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6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家医案] 黄文东医案-------腹泻(四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7-15 1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四)慢性结肠炎
             周某某       男      44岁       工人
             初诊           1975年5月15日。
            去年二月起大便夹血,外裹粘液。三月做乙状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近来大便每日一至三次,左腹痛痛。粪检:白细胞0~2,红细胞10~15。长期来神疲乏力,多梦,纳呆。舌质带紫,苔腻,脉细。症属脾不健运,肠中湿热不清,气滞则服痛,下注为便泻。病已年余,兼有肝气乘脾之象。治拟调气健脾,清肠化湿之法。方用健脾益气汤合痛泻要方加减。
          党参9克, 白术9克, 炙甘草9克, 茯苓12克, 炒防风4.5克, 白芍9克, 陈皮9克, 木香6克, 焦山查9克, 焦神曲9克, 秦皮9克,
                                                                                                                                 六剂
             二诊         5月29日。
             左下腹痛痛,大便日二次,质软,粘液减少。舌质带紫,根有碎纹,苔厚腻。近兼夜寐不安。
             前方加合欢皮12克。                                                                              六剂
             三诊          5月29日。
             左下腹仍觉隐痛,大便日二次,夹粘液,质软成形。
             原方木香改为9克。                                                                                六剂
             四诊           6月5日。
             腹部仍隐隐作痛,大便每日二至三次,质溏薄。
             原方去茯苓,加生熟苡仁各12克。                                                      六剂
             五诊             6月12日。
             左下腹痛痛已见减轻,大便每日二次,略带粘液,尚觉爽利。口苦,舌苔腻根稍厚。仍予前法。
           党参9克, 白术9克, 炙甘草9克, 炒防风4.5克, 白芍9克, 青皮9克, 陈皮9克, 木香6克, 焦山查9克, 缴神曲9克, 合欢皮12克, 地榆12克。                                                                                                                     六剂
             六诊             6月21日。
            治疗以来,食欲渐增,睡眠进步,体力也逐渐恢复。以往时有病假,近一月来已能坚持全天工作。左下腹偶有轻微疼痛,大便每日二次,基本成形,尚带少量粘液。最近粪检:红细胞2~4。
            再守原意。前方续服六剂。
           [按]      腹泻年余,神疲,乏力,脉细,辨证以脾气虚弱为主。由于脾不健运,湿从内生,流注肠中,郁而化热,以致大便夹血,外裹粘液,此为虚中夹实之象。平时腹痛隐隐,便前少腹攻撑作痛,系肝失疏泄,横逆乘脾之故。服药甚多,久治未效。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白芍、陈皮、防风抑肝扶脾;辅以秦皮清肠化湿,木香行气止痛,焦山查、神曲消食和胃。使脾能健运,肝气渐和,肠中湿热得从下行,因而腹痛泄泻渐止,体力逐步恢复。本例便泻日久,热象不著,故未用黄芩、黄连、黄柏等苦寒清热药;并以脾虚为主,略呈寒象,故亦未用辛温大热之品。鉴于舌质带紫,根有碎纹,神疲脉细,既属阳气已亏,血行不畅,又有久泻耗伤营液之象,故用药偏重甘平微温,略佐苦燥,不能急于求功。辨证既明,常须守法守方,多服才能见效。
                                                  综                     述
             上述四例腹泻,病情轻重不同,并有由浅入深的过程。轻而浅者,多由感邪、饮食所伤,病在肠胃,治之较易;深而重者,肠胃已伤,兼之脾阳不运,肾关不固,病及脾肾,阴阳俱虚,治之较难。《景岳全书》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又谓:“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黄医师认为,张氏之言,是慢性腹泻的治疗经验,确有指导实践意义。不但要顾到脾胃之本,还要注意虚中夹实,必须标本兼顾。如果汤药不能取效时,又当考虑丸药缓调,复方图治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3 18:2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