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10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案讨论] 【原创】心动悸治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6-11 2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医案医话·
心动悸治验
孙 健
(封丘县卫生学校,河南 封丘 453300)
关键词:心动悸;六味地黄汤;定悸除结汤;炙甘草汤
中图分类号:R256. 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 - 5028 (2004) 08 - 0079 - 02
  心动悸即心悸,俗称心跳。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证
并治篇》说:“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可见,心
动悸与结脉、代脉病机基本一致,并可用炙甘草汤治之。脉
促者,数而时止;脉结者,缓而时止;脉代者,止有定数,良久
复来。三者虽同属脉搏有停跳现象,但跳的至数,停跳之间
隔,停跳时间之长短各有区别,病因病机也各有不同。根据
脉象,结合八纲辨证,能够诊断出不同因素引起的不同类型
的动悸证,施法、选方、遣药也大显径庭。诚不可胶于古人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之训,必承蜩细玩,洞
悉权变,消息而为之。
下面就心动悸伴促脉、结脉、代脉各举1 例,略谈管见,
望吾师斤正。
例1 :胡某,男,49 岁,1989 年4 月16 日就诊。原患风湿
性心脏病。平素易患感冒,时感胸痛,纳食甚少,口干少饮,
形体消瘦,尿少而黄,眠差盗汗,动则汗出甚,心中动悸不安,
喘促气短。刻诊:面黄肌瘦,舌体瘦小,质嫩红,无苔,脉细而
促,脉搏100~110 次/ min。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心
衰,并发心肌炎。中医辨证: 心悸,阴虚火旺。阴虚不能制
阳,水亏不能济火,而致虚火妄动,上扰心神,故心中动悸。
治宜遵“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则,滋阴降火,宁心安神。用
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20 g ,生地黄15 g ,麦冬15 g ,山药
15 g ,山茱萸15 g ,牡丹皮10 g ,泽泻10 g ,茯苓10 g ,青蒿
20 g ,童便为引。服15 剂而诸症逐渐好转,惟脉促如故。西
医会诊,言其心衰,建议加附子以强心。思之有理,遂于方中
加附子10 g。但服后脉跳更快,竟达105~120 次/ min。知
其为附子燥烈之性所为,意欲去之,但忆起先贤之训:“善补
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遂决计不去附子,而加重生地黄用量,
改为30 g ,以制约附子之燥,使之生阳强心而无燥烈之弊,服
药后脉跳逐渐减数。守方加减调理3 月余, 脉搏降之
80 次/ min ,且促脉逐渐消失。
按:本例为心动悸伴促脉。其脉数中有停跳,间歇无规
律。正如何梦瑶《医碥》谓:“数时一止,复来者曰促,如人之
收稿日期:2004 - 05 - 10
作者简介:孙健(1956 - ) ,男,河南封丘人,主治医师。
疾行而蹶也。”然,促有热盛伤阴或实邪阻滞之别。本例为热
盛耗伤津血,津血衰少,心气受损,致急行之血气不相接续之
促。以口干,形瘦,舌瘦小,质红无苔,脉细促为证。治宜滋
阴以制阳,补水以制火,使阴平阳秘,水火既济,血气环周,脉
道通利,故促脉遁也。于地黄汤中配附子既有“阳中求阴”之
意,同时现代药理研究,附子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抗
休克”之用。附子虽属大辛大热之品,似属不宜,但方中加大
生地黄用量,以制其辛热燥烈之性。诸药配合而获良效。
例2 :刘某,男,32 岁。素有心下动悸不安,18 岁始发眩
晕,发时昏到,不醒人事,口唇青紫,面色灰白,口吐白沫,自
汗如洗,屎尿遗出。每发一次,十多天方能复原,在某医院按
癫痫治疗,愈治愈重,愈犯愈勤。近几个月每月发作2 次。
西医诊断为先天性间隔缺损。刻诊:面色灰白,唇舌、睑内均
淡无血色,饮食不佳,精神萎靡,坐而欲卧,常感心下动悸不
安,懒于言语,脉沉微而结,脉搏45 次/ min。综观脉证,鉴于
古训,本证为心肾阳气衰微,脉道鼓动无力而现诸症。遵“寒
者热之,虚者补之”之法,益气温阳,定悸除结。方用自拟定
悸除结汤:人参10 g ,黄芪60 g ,白术15 g ,附子20 g ,麻黄
6 g ,细辛6 g ,桂枝15 g ,龙骨30 g ,牡蛎30 g ,熟地黄20 g ,枸
杞子15 g ,炙甘草15 g ,大枣7 枚。加减变化服药年余,诸症
悉除。
按:本例为心动悸伴结脉。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歇
止。为阳气衰微,脉道鼓动无力,血气不能衔接之结阴证。
以欲卧懒言,脉沉微而结为证。遵“寒者温之,虚者补之”之
法而治之。自拟定悸除结汤中参术杞草枣大补先后天之气,
附辛麻桂辛温通阳,温通血脉,以衔接脉气;熟地杞果大补精
血,取其“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意,龙骨牡蛎安定心
神,使神有所依,脉有所主。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阳虚得
温,脉道通利,循环无端,而诸症悉除。
例3 :季某,女,55 岁,1991 年11 月4 日就诊。胸闷气
短,心中动悸不安15 a。多处延医,未能恒效,诸症益甚。刻
诊:心中动悸不安,苦不欲生,时欲休克,形体消瘦,纳差,夜
寐不佳,舌淡尖红,苔白中黄而燥,脉细数如蛛丝而代,脉搏
98~100 次/ min。脉症合参,结合古训,诊为真阴耗竭,不能
潜阳,而致阴阳双亏,阳亏不能宣通脉气,阴亏不能荣养心
血,故见诸症。治宜滋阴潜阳,安神定悸除代,益气补血复
脉。方用炙甘草汤加味:炙甘草15 g ,人参10 g ,生地黄30 g ,
阿胶10 g ,麦冬15 g ,麻仁10 g ,桂枝10 g ,生姜6 g ,龙骨
30 g ,牡蛎30 g ,白酒少许。阿胶烊化,人参另炖取汁兑入,作
4 次服,每服调入鸡子黄一枚。服5 剂诸症悉减。加减变化
调理3 月,能下床扶杖行走。后用炙甘草汤去姜、酒加百合
养肺阴,取其肺朝百脉之意。加减变化服药年余而愈。
按:本例为心动悸伴代脉。代脉者,止有定数,良久复
来。凡脉搏有停跳,不论偶奇之数,或再三出现,或参差出
现,周而复始者即为代脉。然而,代脉有代阴代阳之分。本
例为代阳,为真阴耗竭,不能潜阳,脉气不相衔接而致代。宜
益真阴,潜虚阳,宣通脉气,安神定悸。方中鸡子黄、阿胶大
补阴血;人参、炙甘草大补元气;生地黄、麦冬、麻仁养血滋阴
润燥;姜、桂、酒取其辛温振奋心阳,通行百脉之气血,与益气
滋阴药相配,温行而不燥;龙骨、牡蛎镇悸安神,加百合养肺
阴,以助肺朝百脉之功。诸药合用,滋阴养血,益气复脉,使
脉气流经,五经并行,循环无端,诸症自愈。(编辑:韦大文)
2# 沙发
发表于 2006-6-11 23:3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究竟是那里人?这篇文章是否是原创?(封丘县卫生学校,河南 封丘 453300)
3# 板凳
发表于 2006-6-12 09:3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您好,首先感谢您来到中医版,并发表很多有参考价值的贴子,但发帖前请您看一下版规:https://bbs.iiyi.com/forum.php?m ... &extra=page%3D1在注明是原创前请确定该文章是您的,否则请注明是转贴,要不然会被扣分处理的。

再次感谢您来到中医版!

[ 本帖最后由 一尘 于 2006-6-12 09:4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2 12:3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