427]
11.头孢拉定(-)[69]
12.苯唑青霉素(-)[380][426]
13.磷霉素(-)[426]
14.小诺霉素(-)[426][380]
15.醒脑静(-)[457]
16.柴胡(-)[457]
17.汉肌松(-)[457]
18.川芎嗪(-)[457]
19.复方丹参(-)[457]
20.丹参(-)[457]
21.枸橼酸黄连素(-)[457]
22.2:1(-)[457]
23.2:3:1(-)[457]
24.4:3:2(-)[457]
25.20%甘露醇(-)[457]
26.低分子右旋糖酐(-)[457]
穿琥宁
1.5%~10%葡萄糖(-)[406][638][686][713]
2.0.9%氯化钠(-)[406][638][686][713]
3.葡萄糖盐水(-)[406][638][686][713]
4.乳酸林格氏液(-)[406][638][686]
5.复方电解质葡萄糖MG3(-)[406][638]
6.庆大霉素(+)[430][638]
7.丁胺卡那霉素(+)[430][477][609][638]
8.环丙沙星(+)[430][638]
9.氧氟沙星(+)[430][638]
10.维生素C(-)[430][638]
11.维生素B6(-)[430]
12.ATP(-)[430]
13.Co-A(-)[430]
14.胞二磷胆碱(-)[430]
15.氢化可的松(-)[430]
16.**(-)[430]
17.病毒唑(-)[430]
18.阿昔洛韦(-)[430]
19.双黄连(-)[430]
20.青霉素钠(-)[430](+-)[710](慎用)
21.氨苄青霉素(-)[430]
22.红霉素(-)[430]
23.头孢唑林(-)[430]
24.头孢哌酮(-)[430]
25.头孢曲松(-)[430]
26.头孢呋辛(-)[430][638]
27.甲硝唑(-)[430][476]
28.替硝唑(-)[430]
29.西索米星(+)[609]
30.妥布霉素(+)[609][706][709]
31.阿莫西林维甲酸(+-)[609]
32.652-2(-)[609]
33.酚磺乙胺(-)[609]
34.病毒唑(-)[609]
35.克林霉素(-)[609]
36.哌拉西林(-)[609]
37.头孢噻肟(-)[609]
38.林可霉素(-)[609]
39.头孢拉定(-)[609]
40.复方氯化钠(-)[713]
枸橼酸黄连素
1.丹参(+)[457]
2.复方丹参(+)[457]
3.柴胡(+)[457]
4.汉肌松(+-)[457]
5.川芎嗪(+)[457]
6.2:1(+)[457]
7.2:3:1(+)[457]
8.2:6:1(+)[457]
9.4:3:2(+)[457]
10.葡萄糖氯化钠(+-)[457]
11.生理盐水(+)[457]
12.5%~10%葡萄糖(-)[457]
13.复方氯化钠(+)[457]
14.低分子右旋糖酐(-)[457]
复方茵陈针
1.头孢唑肟(-)[68]
2.头孢唑啉(-)[68]
3.头孢拉定(-)[68]
4.先锋必(-)[68]
华蟾素
1.右旋糖酐(-)[388][638][686]
2.5%~10%葡萄糖(-)[388][638][686]
3.0.9%氯化钠(-)[388][638][686]
4.复方氯化钠(-)[388][638][686]
5.复方醋酸钠(-)[388][638][686]
6.4%碳酸氢钠(-)[388][638][686]
鱼腥草针
1.普鲁卡因(+)[671]
2.输液(+-)[651]
3.青霉素C(+)[710](药理禁忌)
[651](西北药学杂志,2000,15(6):282)示,50毫升规格鱼腥草注射液配伍后微粒明显少于10毫升×5支配。
2# 沙发
发表于 2006-8-10 10:1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中西药联用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中药的应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就积累了及其丰富的药物相互作用的知识,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妊娠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中药理论,以及君臣佐使的方剂配伍规律,已经形成独特的理论,并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当然,中药与中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的现代科学道理,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随着西方医学的引进,西药的应用日益增多。这样,就造成我国医疗体系的主要两大派别,即西医和中医,以致我国目前将药物分成中药和西药两大类。但是不论中医还是西医,其宗旨都是为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各种疾病作斗争,可谓异曲同工,对于西药和西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由于临床药学、药理学、药效动力学、生物药剂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也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比中药的研究要快得多。
   中、西药学尽管体系不同,但是它们治病的目的则是一样,这就导致两类药物之间的渗透,首先是临床的尝试。中西药的联合应用,起源于清末张锡纯的石膏阿斯匹林汤。自从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兴起,大批西医开始学习中医中药和中医使用西药,中西药并用的机率也越来越高。中西药联用,在我国广大地区早已举目可见,且各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亦不同程度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不少医院将此作为常规,长期延续下去,要求临床医生掌握中西药物两套用药的本领,至于各个中医医院用药的现状,亦是中西药一起上,只不过各地比例不一而已。据北京某中医医院的统计,该院应用汤剂为主并用西药者,占用汤剂患者的13.63%;用中成药为主并用西药者,占用中成药患者的24.70%;用西药为主并用中成药者,占用西药患者的57.34%.。可见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机率已经很可观。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因此研究中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深远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西药的联用,不是简单的药物的重叠堆砌,或药效的机械相加,儿时在各自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取两者之长进行配伍,以适应于临床。其联用的目的在于:相互协同,增强疗效;相互制约,降低毒副作用;从而具有单用中药或西药所不及的优点。因此,中西药的正确相互配伍,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取中西药学理论之长,取中西药各自之长,一弥补对方之不足,做到协同促进、减少用量而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如果配伍不当, 降低了疗效,而且还会发生毒副反应,甚至导致药源性疾病。
当前,认真探讨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中药单味药和复方的药理作用的许多问题尚未经系统研究。而西药的药性认识仅见个别的讨论,知之甚少。因此,从药理作用或药性理论方面探讨中西药的联用尚有困难。好在对于大多数重要的主要化学成分已经积累了较多知识,西药的化学成分多已明确,在化学成分方面,中西药间存在着共同的语言,药物化学配伍禁忌在现代药学中有很多可以借鉴,使我们有可能就中西药配伍提出初步的看法,这就是研究的突破口。其实,中西药的合理配伍有赖于大量的药理学实验研究。但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很多进展,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较有适用意义的结论。
第二节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产生的作用包括:协同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排泄、拮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增加毒副作用五类。
(一)        协同作用
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是临床所追求的。事实上,许多中西药联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时是很显著的,呈现协同作用。如:
1.        甘草和氢化考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用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考的松在体内的灭活,使其在血中浓度升高。
2.        黄连、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磺胺脒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提高。
3.        枳实与庆大霉素合用治疗胆道感染可提高其抗菌效果,因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作用部位。
4.        猪苓、泽泻和双氢克尿塞、速尿在利尿方面有协同作用。
5.        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葡球菌的抑制作用。
6.        蒲公英与TMP合用,可使疗效增强,对扁桃腺炎、气管炎效佳。
7.        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已制成复方胃谷胺。
8.        甘草与链霉素、碳酸钙治疗胃窦炎能增强疗效,已制成复方甘链片。
9.        麻黄与青霉素在治疗细菌性肺炎时有协同作用。
10.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氯霉素可加强其治疗百日咳的痉咳的疗效。
11.丹参注射液加强的松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协同作用。
12.1%高锰酸钾加木芙蓉叶洗液治疗滴虫性**炎,可增强其疗效。等等。
(二)影响药物吸收和排泄
        中西药联用可以通过影响吸收和排泄这一重要环节,使药物在体内停留得时间改变,这样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对身体有利,可增强药物的治疗效用;另一种是对身体不利往往是降低药物的治疗效价,甚至使药物失效,应禁止联用。如:
1.        黄芩、砂仁、木香、陈皮对肠管明显抑制,延长***、维生素B12 、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吸收,提高疗效。
2.        茵陈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能增强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使其在胃肠道吸收增强。
3.        硼砂碱化尿液,增强青霉素、磺胺类的排泌,使血浓度下降,但与四环素族、红霉素合用则使吸收增加,血浓度上升疗效增加。相反,五味子、山楂、乌梅等可酸化尿液,使碱性的四环素族、红霉素排泌增加,疗效下降,而与酸性的抗生素合用则吸收增加,血浓度上升,疗效加强。
4.        四环素族、异烟肼与含钙镁铝铁离子的石膏、海螵蛸、赤石脂、滑石等合用时,可产生螯合物,不易被胃肠道吸收,降低利用度。
5.        抗生素、**、颠茄町、洋地黄、氨基比林、异烟肼、维生素B1、硫酸亚铁与五倍子、柯子、地榆、虎杖、大黄等合用,可与其中鞣质结合,失去活性,也难以吸收。
6.        血余炭、艾叶炭、棕榈炭、煅瓦楞有强大的吸附力,可减少抗生素在倡导的吸收,不宜合用。
(三)拮抗作用
        中西药联用后,出现拮抗作用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如:
        1 甘草与双氢克尿塞均排钾,可加重低血钾症。
        2 神曲、麦芽含多种消化酶,抗生素、磺胺药使其活性受抑制,减弱其消食健胃的功效。
        3 麻黄不宜与胍乙啶、优降糖、异烟肼同用,因能使血压上升。
4 槐花、桑寄生生成的槲皮素可与多价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故不宜与碳酸钙、三矽酸镁、氢氧化铝同用。
5 甘草、鹿茸含糖皮质激素样物质,能促进糖原异生,使血糖上升,与优降糖、甲磺丁脲同用可产生拮抗作用。
6 茵陈与氯霉素有拮抗作用,使其胆囊炎的疗效降低。
7 庆大霉素、红霉素可抑制穿心莲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8 犀角、珍珠可使黄连素抗菌的疗效降低。
9 昆布、海藻可使异烟肼失去抗结核作用。
(四)降低毒副作用
     中西药联用时,首先,在临床上常有目的地加以选择,使其互相制约,以降低毒副作用。如在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辨病治疗的基础上,取两种医药学理论体系之长。即对病人做出诊断(辨病),然后进行辨证,在此基础上考虑选用药物。
     例如,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肿瘤缩小,但出现毒副作用,呈燥热伤津的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即治以滋阴润燥清热或益气养阴中药而取效。
     又如,取中西药各自特性之长,以降低毒副作用5—        Fu与环磷酰胺均为抗癌药,常产生胃肠道反应,可用白芨、海螵蛸粉配成制剂,不仅能止血消肿,还可以保护胃黏膜,防止严重消化道反应。
     其次,是掌握配伍禁忌及防止产生配伍禁忌的措施:既要充分发挥中医“君臣佐使”、“相反相使”等配伍组方理论的作用,又要以西医药学的药理及药物理化性质为基础,注意药物间协同、拮抗及分解、沉淀,变色,以及生物利用度等,特别是含有鞣质的重要,易于很多药物形成沉淀,影响药物的吸收,影响疗效。
中西药联用后降低毒副作用的实例很多,各地均有报道,例如:
1 生地、女贞子、僵蚕、响铃草、甘草均能降低链霉素的耳毒性副作用。
2 小柴胡汤、人参汤可减轻丝裂霉素的骨髓抑制作用。
3 十全大补汤可治疗利福平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4 去甘草酸的甘草与呋喃旦啶合治肾盂肾炎,可使胃肠反应减轻,而杀菌作用不受影响。这些用法均值得推广。
(五)增加毒副作用
        这是本书的重点,例如:
        1 朱砂忌与三溴片、巴氏合剂同用,以免生成有**性的***,引起药源性肠炎。
        2 苦杏仁与可待因合用宜谨慎,以免呼吸中枢过渡抑制而死亡。
        3 四季青、黄药子可损害肝脏,与雷米封、四环素合用,毒性增加。
        4 链霉素、新霉素硫酸盐在胃肠到分解产生少量硫酸,使雄黄之硫化砷氧化,增加毒性。
        5 药酒可以加速雷米封、利福平在肝脏中分解代谢,可导致肝脏坏死,也能使环丝氨酸、肼苯哒嗪、胍乙啶出现中枢毒性。
        6 红霉素可抑制茶叶代谢,引起茶碱中毒。
        7 复方丹参片加争光霉素可促进肿瘤转移。
        总之,中西药联用后的相互作用,内容丰富而复杂,我们要重视运用有益的合并应用,又要防止配伍不当现象的发生。使中西药联用做到有的放失,增加疗效,防止毒副作用,是我们的共同目的。
第三节        中西药联用的毒副反应
        据报道,病人由于用药不当造成的毒副反应的约占入院病人总人数的50%以上。这是个惊人的比率,确实不能掉以轻心。所谓的毒副反应,均属于配伍禁忌之列,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形成难溶性物质,影响吸收,降低疗效
                例如,四环素族抗生素,雷米封与含铁、镁、铝、钙等多种二价以上金属离子的中成药同服,会生成难溶性络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疗效。含上述离子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不下几十种,如:含钙的石膏、海螵蛸、石决明、龙骨、龙齿、牡蛎、蛤界壳、瓦楞子;含铝离子的明矾;含铁离子的自然铜;含铁镁铝离子的磁石、代赭石;含铁铝钙镁离子的赤石脂、钟乳石等组成的汤剂及橘红丸、追风丸、明目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清胃黄连丸、女金丹、朱砂安神丸、当归浸膏片、复方五味子片等等。上述汤剂或中成药所含盐类大多是不溶或难溶的,但在胃液中强酸条件下,大多能以离子态进入胃液内,与四环素族或雷米封络合。此外,槲皮素是多种中草药的生物活性物质。据《中药大词典》以知含槲皮素的中草药达80种,而含槲皮素各种糖甙的数量更多,如含槲皮甙的有22种,芸香甙有78种,还有多种结构的糖甙,这些糖甙在体内吸收、代谢过程中可能分解产生甙元槲皮素。槲皮素与钙镁铁铝铋离子形成赘合物而降低疗效。因此,凡由柴胡、旋覆花、桑叶、槐花、槐角、山楂、侧柏叶等含槲皮素的常用中药组成的方剂或成药,都应该避免与碳酸钙、维丁胶性钙、硫酸镁、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碳酸铋之类的西药合用。还有广泛存在与植物类中药中的鞣质,能与重金属离子、生物碱盐类和蛋白质生成不溶性沉淀,是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的灭活剂;也能使多种抗生素,维生素B1失去活性而影响其吸收利用。因此,含有大黄、山茱萸、石榴皮、五倍子、诃子等的汤剂或中成药,与上述西药合用是不适合的。
(二)产生有毒化合物
                含朱砂(Hg++)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健脑丸、梅花点舌丹、人丹、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以免产生有毒物的***或***等沉淀无,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原性肠炎。含雄黄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等,不宜与亚铁盐、亚硝酸盐类同服。因为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可生成硫代***盐使疗效下降。这些中成药也不宜与硝酸盐、硫酸盐同服。因为这些西药在胃液中可产生微量硝酸、硫酸使雄黄所含的硫化砷氧化,增加毒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 15:4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