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105|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7-19 0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最近在看中医基础理论,关于五行学说有些不解,在我所看的书上有这么段话,说是五行学得不科学性。由于学识有限,不能辨别其是否真假,特此请教各位讨论一下1!
谢谢1!
2# 沙发
发表于 2006-7-19 11:13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这个文章写的不错.对于学理论的,算是在思考了.逻辑性也很强.只是中医的潜质没发挥出来.再进一步就是个好中医了.

经典描述的是一般的规律,或者说是常见的规律.比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后面是金匮对这条的进一步描述.但这里后段的描述我觉得的确有问题.
关于第二个以偏概全的问题.
我觉得这个就是教材惹的祸,写文章的一定是个学院派,不是师承的.因为学院派学的是基础理论,而基础理论来源于一些老教授把以前中医的古籍分解拼接.很多古籍把好的一部分归纳起来.形成中医基础理论.这样做使中医学起来更容易些,不过这个缺点也暴露出来了.就是学不懂,不会用.更进一层次的就暴露楼主说的问题,以偏概全.
还有归属上的问题,也是学院里讲的吧.以后不是不用吃药了,直接吃染料就好了.查查古籍你会发现很少有人用颜色治病的,有也是当做一些佐证,比如熟地色黑,能补益肾精.但你不能理解为黑色就能补益肾精,补益肾精是熟地本身存在的作用.

第三个问题全身的联系不光无行说不明白,五行只是粗略的估计和推测,是一般规律.也拿上个例子说吧."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之病一定传脾吗?他不能传心不能传肾不能传肺?事实上所有的脏腑都可能被牵扯,但传脾是常见的.所以才有此一说.
还有一些古籍的文字和我们现在的理解可能有些偏差.比如说"死"有的很可能就是难治,并不一定就是现实中的死.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无名 + 1 你的发言非常精彩, .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1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06-7-19 21:50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中医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实践超越理论,事实上,中医理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黑箱理论。特点是不完备,有时会就事论事,五行说只是被借用来进行理论解说,不可生搬硬套。但是这种理论的不完备也为每个医生提供了最大的自我发挥空间。打个比方,西医理论象大陆法体系,理论完备,法官自由发挥空间小,而中医理论犹如判例法,多由以往经验构成,在经验基础上理论不断发挥。此二者各有所长,不能说中医这个样子就是不科学。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鼠小弟+1感谢提供帮助 ,送花香香~~
收到1朵
4
发表于 2007-5-17 23:25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如果不明白,你就先从  阴阳  开看吧
5
发表于 2007-5-18 11:14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金匮要略》中的“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这里面的,做束缚,约束,制约讲,王雪华教授讲的《金匮要略》中,说“木束为伤”,难道古人会治一脏,要用影响甚至说伤害另一脏的方法来治?如果连字意都还没搞清楚,就发表评论,不怕会让人发笑?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锵锵音乐坊+2连字意都搞不明白,还乱说就不怕人笑话?---这句话讲的真解气!
收到2朵
6
发表于 2007-5-18 16:57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个人支持ymg2000的意见.

以偏概全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虽然讲课感觉好多了,但拼凑而形成的理论体糸,与原著断层了.

五行与阴阳是中医的理论基础,要客观的来看待.

我有个建议,你试试,看完了这些书,感觉会好理解多了.

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金元四大家等原著,多读通读,现思之,想必收获应多,这样的小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鼠小弟+1感谢提供帮助 ,送花香香~~
收到1朵
7
发表于 2007-5-19 21:56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肝……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句,这里所说其实是五行的生克问题。可看看五行四季旺相休囚,就会理解了。肝只是“木”,“东方”……等的代名词,木能生火,为何又说受气于心?盖木生长接受了火的温煦(太阳丙火的能量),故木有火的特质(可燃性)。肝气舍于肾,其实也是水生木的翻版。至肺而死,肺,西方也,秋天也,东方木到了西部沙漠戈壁滩岂能活乎?草木到了秋天岂不是一片凋零乎?其他仿此。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8
发表于 2007-5-19 21:58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要加深对中医**理解,确实要多懂些国学知识,才会领会贯通。
9
发表于 2007-5-19 22:12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不是五行不科学,是他的理解和悟性不够,读内经等中医古籍不能够单独从字面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应该通过古人简洁的字词来悟出文字后面的深意,这一点通过临床反过头来再思索,就知道古人思维的深奥了。如果单从字面上来揣摩,何其浅也!:L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鼠小弟+1感谢提供帮助 ,送花香香~~
收到1朵
10
发表于 2007-5-20 11:10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原帖由 白山 于 2007-5-19 22:20 发表
      五行存废是大是大非问题,一定要搞搞清楚
     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灵魂,否定五行学说,也就挖走了中医的灵魂,使中医只剩下一具躯壳,“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看这段话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是对五行 ...




---说的太好了。虽然我对哲学六大论,系统论,相对比较陌生,但是透过你的文章,让我隐约 看到了中医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的灵魂。而**更是灵魂中的灵魂。以偏概全或者断章取义都是非常错误的!
11
发表于 2007-5-20 13:22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当你对经典认识透彻的时候,原来觉的非常错误的观点,也就突然明白过来了.所以《思考中医》强调先坚定经典的信心.
12
发表于 2007-6-1 21:53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文集,摘要。
《金匮要略》首篇“十七句”内涵辨识,袁清思,辽宁中医学院,辽宁沈阳,100032
袁先生的文章重点就是解释《金匮要略》首篇之十七句,尤其是伤字。可以参看。

[ 本帖最后由 白山 于 2007-6-1 21:56 编辑 ]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鼠小弟+2感谢提供帮助 ,送花香香~~
收到2朵
13
发表于 2007-6-4 10:06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你再看一下运气学就会好想多了
推荐李阳波的<开启中医之门>
因为是最简单的运气学书籍!!:victory:
14
发表于 2007-6-26 21:24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取类比象的五行学说要真弄懂了,可能就能懂中医了.
15
发表于 2007-6-27 21:13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原帖由 laoqiaowo 于 2007-6-26 21:24 发表
取类比象的五行学说要真弄懂了,可能就能懂中医了.



五行只是中医的一个部分,呵呵,

取类比象是中医认识事物的方法,除此还有很多需要学的东西,

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来体会取类比象,
16
发表于 2007-6-28 20:51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说得真好,透彻,一针见血,目前无论高层管理者还是中医界像你这样的高人太凤毛麟角了。
17
发表于 2007-6-29 00:17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五行的道理随处可见:呼吸。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肢体的屈伸。地球围着太阳转。如果五行没用,这些就没用的。里面的生和克的关系。并不是生就是好的。克就是坏的。应该理解成无好无坏。一切只为能平衡这个运动的存在。如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教育来说。不是母亲一味的宠就好。父亲的严就不好。肺金如无心火来克。也许就会下冰雹砸死人。如无脾土的生就无津下行到肾。呵呵说什么呢,最近好象真没兴趣说这些。
18
发表于 2007-7-4 12:21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其实五行学说确实有可议指出,当年著名中医章次公就有废止五行学说的倡议,而被送进中央党校进修了一番马列主义。但先生仍是不服。
干祖望先生的观点五行学说平时的确无用,而在治疗疑难杂症时却又有着意想不到的指导作用。可以参看
19
发表于 2007-7-4 12:22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不好意思,“可议指出”当为“可议之处”。
20
发表于 2007-7-4 16:20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现代多把古人的说理方法称为“取类比象”,古人却是叫“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把事务相同属性归类;致知,则是把一般概念上升到哲学范畴了。
21
发表于 2007-8-7 08:12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如果不明白,你就先从  阴阳  开看吧
22
发表于 2007-8-7 14:41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要加深对中医**理解,才会领会贯通!
23
发表于 2007-9-24 10:21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学习了:lol: :lol: :lol:
24
发表于 2007-10-4 19:07 | 只看该作者

五行学说的一些不解!!

楼主,学习中医要思考很好,到这样想很片面,不到位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7 21:5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