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整形外科] 【转贴】注射隆胸术后“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7-30 2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近来很多注射隆胸术后的患者主述“皮肤出现多汗、湿冷、脱皮、红斑;以及
出现肢端麻木、刺痛、下肢乏力、嗜睡”等症状,并在各家医院就诊无法找出原因,甚至被认为心理有问题,其实这些症状均为慢性丙烯酰胺中毒引起。把相关诊断标准附录在下面以供参考。

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hronic Acrylamide Poisoning

GBZ50-2002

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因密切接触丙烯酰胺所致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疾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及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76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3 诊断原则
根据密切接触丙烯酰胺的职业史,具有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及神经-肌电图改变或小脑功能障碍的症状、体征,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4 观察对象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列为观察对象:
a.接触丙烯酰胺的局部皮肤出现多汗、湿冷、脱皮、红斑;
b.出现肢端麻木、刺痛、下肢乏力、嗜睡等症状;
c.神经-肌电图显示有可疑神经源性损害。
5 诊断及分级标准
5.1 轻度中毒
具有观察对象前两项中任何一项,同时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
a.肢体远端音叉震动觉或痛觉、触觉障碍,同时伴跟腱反射减弱;
b.双侧跟腱反射消失;
c.神经-肌电图显示有神经源性损害。
5.2 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
a.四肢震动觉或痛、触觉障碍水平达肘、膝以上,同时伴跟腱反射消失;
b.感觉性共济失调;
c.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并有较多自发性失神经电位。
5.3 重度中毒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a.明显嗜睡及小脑功能障碍;
b.四肢远端明显肌肉萎缩,并影响运动功能。
6 处理原则
6.1 治疗原则
可用B族维生素、能量合剂,并辅以体疗、理疗及对症治疗。重度中毒者应同时加强支持疗法。
6.2 其他处理
6.2.1 观察对象
一般不调离丙烯酰胺作业,半年复查一次,尽可能作神经-肌电图检查。进行动态观察。
6.2.2 轻度中毒
患病期间暂时调离丙烯酰胺作业,经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并定期复查。
6.2.3 中度及重度中毒
应调离丙烯酰胺和其他对神经系统有害的作业,经治疗后根据检查结果安排休息或工作。
7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生产或使用丙烯酰胺单体作业的人员,如生产聚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等。
A.2 经皮肤接触是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丙烯酰胺的密切接触主要是指皮肤污染的程度,其次是车间空气浓度。
A.3 轻、中度丙烯酰胺中毒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两者分级界限在于中度中毒时,感觉障碍范围扩大至肘、膝水平或出现深感觉障碍导致的共济失调;当出现四肢远端肌肉明显萎缩,并影响运动功能或小脑功能障碍时(无论为首发表现或是在已有周围神经病变基础上出现者)均应诊断为重度中毒。
A.4 长期接触低浓度丙烯酰胺后,主要表现为慢性隐袭发病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短期接触高浓度丙烯酰胺后可于一个月左右出现小脑功能障碍,其发病虽较快,亦可参照此标准。
A.5 重度中毒者的小脑功能障碍于脱离接触数周后可以消退,继之出现周围神经损害。
A.6 四肢震动觉障碍及跟腱反射迟钝是轻度中毒早期表现,因此,必需反复仔细检查这两项体征,检查跟腱反射应取俯卧屈膝位或引用加强法。
A.7 深感觉(震动觉、位置觉)障碍引起的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双足不能在一条直线上行走、单足不能站立及闭目站立困难。小脑功能障碍的表现包括眼球水平性震颤、言语含糊呈吟诗样、四肢肌张力降低、指鼻及跟膝腱试验不稳、轮替动作失调、步态蹒跚。
A.8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本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丙烯酰胺中毒以周围神经轴索损害为主,因此,应重点检查四肢远端肌肉的肌电图及感觉神经电位。检查方法及其结果判断基准参见GBZ76。
A.9 需要排除引起周围神经病及小脑共济失调的各种疾病,如呋喃类、异烟肼、砷、二硫化碳、氯丙烯、甲基正丁基酮、正已烷等中毒及糖尿病、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等疾病。



附录B
神经-肌电图检查方法及其神经源性损害的判断基准
(规范性附录)

参见GBZ76。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多刃刀 + 1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 .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6-7-31 09:11 | 只看该作者
很全啊
谢谢
很有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4 11:0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