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药辨证论治与肺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5-2 1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多数地区持续增高,在常见恶性肿瘤中已居前三位。
肺癌,主要以咳嗽,胸痛、气急为主,咯痰或稀或稠,甚则咯痰带血或为血痰。《素问•咳论》说:“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肢下満……”。这些症状在肺癌中均可见到。《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中的“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的肺痿,“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咳唾脓血”的肺痈,在肺癌病人也可见到。《素问•玉机真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㬷……”等症状,颇似肺癌晚期之表现。
    现代肺癌治疗一般采用四大疗法.即外科手术、放疗、化疗。生物疗法。中药药治疗同以上四种疗法相结合应用进行综合治疗。尤其是的小细胞的治疗,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效果。
    1中医药治疗肺癌的意义
    1.1对于那些失去了手术、放疗机会,而对化疗疗效较差的晚期肺鳞癌和肺腺癌者,特别是由于多种原因而不能耐受化疗、放疗者,可使多数病人症状改善、食欲增强。并可达到延长生存时间.甚至有的还可以使癌灶控制或缩小。
   1.2肺癌病人手术后,可以抑制体内残存的癌细胞,从而可能防止癌瘤复发转移。
   1.3应用中医药配合化疗、放疗可以减轻其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等,为顺利完成化疗、放疗而创造条件。
   2肺癌的病因病机与病理
2.1外因
《灵枢•九针论》:“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灵枢•百病始生篇》说:“积之始生,得寒及乃生”。《诸病源候论》也说:“积聚者,乃阴阳不和,脏俯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之气为也。”所谓风、寒都是指外来的邪气、亦即外来的致病因子。
2.2内因
七情的变化在癌症的病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澹寮集验方》“盖五积者,因怒忧思七情失调可以影响到五脏的功能使之亏损、易招致邪侵入;也可使气机不畅,脉络受阻,气滞血瘀而形成癌症。
在发病上祖国医学强调“邪之所湊,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篇》也说:“壮人无积,虚则有之。”一般癌症多发病于年老之人,《外科启玄》论癌发中提到:“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说明了年高之人,元气衰败,脏腑阴阳气血亏损,是形成癌症的基础,脾为后天之本,肾先天之本,脾肾亏损者,也是发生癌症的因素。
由于七情、饮食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于人体,使机体的阴阳失调,正气衰退,为癌症的生长创造了条件,而癌症的迅速发展又进一步耗伤正气,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又产生一些病理性因素,如痰凝、湿聚、气阻、血凝、郁热等,与正虚同时并存,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故使癌症不易治愈。
在病机上,除了考虑癌症发生的部位,做出中医脏腑的定位诊断外,还要注意上述的各种病理性因素。
2.1.1痰结:脾为生痰之源,水湿不能运化,津液不布,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煎敖为痰,痰则无处不到,在肺则咳喘痰多。
2.1.2湿聚:脾虚则水湿不能运化,水聚于内,蓄而成毒、湿毒泛滥、浸淫生疮,流脓流水,经久不愈。

肺癌属于祖国医学咳嗽、痰饮、肺积、肺痿、咯血的范围,中医对肺癌发病机理的认识,是从整体观点出发来认识肺癌形成的,肺癌是一个全身性疾病。而肺部肿瘤只是全身性疾病中的一个局部表现,肺癌的发病,主要是正气己虚、邪毒于是乘虚而入,由于邪毒的干扰,-肺脏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肺气愤郁、宣降失司、气机不暢、由气滞致血瘀,阻塞络脉,津液输布不利,壅结为痰,痰与瘀交阻,日久逐渐形成肺部肿瘤,此为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虚是病之本,实为病之标,虚是全身性的,实是局部性的。 在临床中可以明显看出肺癌以气虚、阳虚多见。实者不外乎气滞、血瘀、痰凝、毒聚。肺癌不是局限于肺部的孤立疾病,而是一系列病理演变造或的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观,肺癌主耍乏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发生障碍,降低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六淫之邪乘虚而入,浸淫于肺。气滞血瘀,津液不布,聚集成痰,日久而成痰核即为肿瘤。
    因此,肺癌的病理变化可以概括为: 气滞血瘀、痰结湿聚、邪毒郁热、脏腑失调。
    3肺癌的辨证论治六法
    依据肺癌的病因病机及病理变化,结合肺癌患者的具体情况,一般应用以下六法:
    3.l扶正培本法:
    肺癌的形成,中医认为常先有正气的亏虚(机体功能减退),而后邪毒入侵(致癌物质损伤)即《内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肺癌形成之后,则进一步耗伤气血,气血瘀滞,更使正气亏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此治病必认治本着手,补虚扶正,培本固元,益气补血,补肾建肾以保“后天之本”。改善营养,增强机体抗癌能力,总之临床实践中只要能够平衡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稳定机体内在平衡,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的方法,诸如药物治疗,饮食调理、针灸、气功以及体育运动等部属于扶正培本法。
3.l.l证候表观:面色萎黄或咣白,神疲乏力,疼痛,懒言,自汗或盗汗,失眠多梦、心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沉或沉缓或弱。
3.1.2常用方药:  十全大补汤,黄芪、女贞子、枸杞子、人参、  天冬、补骨脂、龟板、棉花根、薏苡仁等。
3.2活血化瘀法: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理功能维持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气与血在正常情况下流畅无阻,升降出入循行全身各部,如因某些原因引起气或(和)血的功能失调,日久则有血瘀,肺癌病人有血瘀证者较多。
3.1证候表现:皮肤黯黑粗糙,有斑块,肌肤甲措,唇舌青紫或舌边及舌下有青紫斑点或静脉粗壮,局部疼痛有定处,昼轻夜重,体内或体表肿块经久不消,坚硬如木石或凹凸不平。
3.2常用方药:大黄䗪虫丸,犀黄、全虫、土鳖虫、水蛭、地龙、  川芎、红花、丹参、莪本、三七、川捷子、乌药、  大黄、降奇、五灵脂、鸡血藤、苏木。
3.2.2化痰祛湿法:
   脾主运化,若脾胃亏虚,水湿不能运化,遇邪火热灼,凝结为痰,  痰湿均为人体内的病理产物,许多不同肿瘤均可由痰凝湿聚所引起,化痰法和祛湿法在肿瘤治疗中占用一定的重要地位,不仅可减轻症状,还能使一些肿瘤得到控制。
  3.2.l证候表现:舌苔厚腻,咳痰不畅,胸脘痞闷,纳呆,神疲乏力,脉濡或滑。
  3.3.2常用方药:导痰汤,指迷获苓丸,二陈汤等,瓜萎、南星、牛蒡子、山慈菇、马兜铃、前胡、杏仁、生薏苡仁、茯苓、猪苓、茶叶等。
  3.4软坚散结:
   痰浊凝聚是肿瘤主要病因病机之一。因“痰”为气所激而上,气为痰所隔而滞,痰与气搏不能流通”。“癌瘤因聚结成块。坚如木石”。  “坚者消之”,“结者散之”。即所谓之“软坚散结法”。
  3.4.1证候表现:胸片可见占住病变,双锁骨上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痛有定处,咳血,胸痛,时有气促。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
  3.4.2常用方药:鳖甲煎丸,化徵回生丹。龙葵、鱼腥草、豆根、  半枝蓬、白花蛇舌草、黄药子、海浮石、瓜萎、海藻、瓦楞子、川芎、王不留行。
  3.5清热解毒法:
   毒热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尤其中晚期肺癌,病人在病情发展阶段或合并感染成癌症肿块增大、或热毒入血等等,都会使毒热内蕴或邪热瘀毒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3.5.1证候表现:发热,疼痛,痛处不移。或局部皮肤灼热肿疡。鼻流脓涕,咳吐脓血,口干舌燥,便秘,苔黄.舌质红绛,脉搏快数等。
  3.5.2常用方药:五味消毒炊、黄连解毒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金银花、连翘、败酱草、蒲公英、野菊花、大青叶、根兰根、黄连、黄柏,黄苓,山栀子。
3.6以毒攻毒法
肿瘤的形成,不论是由于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内蕴或正气亏虚,均可出现各种不同的证候。而邪毒结于体内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不论病情变化怎样错综复杂,邪毒结于体内都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国历代医家及民间流传许多治疗肿瘤的方法及药物,其中不少即是“攻毒”为主。毒陷邪深,常常非攻不克,因此,选用一些有毒药物,且药性峻猛以冀控制和驱尽毒邪,即所谓“以毒攻毒法”。邪毒瘀结于内,多属阴邪之毒,因此攻毒祛邪多用辛温大热有毒之品,以冀拔毒散结。由于长期积累的经验,肺癌肿块用平和的药难以见效,所以不少医家求助于有毒之剂。通过临床实践,有一些以毒攻毒的药物也确有攻坚蚀疮、破瘀散结、消肿除块的功效。这类毒药大多对癌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但是它们安全度低,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很接近,因此,必须慎重掌握,适可而止,即中医所谓将邪毒衰其大半之后,继续使用小毒或无毒的药物以扶正祛邪,逐步消灭残余的癌细胞。中药中以毒攻毒的药物较多,可分以下几类。①动物类药:全蝎、蜈蚣、斑蝥、守宫(壁虎)、蛇毒、蟾蜍、土鳖虫、水蛭等;②金石矿物类:雄黄、硇砂、砒石、轻粉等;⑧植物类:蛇六谷、干漆、生南星、生半夏、生附子、急性子、八角莲。乌头、藤黄、藜芦、独角莲、芫花、商陆、雷公藤、狼毒等。目前有一些中药毒药已加工成制剂用于肺癌病人,如蛇毒制剂蟾蜍制剂试用于止痛或提高化疗、放疗疗效,已初见成效。蛇六谷辅助治疗肺癌脑转移,有一定疗效。由于:目前西药有疗效较好的抗癌药,也多属于以毒攻毒之剂,我们则采用中西医药综合治疗,不强调单用中药以毒攻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16 23: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